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挂墙上的戒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七天后,龍首山上,钟声大作……
寺内僧众全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望向钟声传来的方向。
他们早早便知道有贵客要来,这没什么好意外的,当初唐皇李渊还来过。
不过这话不能说出去,说出去是有可能掉脑袋的。
一支车队缓缓从山脚下驶过来,行人分分侧目。
马车停下来,杨妃抢先下了马车,然后将萧皇后从车上搀扶了下来。
哗啦一下。
转眼间,地上已经跪倒了一片。
和尚不需要跪拜,但身体微躬,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那姜阎王铁了心要拿佛门开刀,他们能怎么办?
有的和尚逃去了关东,有的和尚逃去了江南,但是更多的和尚却是无处可逃。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幡然醒悟,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乱世”。
当初他们中的一些人,大肆兼并土地,上下其手,发横财的时候,“乱世”在他们眼中那是别人的事,他们已经出世,不在世中,自然也就可以不受其扰。
可惜,他们想错了。
食五谷杂粮,又跳不出生死,就像那些刷着金粉的佛像一样,砸开后,里边是泥胎,而他们终究只是凡人。
五万僧兵已经被姜万钧派去河西,颜大那里需要增援,包武那里也需要增援,而剩下的僧兵会送去苏定方那里。
佛门交出了全部土地,换取了姜万钧暂缓推行“度牒制”,以后寺院的全部收入,按照商税标准缴纳。换句话说,在姜万钧眼中,他们就是一个和“商会”差不多性质的组织,不再享有任何特权。
以前有人犯了罪,只要躲进寺庙,出家当和尚便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现在可不行,包庇罪同样是要掉脑袋的。清规戒律被姜万钧定性为家法,在国法面前,家法必须让步。
不仅是佛门,儒道佛,都必须恪守这一条铁律。
大家虽然心有不甘,可是谁让现在姜万钧拳头大呢,所以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
有一句老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背地里不知道多少人在盼着姜万钧栽跟头,他们坚信,等到那位年轻的皇帝经过生活的“毒打”之后,一定会改弦易辙,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事实上,这句话对所有人都适用,百余位尼姑上山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然而随着三十余名宫女进了寺院,立刻就不一样了。能被选进宫里的,至少在容貌上都是中上之选,而且衣着打扮更亮眼不说,关键是一群女人穿着同一个款式的衣裳,那种杀伤力,绝对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霎时间一记记粉拳,砸得年轻的和尚们晕头转向,这一顿“毒打”啊,龍首上的和尚一大半都沦陷了。
老和尚气得差点直接圆寂,闭着眼睛求了半天菩萨。
“你这夫君啊!”萧皇后还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当她得知杨氏也会上山的时候,她犹豫过。她本来就没想过要来,要不是弟弟一个劲的劝,她真不想那么麻烦,毕竟她的身份太尴尬了。跟她接触,非常容易被划到前隋“余孽”的阵营里去。
按照她自己的想法,她想回伏俟城。那里还有两个和亲的公主,也不差她这一个皇后。
但弟弟说什么都不同意,另外也是怕皇上多心,躲去伏俟城,还不如留在皇上眼皮底下。
结果就成了骑虎难下,如果再反悔,总归不美。
若是别人也就算了,可杨氏毕竟也不是外人,所以萧皇后就答应了下来。
只是她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皇帝,行事如此的,“不按常理”。
“母亲,君上也是担心女儿安全。”杨氏也有点不太好意思。派宫女过来伺候也就算了,连禁卫也送来了百余人。
舅舅萧瑀谏言,说是携带凶器上山不妥。君上听取了建议,禁卫每人抗了一根包着铁皮的僧棍。这明晃晃的,看上去更吓人。
“唉,你到是个有福的。”萧皇后不免有些心情低落。
杨家终究还是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她已经尽力了。
“母亲还请节哀。”
“走吧。”萧皇后轻轻攥了攥杨氏的手。
虽然在大宁,杨妃的身份比起萧皇后更尊贵,但杨氏在礼节上却处处照顾着萧皇后。
不过其他人可不敢分不清主次,所以杨妃身上所承受的关注明显要多很多……
随着杨妃一行安顿下来,庙里的香客好像一下子多了起来,可是老和尚却要疯了。
大宁皇帝已经下旨,任何家中无田的百姓,到官府登记备案,来年开春之前一定能分到土地,绝对不耽误春耕。而在这个空白期,只要有膀子力气,填饱肚子不难,官府会提供一些工作。
本来不少当和尚的就是图口饭吃,如今一听说外头的日子那么好,自然心动不已。
短短几天时间,戴着帽子,遮遮掩掩到官府报道的人多了起来。
不足半个月,寺院中间砌起了高墙。龍首山被一分为二,一半地方让给了杨妃和底下那些伺候的人,还有百余位尼姑。
听到消息的姜万钧被逗乐了,如果没有这堵墙,戒律在心中,多了这堵墙,戒律八成就要挂墙上了。
挂墙上的戒律,就跟学生守则里“禁止早恋”差不多一个意思。
“陛下,奴婢的人已经查明,这龍首山上果然有古怪。据说李渊撤离长安前,有数不清的马车夜里上了山。”宫宁禀报道。
宫宁上次帮姜万钧收集炼丹的方子后,手底下就开始有了使唤的人,姜万钧也有意培养一些自己的眼线。
“李渊啊!那就能说得通了。”之前姜万钧就怀疑过,皇宫里的东西都被李渊搬走了吗?
如果单单从李渊撤离长安时的马车数量不太好判断,可是姜万钧不认为李渊会运走太多金银。
因为那是取死之道,为了一车粮食,大家可能不会冒险,但换成一车金子就不一样了。别说那些被迫迁徙的百姓,就是那些守卫也难免会动心。何况当时是在逃跑,最是人心不稳,容易出现意外的时候。
从半路逃跑的那些人口中传出来的消息显示,他们并没有看到金银珠宝。
七天后,龍首山上,钟声大作……
寺内僧众全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望向钟声传来的方向。
他们早早便知道有贵客要来,这没什么好意外的,当初唐皇李渊还来过。
不过这话不能说出去,说出去是有可能掉脑袋的。
一支车队缓缓从山脚下驶过来,行人分分侧目。
马车停下来,杨妃抢先下了马车,然后将萧皇后从车上搀扶了下来。
哗啦一下。
转眼间,地上已经跪倒了一片。
和尚不需要跪拜,但身体微躬,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那姜阎王铁了心要拿佛门开刀,他们能怎么办?
有的和尚逃去了关东,有的和尚逃去了江南,但是更多的和尚却是无处可逃。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幡然醒悟,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乱世”。
当初他们中的一些人,大肆兼并土地,上下其手,发横财的时候,“乱世”在他们眼中那是别人的事,他们已经出世,不在世中,自然也就可以不受其扰。
可惜,他们想错了。
食五谷杂粮,又跳不出生死,就像那些刷着金粉的佛像一样,砸开后,里边是泥胎,而他们终究只是凡人。
五万僧兵已经被姜万钧派去河西,颜大那里需要增援,包武那里也需要增援,而剩下的僧兵会送去苏定方那里。
佛门交出了全部土地,换取了姜万钧暂缓推行“度牒制”,以后寺院的全部收入,按照商税标准缴纳。换句话说,在姜万钧眼中,他们就是一个和“商会”差不多性质的组织,不再享有任何特权。
以前有人犯了罪,只要躲进寺庙,出家当和尚便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现在可不行,包庇罪同样是要掉脑袋的。清规戒律被姜万钧定性为家法,在国法面前,家法必须让步。
不仅是佛门,儒道佛,都必须恪守这一条铁律。
大家虽然心有不甘,可是谁让现在姜万钧拳头大呢,所以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
有一句老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背地里不知道多少人在盼着姜万钧栽跟头,他们坚信,等到那位年轻的皇帝经过生活的“毒打”之后,一定会改弦易辙,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事实上,这句话对所有人都适用,百余位尼姑上山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然而随着三十余名宫女进了寺院,立刻就不一样了。能被选进宫里的,至少在容貌上都是中上之选,而且衣着打扮更亮眼不说,关键是一群女人穿着同一个款式的衣裳,那种杀伤力,绝对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霎时间一记记粉拳,砸得年轻的和尚们晕头转向,这一顿“毒打”啊,龍首上的和尚一大半都沦陷了。
老和尚气得差点直接圆寂,闭着眼睛求了半天菩萨。
“你这夫君啊!”萧皇后还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当她得知杨氏也会上山的时候,她犹豫过。她本来就没想过要来,要不是弟弟一个劲的劝,她真不想那么麻烦,毕竟她的身份太尴尬了。跟她接触,非常容易被划到前隋“余孽”的阵营里去。
按照她自己的想法,她想回伏俟城。那里还有两个和亲的公主,也不差她这一个皇后。
但弟弟说什么都不同意,另外也是怕皇上多心,躲去伏俟城,还不如留在皇上眼皮底下。
结果就成了骑虎难下,如果再反悔,总归不美。
若是别人也就算了,可杨氏毕竟也不是外人,所以萧皇后就答应了下来。
只是她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皇帝,行事如此的,“不按常理”。
“母亲,君上也是担心女儿安全。”杨氏也有点不太好意思。派宫女过来伺候也就算了,连禁卫也送来了百余人。
舅舅萧瑀谏言,说是携带凶器上山不妥。君上听取了建议,禁卫每人抗了一根包着铁皮的僧棍。这明晃晃的,看上去更吓人。
“唉,你到是个有福的。”萧皇后不免有些心情低落。
杨家终究还是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她已经尽力了。
“母亲还请节哀。”
“走吧。”萧皇后轻轻攥了攥杨氏的手。
虽然在大宁,杨妃的身份比起萧皇后更尊贵,但杨氏在礼节上却处处照顾着萧皇后。
不过其他人可不敢分不清主次,所以杨妃身上所承受的关注明显要多很多……
随着杨妃一行安顿下来,庙里的香客好像一下子多了起来,可是老和尚却要疯了。
大宁皇帝已经下旨,任何家中无田的百姓,到官府登记备案,来年开春之前一定能分到土地,绝对不耽误春耕。而在这个空白期,只要有膀子力气,填饱肚子不难,官府会提供一些工作。
本来不少当和尚的就是图口饭吃,如今一听说外头的日子那么好,自然心动不已。
短短几天时间,戴着帽子,遮遮掩掩到官府报道的人多了起来。
不足半个月,寺院中间砌起了高墙。龍首山被一分为二,一半地方让给了杨妃和底下那些伺候的人,还有百余位尼姑。
听到消息的姜万钧被逗乐了,如果没有这堵墙,戒律在心中,多了这堵墙,戒律八成就要挂墙上了。
挂墙上的戒律,就跟学生守则里“禁止早恋”差不多一个意思。
“陛下,奴婢的人已经查明,这龍首山上果然有古怪。据说李渊撤离长安前,有数不清的马车夜里上了山。”宫宁禀报道。
宫宁上次帮姜万钧收集炼丹的方子后,手底下就开始有了使唤的人,姜万钧也有意培养一些自己的眼线。
“李渊啊!那就能说得通了。”之前姜万钧就怀疑过,皇宫里的东西都被李渊搬走了吗?
如果单单从李渊撤离长安时的马车数量不太好判断,可是姜万钧不认为李渊会运走太多金银。
因为那是取死之道,为了一车粮食,大家可能不会冒险,但换成一车金子就不一样了。别说那些被迫迁徙的百姓,就是那些守卫也难免会动心。何况当时是在逃跑,最是人心不稳,容易出现意外的时候。
从半路逃跑的那些人口中传出来的消息显示,他们并没有看到金银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