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强词难夺理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然而,这次崔耕还真猜错了。
悉熏热诧异道:“我吐蕃赞普,有意迎娶大周的安乐公主,有何不妥?”
“什么?安……安乐公主?”
“就是安乐公主李裹儿。她不仅有大周第一美人之称,而且是大周太子之女,更关键的是,此女年已双十却尚未字人。岂是整好是,上天安排,要嫁与我家赞普的?”
安排?安排你个鬼哦?!
崔耕心思电转,已经想到自己为什么会猜错了。在原本的历史中,李裹儿十六岁就嫁给了武崇训。以后,吐蕃使者要求和亲,就不可能以她为对象了。
李显为了敷衍吐蕃人,就认了李奴奴为义女,封为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仔细想来,李奴奴乃是故太子李贤的孙女,李旦是李贤的弟弟,把奴奴认为义女,辈份上可是乱了套了,可见当初是多么仓促。
当然了,就算吐蕃和亲的对象,改为了李裹儿,崔耕也不能答应。
不是他对李裹儿有什么想法,而是这事儿确实对大周不利。
前车之鉴,李二陛下送文成公主和亲,促进了两国和平,看起来是好事儿吧?
然而,后来呢?中国对吐蕃一直败多胜少。
说大周将领不行吧,咋大唐军神李靖面对吐蕃也打了败仗?光用论钦陵用兵如神来解释,恐怕有点牵强。至少可以说明,两国的单兵素质差不多。
事实上就是,文成公主带去的工匠、种子,大大提高了吐蕃的国力,使吐蕃在军工上,和大唐相比,没有了代差。再加上吐蕃的地形优势,吐蕃才能胜多败少。
一个显著的例证就是,金城公主和亲一百年后,吐蕃就彻底没落了,难与中国争锋。
无它,那两位公主带去的工匠们的后人,已经吐蕃化了。吐蕃军工上的能力,再次大大落后于中原。
现在,正是文成公主带去的工匠乃至工匠二代们老死,吐蕃军工青黄不接这际,再来一次和亲,简直就是资敌。
当然了,这番理由,崔耕还真是没办法说出口,说了也没人信服。
道理很简单,一来,这个说法显得太小肚鸡肠些,有失天朝上国的风度。二来,大唐根本就没有保持科技先进的概念。自从立国以来,送给周边各国工匠农具种子,都成了常事儿了。李二陛下这个千古明君都意识不到这么做大有问题,其他人就更意识不到了。
同样的,以“和亲”有损朝廷尊严来说事儿,也难得到大家的认同。大唐年间,下嫁番邦的宗师女多了,就是奚族都同大唐和亲过。总不能说,大唐连奚族都怕吧?相反地,还很有些宗室女,靠着母国的支持,得掌这些番邦的大权。
崔耕无奈之下,决定从“时机”上说事儿,道:“吐蕃以放弃攻打六诏换取和亲,我大周若是答应下来,岂不是如同签了城下之盟?你们赞普的面子上是好看了,我大周天子的脸往哪搁?”
“此言差矣!”悉熏热道:“和亲既成,我家赞普就得称大周天子一声“祖奶奶”。这谁的面子上光彩,那还用问吗?”
崔耕道:“即便与大周天子言面无损,也是不妥。”
“为什么?”
“因为本官有两个猜想。其一,贵使出使我大周之前,已经得了与大周和亲的指示。可见,贵国攻伐六诏,并不怎么顺利,已经想着怎么不损颜面的退出了。”
“那第二呢?”
“第二,贵使为何昼夜赶路,来看我大周的得宝会?为何看了得宝会后,贵使又迫不及待地求见陛下,要求和亲?恐怕是贵使为我大周国力所慑,不敢与大周争锋吧?既然大周强吐蕃弱,我大周又何必顺着你的意思来?”
其实,崔耕的这两个推测,不是说给悉熏热听的,而是说给众朝臣说的吐蕃对大周的威胁并没有那么严重,你们确实想让安乐公主和亲?
对于普通宗室女来讲,嫁给番邦国主,算不上多么吃亏,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嘛。
但是,对于大唐真正的公主来说,平日里锦衣玉食,就对和亲避之唯恐不及了。比如说,太平公主就曾经为避和亲,出家修道。
大家确定要赞成吐蕃使者的意见,得罪太子李显?
只要大家一反对,吐蕃使者又没权力换和亲的对象,这事儿就算暂时搅黄了。
至于以后?再过一两年,武则天就该龙驭宾天了。到时候,李显得登大宝,自己的回旋余地就大多了。
这番话还真有些效果,群臣们的目光不由得一阵闪烁。
当然了,这番话也只是对群臣们有效果罢了,对于女皇陛下本人却是毫无用处。
她为了一句谣言,能对亲孙子下得去手。如果能顺利解决六诏之事,又岂会在乎亲孙女儿的死活?
吐蕃使者悉熏热当然也明白这点,冷笑一声,道:“这些都是你的猜测之言而已,本使者不屑置辩。现在,只问大周天子一句话,我吐蕃请和亲,愿与大周结为秦晋之好,不知大周天子能否答应?”
武则天沉吟道:“朕以为……”
“陛下不可啊!”崔耕没办法了,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崔爱卿……”武则天语重心长地劝道:“朕知道你对太子忠心耿耿,不愿意让安乐公主远嫁吐蕃受苦。但是,国事为重,私事为轻,不可因私废公啊!”
“臣阻止安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正是一心为公!”
武则天面色微沉,不悦道:“朕却是听不出来。”
本来么,就是吐蕃真的怕了大周,也不是不能下嫁公主嘛。在这年头的观念中,崔耕还真是属于没道理的一方。
崔耕心思电转,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话,只得硬着头皮道:“就算公主要嫁吐蕃赞普,也得嫁个活的吧?现在吐蕃赞普远征六诏,兵凶战危谁敢言必胜?万一战死了呢?就算他胜了,那地方疫病流行,万一得病死了呢?就算没死,万一国内趁机叛乱呢?不如等他退了兵,再谈和亲之事。”
“你就不盼着点好的?”悉熏热直气得肝儿颤,道:“哪就那么多意外?我吐蕃赞普得天庇佑,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我看你分明是不想安乐公主嫁我吐蕃,想出来的借口!”
“哼,你们吐蕃赞普得上苍庇佑?那他为何幼年继位啊?他老爹活了几岁?”
……
崔耕逮住悉熏热的错漏一通狂喷,双方唇枪舌剑争个不停。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事儿是崔耕不大占理。
最后,老宰相张柬之实在看不下去了,道:“启禀陛下,和亲之事,关系重大,不如容后再议?”
武则天也不好太不给崔耕面子,点了点头,道:“悉熏热!”
“在!”
“请暂且去金亭馆驿休息。关于和亲的事儿,朕寿诞之日定然会有个交代。”
离着武则天的八十大寿,只有二十来天了,悉熏热稍微一想,就点头答应。
这事儿对崔耕来讲,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首当其冲的是,武则天原本打断给他加个“同鸾台阁平章事”的衔儿的,现在改主意了。最终,在武则天的旨意里,只是把武懿宗的雍州府撤了,让崔耕做了名副其实的京兆尹,秩三品。
对此,崔耕也表示理解,现在自己就反对李裹儿和亲。当上宰相之后,武则天岂不会更难推动此事了?
但是,他理解武则天,人们却不理解他。
一时间,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说崔耕反对和亲,以至失了圣眷的小道消息漫天飞。
甚至有人,无比恶毒地道,崔耕之所以不想让李裹儿和亲,是因为对李裹儿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想法儿。君不见,无数人见过,李裹儿曾经和他共乘一马吗?
李显一家倒是挺承崔耕的情,毕竟谁都不想李裹儿远嫁吐蕃受苦。然而,没什么卵用。甚至李显都暗中传话给崔耕,还是莫管李裹儿和亲的事儿了,还是宰相之位比较重要。再说了,细胳膊拧不过大腿,他能拦多久呢?
时光匆匆而过,眨眼间,武则天的八十整寿到了。
朝中诸官员,各外邦使臣,都要入宫为武则天贺寿。安乐公主李裹儿的婚事,也要在这天有个定论。
崔耕经过这么多天的考虑,还是没想出什么阻止和亲的好办法,一脸郁闷地往皇宫方向而来。
然而,这次崔耕还真猜错了。
悉熏热诧异道:“我吐蕃赞普,有意迎娶大周的安乐公主,有何不妥?”
“什么?安……安乐公主?”
“就是安乐公主李裹儿。她不仅有大周第一美人之称,而且是大周太子之女,更关键的是,此女年已双十却尚未字人。岂是整好是,上天安排,要嫁与我家赞普的?”
安排?安排你个鬼哦?!
崔耕心思电转,已经想到自己为什么会猜错了。在原本的历史中,李裹儿十六岁就嫁给了武崇训。以后,吐蕃使者要求和亲,就不可能以她为对象了。
李显为了敷衍吐蕃人,就认了李奴奴为义女,封为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仔细想来,李奴奴乃是故太子李贤的孙女,李旦是李贤的弟弟,把奴奴认为义女,辈份上可是乱了套了,可见当初是多么仓促。
当然了,就算吐蕃和亲的对象,改为了李裹儿,崔耕也不能答应。
不是他对李裹儿有什么想法,而是这事儿确实对大周不利。
前车之鉴,李二陛下送文成公主和亲,促进了两国和平,看起来是好事儿吧?
然而,后来呢?中国对吐蕃一直败多胜少。
说大周将领不行吧,咋大唐军神李靖面对吐蕃也打了败仗?光用论钦陵用兵如神来解释,恐怕有点牵强。至少可以说明,两国的单兵素质差不多。
事实上就是,文成公主带去的工匠、种子,大大提高了吐蕃的国力,使吐蕃在军工上,和大唐相比,没有了代差。再加上吐蕃的地形优势,吐蕃才能胜多败少。
一个显著的例证就是,金城公主和亲一百年后,吐蕃就彻底没落了,难与中国争锋。
无它,那两位公主带去的工匠们的后人,已经吐蕃化了。吐蕃军工上的能力,再次大大落后于中原。
现在,正是文成公主带去的工匠乃至工匠二代们老死,吐蕃军工青黄不接这际,再来一次和亲,简直就是资敌。
当然了,这番理由,崔耕还真是没办法说出口,说了也没人信服。
道理很简单,一来,这个说法显得太小肚鸡肠些,有失天朝上国的风度。二来,大唐根本就没有保持科技先进的概念。自从立国以来,送给周边各国工匠农具种子,都成了常事儿了。李二陛下这个千古明君都意识不到这么做大有问题,其他人就更意识不到了。
同样的,以“和亲”有损朝廷尊严来说事儿,也难得到大家的认同。大唐年间,下嫁番邦的宗师女多了,就是奚族都同大唐和亲过。总不能说,大唐连奚族都怕吧?相反地,还很有些宗室女,靠着母国的支持,得掌这些番邦的大权。
崔耕无奈之下,决定从“时机”上说事儿,道:“吐蕃以放弃攻打六诏换取和亲,我大周若是答应下来,岂不是如同签了城下之盟?你们赞普的面子上是好看了,我大周天子的脸往哪搁?”
“此言差矣!”悉熏热道:“和亲既成,我家赞普就得称大周天子一声“祖奶奶”。这谁的面子上光彩,那还用问吗?”
崔耕道:“即便与大周天子言面无损,也是不妥。”
“为什么?”
“因为本官有两个猜想。其一,贵使出使我大周之前,已经得了与大周和亲的指示。可见,贵国攻伐六诏,并不怎么顺利,已经想着怎么不损颜面的退出了。”
“那第二呢?”
“第二,贵使为何昼夜赶路,来看我大周的得宝会?为何看了得宝会后,贵使又迫不及待地求见陛下,要求和亲?恐怕是贵使为我大周国力所慑,不敢与大周争锋吧?既然大周强吐蕃弱,我大周又何必顺着你的意思来?”
其实,崔耕的这两个推测,不是说给悉熏热听的,而是说给众朝臣说的吐蕃对大周的威胁并没有那么严重,你们确实想让安乐公主和亲?
对于普通宗室女来讲,嫁给番邦国主,算不上多么吃亏,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嘛。
但是,对于大唐真正的公主来说,平日里锦衣玉食,就对和亲避之唯恐不及了。比如说,太平公主就曾经为避和亲,出家修道。
大家确定要赞成吐蕃使者的意见,得罪太子李显?
只要大家一反对,吐蕃使者又没权力换和亲的对象,这事儿就算暂时搅黄了。
至于以后?再过一两年,武则天就该龙驭宾天了。到时候,李显得登大宝,自己的回旋余地就大多了。
这番话还真有些效果,群臣们的目光不由得一阵闪烁。
当然了,这番话也只是对群臣们有效果罢了,对于女皇陛下本人却是毫无用处。
她为了一句谣言,能对亲孙子下得去手。如果能顺利解决六诏之事,又岂会在乎亲孙女儿的死活?
吐蕃使者悉熏热当然也明白这点,冷笑一声,道:“这些都是你的猜测之言而已,本使者不屑置辩。现在,只问大周天子一句话,我吐蕃请和亲,愿与大周结为秦晋之好,不知大周天子能否答应?”
武则天沉吟道:“朕以为……”
“陛下不可啊!”崔耕没办法了,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崔爱卿……”武则天语重心长地劝道:“朕知道你对太子忠心耿耿,不愿意让安乐公主远嫁吐蕃受苦。但是,国事为重,私事为轻,不可因私废公啊!”
“臣阻止安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正是一心为公!”
武则天面色微沉,不悦道:“朕却是听不出来。”
本来么,就是吐蕃真的怕了大周,也不是不能下嫁公主嘛。在这年头的观念中,崔耕还真是属于没道理的一方。
崔耕心思电转,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话,只得硬着头皮道:“就算公主要嫁吐蕃赞普,也得嫁个活的吧?现在吐蕃赞普远征六诏,兵凶战危谁敢言必胜?万一战死了呢?就算他胜了,那地方疫病流行,万一得病死了呢?就算没死,万一国内趁机叛乱呢?不如等他退了兵,再谈和亲之事。”
“你就不盼着点好的?”悉熏热直气得肝儿颤,道:“哪就那么多意外?我吐蕃赞普得天庇佑,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我看你分明是不想安乐公主嫁我吐蕃,想出来的借口!”
“哼,你们吐蕃赞普得上苍庇佑?那他为何幼年继位啊?他老爹活了几岁?”
……
崔耕逮住悉熏热的错漏一通狂喷,双方唇枪舌剑争个不停。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事儿是崔耕不大占理。
最后,老宰相张柬之实在看不下去了,道:“启禀陛下,和亲之事,关系重大,不如容后再议?”
武则天也不好太不给崔耕面子,点了点头,道:“悉熏热!”
“在!”
“请暂且去金亭馆驿休息。关于和亲的事儿,朕寿诞之日定然会有个交代。”
离着武则天的八十大寿,只有二十来天了,悉熏热稍微一想,就点头答应。
这事儿对崔耕来讲,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首当其冲的是,武则天原本打断给他加个“同鸾台阁平章事”的衔儿的,现在改主意了。最终,在武则天的旨意里,只是把武懿宗的雍州府撤了,让崔耕做了名副其实的京兆尹,秩三品。
对此,崔耕也表示理解,现在自己就反对李裹儿和亲。当上宰相之后,武则天岂不会更难推动此事了?
但是,他理解武则天,人们却不理解他。
一时间,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说崔耕反对和亲,以至失了圣眷的小道消息漫天飞。
甚至有人,无比恶毒地道,崔耕之所以不想让李裹儿和亲,是因为对李裹儿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想法儿。君不见,无数人见过,李裹儿曾经和他共乘一马吗?
李显一家倒是挺承崔耕的情,毕竟谁都不想李裹儿远嫁吐蕃受苦。然而,没什么卵用。甚至李显都暗中传话给崔耕,还是莫管李裹儿和亲的事儿了,还是宰相之位比较重要。再说了,细胳膊拧不过大腿,他能拦多久呢?
时光匆匆而过,眨眼间,武则天的八十整寿到了。
朝中诸官员,各外邦使臣,都要入宫为武则天贺寿。安乐公主李裹儿的婚事,也要在这天有个定论。
崔耕经过这么多天的考虑,还是没想出什么阻止和亲的好办法,一脸郁闷地往皇宫方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