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1章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贸易经营方面的事务本来并非陈一鑫的主业,但海汉在山东地区没有专门负责这类事务的高级官员,只能由他这个最高长官来兼管,所以他不但要操心军中事务,还得抽空指挥运作商业推广。
这在海汉的海外殖民地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因为很多穿越者并不想离开环境舒适的三亚,所以许多海外殖民地往往只能由驻军将领兼管民政和贸易事务,军政工作一把抓。
不过这对今天受邀作客的这些宾客来说,倒是比较新奇的状况。他们本以为陈一鑫设宴的意思是要找他们索取钱财,却没想到对方的目的居然是要向自己推广商业合作计划。
其实能主动跑到福山县来躲避战乱的这些富人,大多已经跟海汉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并且相信海汉能为自己提供庇护,才会携家带口揣着大量钱财来这里落脚,他们并不排斥跟海汉在商业领域进行合作,只是一直以来缺乏一个面对面商谈合作细节的机会而已。
而眼下陈一鑫便是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至于这种合作是不是真能如陈一鑫所称的那样获得盈利,其实已经不需要去质疑这一点了,本地马家的发家史就是最好不过的实例。
这些人来到福山县之后大多住在马家庄附近的商业区,亲眼见识了马家所拥有的惊人财富。而在与海汉人合作之前,马家的景况顶多也就是跟他们相仿的乡绅地主而已,傍上了海汉人不过几年时间,便已经迅速变成了山东数得上号的富商豪门。有这样的成功范例在前,试问谁又不想成为下一个马家呢?
甄朗这次没有再错过表现的机会,抢在前头问道:“陈将军,你说的这个贸易组织,要如何才能加入其中?若是成为其中一员,又能获得什么样的好处呢?”
甄朗这种提问方式就是给陈一鑫架梯子,陈一鑫很满意地朝他点了点头,沉声应道:“甄老板所提的问题,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会有类似的疑问,那么我就先来解答一下好了。”
海汉与大明商人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刚到三亚时,派人去崖城设立驻崖办的时期。这么些年下来,海汉对于跨国贸易合作和建立商业组织也有早就有了比较完善的操作体系,一切都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套用,陈一鑫倒也不需在这种他并不擅长的方面耗费太多心思,只要照本宣科就行。
海汉牵头组建的这种区域性质的商业组织,实质上就是将分销商和供货商纳入到统一的商业体系中,一方面是建立起更为顺畅的供销渠道,进一步扩大海汉在山东地区的贸易规模,另一方面也是要借助这种商业组织来推广海汉的商贸运作模式,让这些加入组织的商家被纳入到更大的贸易体系内。只要贸易量增大了,这些合作伙伴所能获得的收益自然也将会水涨船高。虽然未必能让每个合作伙伴都成为下一个马东强,但要借助这种合作关系发财倒是不会太难。
而且一旦建立起这样的组织,参与者所能接触到的各种资源也会随之暴涨,过去他们可能仅仅只是自己所在州县里稍有权势地位的人物,但今后借助商会组织,便可将他们所掌握的资源和人脉都整合起来,其影响力也会扩大到整个山东乃至更大的范围。
陈一鑫便是要让在座的这些人意识到,现在只要与海汉合作,他们就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大人物。而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仅仅只是替海汉销售或采购某些商品。
陈一鑫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海汉的商业合作计划,并向在场的这些人表示,只要在马家庄市场上能见到的海汉商品,他们都可以得到经销权。这基本上是相当于把银子送到了他们眼皮子底下,只要稍微伸一伸手就能拿到。
很难有人能对海汉所承诺的合作前景毫不动心,在场的这些人都是如此。他们来到福山县的这些天已经见识了海汉的实力和本地的贸易状况,对传闻中善于经商的海汉有了更为确切的认识,而且海汉所提出的合作方案也非常周全,对双方的利益和责任都有十分明确的划分,让他们也很难挑出什么毛病。
陈一鑫断断续续花了近一个小时才将海汉的商业合作计划介绍完,他知道内容太多,这些人一时半会也消化不完,便决定先解答他们听完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新问题。
这下还真就有人提问了:“听说陈将军与本县马家结有姻亲,而马家便是贵国在山东最主要的承销商,我等若是参与进来,那岂不是相当于要抢了马家的生意?不知陈将军如何安排?”
这问题极为实际,陈一鑫与马家的特殊关系已是尽人皆知,如果让在场众人都有机会拿到海汉商品的经销权,那就相当于是把原来只属于马家的蛋糕划成了若干份分出去,这样做岂能让马家甘心。就算马家勉强接受,也极有可能会记恨他们这些人,而海汉在山东就只有福山县这一个贸易点,今后跟马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免不了会有很多麻烦。
陈一鑫道:“这个问题各位不用担心,马家的经营方向不一样,我可以保证这与各位今后的经营并无利益冲突。”
陈一鑫当然不会拿马家的利益作为交换条件去吸引这些外人,在山东地区的贸易体系中,投靠海汉最早的马家毫无疑问是顶级买办,加上与陈一鑫的私人关系,马家已经深得海汉的信赖。只要马家不主动犯下原则性的错误,那么后来者就很难动摇其稳固的地位,更别说取而代之了。
其他人加入海汉牵头组建的商会,顶多也就只是个地区分销商或供应商的地位,但马家却是掌握着整个山东市场的资源,要认真划分层级,其他人只是马家的下家而已。无论这块蛋糕怎么切,都不会切到马家头上。
在陈一鑫的带动指点下,马家的经营早就不限于登州一地了,这几年所赚取的钱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投资到了海外的项目,如今辽东金州、台湾岛、朝鲜等地都有马家名下的产业,只是外界鲜有人知道而已。
甄朗也抓住时机开口问道:“陈将军,那我们是只能经营贵国指定的项目,还是能有自行选择的权力?”
陈一鑫反问道:“甄老板所说的选择,是想选什么?”
甄朗道:“例如在下对贩售货物不感兴趣,那是否可以选择经营其他产业,比如仍是依托于将军所说的商会,开一间车马行、船行之类的机构,专门承运海汉的货物。”
陈一鑫道:“当然可以,但这类产业竞争激烈,甄老板可不要抱着能得到特殊待遇的心态去经营。”
甄朗的眼光其实不错,他看好的物流运输行业肯定会随着跨国贸易规模的增大而兴旺,但也正如陈一鑫所指出的那样,要进入这个领域就得面对日益激烈的同行竞争。目前以福山县为经营中心的大型车马行就有四五家之多,每家都有至少七八个分店,遍及登州各县,有的甚至已经将分店开到莱州府境内,其中不乏有马家这样实力雄厚的经营者。
而从事海运的船行门槛则要较车马行高出许多,因为北方的航海和造船业本就不如南方发达,不管是买船还是雇佣水手船员,都要比南方的成本高得多。这第一步买船就会劝退大部分人,只有极少数财力充裕且有特殊门路的商家,才会考虑开办船行。
芝罘港如今的海运规模,放在大明北方沿海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港了,但在芝罘港经营的众多船行当中,真正属于本地的其实也就只有马家名下那家船行而已。而且这还是得益于陈一鑫提供的扶助,出面替马家订了一批海汉建造的商船,否则就算马东强有心做这买卖,光是等买船就得等上一两年了。除此之外,其他出入芝罘港的商船几乎都是属于南方的船行所有。
在陈一鑫看来,甄朗的想法虽然值得鼓励,但真要想开办船行,那恐怕就不是嘴上说说这么容易了。所以他还是好心提醒对方,想要经营船行可不是一个的简单目标。
其实像甄朗这样的人也有自己的担忧,尽管海汉人把自家的商业模式吹得天花乱坠,但谁也不敢确定海汉那套东西搬到自己家乡落地之后是不是还能管用。
而且一部分有钱人只是依靠田产经营传统农业,经过若干代人慢慢积累出来的庞大家业,根本就没有经商的经历,并不代表他们就懂得如何操作海汉推出的商业模式。对于经营风险的看法,他们也与海汉有着一定程度的分歧,稳妥起见他们会更愿意选择一些自己有所了解的行当。
相关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下午,绝大多数人对于成立由海汉牵头的商会一事都表明了赞成的态度,只是很多人仍未能对陈一鑫努力推广的商业计划建立起足够的信心。哪怕他们都认为跟海汉合作的前景会很不错,但还是不太明白该如何着手去操作这些商业计划。
陈一鑫心知这种事也急不得,只能考虑是不是要再请商务部的专业人士来登州,给这些没有多少贸易经验的财主们上一上培训课,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经营知识,否则还真有可能让这些人把海汉善于经商的好名声给糟蹋了。
但今天这番操作下来,至少已经让这些人有了合作的意向,这多少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开端。陈一鑫也不求这些人全都能变成听命于海汉的买办,只要能从中发展出三四个跟马家差不多的地方豪强就算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送走这些客人之后,陈一鑫才有空坐下来听取曾晓文关于今天出发这批难民的报告。相关的具体安排都是由手下人在操办,他只是负责指派任务和审核结果就行了。
“今日乘船离开本地的难民共计一千四百四十八人,其中有一千零八人被运往金州,三百二十人被运往朝鲜大同江基地,剩下的一百二十人则是搭乘两艘南下换防的战船前往舟山定海港。另外根据大同江基地的反馈,那边的接收能力将很快到达上限,王将军建议我们后续尽量选择向其他地方转运难民。”
关于大同江那边的状况,陈一鑫也略知一二,知道当地不便接收山东难民是因为朝鲜人对此有所忌讳。不过当下福山县的接收能力还远未到达上限,所以转运难民的压力也不算特别大。
便听曾晓文继续报告道:“……昨日收到从金州运来的粮食共计一万二千斤,另有鸡鸭各三百只,活猪五十头,还有各种药材共计六百余斤,帆布帐篷一百五十顶。这是您离开金州之前制定的救援计划中第二批启运的物资,目前已经送去了四号五号难民营。如果一切顺利,第三批物资将会在十日后发运。”
陈一鑫微微点头,表示自己听清了。他在赶回山东主持大局之前,便已经对金州的物资储备做过清点,安排分批向芝罘港运送难民所需的粮食、药物、帐篷等必需品。尽管金州那边的物资供应也说不上宽裕,但肯定还是要比山东这边的情况好太多,总之先运一部分存粮到福山县应急,之后再从南方慢慢补充库存。
好在不管是金州还是福山县,两地都有比较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不至于连能入口的食物都找不到。只要熬过这个把月,等南方组织运粮过来,粮食短缺的局面就会很快得到缓解了。
不过就目前运送难民的数量而言,输出显然是比不过输入的速度。现在每天进入福山县的难民数量,已经从前端时间的每天一两百人迅速增长了十倍左右。能够容纳五百人的标准难民营,如今已经建到了第十三个,但建造速度已经明显跟不上难民增长,如果不加快运走难民的速度,那人满为患只是迟早的事了。
贸易经营方面的事务本来并非陈一鑫的主业,但海汉在山东地区没有专门负责这类事务的高级官员,只能由他这个最高长官来兼管,所以他不但要操心军中事务,还得抽空指挥运作商业推广。
这在海汉的海外殖民地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因为很多穿越者并不想离开环境舒适的三亚,所以许多海外殖民地往往只能由驻军将领兼管民政和贸易事务,军政工作一把抓。
不过这对今天受邀作客的这些宾客来说,倒是比较新奇的状况。他们本以为陈一鑫设宴的意思是要找他们索取钱财,却没想到对方的目的居然是要向自己推广商业合作计划。
其实能主动跑到福山县来躲避战乱的这些富人,大多已经跟海汉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并且相信海汉能为自己提供庇护,才会携家带口揣着大量钱财来这里落脚,他们并不排斥跟海汉在商业领域进行合作,只是一直以来缺乏一个面对面商谈合作细节的机会而已。
而眼下陈一鑫便是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至于这种合作是不是真能如陈一鑫所称的那样获得盈利,其实已经不需要去质疑这一点了,本地马家的发家史就是最好不过的实例。
这些人来到福山县之后大多住在马家庄附近的商业区,亲眼见识了马家所拥有的惊人财富。而在与海汉人合作之前,马家的景况顶多也就是跟他们相仿的乡绅地主而已,傍上了海汉人不过几年时间,便已经迅速变成了山东数得上号的富商豪门。有这样的成功范例在前,试问谁又不想成为下一个马家呢?
甄朗这次没有再错过表现的机会,抢在前头问道:“陈将军,你说的这个贸易组织,要如何才能加入其中?若是成为其中一员,又能获得什么样的好处呢?”
甄朗这种提问方式就是给陈一鑫架梯子,陈一鑫很满意地朝他点了点头,沉声应道:“甄老板所提的问题,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会有类似的疑问,那么我就先来解答一下好了。”
海汉与大明商人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刚到三亚时,派人去崖城设立驻崖办的时期。这么些年下来,海汉对于跨国贸易合作和建立商业组织也有早就有了比较完善的操作体系,一切都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套用,陈一鑫倒也不需在这种他并不擅长的方面耗费太多心思,只要照本宣科就行。
海汉牵头组建的这种区域性质的商业组织,实质上就是将分销商和供货商纳入到统一的商业体系中,一方面是建立起更为顺畅的供销渠道,进一步扩大海汉在山东地区的贸易规模,另一方面也是要借助这种商业组织来推广海汉的商贸运作模式,让这些加入组织的商家被纳入到更大的贸易体系内。只要贸易量增大了,这些合作伙伴所能获得的收益自然也将会水涨船高。虽然未必能让每个合作伙伴都成为下一个马东强,但要借助这种合作关系发财倒是不会太难。
而且一旦建立起这样的组织,参与者所能接触到的各种资源也会随之暴涨,过去他们可能仅仅只是自己所在州县里稍有权势地位的人物,但今后借助商会组织,便可将他们所掌握的资源和人脉都整合起来,其影响力也会扩大到整个山东乃至更大的范围。
陈一鑫便是要让在座的这些人意识到,现在只要与海汉合作,他们就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大人物。而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仅仅只是替海汉销售或采购某些商品。
陈一鑫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海汉的商业合作计划,并向在场的这些人表示,只要在马家庄市场上能见到的海汉商品,他们都可以得到经销权。这基本上是相当于把银子送到了他们眼皮子底下,只要稍微伸一伸手就能拿到。
很难有人能对海汉所承诺的合作前景毫不动心,在场的这些人都是如此。他们来到福山县的这些天已经见识了海汉的实力和本地的贸易状况,对传闻中善于经商的海汉有了更为确切的认识,而且海汉所提出的合作方案也非常周全,对双方的利益和责任都有十分明确的划分,让他们也很难挑出什么毛病。
陈一鑫断断续续花了近一个小时才将海汉的商业合作计划介绍完,他知道内容太多,这些人一时半会也消化不完,便决定先解答他们听完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新问题。
这下还真就有人提问了:“听说陈将军与本县马家结有姻亲,而马家便是贵国在山东最主要的承销商,我等若是参与进来,那岂不是相当于要抢了马家的生意?不知陈将军如何安排?”
这问题极为实际,陈一鑫与马家的特殊关系已是尽人皆知,如果让在场众人都有机会拿到海汉商品的经销权,那就相当于是把原来只属于马家的蛋糕划成了若干份分出去,这样做岂能让马家甘心。就算马家勉强接受,也极有可能会记恨他们这些人,而海汉在山东就只有福山县这一个贸易点,今后跟马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免不了会有很多麻烦。
陈一鑫道:“这个问题各位不用担心,马家的经营方向不一样,我可以保证这与各位今后的经营并无利益冲突。”
陈一鑫当然不会拿马家的利益作为交换条件去吸引这些外人,在山东地区的贸易体系中,投靠海汉最早的马家毫无疑问是顶级买办,加上与陈一鑫的私人关系,马家已经深得海汉的信赖。只要马家不主动犯下原则性的错误,那么后来者就很难动摇其稳固的地位,更别说取而代之了。
其他人加入海汉牵头组建的商会,顶多也就只是个地区分销商或供应商的地位,但马家却是掌握着整个山东市场的资源,要认真划分层级,其他人只是马家的下家而已。无论这块蛋糕怎么切,都不会切到马家头上。
在陈一鑫的带动指点下,马家的经营早就不限于登州一地了,这几年所赚取的钱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投资到了海外的项目,如今辽东金州、台湾岛、朝鲜等地都有马家名下的产业,只是外界鲜有人知道而已。
甄朗也抓住时机开口问道:“陈将军,那我们是只能经营贵国指定的项目,还是能有自行选择的权力?”
陈一鑫反问道:“甄老板所说的选择,是想选什么?”
甄朗道:“例如在下对贩售货物不感兴趣,那是否可以选择经营其他产业,比如仍是依托于将军所说的商会,开一间车马行、船行之类的机构,专门承运海汉的货物。”
陈一鑫道:“当然可以,但这类产业竞争激烈,甄老板可不要抱着能得到特殊待遇的心态去经营。”
甄朗的眼光其实不错,他看好的物流运输行业肯定会随着跨国贸易规模的增大而兴旺,但也正如陈一鑫所指出的那样,要进入这个领域就得面对日益激烈的同行竞争。目前以福山县为经营中心的大型车马行就有四五家之多,每家都有至少七八个分店,遍及登州各县,有的甚至已经将分店开到莱州府境内,其中不乏有马家这样实力雄厚的经营者。
而从事海运的船行门槛则要较车马行高出许多,因为北方的航海和造船业本就不如南方发达,不管是买船还是雇佣水手船员,都要比南方的成本高得多。这第一步买船就会劝退大部分人,只有极少数财力充裕且有特殊门路的商家,才会考虑开办船行。
芝罘港如今的海运规模,放在大明北方沿海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港了,但在芝罘港经营的众多船行当中,真正属于本地的其实也就只有马家名下那家船行而已。而且这还是得益于陈一鑫提供的扶助,出面替马家订了一批海汉建造的商船,否则就算马东强有心做这买卖,光是等买船就得等上一两年了。除此之外,其他出入芝罘港的商船几乎都是属于南方的船行所有。
在陈一鑫看来,甄朗的想法虽然值得鼓励,但真要想开办船行,那恐怕就不是嘴上说说这么容易了。所以他还是好心提醒对方,想要经营船行可不是一个的简单目标。
其实像甄朗这样的人也有自己的担忧,尽管海汉人把自家的商业模式吹得天花乱坠,但谁也不敢确定海汉那套东西搬到自己家乡落地之后是不是还能管用。
而且一部分有钱人只是依靠田产经营传统农业,经过若干代人慢慢积累出来的庞大家业,根本就没有经商的经历,并不代表他们就懂得如何操作海汉推出的商业模式。对于经营风险的看法,他们也与海汉有着一定程度的分歧,稳妥起见他们会更愿意选择一些自己有所了解的行当。
相关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下午,绝大多数人对于成立由海汉牵头的商会一事都表明了赞成的态度,只是很多人仍未能对陈一鑫努力推广的商业计划建立起足够的信心。哪怕他们都认为跟海汉合作的前景会很不错,但还是不太明白该如何着手去操作这些商业计划。
陈一鑫心知这种事也急不得,只能考虑是不是要再请商务部的专业人士来登州,给这些没有多少贸易经验的财主们上一上培训课,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经营知识,否则还真有可能让这些人把海汉善于经商的好名声给糟蹋了。
但今天这番操作下来,至少已经让这些人有了合作的意向,这多少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开端。陈一鑫也不求这些人全都能变成听命于海汉的买办,只要能从中发展出三四个跟马家差不多的地方豪强就算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送走这些客人之后,陈一鑫才有空坐下来听取曾晓文关于今天出发这批难民的报告。相关的具体安排都是由手下人在操办,他只是负责指派任务和审核结果就行了。
“今日乘船离开本地的难民共计一千四百四十八人,其中有一千零八人被运往金州,三百二十人被运往朝鲜大同江基地,剩下的一百二十人则是搭乘两艘南下换防的战船前往舟山定海港。另外根据大同江基地的反馈,那边的接收能力将很快到达上限,王将军建议我们后续尽量选择向其他地方转运难民。”
关于大同江那边的状况,陈一鑫也略知一二,知道当地不便接收山东难民是因为朝鲜人对此有所忌讳。不过当下福山县的接收能力还远未到达上限,所以转运难民的压力也不算特别大。
便听曾晓文继续报告道:“……昨日收到从金州运来的粮食共计一万二千斤,另有鸡鸭各三百只,活猪五十头,还有各种药材共计六百余斤,帆布帐篷一百五十顶。这是您离开金州之前制定的救援计划中第二批启运的物资,目前已经送去了四号五号难民营。如果一切顺利,第三批物资将会在十日后发运。”
陈一鑫微微点头,表示自己听清了。他在赶回山东主持大局之前,便已经对金州的物资储备做过清点,安排分批向芝罘港运送难民所需的粮食、药物、帐篷等必需品。尽管金州那边的物资供应也说不上宽裕,但肯定还是要比山东这边的情况好太多,总之先运一部分存粮到福山县应急,之后再从南方慢慢补充库存。
好在不管是金州还是福山县,两地都有比较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不至于连能入口的食物都找不到。只要熬过这个把月,等南方组织运粮过来,粮食短缺的局面就会很快得到缓解了。
不过就目前运送难民的数量而言,输出显然是比不过输入的速度。现在每天进入福山县的难民数量,已经从前端时间的每天一两百人迅速增长了十倍左右。能够容纳五百人的标准难民营,如今已经建到了第十三个,但建造速度已经明显跟不上难民增长,如果不加快运走难民的速度,那人满为患只是迟早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