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时代变了(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如胤祚所承诺的。
他没有杀雍正,而是把他发配到景陵,给康熙守灵去了。
对外,则宣称雍正暴毙,由其弟胤祚继位。
雍正的出殡大典和登基大典尚未举行。
新皇的圣旨便一条条的颁发了出去。
首先便是在大清各地设立中央银行,以国家信用提供担保,发行银票。
并且规定,从今往后国家赋税都要以银票形式缴纳。
银座银行的银票可兑换为中央银行的银票,但却不能反向兑换。
另外中央银行成立两年内,取现都要提前七天预约。
为提高信誉,胤祚特意在每张银票的背面都印上了康熙的头像。
有了这位“千古一帝”的名声加持,相信盲目忠君的百姓们会很乐意持有银票。
中央银行行的行长,自然是云婉儿担任。
至于银座银行,其信誉已经崩塌殆尽,救无可救了,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说起来,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也是换汤不换药,几乎就是银座银行的原班人马,很多地方只是换个牌子,而后中央银行便出现了。
眼看已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居然被中央银行渐渐的稳定下来了。
九月份,胤祚举行登基大典。
冗长的典礼完毕之后,便开始封赏功臣。
巴海封了领侍卫内大臣之职。
吕康实则是九门提督。
谷行因对新军的出色指挥,封为新军副都统。
张廷玉、周家麟直接封南书房行走,成了阁臣。
戴梓、古大成、梅文鼎等人封了工部尚书、工部侍郎一类的虚职,同时入新设的科学院任院长及院士等。
林林总总,功臣的名单共列了数百人。
在封赏官职的同时,胤祚却未赏赐爵位及田产,而是将百事行的股份及产业拆分,分别赐予了有功的大臣们。
加上之前持有百事行股份的常家、聂家等。
一批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新贵,正在大清形成。
在封赏完了功臣之后,群臣们又开始商议定年号的事情。
胤祚提议就以“雍正”为年号,结果大臣们死不同意。
争吵许久之后,胤祚拍脑袋想出个“乾隆”的年号,受到了一致认可。
而后就是就是后宫封赏嫔妃的事情。
阿依慕自然是名正言顺的皇后,只是云婉儿身份卑贱,之前又没有礼部册封,不少臣子都觉得给个答应的名号足以。
但胤祚独断专行,直接给了云婉儿一个皇贵妃的册封。
作为皇帝,胤祚后宫无疑太单薄。
众臣屡屡建议胤祚开拓后宫,却都被胤祚找借口拖延了。
时间一晃,到了乾隆元年。
春节时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胤祚左拥右抱,儿女俱在眼前,心境与上一个新年已是决然不同。
新年过后。
胤祚对大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废除了自大清入关以来的一系列弊政。
首改重农抑商为农商并重,八旗子弟及皇室成员不再有经营工商的限制,相应的八旗子弟旱涝保收的铁庄稼也被胤祚拔出。
之后,剃发、易服被废,各民族均可按照各民族习惯穿衣蓄发,包括宫里官吏也是如此。
而后,胤祚又废除了跪礼,往后最重大礼节就是鞠躬行礼,大清臣民除祖宗天地亲长外,再不跪其余人等。
还有自乾隆元年后,宫廷内太监不再要求去势,宫内民间相应去势机构统统废除。
胤祚还颁布命令禁止妇女缠足。
种种改革皆针对大清旧有之习俗。
自然在民间及宫廷引起了相当大反弹和不满。
恰巧胤祚就缺一个整顿吏治的借口。
凡是反对改革的大臣,统统被罢官夺爵,其名下田产充公。
民间反对改革的士子,被记下名来,科举考试永不录用。
至于哪里敢借机反叛,疯狂扩军的大清新军便镇压到哪里。
刁民造反镇压刁民,军队哗变镇压军队。
几乎是当今世界最强战力的新军,拿来镇压叛乱简直是大材小用。
几年时间里,大清各地都适应了新的社会习惯,一时间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只是缠足就如阴暗角落的一个顽疾,无论如何都难以除去。
胤祚知道,这是宣传教育没有到位的原因。
于是胤祚又下旨,普及全民科学教育,进行人口普查。
正巧阿依慕是个闲不住的性子,胤祚便让她充当宣传放足的排头兵。
为确保宣传力度,胤祚还改邸报为报纸,找了不少进步的文化青年来做笔杆子。
恰巧欧洲此时正在兴起启蒙运动,胤祚便借着科举,选了几百个有些离经叛道的士子,乘坐牡鹿号前往欧洲学习。
有心之人发现,新一轮的改革政令,都是从内阁发出的。
皇上的圣旨只是抄写了一遍内阁政令。
最过分的是,圣旨落款,除了皇帝印外,还有内阁首辅的私印。
大清是从来没有什么内阁首辅的,甚至没有内阁,只有一个功能类似的部门叫做南书房。
皇帝玉玺旁出现的内阁首辅印,引的天下议论纷纷。
而后人们诧异的发现,接下来的几年中,皇帝就像是隐身了一般,大小政令均出自内阁。
就算偶尔有圣旨发出,也都是皇上恭贺全体大清臣民新年快乐之类的不痛不痒的消息。
天下臣民纷纷猜测,皇帝是被这个内阁首辅架空了。
大清可能又出现了一个像鳌拜一样的权臣。
这个留言流传许久,但也随着大清日益强盛,而渐渐为人淡忘了。
百姓们也都习惯了听内阁首辅的命令过日子。
只有南书房的内各大臣及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才知道。
所谓的内阁首辅其实也是皇帝本人。
胤祚给自己刻了一个内阁首辅的章,每份政令均由内阁发出,政令上必加盖此章,久而久之,连皇帝玉玺都很少用了。
大臣们为了此事没少劝诫胤祚。
只是胤祚依旧我行我素,大臣们也就作罢了。
想来明朝时正德皇帝还加封自己为大将军呢,我朝皇帝封自己一个内阁首辅也算说得过去。
乾隆七年。
准格尔突然叛乱。
胤祚派自己的亲弟弟胤禵为大将军,年羹尧为副将,率五万新军出征西北。
两个月后,战乱平定。
乾隆八年。
昔日派往欧洲的留学生们返航。
人人都是洋发洋装,一时间成为百姓笑柄。
只是启蒙思想也借此在大清的国土上扎下了根。
就如胤祚所承诺的。
他没有杀雍正,而是把他发配到景陵,给康熙守灵去了。
对外,则宣称雍正暴毙,由其弟胤祚继位。
雍正的出殡大典和登基大典尚未举行。
新皇的圣旨便一条条的颁发了出去。
首先便是在大清各地设立中央银行,以国家信用提供担保,发行银票。
并且规定,从今往后国家赋税都要以银票形式缴纳。
银座银行的银票可兑换为中央银行的银票,但却不能反向兑换。
另外中央银行成立两年内,取现都要提前七天预约。
为提高信誉,胤祚特意在每张银票的背面都印上了康熙的头像。
有了这位“千古一帝”的名声加持,相信盲目忠君的百姓们会很乐意持有银票。
中央银行行的行长,自然是云婉儿担任。
至于银座银行,其信誉已经崩塌殆尽,救无可救了,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说起来,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也是换汤不换药,几乎就是银座银行的原班人马,很多地方只是换个牌子,而后中央银行便出现了。
眼看已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居然被中央银行渐渐的稳定下来了。
九月份,胤祚举行登基大典。
冗长的典礼完毕之后,便开始封赏功臣。
巴海封了领侍卫内大臣之职。
吕康实则是九门提督。
谷行因对新军的出色指挥,封为新军副都统。
张廷玉、周家麟直接封南书房行走,成了阁臣。
戴梓、古大成、梅文鼎等人封了工部尚书、工部侍郎一类的虚职,同时入新设的科学院任院长及院士等。
林林总总,功臣的名单共列了数百人。
在封赏官职的同时,胤祚却未赏赐爵位及田产,而是将百事行的股份及产业拆分,分别赐予了有功的大臣们。
加上之前持有百事行股份的常家、聂家等。
一批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新贵,正在大清形成。
在封赏完了功臣之后,群臣们又开始商议定年号的事情。
胤祚提议就以“雍正”为年号,结果大臣们死不同意。
争吵许久之后,胤祚拍脑袋想出个“乾隆”的年号,受到了一致认可。
而后就是就是后宫封赏嫔妃的事情。
阿依慕自然是名正言顺的皇后,只是云婉儿身份卑贱,之前又没有礼部册封,不少臣子都觉得给个答应的名号足以。
但胤祚独断专行,直接给了云婉儿一个皇贵妃的册封。
作为皇帝,胤祚后宫无疑太单薄。
众臣屡屡建议胤祚开拓后宫,却都被胤祚找借口拖延了。
时间一晃,到了乾隆元年。
春节时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胤祚左拥右抱,儿女俱在眼前,心境与上一个新年已是决然不同。
新年过后。
胤祚对大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废除了自大清入关以来的一系列弊政。
首改重农抑商为农商并重,八旗子弟及皇室成员不再有经营工商的限制,相应的八旗子弟旱涝保收的铁庄稼也被胤祚拔出。
之后,剃发、易服被废,各民族均可按照各民族习惯穿衣蓄发,包括宫里官吏也是如此。
而后,胤祚又废除了跪礼,往后最重大礼节就是鞠躬行礼,大清臣民除祖宗天地亲长外,再不跪其余人等。
还有自乾隆元年后,宫廷内太监不再要求去势,宫内民间相应去势机构统统废除。
胤祚还颁布命令禁止妇女缠足。
种种改革皆针对大清旧有之习俗。
自然在民间及宫廷引起了相当大反弹和不满。
恰巧胤祚就缺一个整顿吏治的借口。
凡是反对改革的大臣,统统被罢官夺爵,其名下田产充公。
民间反对改革的士子,被记下名来,科举考试永不录用。
至于哪里敢借机反叛,疯狂扩军的大清新军便镇压到哪里。
刁民造反镇压刁民,军队哗变镇压军队。
几乎是当今世界最强战力的新军,拿来镇压叛乱简直是大材小用。
几年时间里,大清各地都适应了新的社会习惯,一时间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只是缠足就如阴暗角落的一个顽疾,无论如何都难以除去。
胤祚知道,这是宣传教育没有到位的原因。
于是胤祚又下旨,普及全民科学教育,进行人口普查。
正巧阿依慕是个闲不住的性子,胤祚便让她充当宣传放足的排头兵。
为确保宣传力度,胤祚还改邸报为报纸,找了不少进步的文化青年来做笔杆子。
恰巧欧洲此时正在兴起启蒙运动,胤祚便借着科举,选了几百个有些离经叛道的士子,乘坐牡鹿号前往欧洲学习。
有心之人发现,新一轮的改革政令,都是从内阁发出的。
皇上的圣旨只是抄写了一遍内阁政令。
最过分的是,圣旨落款,除了皇帝印外,还有内阁首辅的私印。
大清是从来没有什么内阁首辅的,甚至没有内阁,只有一个功能类似的部门叫做南书房。
皇帝玉玺旁出现的内阁首辅印,引的天下议论纷纷。
而后人们诧异的发现,接下来的几年中,皇帝就像是隐身了一般,大小政令均出自内阁。
就算偶尔有圣旨发出,也都是皇上恭贺全体大清臣民新年快乐之类的不痛不痒的消息。
天下臣民纷纷猜测,皇帝是被这个内阁首辅架空了。
大清可能又出现了一个像鳌拜一样的权臣。
这个留言流传许久,但也随着大清日益强盛,而渐渐为人淡忘了。
百姓们也都习惯了听内阁首辅的命令过日子。
只有南书房的内各大臣及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才知道。
所谓的内阁首辅其实也是皇帝本人。
胤祚给自己刻了一个内阁首辅的章,每份政令均由内阁发出,政令上必加盖此章,久而久之,连皇帝玉玺都很少用了。
大臣们为了此事没少劝诫胤祚。
只是胤祚依旧我行我素,大臣们也就作罢了。
想来明朝时正德皇帝还加封自己为大将军呢,我朝皇帝封自己一个内阁首辅也算说得过去。
乾隆七年。
准格尔突然叛乱。
胤祚派自己的亲弟弟胤禵为大将军,年羹尧为副将,率五万新军出征西北。
两个月后,战乱平定。
乾隆八年。
昔日派往欧洲的留学生们返航。
人人都是洋发洋装,一时间成为百姓笑柄。
只是启蒙思想也借此在大清的国土上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