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抵京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半个月后,陈留王领着家眷抵达京城。
陈留王的藩地离京城最近,藩地也最贫瘠。从血缘关系来论,陈留王是建文帝的堂叔,盛鸿应该喊一声叔祖父才对。
不过,在天家,不按血缘关系叙旧,要先行君臣之礼。
年近七旬满头白发走路时需要两个内侍搀扶的陈留王,颤颤巍巍地跪了下来:“老臣见过皇上。”
盛鸿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坦然地受了陈留王的叩拜大礼。
陈留王子嗣兴旺,此次随同陈留王一同归京的,还有陈留王的六个儿子十几个孙子,还有几个曾孙。
这么多人一起跟着陈留王跪下,满满当当地跪了一地。
盛鸿心里忍不住想道,怪不得陈留王这么干脆利落就交了藩兵回了京城。他的藩地最小最穷,还有这么一窝儿孙要养,还不如直接回京,将养儿孙的重任都赖到他这个天子身上算了。
事实上,他确实有厚待陈留王的打算。
不管如何,陈留王是第一个归京的藩王,为削藩大计开了一个好头。他要厚赏陈留王,向所有藩王昭示天子的仁厚。
“陈留王请起。”盛鸿走上前,亲手扶起陈留王。
陈留王十分感动,连连谢恩。身后的一众儿孙,也在盛鸿的示意下一同起身。一屋子男丁,再次彰显了陈留王强大的繁衍力。
盛鸿亲切地说道:“你们一路奔波辛苦,先回王府安置吧!朕早已下令,命内务府修缮各王府。”
盛鸿的目光溜到陈留王身后数量众多的儿孙身上,略一掂量,又加了几句:“朕思虑不周,陈留王儿孙众多,王府里怕是不够安置。朕立刻下令,让内务府为你们准备住处。”
众人再次跪谢隆恩。
……
当晚,帝后独处时,盛鸿将心里的阴暗猜疑说出了口:“明曦,这个陈留王巴巴地回京城,定是因为儿孙太多,他实在养不起了。所以麻溜回京,打算赖我身上了。”
谢明曦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你这话说得太刻薄了。”
今日,陈留王领着儿孙进宫,陈留王妃也领着一众女眷进了椒房殿觐见。谢明曦见了一屋子女眷,对陈留王府的“人丁兴旺”有了最直观的体会。
盛鸿也笑了起来,笑容里有些无奈和不满:“这几年宫中有丧事,回京的都是陈留王世子。我只知陈留王子嗣兴旺,今日才算亲眼见识到了。”
“儿子六个,孙子十几个,还有几个曾孙。男丁将近三十个。这其中还有不少没成亲的,等成亲以后,再生一堆孩子出来……换了我是陈留王,我也干脆回京算了。”
谢明曦笑了一回,才替盛鸿出主意:“不管陈留王是什么打算,他既是老实地交了藩兵回了京城,就得好生安置。”
“你今日给他们安排了住处,以后还得给他们找些正经差事,让他们自力更生。断然没有躺着吃喝的道理。否则,此例一开,以后一众藩王都回京了,得养多少闲人?”
“倒不是缺这些银子。而是人一旦闲着无事,就会生事。如今的宗室里,也有不少纨绔儿郎。索性一并都安排妥当。”
“汾阳郡王身为宗人府宗正,这些都是他分内之事,就将此事都交给汾阳郡王便是。”
轻轻松松就将锅甩了出去。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这等小事,交给汾阳郡王正合适。
盛鸿听得眉开眼笑,握着谢明曦的手笑道:“没错!我明日就宣召汾阳郡王进宫,命他在三日之内想出个章程来。”
谢明曦颇为厚道地为汾阳郡王说情:“三日时间太仓促,多允些时间,给他十日时间吧!”
盛鸿点点头。
……
隔日,汾阳郡王被宣召进移清殿。
待听到天子亲切地下口谕,命他在十日之内想出办法安置藩王子孙时,汾阳郡王感动得热泪盈眶,差点当场就失声痛哭。
“微臣才识浅薄,只怕不能担当此重任。恳请皇上另择能臣……”
盛鸿笑着打断汾阳郡王:“你身为宗正,掌管宗人府,管束宗室皇亲。此事你来做最合适。就不必推托了。朕相信,你一定能将这桩差事办好。”
汾阳郡王:“……”
汾阳郡王苦着脸,不情不愿地应下了这个苦差事。
事实证明,人的潜力无限。
汾阳郡王绞尽脑汁想了几日,倒是真的想出了法子来。
当日有官员上削藩的奏折时,也有些具体的章程。汾阳郡王拿来做参考,又添了些自己的想法,写了一封奏折。在大朝会时,呈上了奏折。
这一份奏折,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向天子谏言,重新修订一份宗室名册。将所有皇室宗亲,按着血缘关系,分作五服之内的近亲和五服之外的远亲。将所有宗室子弟和藩王儿孙皆录入名册。每年皆要修订一回,以备天子随时过目。
第二个部分,则是安置宗室子弟的几点建议。
其主要思想是,不能任由宗室子弟们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鼓励他们读书,允许他们参加科考出仕。没有读书能耐的,可以勤奋练武,武艺出众的可以选入御林军。不会读书身手不行的,可以学着打理田庄经营铺子。
总而言之一句话,人人都应该有所作为,不应闲散玩乐躺着吃喝。
末了,汾阳郡王慷慨激昂地建议,安王身为天子胞弟,乃众藩王之首,理当为众藩王做出表率……
凭什么他忙得团团转恨不得多变出一只手来,安王就整日陪着新婚娇妻游玩取乐啊!
心有不甘的汾阳郡王,将安王一并拖下了水。
天子闻言深以为然,笑着赞了两眼熬得通红的汾阳郡王一通。然后下了一道口谕,令魏公公去安王府传旨。
魏公公满脸带笑地去了安王府传旨:“恭喜安王殿下,汾阳郡王今日在朝会上上了奏折,皇上已经首肯了。奴才前来传皇上口谕,请安王殿下明日起去宗人府当差,听汾阳郡王差遣。”
安王:“……”
半个月后,陈留王领着家眷抵达京城。
陈留王的藩地离京城最近,藩地也最贫瘠。从血缘关系来论,陈留王是建文帝的堂叔,盛鸿应该喊一声叔祖父才对。
不过,在天家,不按血缘关系叙旧,要先行君臣之礼。
年近七旬满头白发走路时需要两个内侍搀扶的陈留王,颤颤巍巍地跪了下来:“老臣见过皇上。”
盛鸿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坦然地受了陈留王的叩拜大礼。
陈留王子嗣兴旺,此次随同陈留王一同归京的,还有陈留王的六个儿子十几个孙子,还有几个曾孙。
这么多人一起跟着陈留王跪下,满满当当地跪了一地。
盛鸿心里忍不住想道,怪不得陈留王这么干脆利落就交了藩兵回了京城。他的藩地最小最穷,还有这么一窝儿孙要养,还不如直接回京,将养儿孙的重任都赖到他这个天子身上算了。
事实上,他确实有厚待陈留王的打算。
不管如何,陈留王是第一个归京的藩王,为削藩大计开了一个好头。他要厚赏陈留王,向所有藩王昭示天子的仁厚。
“陈留王请起。”盛鸿走上前,亲手扶起陈留王。
陈留王十分感动,连连谢恩。身后的一众儿孙,也在盛鸿的示意下一同起身。一屋子男丁,再次彰显了陈留王强大的繁衍力。
盛鸿亲切地说道:“你们一路奔波辛苦,先回王府安置吧!朕早已下令,命内务府修缮各王府。”
盛鸿的目光溜到陈留王身后数量众多的儿孙身上,略一掂量,又加了几句:“朕思虑不周,陈留王儿孙众多,王府里怕是不够安置。朕立刻下令,让内务府为你们准备住处。”
众人再次跪谢隆恩。
……
当晚,帝后独处时,盛鸿将心里的阴暗猜疑说出了口:“明曦,这个陈留王巴巴地回京城,定是因为儿孙太多,他实在养不起了。所以麻溜回京,打算赖我身上了。”
谢明曦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你这话说得太刻薄了。”
今日,陈留王领着儿孙进宫,陈留王妃也领着一众女眷进了椒房殿觐见。谢明曦见了一屋子女眷,对陈留王府的“人丁兴旺”有了最直观的体会。
盛鸿也笑了起来,笑容里有些无奈和不满:“这几年宫中有丧事,回京的都是陈留王世子。我只知陈留王子嗣兴旺,今日才算亲眼见识到了。”
“儿子六个,孙子十几个,还有几个曾孙。男丁将近三十个。这其中还有不少没成亲的,等成亲以后,再生一堆孩子出来……换了我是陈留王,我也干脆回京算了。”
谢明曦笑了一回,才替盛鸿出主意:“不管陈留王是什么打算,他既是老实地交了藩兵回了京城,就得好生安置。”
“你今日给他们安排了住处,以后还得给他们找些正经差事,让他们自力更生。断然没有躺着吃喝的道理。否则,此例一开,以后一众藩王都回京了,得养多少闲人?”
“倒不是缺这些银子。而是人一旦闲着无事,就会生事。如今的宗室里,也有不少纨绔儿郎。索性一并都安排妥当。”
“汾阳郡王身为宗人府宗正,这些都是他分内之事,就将此事都交给汾阳郡王便是。”
轻轻松松就将锅甩了出去。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这等小事,交给汾阳郡王正合适。
盛鸿听得眉开眼笑,握着谢明曦的手笑道:“没错!我明日就宣召汾阳郡王进宫,命他在三日之内想出个章程来。”
谢明曦颇为厚道地为汾阳郡王说情:“三日时间太仓促,多允些时间,给他十日时间吧!”
盛鸿点点头。
……
隔日,汾阳郡王被宣召进移清殿。
待听到天子亲切地下口谕,命他在十日之内想出办法安置藩王子孙时,汾阳郡王感动得热泪盈眶,差点当场就失声痛哭。
“微臣才识浅薄,只怕不能担当此重任。恳请皇上另择能臣……”
盛鸿笑着打断汾阳郡王:“你身为宗正,掌管宗人府,管束宗室皇亲。此事你来做最合适。就不必推托了。朕相信,你一定能将这桩差事办好。”
汾阳郡王:“……”
汾阳郡王苦着脸,不情不愿地应下了这个苦差事。
事实证明,人的潜力无限。
汾阳郡王绞尽脑汁想了几日,倒是真的想出了法子来。
当日有官员上削藩的奏折时,也有些具体的章程。汾阳郡王拿来做参考,又添了些自己的想法,写了一封奏折。在大朝会时,呈上了奏折。
这一份奏折,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向天子谏言,重新修订一份宗室名册。将所有皇室宗亲,按着血缘关系,分作五服之内的近亲和五服之外的远亲。将所有宗室子弟和藩王儿孙皆录入名册。每年皆要修订一回,以备天子随时过目。
第二个部分,则是安置宗室子弟的几点建议。
其主要思想是,不能任由宗室子弟们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鼓励他们读书,允许他们参加科考出仕。没有读书能耐的,可以勤奋练武,武艺出众的可以选入御林军。不会读书身手不行的,可以学着打理田庄经营铺子。
总而言之一句话,人人都应该有所作为,不应闲散玩乐躺着吃喝。
末了,汾阳郡王慷慨激昂地建议,安王身为天子胞弟,乃众藩王之首,理当为众藩王做出表率……
凭什么他忙得团团转恨不得多变出一只手来,安王就整日陪着新婚娇妻游玩取乐啊!
心有不甘的汾阳郡王,将安王一并拖下了水。
天子闻言深以为然,笑着赞了两眼熬得通红的汾阳郡王一通。然后下了一道口谕,令魏公公去安王府传旨。
魏公公满脸带笑地去了安王府传旨:“恭喜安王殿下,汾阳郡王今日在朝会上上了奏折,皇上已经首肯了。奴才前来传皇上口谕,请安王殿下明日起去宗人府当差,听汾阳郡王差遣。”
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