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有一个无法调节的矛盾,那就是新兴军功贵族与传统贵族的矛盾,为缓和这一矛盾,秦国乃至秦朝只能不断发动战争,以使这两大政治集团达到一个平衡,一旦无仗可打,这种平衡就要被打破,从而引发各种问题,这是扶苏也难以解决的。
如果在两千年前的战场上拥有一把“枪”会是什么场景?你万万想不到秦军将士居然人手一把,就是靠着它们秦军统一了六国。
先进的武器背后依托的是先进的制度和生产力,然而强大如秦朝却二世而亡,不免让人唏嘘。假如历史可以重来,秦朝能否避免短命王朝的悲剧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路上病倒于沙丘。沙丘是一个不祥之地,公元前295年,著名的赵武灵王就曾在此地遭遇政变,他被围困行宫长达三个多月,最后竟被活活饿死。
由于年轻时曾长期在赵国做人质,秦始皇嬴政肯定是知道这段历史的,因此到达沙丘后,他坚如磐石的内心也变得脆弱不堪。《史记》上说“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但随着病势日益沉重,秦始皇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便打算完成他传奇一生的最后一项工作——确立帝国的继承人。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继承人本来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但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改立小儿子胡亥为新皇帝,即秦二世。此外,他们还将镇守北方的扶苏、蒙恬赐死。
剩下的事情读者们都知道了,尽管秦始皇曾经宣布:“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在胡亥的苛政下,天下鼎沸,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了之后数千年引领中国人民反抗暴政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六国的残余力量也纷纷起兵,烽火遍地,当世英雄项羽和刘邦很快脱颖而出,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秦朝则很快就土崩瓦解…
根据《史记》的记载,发动起义之前,陈胜曾经分析道:“我听说秦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本不应继位,该继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由于屡次劝谏的缘故,被派在外带兵,却被二世无故杀害了。”可见扶苏在民众中的威望之高。
但他的身世却是一个谜团。实际上,秦始皇的宫廷一直迷雾重重,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史书却并没有记载他的皇后。根据秦楚世代联姻这一情况推测,秦始皇的皇后很可能是楚国王女,所以作为长子的扶苏很可能具有楚国血统。
了解完扶苏的身世,我们再开一下脑洞,如果赵高与李斯在沙丘没有发动政变,扶苏顺利即位,秦朝还会二世而亡吗?
首先,扶苏为人比较仁慈。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他曾经为儒生们求情。所以如果扶苏继位,或许群臣和天下百姓都更服气一些,后来屠戮功臣、杀害皇族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如果国家机器能正常运转,名将都在,即便出现叛乱,也不会像胡亥那样无法控制,只能任其蔓延。
实际上,在胡亥的滥杀下,当时秦国的名将只剩下了章邯一人,其他人基本都死光了。但就算章邯,剿灭陈胜吴广也没费多大力气。而且胡亥猜忌大臣,秦始皇留给他的三公九卿,除了李斯一人之外,其余都非死即逃,这直接导致了国家机器的瘫痪。倘若扶苏即位,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次扶苏即位后,调整苛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从他的教育背景来看(“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既然胡亥从小学的都是“狱律令法事”,想必扶苏也不可能专攻四书五经),扶苏也不会完全抛弃法制,他最可能采取的政策是:在不抛弃秦法的前提下,减轻徭役带给民众的负担,从而安定民心。
只要民心在手,名将列旁,政府能正常运转,即便扶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才能,但只要他不瞎折腾,天下就基本可以保持稳定,不会出现胡亥统治下天下大乱的状况。
然而,上面的猜想只是一种理想的状况。实际上,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有一个无法调节的矛盾,那就是新兴军功贵族与传统贵族的矛盾,为缓和这一矛盾,秦国乃至秦朝只能不断发动战争,以使这两大政治集团达到一个平衡,一旦无仗可打,这种平衡就要被打破,从而引发各种问题,这是扶苏也难以解决的。
因此,历史不容假设,在当时的状况下保持长治久安也是不可能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
实际,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的确是存在分封制,而是大多数都是实封,所封之地基本上是新占领的其他诸侯国土地。这一段剧情中存在的错误是渭文君家臣眼中没有秦律与秦王。
根据资料显示,违抗秦律与秦王诏令,会被列入危害政权类犯罪,哪怕是有封邑的功臣同样会被治罪。战功卓著的武安君白起为秦国攻占了那么多土地,秦王要他出兵,他借故不去,直接一贬到底。
成蟜乱权得到华阳太后支持,历史上并无记载成蟜乱权这一历史事件在《大秦赋》中可谓大书特书,期间不仅有吕不韦为了继续监国,故意让樊无期接近成蟜,怂恿其叛国,更有华阳太后大力支持。事实上,历史上对成蟜乱权的事件记载非常简单。
如果华阳太后一直支持成蟜。以嬴政刻薄寡恩的性格,对帮助父亲和自己多年的吕不韦、赵太后都能下狠手,根本不会留着一个随时可能成为自己王位的威胁者,更不会重用自己的弟弟,让他领军出征,这显然也是不符合历史的。况且,历史上也没有关于华阳太后干政的记载,如果有干政前提,这件事可能还有的一说。
当然,《大秦赋》中违反历史之处还有很多,细节处则是更多。如果这不是一部历史剧,按照剧情需要,想怎么编都可以,毕竟“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有一个无法调节的矛盾,那就是新兴军功贵族与传统贵族的矛盾,为缓和这一矛盾,秦国乃至秦朝只能不断发动战争,以使这两大政治集团达到一个平衡,一旦无仗可打,这种平衡就要被打破,从而引发各种问题,这是扶苏也难以解决的。
如果在两千年前的战场上拥有一把“枪”会是什么场景?你万万想不到秦军将士居然人手一把,就是靠着它们秦军统一了六国。
先进的武器背后依托的是先进的制度和生产力,然而强大如秦朝却二世而亡,不免让人唏嘘。假如历史可以重来,秦朝能否避免短命王朝的悲剧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路上病倒于沙丘。沙丘是一个不祥之地,公元前295年,著名的赵武灵王就曾在此地遭遇政变,他被围困行宫长达三个多月,最后竟被活活饿死。
由于年轻时曾长期在赵国做人质,秦始皇嬴政肯定是知道这段历史的,因此到达沙丘后,他坚如磐石的内心也变得脆弱不堪。《史记》上说“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但随着病势日益沉重,秦始皇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便打算完成他传奇一生的最后一项工作——确立帝国的继承人。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继承人本来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但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改立小儿子胡亥为新皇帝,即秦二世。此外,他们还将镇守北方的扶苏、蒙恬赐死。
剩下的事情读者们都知道了,尽管秦始皇曾经宣布:“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在胡亥的苛政下,天下鼎沸,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了之后数千年引领中国人民反抗暴政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六国的残余力量也纷纷起兵,烽火遍地,当世英雄项羽和刘邦很快脱颖而出,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秦朝则很快就土崩瓦解…
根据《史记》的记载,发动起义之前,陈胜曾经分析道:“我听说秦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本不应继位,该继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由于屡次劝谏的缘故,被派在外带兵,却被二世无故杀害了。”可见扶苏在民众中的威望之高。
但他的身世却是一个谜团。实际上,秦始皇的宫廷一直迷雾重重,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史书却并没有记载他的皇后。根据秦楚世代联姻这一情况推测,秦始皇的皇后很可能是楚国王女,所以作为长子的扶苏很可能具有楚国血统。
了解完扶苏的身世,我们再开一下脑洞,如果赵高与李斯在沙丘没有发动政变,扶苏顺利即位,秦朝还会二世而亡吗?
首先,扶苏为人比较仁慈。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他曾经为儒生们求情。所以如果扶苏继位,或许群臣和天下百姓都更服气一些,后来屠戮功臣、杀害皇族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如果国家机器能正常运转,名将都在,即便出现叛乱,也不会像胡亥那样无法控制,只能任其蔓延。
实际上,在胡亥的滥杀下,当时秦国的名将只剩下了章邯一人,其他人基本都死光了。但就算章邯,剿灭陈胜吴广也没费多大力气。而且胡亥猜忌大臣,秦始皇留给他的三公九卿,除了李斯一人之外,其余都非死即逃,这直接导致了国家机器的瘫痪。倘若扶苏即位,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次扶苏即位后,调整苛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从他的教育背景来看(“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既然胡亥从小学的都是“狱律令法事”,想必扶苏也不可能专攻四书五经),扶苏也不会完全抛弃法制,他最可能采取的政策是:在不抛弃秦法的前提下,减轻徭役带给民众的负担,从而安定民心。
只要民心在手,名将列旁,政府能正常运转,即便扶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才能,但只要他不瞎折腾,天下就基本可以保持稳定,不会出现胡亥统治下天下大乱的状况。
然而,上面的猜想只是一种理想的状况。实际上,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有一个无法调节的矛盾,那就是新兴军功贵族与传统贵族的矛盾,为缓和这一矛盾,秦国乃至秦朝只能不断发动战争,以使这两大政治集团达到一个平衡,一旦无仗可打,这种平衡就要被打破,从而引发各种问题,这是扶苏也难以解决的。
因此,历史不容假设,在当时的状况下保持长治久安也是不可能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
实际,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的确是存在分封制,而是大多数都是实封,所封之地基本上是新占领的其他诸侯国土地。这一段剧情中存在的错误是渭文君家臣眼中没有秦律与秦王。
根据资料显示,违抗秦律与秦王诏令,会被列入危害政权类犯罪,哪怕是有封邑的功臣同样会被治罪。战功卓著的武安君白起为秦国攻占了那么多土地,秦王要他出兵,他借故不去,直接一贬到底。
成蟜乱权得到华阳太后支持,历史上并无记载成蟜乱权这一历史事件在《大秦赋》中可谓大书特书,期间不仅有吕不韦为了继续监国,故意让樊无期接近成蟜,怂恿其叛国,更有华阳太后大力支持。事实上,历史上对成蟜乱权的事件记载非常简单。
如果华阳太后一直支持成蟜。以嬴政刻薄寡恩的性格,对帮助父亲和自己多年的吕不韦、赵太后都能下狠手,根本不会留着一个随时可能成为自己王位的威胁者,更不会重用自己的弟弟,让他领军出征,这显然也是不符合历史的。况且,历史上也没有关于华阳太后干政的记载,如果有干政前提,这件事可能还有的一说。
当然,《大秦赋》中违反历史之处还有很多,细节处则是更多。如果这不是一部历史剧,按照剧情需要,想怎么编都可以,毕竟“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