第382章 河北流民(上)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
太元二十年,即公元395年,正月,与河西一片安宁祥和不同。
在辽阔的河北平原上,放眼望去,满目荒凉。
四周旷野,看不见一丝生机,各地城镇,也是死气沉沉。
膏腴富庶之地,在历经数十年战乱后,早已失去原有活力。
这日,常山郡内,朝着井陉关方向,来了一群携家带口的流民。
这是一支从别处逃难而来的流民,听说并州规复,官府在分田,流民不顾危险,长途跋涉而来。
虽然流民各个蓬头垢面,可一想到过了太行山便是并州,每个人眼神中不由满是希望。
残阳如血,在蔚蓝色天际下,整支流民队伍一片寂静,所有人只顾蹒跚前行。
眼下还是冬季,道路乡间依旧有积雪未化。
在铺满残枝败叶的古道上,一个面色苍白的少年,牵着个衣裙残破的女孩,随着人流不断前行。
这是一对兄妹,他们父母早在动乱中丧生,只剩下两个孩子相依为命。
女孩冷得瑟瑟发抖,嘴唇青紫,哆哆嗦嗦地问:“哥,啥时候到并州啊?我好饿啊。”
少年气若无力地安慰道:“二丫坚持一下,过了井陉关,到了并州就可以吃饱饭啦。”
小女孩二丫,听了哥哥的话,乖巧地嗯了一声,不再喊饿。
望着前方,少年眼神露出期盼之色,只希望快点到达并州,这样自己跟妹妹就可以活下去。
由于连战连败,加上幽州丢失,切断了辽东与河北联系,致使后燕财政捉襟见肘。
为了维持庞大开支,慕容垂不得不下令加征税赋。
结果让原本衣不裹腹的河北百姓再也活不下,纷纷沦为流民。
恰在此时,有关并州均田分地消息也传到河北。
于是乎,在新天师道暗中引导下,流民纷纷涌向并州。
其实流民们也害怕,生怕河西不像传说中那样,只因留在河北已无活路,只好冒险前往并州试试。
只是,目下白雪皑皑,夜晚温度更是下降到了零下十几度。
对于仅有残衣破絮裹体的流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生死挑战,甚至已经有许多老人和孩子被冻死在路上。
人群中,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女孩忽然喊道:“爹,我冷”。
恰在此时,她那只有半截破裤御寒的爹爹,突然倒在了地上。
“爹!”小女孩已没有力气再哭出来,只是麻木地站在那里,低低地喊了一声。
忽然间,她感觉到背上多了一件衣服,说是衣服,其实也就是件破烂而已。
二丫见哥哥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衣服套在了那小女孩儿身上,不由叫道:“哥……”
少年不管不顾,将衣服穿在小女孩身上,并将她抱在怀间:“这下不冷了吧?”
“不冷了,可……可是爹爹。”小女孩儿哆嗦着嘴,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少年忙替她揩拭干净,安慰道:“别哭,别哭!还记得道长讲得故事吗?”
“你爹爹他已被大天尊接到了一个不会饿、也不会冷的地方去了。”
“那……那大天尊为何不带丫丫一起走?我……我也想去。”
正在这时,旁边又有一人将衣服脱下披在了女孩儿身上。
少年抬头一瞧,不由惊喜地叫道:“咦?是道长?你什么时候来的?”
来者正是新天师道道长,此人姓杨,奉命前往河北传教,在流民当中颇有威望。
正是在杨道长指点下,众流民才踏上前往并州之路。
“刚刚回来,贫道不放心大家,特地从井陉关赶来接大家。”
“还是让贫道来吧。”说着杨道长从少年手中接过小女孩儿。
杨道长一边抱起孩子,一边喊道:“老乡们,我们冻冻没关系,可孩子们禁不起冻啊!希望大人们忍忍,把衣服给孩子们吧。”
“另外,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张刺史已经在并州准备好了一切,大家到了就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啦。”
显然杨道长一来,让整支流民队伍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大人们闻言纷纷将身上衣服脱下来裹在小孩身上,自己和杨道长、少年一样赤着上身,在冰天雪地里坚定前行。
后来走着走着,杨道长索性唱起了歌,想要鼓舞众人士气。
“道长,你唱的什么?”
“哈哈哈,这是赞美大天尊的圣歌。”
众人不解其意,可后来大家发现唱歌好像可以御寒,于是便跟着杨道长哼唱起来。
连二丫、丫丫等小孩子似乎也受到感染,似乎在这一刻已经忘记了悲痛,忘记了寒冷,也忘记了饥饿。
在杨道长有力组织下,流民们挨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夜,离井陉关也越来越近。
这天,在即将抵达井陉关时,杨道长命令众人停下歇息。
此时旭日初升,绚丽的光芒从茫茫无际的云海间透射过来,映红了半边天。
“乡亲们,我们长途跋涉数月,终于要到井陉关啦!”
“但越是这个时候,越应小心。”
“眼下后燕与河西之间并不太平,靠近边境一带难免有鲜卑游骑出现。”
一听将有鲜卑人出现,流民脸上不由露出惧怕之色。
百十年来,胡虏给汉民带来的伤害太深了,以至于大家一提起胡虏无不谈虎色变。
不过,杨道长显然没将鲜卑人放在眼里,他大声鼓励道:“大家不要怕,贫道已跟守关将校商量好了,他们将派人来接应咱们。”
果不出所料,正当流民队伍抵达太行山脚下时,忽然遇到了一队鲜卑游骑。
……
虽然河西入主并州才几个月,然以雁门、井陉、壶口等几个关键要隘,已焕然一新。
作为晋阳西边门户,井陉主体城墙已修葺完善,条石一直砌到了关墙顶部,现在正在修治凸出于墙外的马面。
大堆大堆的建筑材料,堆叠在关外,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雪。
民夫又比前些日子多了不少,喊着号子在拼命的拉着大木上山。
此刻在关墙之上,王仲德站得笔直,正看着关道之中逶迤而来的大批河北流民。
大雪纷纷而落,流民长龙却没有发出多少声响,只是在慢慢的朝前挪动。
在河西士卒监护下,流民机械的走到食棚前面,领点热水热汤,一个个席地坐下狼吞虎咽地朝肚子里面塞。
刚过完春节,并州上下忽然接到新天师道密报,称正有大批流民涌向并州。
原本张腾正愁治下人烟稀少,故而他一接到天师道密报,立即安排人手在各个关口接应流民入晋。
按照计划,流民先在各关口饱餐一顿,稍作休整后,立即朝晋阳、长子等地转移。
一名参军匆匆而来,走到呆呆站着的王仲德身后,低声禀报:“都督,今日比预料要多发出五十石粮米,而现在军中所储粮食,已经不足三百石。”
说到这儿,参军忍不住抱怨道:“眼下并州什么都不缺,偏偏缺粮米!”
“都督,难民越聚越多,军中储粮渐渐告罄。”
“若再不想办法,就得让弟兄们饿肚子了,是不是向刺史府先借一批应应急?”
王仲德回头扫了他一眼,淡淡道:“去年秋才收复并州,连庄稼还没来得及种,刺史府哪里有粮?”
“张刺史早已将能筹集到的粮食全集中起来,连各大世家也捐出不少粮食。”
“所以你就不要指望刺史府了,一切还得靠咱们自己!”
“传令下去,即日起全军供给减半,包括本都督,要不惜一切代价接待好流民。”
“另外,再派一队人马出去巡逻接应,一旦发现有流民踪迹,务必将他们安全送来。”
p
太元二十年,即公元395年,正月,与河西一片安宁祥和不同。
在辽阔的河北平原上,放眼望去,满目荒凉。
四周旷野,看不见一丝生机,各地城镇,也是死气沉沉。
膏腴富庶之地,在历经数十年战乱后,早已失去原有活力。
这日,常山郡内,朝着井陉关方向,来了一群携家带口的流民。
这是一支从别处逃难而来的流民,听说并州规复,官府在分田,流民不顾危险,长途跋涉而来。
虽然流民各个蓬头垢面,可一想到过了太行山便是并州,每个人眼神中不由满是希望。
残阳如血,在蔚蓝色天际下,整支流民队伍一片寂静,所有人只顾蹒跚前行。
眼下还是冬季,道路乡间依旧有积雪未化。
在铺满残枝败叶的古道上,一个面色苍白的少年,牵着个衣裙残破的女孩,随着人流不断前行。
这是一对兄妹,他们父母早在动乱中丧生,只剩下两个孩子相依为命。
女孩冷得瑟瑟发抖,嘴唇青紫,哆哆嗦嗦地问:“哥,啥时候到并州啊?我好饿啊。”
少年气若无力地安慰道:“二丫坚持一下,过了井陉关,到了并州就可以吃饱饭啦。”
小女孩二丫,听了哥哥的话,乖巧地嗯了一声,不再喊饿。
望着前方,少年眼神露出期盼之色,只希望快点到达并州,这样自己跟妹妹就可以活下去。
由于连战连败,加上幽州丢失,切断了辽东与河北联系,致使后燕财政捉襟见肘。
为了维持庞大开支,慕容垂不得不下令加征税赋。
结果让原本衣不裹腹的河北百姓再也活不下,纷纷沦为流民。
恰在此时,有关并州均田分地消息也传到河北。
于是乎,在新天师道暗中引导下,流民纷纷涌向并州。
其实流民们也害怕,生怕河西不像传说中那样,只因留在河北已无活路,只好冒险前往并州试试。
只是,目下白雪皑皑,夜晚温度更是下降到了零下十几度。
对于仅有残衣破絮裹体的流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生死挑战,甚至已经有许多老人和孩子被冻死在路上。
人群中,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女孩忽然喊道:“爹,我冷”。
恰在此时,她那只有半截破裤御寒的爹爹,突然倒在了地上。
“爹!”小女孩已没有力气再哭出来,只是麻木地站在那里,低低地喊了一声。
忽然间,她感觉到背上多了一件衣服,说是衣服,其实也就是件破烂而已。
二丫见哥哥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衣服套在了那小女孩儿身上,不由叫道:“哥……”
少年不管不顾,将衣服穿在小女孩身上,并将她抱在怀间:“这下不冷了吧?”
“不冷了,可……可是爹爹。”小女孩儿哆嗦着嘴,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少年忙替她揩拭干净,安慰道:“别哭,别哭!还记得道长讲得故事吗?”
“你爹爹他已被大天尊接到了一个不会饿、也不会冷的地方去了。”
“那……那大天尊为何不带丫丫一起走?我……我也想去。”
正在这时,旁边又有一人将衣服脱下披在了女孩儿身上。
少年抬头一瞧,不由惊喜地叫道:“咦?是道长?你什么时候来的?”
来者正是新天师道道长,此人姓杨,奉命前往河北传教,在流民当中颇有威望。
正是在杨道长指点下,众流民才踏上前往并州之路。
“刚刚回来,贫道不放心大家,特地从井陉关赶来接大家。”
“还是让贫道来吧。”说着杨道长从少年手中接过小女孩儿。
杨道长一边抱起孩子,一边喊道:“老乡们,我们冻冻没关系,可孩子们禁不起冻啊!希望大人们忍忍,把衣服给孩子们吧。”
“另外,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张刺史已经在并州准备好了一切,大家到了就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啦。”
显然杨道长一来,让整支流民队伍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大人们闻言纷纷将身上衣服脱下来裹在小孩身上,自己和杨道长、少年一样赤着上身,在冰天雪地里坚定前行。
后来走着走着,杨道长索性唱起了歌,想要鼓舞众人士气。
“道长,你唱的什么?”
“哈哈哈,这是赞美大天尊的圣歌。”
众人不解其意,可后来大家发现唱歌好像可以御寒,于是便跟着杨道长哼唱起来。
连二丫、丫丫等小孩子似乎也受到感染,似乎在这一刻已经忘记了悲痛,忘记了寒冷,也忘记了饥饿。
在杨道长有力组织下,流民们挨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夜,离井陉关也越来越近。
这天,在即将抵达井陉关时,杨道长命令众人停下歇息。
此时旭日初升,绚丽的光芒从茫茫无际的云海间透射过来,映红了半边天。
“乡亲们,我们长途跋涉数月,终于要到井陉关啦!”
“但越是这个时候,越应小心。”
“眼下后燕与河西之间并不太平,靠近边境一带难免有鲜卑游骑出现。”
一听将有鲜卑人出现,流民脸上不由露出惧怕之色。
百十年来,胡虏给汉民带来的伤害太深了,以至于大家一提起胡虏无不谈虎色变。
不过,杨道长显然没将鲜卑人放在眼里,他大声鼓励道:“大家不要怕,贫道已跟守关将校商量好了,他们将派人来接应咱们。”
果不出所料,正当流民队伍抵达太行山脚下时,忽然遇到了一队鲜卑游骑。
……
虽然河西入主并州才几个月,然以雁门、井陉、壶口等几个关键要隘,已焕然一新。
作为晋阳西边门户,井陉主体城墙已修葺完善,条石一直砌到了关墙顶部,现在正在修治凸出于墙外的马面。
大堆大堆的建筑材料,堆叠在关外,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雪。
民夫又比前些日子多了不少,喊着号子在拼命的拉着大木上山。
此刻在关墙之上,王仲德站得笔直,正看着关道之中逶迤而来的大批河北流民。
大雪纷纷而落,流民长龙却没有发出多少声响,只是在慢慢的朝前挪动。
在河西士卒监护下,流民机械的走到食棚前面,领点热水热汤,一个个席地坐下狼吞虎咽地朝肚子里面塞。
刚过完春节,并州上下忽然接到新天师道密报,称正有大批流民涌向并州。
原本张腾正愁治下人烟稀少,故而他一接到天师道密报,立即安排人手在各个关口接应流民入晋。
按照计划,流民先在各关口饱餐一顿,稍作休整后,立即朝晋阳、长子等地转移。
一名参军匆匆而来,走到呆呆站着的王仲德身后,低声禀报:“都督,今日比预料要多发出五十石粮米,而现在军中所储粮食,已经不足三百石。”
说到这儿,参军忍不住抱怨道:“眼下并州什么都不缺,偏偏缺粮米!”
“都督,难民越聚越多,军中储粮渐渐告罄。”
“若再不想办法,就得让弟兄们饿肚子了,是不是向刺史府先借一批应应急?”
王仲德回头扫了他一眼,淡淡道:“去年秋才收复并州,连庄稼还没来得及种,刺史府哪里有粮?”
“张刺史早已将能筹集到的粮食全集中起来,连各大世家也捐出不少粮食。”
“所以你就不要指望刺史府了,一切还得靠咱们自己!”
“传令下去,即日起全军供给减半,包括本都督,要不惜一切代价接待好流民。”
“另外,再派一队人马出去巡逻接应,一旦发现有流民踪迹,务必将他们安全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