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基础口粮人七劳三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麦收之后,饥荒的情况好像比之前两年好了不少,不过黑市的价格下降幅度并不大。
老七老八自打开春入学以来,每天白天去上课,早晚在家干活,因为不需要下地干活,只侍弄两家的菜地,照顾爷奶的起居,反而比之从前更加轻松了。
翠红一个人在地里挣工分,家里只需要她中午做一顿饭,晚上老七老八抽出一个人再来辅导她功课,虽然学的很慢,但她在慢慢掌握唇语的技巧后,反而开始尝试着粗糙的发音了。
只不过嗓子受过重创,出来的声音很难听,熟悉她的人,多少能够分辨出她想表达的意思。
翠花的护士生涯并不顺利,尤其她这还算是走后门进去的,很多人都不愿意交,也就她们忙的转不开的时候,才会想到用她,想到去教她。
翠花不怕吃苦,也不在意别人拿有色眼镜看她,孤立她不愿教她,她就自己拿着姐妹们寄回来的书学,这书本上的知识点太多了,多的地方连她们这些经验丰富的护士都不知道的时候,她就自然而然的迎来了自己的曙光。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发光。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翠花就是用她的善良,感动了无数自愿给她做小白鼠的病人。
扎针扎不好,她将自己的两条手臂扎的都青了,帮助病人翻身擦洗之后,人家看到她的努力,就笑着说‘以后扎针别用自己的,就来伯伯这儿,我这皮糙肉厚的,不怕扎。’
当越来越多的人朝她投去鼓励的眼神,翠花感动的都快哭了。
正因为有这么多人愿意让她放手去试,她的业务能力也是越来越强,甚至超过了比她来的早的实习生。
论文化,她不比任何人差,论理论知识,她背的滚瓜烂熟,每一步都有详细的对标。
要说差在了哪儿,就只有不及人家的经验上。
要不说越是底层单位,越能学到经验呢,因为老百姓都穷,只要不是大病,都愿意来卫生院。
卫生院能看的病是有限的,但就是这么几个科室,护士也是轮流转的。
之前陈院长已经承诺给一个正式工的名额了,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
所以唐翠花在陈院长回来之后,也没硬往跟儿凑,只是在没人时候遇到了,关心的问上一句。
“一直不好去打扰您,见到您平安回来,就放心了。”
陈院长看她如此识时务,也是觉得没有选错人,很是欣慰的拍了拍她的肩膀。
“我听你们护士长说了,你很踏实,愿意学,努力,这就很好,好好坚持,争取早日通过考试,拿到正式名额。你知道的,我们虽然承诺过,但这个正式工的名额必须自己去考,否则没办法上岗。”
医生护士的岗位考核向来严谨,即便你考上了护士证,日后还要三天两头的进行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翠花当然有这方面的觉悟:“您放心,我会好好学习,争取从今往后的每一关都能顺利通过,不给我妹子丢脸。”
陈院长朝唐翠花赞赏的看了一眼,就很是放心的离开了。
现在的翠花,一心扑在学习上,虽然起早贪黑,每天累的要死,一分钱没有,可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加上在医院这儿,她吃的不好但能吃饱啊,知足了。
老二老三又有工资往家拿,老五老六上大学还挣钱,老四一个人能挣十个工分,谁家不羡慕她们姊妹花?
虽然总有一些人见不得她们好,说她们家这么多人,去生产队干活的就只有一个,粮食怎么够吃?
不仅是他们唐家,还有陶家也一样,明明啥活都没干,凭啥领基础粮?这不公平。
因为现在实行的是‘人七劳三’,什么意思呢?
就是只要你的户口在这边的生产队,你就有不被饿死的基本口粮。
这个比例占七成。
剩下的三成则是你的工分,干得多就分的多,等同于奖金。
他们这边一年种两个季度,所以每人每年360斤原粮,加工损失在15%左右,也就是说,原粮加工之后就会有所损失,一般四十斤只剩下三十三斤,360斤加工后,也只剩下三百斤左右,平均到每一天,一天才八两的粮食,一斤都不到。
而且,这还是成年人的标准。
婴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没有任何工作能力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对标。
这笔账人人都能算得出来,那些见不得别人好的人,自然想方设法去别人那儿找不痛快。
结果唐家陶家还没说话呢,直接被村长支书大队长劈头盖脸的怼了。
“你还说人家陶家的事儿啊,你也不动你的猪脑子想想陶家都是啥人?
两个城市的正式工,三个大学生,两个中学生,两个没有能力的老年人。
你自己说说,人家哪一点不符合政策了?
两位老同志一人一年三百斤,两个中学生也是三百斤粮。
可人家爹娘是城里的正式工啊,每个月吃的是商品粮啊!
三个大学生学校也有补助,说白了人手里有钱,有钱啥买不着?
还轮到你在这儿算?你算的明白吗你?”
被怼的人脸红脖子粗,“那唐家那一帮子女的呢?”
“城里正式工俩,有工资,有商品粮,大学生俩,也有补贴,这都四个了,不用管吧?
人家老四一个人干活拿十工分,这位也不用管吧?
唐翠花成年女性,基本口粮一年三百六十斤,现在人家在乡卫生院学习呢,早晚也会转正。
你说她们家老七老八都去上学了,会没有钱吃饭?再说人家的年龄在那儿放着,每人每年也有三百斤的原粮,需要你帮她们算够不够?你说你咋跟黄家那几个没眼光的人一样见识短呢?
你说你跟这两家对着干干啥啊?光那么多大学生在那儿站着,以后这两家人的前程会差到哪儿去?咋一个个的不知道上去巴结,反而在这儿上纲上线,把他们扒拉下来,对你们有啥好处咋地?”
麦收之后,饥荒的情况好像比之前两年好了不少,不过黑市的价格下降幅度并不大。
老七老八自打开春入学以来,每天白天去上课,早晚在家干活,因为不需要下地干活,只侍弄两家的菜地,照顾爷奶的起居,反而比之从前更加轻松了。
翠红一个人在地里挣工分,家里只需要她中午做一顿饭,晚上老七老八抽出一个人再来辅导她功课,虽然学的很慢,但她在慢慢掌握唇语的技巧后,反而开始尝试着粗糙的发音了。
只不过嗓子受过重创,出来的声音很难听,熟悉她的人,多少能够分辨出她想表达的意思。
翠花的护士生涯并不顺利,尤其她这还算是走后门进去的,很多人都不愿意交,也就她们忙的转不开的时候,才会想到用她,想到去教她。
翠花不怕吃苦,也不在意别人拿有色眼镜看她,孤立她不愿教她,她就自己拿着姐妹们寄回来的书学,这书本上的知识点太多了,多的地方连她们这些经验丰富的护士都不知道的时候,她就自然而然的迎来了自己的曙光。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发光。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翠花就是用她的善良,感动了无数自愿给她做小白鼠的病人。
扎针扎不好,她将自己的两条手臂扎的都青了,帮助病人翻身擦洗之后,人家看到她的努力,就笑着说‘以后扎针别用自己的,就来伯伯这儿,我这皮糙肉厚的,不怕扎。’
当越来越多的人朝她投去鼓励的眼神,翠花感动的都快哭了。
正因为有这么多人愿意让她放手去试,她的业务能力也是越来越强,甚至超过了比她来的早的实习生。
论文化,她不比任何人差,论理论知识,她背的滚瓜烂熟,每一步都有详细的对标。
要说差在了哪儿,就只有不及人家的经验上。
要不说越是底层单位,越能学到经验呢,因为老百姓都穷,只要不是大病,都愿意来卫生院。
卫生院能看的病是有限的,但就是这么几个科室,护士也是轮流转的。
之前陈院长已经承诺给一个正式工的名额了,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
所以唐翠花在陈院长回来之后,也没硬往跟儿凑,只是在没人时候遇到了,关心的问上一句。
“一直不好去打扰您,见到您平安回来,就放心了。”
陈院长看她如此识时务,也是觉得没有选错人,很是欣慰的拍了拍她的肩膀。
“我听你们护士长说了,你很踏实,愿意学,努力,这就很好,好好坚持,争取早日通过考试,拿到正式名额。你知道的,我们虽然承诺过,但这个正式工的名额必须自己去考,否则没办法上岗。”
医生护士的岗位考核向来严谨,即便你考上了护士证,日后还要三天两头的进行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翠花当然有这方面的觉悟:“您放心,我会好好学习,争取从今往后的每一关都能顺利通过,不给我妹子丢脸。”
陈院长朝唐翠花赞赏的看了一眼,就很是放心的离开了。
现在的翠花,一心扑在学习上,虽然起早贪黑,每天累的要死,一分钱没有,可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加上在医院这儿,她吃的不好但能吃饱啊,知足了。
老二老三又有工资往家拿,老五老六上大学还挣钱,老四一个人能挣十个工分,谁家不羡慕她们姊妹花?
虽然总有一些人见不得她们好,说她们家这么多人,去生产队干活的就只有一个,粮食怎么够吃?
不仅是他们唐家,还有陶家也一样,明明啥活都没干,凭啥领基础粮?这不公平。
因为现在实行的是‘人七劳三’,什么意思呢?
就是只要你的户口在这边的生产队,你就有不被饿死的基本口粮。
这个比例占七成。
剩下的三成则是你的工分,干得多就分的多,等同于奖金。
他们这边一年种两个季度,所以每人每年360斤原粮,加工损失在15%左右,也就是说,原粮加工之后就会有所损失,一般四十斤只剩下三十三斤,360斤加工后,也只剩下三百斤左右,平均到每一天,一天才八两的粮食,一斤都不到。
而且,这还是成年人的标准。
婴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没有任何工作能力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对标。
这笔账人人都能算得出来,那些见不得别人好的人,自然想方设法去别人那儿找不痛快。
结果唐家陶家还没说话呢,直接被村长支书大队长劈头盖脸的怼了。
“你还说人家陶家的事儿啊,你也不动你的猪脑子想想陶家都是啥人?
两个城市的正式工,三个大学生,两个中学生,两个没有能力的老年人。
你自己说说,人家哪一点不符合政策了?
两位老同志一人一年三百斤,两个中学生也是三百斤粮。
可人家爹娘是城里的正式工啊,每个月吃的是商品粮啊!
三个大学生学校也有补助,说白了人手里有钱,有钱啥买不着?
还轮到你在这儿算?你算的明白吗你?”
被怼的人脸红脖子粗,“那唐家那一帮子女的呢?”
“城里正式工俩,有工资,有商品粮,大学生俩,也有补贴,这都四个了,不用管吧?
人家老四一个人干活拿十工分,这位也不用管吧?
唐翠花成年女性,基本口粮一年三百六十斤,现在人家在乡卫生院学习呢,早晚也会转正。
你说她们家老七老八都去上学了,会没有钱吃饭?再说人家的年龄在那儿放着,每人每年也有三百斤的原粮,需要你帮她们算够不够?你说你咋跟黄家那几个没眼光的人一样见识短呢?
你说你跟这两家对着干干啥啊?光那么多大学生在那儿站着,以后这两家人的前程会差到哪儿去?咋一个个的不知道上去巴结,反而在这儿上纲上线,把他们扒拉下来,对你们有啥好处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