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危中有机(四)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美联储开业于1914年,当时面临的第1个重大挑战,即第1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当霉国在1917年参加‘1战’后,美联储维持了低利率以便于霉国财政部以低成本借款,并协调组织了4次营销运动,将自由公债出售给霉国公众。最终近2000万人购买了债券,筹集到了180多亿美元的信贷资金。然而,货币扩张导致了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此次通货膨胀的消除肇因于美联储的信贷紧缩,以及意外的经济衰退与通货紧缩。
通过发行公债向人民筹集战款,在霉国历史上并非首次出现,南北内战时期就曾出现过官方发行的战时债券。比起南北内战,公债的意义在1战期间变得更加明显起来——战争费用总支出中,来源于公债的比例已然达到61.3%。
在霉国正式向德意志第2帝国宣战后的第3个星期,霉国国会通过了50亿美元的自由公债发行计划,并颁布《自由公债法》,要求进行战争筹款。
1917年6月,霉国联邦官府发行了全额为20亿美元、利率为3.5%的第1批自由公债,这批公债在财政部的记录中被称为“霉国有史以来政府发行的最大的1批独立公债”。
1919年5月,霉国财政部共计发行4批自由公债和1批胜利公债,国债总额从战前的10亿美元飙升至近255亿美元。
第1次世界期间“货币创造”也成为霉国战时财政来源的重要部分。在以往的战争中,霉国官方主要通过“印制新货币”来实现“货币创造”,比如说独立战争时期出现在“大6币”和南北战争时期的“绿背纸币”。而到了‘1战’时期,“货币创造”的实现变得复杂了许多,这与霉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应对20世纪初霉国金融市场因缺乏有伸缩性的、集中的货币供应体系而出现的周期性金融恐慌,其中包括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等状况——建立美联储的目的在于“为国民经济提供有伸缩性的货币流通”。
在霉国联邦储备体系中,各商业银行的存款要以“准备金”的形式存入所在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美联储为此规定了准备金比率——
当商业银行拥有超额准备金(准备金中超出法定的部分)时,就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增加利润,此时该笔贷款会以借款人的现金或另1存款的形式出现在账目中,因现金和存款都可以作为货币的1种形式,这样就意味着新货币的产生(对于不了解银行体系高级职责的人而言,记住这1点非常重要)。反之,如果这笔超额准备金没有以贷款的形式被流通或储蓄,仅仅作为银行准备金,就不具有货币的意义。
因此,在霉国完整的银行体系中,各商业银行通过使用超额准备金发放贷款,借此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的过程就是所谓的“货币创造”。
在这1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货币是1种弹性货币,因为它与各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超额准备金有直接关系,美联储便可通过调节准备金率或准备金中的贴现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这也就实现了最初建立联储体系的目的——对抗危机期间流通性不足的问题。
事实上,在1917年,随着军费开支的增加,霉国官方不仅多次通过降低联储体系中的准备金比率扩大货币数量,还允许联储直属银行保留准备金,其附带条件也被取消,这样也就增加了准备金流动的自由度。除此之外,霉国国会还要求美联储的所得与官方的需求挂钩,增加联邦储备银行的数量,并且为银行系统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
由此可见,当时的霉国官方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金融体系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美联储不仅为商业提供了必要的货币流通性调节,也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另1方面,对于美联储来说,战争让它在购买官方公债的过程中实现了另1种方式的“货币创造”;而这种方式逐渐发展为美联储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的市场操作”。
美联储在霉国官方的公债发行过程中担当了“窗口”的作用,即霉国财政部最初采取的公债发行方式并不是通过银行发行,但为了让投资者转移投资方向,将他们的投资由商业转向战时公债,霉国财政部允许人们使用银行贷款购买公债,并制订了相应的分期付款政策。
这种举措虽然扩大了公债的购买量,但另1方面因为贷款量的增加,导致信用货币膨胀,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1916-1920年间,霉国的货币总供给量增加了大约75%、消费品价格指数几乎增加了1倍;1918年物价指数较1914年上涨65.5%;到了1920年更是比1914年上涨91.7%。
为了抑制战时公债发行过程中因过度信贷造成的通货膨胀,霉国联邦官府决定减少公众及商业银行公债持有量。于是美联储开始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收购官府公债,以减少信贷货币的数量。这种做法客观地实现了另1种方式的“货币创造”——在公开市场的条件下,美联储购买官府公债的对象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公众,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了货币数量;相反的,美联储如果出售公债,则会减少货币数量。
因此,美联储可以通过对官府公债的买卖方式,实现对经济体中货币数量的控制,进而实现对金融体系的调节。这1做法的积极作用,在1战期间的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了解,并在后期成为美联储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的市场操作”(沿用至21世纪)!
……………………………………………………………………………………………
在那个被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的繁荣时期,美联储依靠“逆向操作”来平复商业周期。美联储担心1929年股市崩盘及其后的过度投机行为,未能消除因银行恐慌不断加剧导致的货币供应量急剧收缩。由于美联储的分散化特性以及出于保护黄金储备安全的需要,美联储难以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咆哮的20年代”,是指北美地区的20世纪20年代。在这短短的10年里,发生了无数令世界震惊的大事件,因此许多人将其称之为“(霉国)历史上最多彩的年代”。
在1战的阴云即将散去的时刻,霉国的士兵们开始6续从欧洲前线归国,这些人是拉开“咆哮时代”序幕的主力军。在这1个风起云涌的时期里,以爵士乐为代表的新式艺术开始在北美地区传播,女拳运动兴起。
尽管1929年的灾难终结了活跃的氛围,但这1时期涌现出无数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创造,霉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浪潮,民众消费欲望高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常常会把这种战火结束后的集体化热情称之为“战后综合征”。
‘1战’正式结束之后,美联储为了解决战争融资所造成的通胀问题,进行过阶段性的利率上调,如1919年1月和12月,部分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将利率调升至4.0%--4.3%;1920年1月末至2月初,全国联邦储备银行将利率统1调整为百分之6,利率升幅最高达到了百分之4,这是美联储成立以来单次升幅最大的利率调整。
然而就在公开利率上调之后的不久,美联储竟然连续降低了再贴现率。1
920年5月至1月间,美联储再贴现率从7%下调至4.5%,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将从联邦储备银行得到更多的贷款金。由此可见,美联储应对战后通胀的临时计划在战后不久便发生了转变,政策目标由解决通胀转为振兴经济。而贷款金的增加,得到了工商界的广泛支持。事实上,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霉国企业界的强心剂,这1点放在未来的21世纪同样适用!
美联储自1920年至1928年间,持续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通过上调贴现率来抑制货币的供应量。这场长达8年的宽松,如果放在21世纪,其威力不亚于1枚核弹!
某位著名霉国学者曾说过这样的话,即“纽约地区储备银行有效的为提供给股票市场的同业拆借确定了利率,在与纽约证券交易所货币委员会的合作中,美联储的政策是为银行提供必要的资金,以使银行能够随时准备着向股市提供贷款——如上所述,同业拆借利率要比战前及高峰时期的利率低得多。”
美联储开业于1914年,当时面临的第1个重大挑战,即第1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当霉国在1917年参加‘1战’后,美联储维持了低利率以便于霉国财政部以低成本借款,并协调组织了4次营销运动,将自由公债出售给霉国公众。最终近2000万人购买了债券,筹集到了180多亿美元的信贷资金。然而,货币扩张导致了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此次通货膨胀的消除肇因于美联储的信贷紧缩,以及意外的经济衰退与通货紧缩。
通过发行公债向人民筹集战款,在霉国历史上并非首次出现,南北内战时期就曾出现过官方发行的战时债券。比起南北内战,公债的意义在1战期间变得更加明显起来——战争费用总支出中,来源于公债的比例已然达到61.3%。
在霉国正式向德意志第2帝国宣战后的第3个星期,霉国国会通过了50亿美元的自由公债发行计划,并颁布《自由公债法》,要求进行战争筹款。
1917年6月,霉国联邦官府发行了全额为20亿美元、利率为3.5%的第1批自由公债,这批公债在财政部的记录中被称为“霉国有史以来政府发行的最大的1批独立公债”。
1919年5月,霉国财政部共计发行4批自由公债和1批胜利公债,国债总额从战前的10亿美元飙升至近255亿美元。
第1次世界期间“货币创造”也成为霉国战时财政来源的重要部分。在以往的战争中,霉国官方主要通过“印制新货币”来实现“货币创造”,比如说独立战争时期出现在“大6币”和南北战争时期的“绿背纸币”。而到了‘1战’时期,“货币创造”的实现变得复杂了许多,这与霉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应对20世纪初霉国金融市场因缺乏有伸缩性的、集中的货币供应体系而出现的周期性金融恐慌,其中包括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等状况——建立美联储的目的在于“为国民经济提供有伸缩性的货币流通”。
在霉国联邦储备体系中,各商业银行的存款要以“准备金”的形式存入所在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美联储为此规定了准备金比率——
当商业银行拥有超额准备金(准备金中超出法定的部分)时,就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增加利润,此时该笔贷款会以借款人的现金或另1存款的形式出现在账目中,因现金和存款都可以作为货币的1种形式,这样就意味着新货币的产生(对于不了解银行体系高级职责的人而言,记住这1点非常重要)。反之,如果这笔超额准备金没有以贷款的形式被流通或储蓄,仅仅作为银行准备金,就不具有货币的意义。
因此,在霉国完整的银行体系中,各商业银行通过使用超额准备金发放贷款,借此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的过程就是所谓的“货币创造”。
在这1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货币是1种弹性货币,因为它与各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超额准备金有直接关系,美联储便可通过调节准备金率或准备金中的贴现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这也就实现了最初建立联储体系的目的——对抗危机期间流通性不足的问题。
事实上,在1917年,随着军费开支的增加,霉国官方不仅多次通过降低联储体系中的准备金比率扩大货币数量,还允许联储直属银行保留准备金,其附带条件也被取消,这样也就增加了准备金流动的自由度。除此之外,霉国国会还要求美联储的所得与官方的需求挂钩,增加联邦储备银行的数量,并且为银行系统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
由此可见,当时的霉国官方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金融体系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美联储不仅为商业提供了必要的货币流通性调节,也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另1方面,对于美联储来说,战争让它在购买官方公债的过程中实现了另1种方式的“货币创造”;而这种方式逐渐发展为美联储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的市场操作”。
美联储在霉国官方的公债发行过程中担当了“窗口”的作用,即霉国财政部最初采取的公债发行方式并不是通过银行发行,但为了让投资者转移投资方向,将他们的投资由商业转向战时公债,霉国财政部允许人们使用银行贷款购买公债,并制订了相应的分期付款政策。
这种举措虽然扩大了公债的购买量,但另1方面因为贷款量的增加,导致信用货币膨胀,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1916-1920年间,霉国的货币总供给量增加了大约75%、消费品价格指数几乎增加了1倍;1918年物价指数较1914年上涨65.5%;到了1920年更是比1914年上涨91.7%。
为了抑制战时公债发行过程中因过度信贷造成的通货膨胀,霉国联邦官府决定减少公众及商业银行公债持有量。于是美联储开始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收购官府公债,以减少信贷货币的数量。这种做法客观地实现了另1种方式的“货币创造”——在公开市场的条件下,美联储购买官府公债的对象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公众,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了货币数量;相反的,美联储如果出售公债,则会减少货币数量。
因此,美联储可以通过对官府公债的买卖方式,实现对经济体中货币数量的控制,进而实现对金融体系的调节。这1做法的积极作用,在1战期间的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了解,并在后期成为美联储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的市场操作”(沿用至21世纪)!
……………………………………………………………………………………………
在那个被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的繁荣时期,美联储依靠“逆向操作”来平复商业周期。美联储担心1929年股市崩盘及其后的过度投机行为,未能消除因银行恐慌不断加剧导致的货币供应量急剧收缩。由于美联储的分散化特性以及出于保护黄金储备安全的需要,美联储难以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咆哮的20年代”,是指北美地区的20世纪20年代。在这短短的10年里,发生了无数令世界震惊的大事件,因此许多人将其称之为“(霉国)历史上最多彩的年代”。
在1战的阴云即将散去的时刻,霉国的士兵们开始6续从欧洲前线归国,这些人是拉开“咆哮时代”序幕的主力军。在这1个风起云涌的时期里,以爵士乐为代表的新式艺术开始在北美地区传播,女拳运动兴起。
尽管1929年的灾难终结了活跃的氛围,但这1时期涌现出无数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创造,霉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浪潮,民众消费欲望高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常常会把这种战火结束后的集体化热情称之为“战后综合征”。
‘1战’正式结束之后,美联储为了解决战争融资所造成的通胀问题,进行过阶段性的利率上调,如1919年1月和12月,部分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将利率调升至4.0%--4.3%;1920年1月末至2月初,全国联邦储备银行将利率统1调整为百分之6,利率升幅最高达到了百分之4,这是美联储成立以来单次升幅最大的利率调整。
然而就在公开利率上调之后的不久,美联储竟然连续降低了再贴现率。1
920年5月至1月间,美联储再贴现率从7%下调至4.5%,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将从联邦储备银行得到更多的贷款金。由此可见,美联储应对战后通胀的临时计划在战后不久便发生了转变,政策目标由解决通胀转为振兴经济。而贷款金的增加,得到了工商界的广泛支持。事实上,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霉国企业界的强心剂,这1点放在未来的21世纪同样适用!
美联储自1920年至1928年间,持续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通过上调贴现率来抑制货币的供应量。这场长达8年的宽松,如果放在21世纪,其威力不亚于1枚核弹!
某位著名霉国学者曾说过这样的话,即“纽约地区储备银行有效的为提供给股票市场的同业拆借确定了利率,在与纽约证券交易所货币委员会的合作中,美联储的政策是为银行提供必要的资金,以使银行能够随时准备着向股市提供贷款——如上所述,同业拆借利率要比战前及高峰时期的利率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