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反驳文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禇征对苏星晖竖起了大拇指道:“行,星晖,这辈子我没服过哪个人,可是今天,我服了你了!来,我再敬你一杯!”
苏星晖微笑着跟禇征喝了一杯。
于锐志道:“星晖,你是月底要到粤东省去搞招商引资活动是吧?到时候让项总帮你找几个朋友,他在粤东省有不少有实力的朋友,我父亲也有朋友在粤东省工作,到时候这个活动也可以请我父亲的那个朋友帮忙组织一下。”
于锐志的话让苏星晖大喜过望:“于哥,那真是太谢谢你了,来,我敬你一杯!”
不怪苏星晖这么高兴,在中国办事,不管哪里总要有当地的地头蛇帮忙,这事才能办得顺利,项天禄的朋友当然也是有用的,不过于锐志的父亲于延安的朋友就更有用了。
因为项天禄的朋友多半是生意场上的朋友,而于延安的朋友肯定是粤东官面上的人物,这样的招商引资活动,不止是要找那些生意人,有官面上的人帮忙,这事才能更加顺利,要不然苏星晖这么一个小小的镇长去了粤东那么繁华的地方,谁认识他是哪根葱啊?
禇征道:“咱们在粤东也有朋友,到时候我们也跟你一起去一趟,就当是旅游吧,猴子,你去不去?”
韩向东道:“去啊,你们都去,我干嘛不去?反正我现在也没什么大事好做,去粤东玩一趟,算是散心吧。”
听他们这么说,苏星晖心中感动,他又举杯向他们敬了一杯,算是感谢他们了。
吃完饭,几人一起去了酒厂,酒厂依然是一副产销两旺的景象,虽然酒厂一直都在增加产量,可是跟需求量相比,还是跟不上形势,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来拉货的车一直排到了厂门口。
禇征道:“嘿,你们这酒厂还真挺兴旺的。”
苏星晖道:“那当然了,你们都喜欢喝这里的酒,这说明这里的酒好啊,酒好,再加上广告做得好,当然卖得就好了。”
进了酒厂,苏星晖直接带他们去了厂长室,找到了陈贤贵,陈贤贵正在跟几个要货的经销商磨嘴皮子呢,见到苏星晖来了,他好像看到了救星,他指着苏星晖对那几个经销商道:“几位,我领导来了,我们下次再聊好不好?”
那几个经销商有些狐疑的看着苏星晖,有些不信,这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是陈贤贵的领导?他们怎么这么不信呢?
陈贤贵道:“你们可别不信,这是我们彭家湾镇的镇长,苏镇长,前几天人大会上刚选举出来的镇长,我们彭湾大曲现在这么火,都是他的功劳呢。”
苏星晖笑道:“几位,我找老陈有点事情,最多不过半个小时,你们想跟他谈事情,可以在外面等一会儿。”
那几个经销商这才点头道:“好的,苏镇长你跟他谈,我们出去等一下。”
苏星晖双手合十做了一个抱歉的手势道:“不好意思啊。”
那几个人连忙说:“没事,没事。”
等他们出去了,陈贤贵道:“镇长,你干嘛让他们等着啊,我嘴皮子都磨破了。”
苏星晖笑道:“我可听说了,他们都是要货的,这不是好事吗?”
陈贤贵叹道:“唉,现在酒卖得太火了也不是好事啊,想当年,有个人上门来要货,我可高兴了,现在看到有人来要货,我这头就大,产量跟不上啊。”
苏星晖道:“没事,等你们的新厂区落成了,产量就又可以增加不少了。”
陈贤贵道:“嗯,新厂区落成,我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对了,镇长,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情?”
苏星晖道:“我们也是要酒啊。”
陈贤贵对于锐志和于若秋倒是也有印象,记得他们来买过酒,他笑道:“是要三十年的陈酿吧?”
苏星晖道:“对,他们都喜欢喝你们的三十年陈酿,现在还有货吧?”
陈贤贵道:“别人来没有,你来了当然有了,你们要几箱?”
苏星晖道:“多要点行不行?”
陈贤贵苦着脸道:“也不能要太多了,三十年的陈酿,厂子里的存货也不算多啊。十来箱的还没什么问题。”
苏星晖道:“这样吧,就二十箱,我这几个朋友一人五箱,怎么样?”
陈贤贵显然有些为难,不过他还是一咬牙道:“行,就二十箱,不过还请几位老总省着点喝,今年的份额都没剩下太多了,等过几年就好了,过几年就多一些了。”
当下苏星晖就让陈贤贵把财务人员叫来,当场付款开票,苏星晖笑道:“老陈,那就谢谢你了啊!”
陈贤贵憨笑道:“镇长可别这么说,酒厂要不是你的话,也没有现在的兴旺啊,本来你要多少酒我们都应该给你的,主要就是这三十年的陈酿存货太少了。”
苏星晖点头道:“行,那我们先走了。”
回到镇政府,苏星晖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拿了一份刊登着陆小雅那篇文章的《湖东日报》,递给了几人看,几人认真的看了起来。
这篇文章陆小雅交给蒋编辑之后,是过了几天之后才在《湖东日报》上刊登了出来,不过一刊登出来就在全省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湖东日报》可是省委党报,虽然普通人不喜欢看,可是它代表着省里一些政策的风向,这是官场上人必看的,就像他们必看《新闻联播》一样。
这篇文章一刊登出来,就遭到了比较大的质疑,因为现在全国的大环境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篇文章要看如何解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完全可以把它解读为给经济建设的大政策泼冷水。
看完之后,于锐志咂舌道:“原来环境污染有这么大的危害啊?”
苏星晖点头道:“当然了,这些都是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实实在在的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国家的一些老牌工业区现在也有这种趋势,比如说京城,你们就没发现京城的空气有变差的趋势吗?”
禇征道:“你这一说,倒确实是这么回事,我们小的时候,京城的空气很好,天都是蓝的,现在那种特别蓝的天越来越少了,好多时候,天上都是雾蒙蒙的。”
于若秋道:“是啊,现在京城这么多企业,烟囱里一天到晚都在冒烟,车也越来越多,空气当然就越来越差了。”
苏星晖道:“看着吧,只要是国家不真正重视环保,京城的空气只会越来越差,有一天甚至可能达到洛杉矶雾霾的那种程度,人不戴防毒面具都不能出门。”
韩向东笑道:“要真有那一天,那我们就搬到你们上俊县来住,有你在这里,这里的空气肯定好。”
苏星晖道:“那我欢迎啊!”
于若秋看着那份报纸,皱着眉头道:“你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让小雅发表这么一篇文章,就没有遭到什么质疑吗?”
于若秋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孩儿,她对政治也算是比较敏感的,她当然知道在省委党报上发表这样的文章,需要承担的政治风险。
苏星晖笑着又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拿过了一份前两天的《湖东日报》,将二版上的一篇文章指给了于若秋看:“你看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要青山绿水,还是要吃饱肚子?》,文章写得很煽情,里面写了很多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的困苦景象,写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认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根本不如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应该说,这篇文章的煽动性也是很强的,如果不明白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的话,看了之后应该会觉得作者说得很有道理。
这篇文章最大的误导性就是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了,似乎发展经济跟环境保护是无法共存的两种东西,要选择青山绿水,就只能选择饿着肚皮了。
于若秋看完之后,抬起头来道:“你们这算是开始争论了吧?那你准备怎么反驳呢?”
苏星晖道:“这篇文章的意思就是发展经济跟环境保护是对立的东西,不能共存,可是事实上,这两样东西是可以共存的啊,我们上俊县这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比任何地方差,可是上俊县的环境保护也做得很好啊,这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吗?完全可以用来反驳这篇文章。”
于若秋有些忧虑的说:“星晖,你这可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啊,你这篇文章得罪太多人了,让很多领导干部的政绩都似乎是打了一个折扣,我觉得,不会有太多人支持你。”
于若秋的意思,苏星晖很明白,这年头的领导干部,要想提拔就要靠政绩,他们要政绩,自然就顾不上环境了,反正他们最多也只在一个地方当几年领导,政绩到手,屁股一拍就走人了,哪顾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死活。
现在这篇文章一出,那些靠破坏环境而获取政绩的领导,他们的政绩不是无形中就打了一个折扣吗?
禇征对苏星晖竖起了大拇指道:“行,星晖,这辈子我没服过哪个人,可是今天,我服了你了!来,我再敬你一杯!”
苏星晖微笑着跟禇征喝了一杯。
于锐志道:“星晖,你是月底要到粤东省去搞招商引资活动是吧?到时候让项总帮你找几个朋友,他在粤东省有不少有实力的朋友,我父亲也有朋友在粤东省工作,到时候这个活动也可以请我父亲的那个朋友帮忙组织一下。”
于锐志的话让苏星晖大喜过望:“于哥,那真是太谢谢你了,来,我敬你一杯!”
不怪苏星晖这么高兴,在中国办事,不管哪里总要有当地的地头蛇帮忙,这事才能办得顺利,项天禄的朋友当然也是有用的,不过于锐志的父亲于延安的朋友就更有用了。
因为项天禄的朋友多半是生意场上的朋友,而于延安的朋友肯定是粤东官面上的人物,这样的招商引资活动,不止是要找那些生意人,有官面上的人帮忙,这事才能更加顺利,要不然苏星晖这么一个小小的镇长去了粤东那么繁华的地方,谁认识他是哪根葱啊?
禇征道:“咱们在粤东也有朋友,到时候我们也跟你一起去一趟,就当是旅游吧,猴子,你去不去?”
韩向东道:“去啊,你们都去,我干嘛不去?反正我现在也没什么大事好做,去粤东玩一趟,算是散心吧。”
听他们这么说,苏星晖心中感动,他又举杯向他们敬了一杯,算是感谢他们了。
吃完饭,几人一起去了酒厂,酒厂依然是一副产销两旺的景象,虽然酒厂一直都在增加产量,可是跟需求量相比,还是跟不上形势,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来拉货的车一直排到了厂门口。
禇征道:“嘿,你们这酒厂还真挺兴旺的。”
苏星晖道:“那当然了,你们都喜欢喝这里的酒,这说明这里的酒好啊,酒好,再加上广告做得好,当然卖得就好了。”
进了酒厂,苏星晖直接带他们去了厂长室,找到了陈贤贵,陈贤贵正在跟几个要货的经销商磨嘴皮子呢,见到苏星晖来了,他好像看到了救星,他指着苏星晖对那几个经销商道:“几位,我领导来了,我们下次再聊好不好?”
那几个经销商有些狐疑的看着苏星晖,有些不信,这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是陈贤贵的领导?他们怎么这么不信呢?
陈贤贵道:“你们可别不信,这是我们彭家湾镇的镇长,苏镇长,前几天人大会上刚选举出来的镇长,我们彭湾大曲现在这么火,都是他的功劳呢。”
苏星晖笑道:“几位,我找老陈有点事情,最多不过半个小时,你们想跟他谈事情,可以在外面等一会儿。”
那几个经销商这才点头道:“好的,苏镇长你跟他谈,我们出去等一下。”
苏星晖双手合十做了一个抱歉的手势道:“不好意思啊。”
那几个人连忙说:“没事,没事。”
等他们出去了,陈贤贵道:“镇长,你干嘛让他们等着啊,我嘴皮子都磨破了。”
苏星晖笑道:“我可听说了,他们都是要货的,这不是好事吗?”
陈贤贵叹道:“唉,现在酒卖得太火了也不是好事啊,想当年,有个人上门来要货,我可高兴了,现在看到有人来要货,我这头就大,产量跟不上啊。”
苏星晖道:“没事,等你们的新厂区落成了,产量就又可以增加不少了。”
陈贤贵道:“嗯,新厂区落成,我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对了,镇长,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情?”
苏星晖道:“我们也是要酒啊。”
陈贤贵对于锐志和于若秋倒是也有印象,记得他们来买过酒,他笑道:“是要三十年的陈酿吧?”
苏星晖道:“对,他们都喜欢喝你们的三十年陈酿,现在还有货吧?”
陈贤贵道:“别人来没有,你来了当然有了,你们要几箱?”
苏星晖道:“多要点行不行?”
陈贤贵苦着脸道:“也不能要太多了,三十年的陈酿,厂子里的存货也不算多啊。十来箱的还没什么问题。”
苏星晖道:“这样吧,就二十箱,我这几个朋友一人五箱,怎么样?”
陈贤贵显然有些为难,不过他还是一咬牙道:“行,就二十箱,不过还请几位老总省着点喝,今年的份额都没剩下太多了,等过几年就好了,过几年就多一些了。”
当下苏星晖就让陈贤贵把财务人员叫来,当场付款开票,苏星晖笑道:“老陈,那就谢谢你了啊!”
陈贤贵憨笑道:“镇长可别这么说,酒厂要不是你的话,也没有现在的兴旺啊,本来你要多少酒我们都应该给你的,主要就是这三十年的陈酿存货太少了。”
苏星晖点头道:“行,那我们先走了。”
回到镇政府,苏星晖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拿了一份刊登着陆小雅那篇文章的《湖东日报》,递给了几人看,几人认真的看了起来。
这篇文章陆小雅交给蒋编辑之后,是过了几天之后才在《湖东日报》上刊登了出来,不过一刊登出来就在全省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湖东日报》可是省委党报,虽然普通人不喜欢看,可是它代表着省里一些政策的风向,这是官场上人必看的,就像他们必看《新闻联播》一样。
这篇文章一刊登出来,就遭到了比较大的质疑,因为现在全国的大环境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篇文章要看如何解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完全可以把它解读为给经济建设的大政策泼冷水。
看完之后,于锐志咂舌道:“原来环境污染有这么大的危害啊?”
苏星晖点头道:“当然了,这些都是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实实在在的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国家的一些老牌工业区现在也有这种趋势,比如说京城,你们就没发现京城的空气有变差的趋势吗?”
禇征道:“你这一说,倒确实是这么回事,我们小的时候,京城的空气很好,天都是蓝的,现在那种特别蓝的天越来越少了,好多时候,天上都是雾蒙蒙的。”
于若秋道:“是啊,现在京城这么多企业,烟囱里一天到晚都在冒烟,车也越来越多,空气当然就越来越差了。”
苏星晖道:“看着吧,只要是国家不真正重视环保,京城的空气只会越来越差,有一天甚至可能达到洛杉矶雾霾的那种程度,人不戴防毒面具都不能出门。”
韩向东笑道:“要真有那一天,那我们就搬到你们上俊县来住,有你在这里,这里的空气肯定好。”
苏星晖道:“那我欢迎啊!”
于若秋看着那份报纸,皱着眉头道:“你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让小雅发表这么一篇文章,就没有遭到什么质疑吗?”
于若秋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孩儿,她对政治也算是比较敏感的,她当然知道在省委党报上发表这样的文章,需要承担的政治风险。
苏星晖笑着又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拿过了一份前两天的《湖东日报》,将二版上的一篇文章指给了于若秋看:“你看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要青山绿水,还是要吃饱肚子?》,文章写得很煽情,里面写了很多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的困苦景象,写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认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根本不如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应该说,这篇文章的煽动性也是很强的,如果不明白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的话,看了之后应该会觉得作者说得很有道理。
这篇文章最大的误导性就是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了,似乎发展经济跟环境保护是无法共存的两种东西,要选择青山绿水,就只能选择饿着肚皮了。
于若秋看完之后,抬起头来道:“你们这算是开始争论了吧?那你准备怎么反驳呢?”
苏星晖道:“这篇文章的意思就是发展经济跟环境保护是对立的东西,不能共存,可是事实上,这两样东西是可以共存的啊,我们上俊县这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比任何地方差,可是上俊县的环境保护也做得很好啊,这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吗?完全可以用来反驳这篇文章。”
于若秋有些忧虑的说:“星晖,你这可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啊,你这篇文章得罪太多人了,让很多领导干部的政绩都似乎是打了一个折扣,我觉得,不会有太多人支持你。”
于若秋的意思,苏星晖很明白,这年头的领导干部,要想提拔就要靠政绩,他们要政绩,自然就顾不上环境了,反正他们最多也只在一个地方当几年领导,政绩到手,屁股一拍就走人了,哪顾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死活。
现在这篇文章一出,那些靠破坏环境而获取政绩的领导,他们的政绩不是无形中就打了一个折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