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安娜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斑点数目少时易在日光下见到细小白点,周围红晕,数目众多时可融合成片,仅见充血的颊黏膜上有细盐样突起颗粒。科氏斑一般维持2~3天,迅速消失,有时在出疹后1~2天还可见到。个别患者在前驱期开始时见到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数小时内就消退,称为前驱疹。有时在腭垂(又称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可发现棕红色斑点,出疹期初迅速隐去。
出疹期:起病后3~5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身。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开始时颜色鲜红,压之退色,大小不等,平均直径2~5mm,分布稀疏分明,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聚集融合成片,色泽也渐转暗,但疹间皮肤仍属正常,偶见小疱疹或细小出血性皮疹。病情严重时,尤其伴有心肺衰竭时,皮疹颜色可突然转暗,并快速隐退。随出疹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40c以上,精神委靡、嗜睡倦怠,或终日烦躁不安,咳嗽加重有痰、唇舌干燥、咽极度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多。颈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部常闻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普种疫苗前年代成人较少患野毒株麻疹病毒引起的自然感染,出疹期中毒症状成人常比小儿为重,皮疹也都密集。但并发细菌感染似较婴幼儿为少。
恢复期:在单纯麻疹患者,当皮疹和中毒症状发展到高峰后,体温常于12~24h内较快下降。随之患者精神好转,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咳嗽常可延续较久,食欲大大好转。一般体温下降后2~3天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留下浅棕色色素沉着斑,伴糠麸样细小脱屑,以躯干为多,2~3周内退尽。若无并发症,单纯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病程为10~14天。
根据麻疹病毒基因差异、毒力强弱,进入人体数量多少。以及患者年龄大小、健康状况、营养优劣、免疫力的高低等,麻疹的临床发展过程除大多为典型麻疹外,在部分病例尚可呈现以下*型表现。
比如说,重型麻疹大多由于患者体质弱,有其他疾病,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或伴有继发性细菌感染等,使麻疹病情加重,如中毒性麻疹,因麻疹病毒感染严重,起病不久即出现高热40c以上。伴有严重中毒症状,往往神志不清,反复惊厥。呼吸急促,唇指发绀,脉搏细速,皮疹密集,呈暗红色,融合成片。皮疹可呈出血性,形成紫斑,甚至伴发内脏出血、呕血、咯血、便血等(出血性麻疹),有时皮疹呈疱疹样可融合成大疱(疱疹样麻疹)。有些年幼体弱小儿麻疹皮疹疏淡。未能出透,未及手足心。或皮疹突然隐没,体温下降低于常温。面色苍白或青灰色(中医称白面痧),四肢厥冷,大多因心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引起(休克性麻疹),心率快速、脉搏细弱,呼吸不规则或困难。并发重症细菌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或其他病毒性肺炎(腺病毒性肺炎)等也常属重症,常发生心力衰竭,病情重危,病死率高。
轻型麻疹,大多因体内对麻疹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所致,如6个月前婴儿尚留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抗体,或近期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或以往曾接种过麻疹疫苗,以及第二次感染发病者,都可表现为轻症。轻型麻疹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发病轻,前驱期短而不明显,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科氏斑不典型或不出现,全身症状轻微,不发热或仅有低中度热。皮疹稀疏色淡,病程较短,很少并发症,但病后所获免疫力,特异抗体上升滴度与患典型麻疹者基本相同。现已证实麻疹也有不少隐性感染或无皮疹型麻疹,只能依据病后血清特异抗体增加来证实。
?异型麻疹主要发生在以往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者,当接种4~6年后再接触麻疹急性期患者,就可引起异型麻疹。潜伏期为7~14天,前驱期可突发高热,达39c以上,伴头痛、肌痛、腹痛、乏力等,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可有干咳,多半无流鼻涕、眼泪、眼结合膜炎等。多数患者无典型科氏斑。起病后2~3天出现皮疹,从四肢远端腕部、踝部开始,向心性扩散到达四肢近端及躯干,以下身为多,很少扩散到*线以上部位,偶见于头面部。皮疹一般呈黄红色斑丘疹,有时呈2~3mm大小的小疱疹,有痒感,消退时不结痂,皮疹偶呈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常伴四肢水肿。呼吸道症状虽不严重,但肺部有时可闻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部片状阴影。此种肺炎可反复延续1~2年。有些患者可表现为肝、脾肿大、肢体麻木、无力和瘫痪,也可临床上不出现明显皮疹,而有其他脏器病变症状。本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为恢复期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及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急剧上升。有报告异型麻疹患者都未找到致病的麻疹病毒,流行病学资料也指出本病无传染性。
不过安娜很害怕就是了,因为安娜本来是一个漂亮的妹子,这下好了,愚昧的其他平民,生怕安娜传染了他一样,都躲着安娜不敢来了......
李安也是醉了,不过治疗好对方,肯定能够得到不少好处......
麻疹,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在宿主部分免疫的基础上产生对麻疹病毒超敏反应所引起。有研究指出灭活麻疹疫苗缺乏f蛋白抗原(灭活疫苗采用的甲醛破坏了f蛋白),故不能在人体中诱导抗f蛋白抗体,致使接受灭活疫苗者缺乏阻止麻疹病毒入侵和在宿主细胞内扩散的功能。而只产生h蛋白血凝抑制抗体(hi)。接种灭活疫苗数年后hi抗体逐渐下降,当再度接触麻疹病毒时hi抗体在早期就迅速上升,10天即可高达1∶1280。但因缺乏f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在细胞间传播,而引起异型麻疹。
易感孕妇患麻疹病情相对较重。有报告54%因原发麻疹肺炎及其他呼吸道并发症住院。孕妇患麻疹虽不像患风疹易使胎儿发生畸变,但常在妊娠早期引起死胎、稍晚可引起自然流产或死产和早产。患麻疹的孕妇分娩前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使刚出生的新生儿也可发生麻疹,病情轻重不等,但往往无明显前驱症状而发疹较多。故主张给患麻疹母亲所产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就采用被动免疫,注射特异的免疫球蛋白。
胎儿可经胎盘获得来自孕母的麻疹抗体,取得被动免疫力。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上广泛采用麻疹疫苗后,育龄妇女由于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力大多来自疫苗所诱导。其麻疹保护抗体的滴度大多低于患自然麻疹后获得的抗体滴度,怀孕后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的抗体也少,出生后婴儿麻疹抗体滴度很快下降至保护水平之下,故新生儿和小婴儿麻疹患病率较普种疫苗前有所上升,一般病情不重。
无论患先天性免疫缺陷或继发性免疫低下(如肿瘤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营养不良免疫力衰弱等),若发生麻疹常患重症,病死率也较高,有报告肿瘤患者的麻疹常不出现皮疹,而一半以上可发生麻疹巨细胞肺炎,并容易并发脑炎。临床不易得出确切麻疹诊断。只能依靠从受感染组织中找到麻疹病毒抗原。以往未患过麻疹的免疫低下者,特别是细胞免疫低下者,如遇到感染期麻疹患者。应采用特异免疫球蛋白进行足量被动免疫,越早越好,以预防发生麻疹或至少减轻病情,即使已接受过麻疹疫苗者也应如此。
患者应在家或送医院隔离治疗至少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肺炎应再延长隔离5~10天,最好单间隔离,不与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专人护理更为恰当。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晒到日光、整洁温暖、湿度适宜,但患者不宜直接吹风或过分闷热。应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衣着被褥不可过多。以防高热惊厥或出汗过多发生虚脱。口腔、鼻、眼及皮肤应保持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每天至少清洗口、鼻、眼2次。多喝温开水或果汁补充水分。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清淡为好。但不可忌荤忌油,恢复期食欲增加时可每天加一餐,以促进康复,特别要补充维生素a以提高免疫力,可口服20万u/次,或10万u/d,分2次。已证实患麻疹时给予足量维生素a可大大改善其预后。重视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或头部冷敷,剧咳和烦躁不安者可试用少量镇静剂。为减轻中毒症状,特别对体弱多病者可在早期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制剂0.2~0.6ml/kg体重,肌内注射,1次/d,共2次或3次。
中医认为麻疹系热毒蕴于肺脾二经所致,治则为初热期应驱邪外出,宜辛凉透表,可用宣毒发表汤或升麻葛根汤加减,外用透疹药以促疹出,用生麻黄、芫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g,置锅内煮沸,以其热气蒸熏患者,待药汁稍冷后可用其擦洗面颈、四肢等,以助透疹,须注意保暖和防止烫伤。见形期(出疹期)治疗宜清热、解毒透疹,除继续外用透疹药蒸洗外,可内服清热透表汤,热症重者可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体虚、面白、肢冷者宜用人参败毒饮或补中益气汤。收没期(恢复期)热降疹收时宜养阴清热,可服沙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
李安认真开了方,并且交代了一些事情:“不要怕,过几天就好了!而且,以后他不会再来找你了!”
恶魔什么的,既然她那么相信,那李安就顺着对方的话说了。
事实上,麻疹是可以预防的,比如说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其他副黏液病毒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活力。麻疹病毒为单股负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对较大,镜下一般呈球形,径150~,形态多变,有时可呈丝状。病毒中心由核糖核酸和对称的螺旋形衣壳组成,外盖脂蛋白包膜,上有短小突起带血凝素,可凝集猴红细胞。对最早分离的麻疹病毒edm株进行基因测序,已知其基因组不分节,长度约15893bp,共有六个结构基因,编码六个结构蛋白,从3'端开始依次为:核蛋白(n)分子量60x103、磷酸蛋白(p)分子量72x103、膜蛋白(m)分子量37x103、血溶素(f)分子量60x103、血凝素蛋白(h)分子量78x103~80x103以及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大蛋白(l)分子量210x103,其中n、p、l蛋白与病毒rna结合,而另外三种m、h、f蛋白则与病毒包膜结合。(未完待续)
斑点数目少时易在日光下见到细小白点,周围红晕,数目众多时可融合成片,仅见充血的颊黏膜上有细盐样突起颗粒。科氏斑一般维持2~3天,迅速消失,有时在出疹后1~2天还可见到。个别患者在前驱期开始时见到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数小时内就消退,称为前驱疹。有时在腭垂(又称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可发现棕红色斑点,出疹期初迅速隐去。
出疹期:起病后3~5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身。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开始时颜色鲜红,压之退色,大小不等,平均直径2~5mm,分布稀疏分明,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聚集融合成片,色泽也渐转暗,但疹间皮肤仍属正常,偶见小疱疹或细小出血性皮疹。病情严重时,尤其伴有心肺衰竭时,皮疹颜色可突然转暗,并快速隐退。随出疹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40c以上,精神委靡、嗜睡倦怠,或终日烦躁不安,咳嗽加重有痰、唇舌干燥、咽极度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多。颈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部常闻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普种疫苗前年代成人较少患野毒株麻疹病毒引起的自然感染,出疹期中毒症状成人常比小儿为重,皮疹也都密集。但并发细菌感染似较婴幼儿为少。
恢复期:在单纯麻疹患者,当皮疹和中毒症状发展到高峰后,体温常于12~24h内较快下降。随之患者精神好转,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咳嗽常可延续较久,食欲大大好转。一般体温下降后2~3天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留下浅棕色色素沉着斑,伴糠麸样细小脱屑,以躯干为多,2~3周内退尽。若无并发症,单纯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病程为10~14天。
根据麻疹病毒基因差异、毒力强弱,进入人体数量多少。以及患者年龄大小、健康状况、营养优劣、免疫力的高低等,麻疹的临床发展过程除大多为典型麻疹外,在部分病例尚可呈现以下*型表现。
比如说,重型麻疹大多由于患者体质弱,有其他疾病,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或伴有继发性细菌感染等,使麻疹病情加重,如中毒性麻疹,因麻疹病毒感染严重,起病不久即出现高热40c以上。伴有严重中毒症状,往往神志不清,反复惊厥。呼吸急促,唇指发绀,脉搏细速,皮疹密集,呈暗红色,融合成片。皮疹可呈出血性,形成紫斑,甚至伴发内脏出血、呕血、咯血、便血等(出血性麻疹),有时皮疹呈疱疹样可融合成大疱(疱疹样麻疹)。有些年幼体弱小儿麻疹皮疹疏淡。未能出透,未及手足心。或皮疹突然隐没,体温下降低于常温。面色苍白或青灰色(中医称白面痧),四肢厥冷,大多因心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引起(休克性麻疹),心率快速、脉搏细弱,呼吸不规则或困难。并发重症细菌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或其他病毒性肺炎(腺病毒性肺炎)等也常属重症,常发生心力衰竭,病情重危,病死率高。
轻型麻疹,大多因体内对麻疹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所致,如6个月前婴儿尚留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抗体,或近期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或以往曾接种过麻疹疫苗,以及第二次感染发病者,都可表现为轻症。轻型麻疹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发病轻,前驱期短而不明显,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科氏斑不典型或不出现,全身症状轻微,不发热或仅有低中度热。皮疹稀疏色淡,病程较短,很少并发症,但病后所获免疫力,特异抗体上升滴度与患典型麻疹者基本相同。现已证实麻疹也有不少隐性感染或无皮疹型麻疹,只能依据病后血清特异抗体增加来证实。
?异型麻疹主要发生在以往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者,当接种4~6年后再接触麻疹急性期患者,就可引起异型麻疹。潜伏期为7~14天,前驱期可突发高热,达39c以上,伴头痛、肌痛、腹痛、乏力等,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可有干咳,多半无流鼻涕、眼泪、眼结合膜炎等。多数患者无典型科氏斑。起病后2~3天出现皮疹,从四肢远端腕部、踝部开始,向心性扩散到达四肢近端及躯干,以下身为多,很少扩散到*线以上部位,偶见于头面部。皮疹一般呈黄红色斑丘疹,有时呈2~3mm大小的小疱疹,有痒感,消退时不结痂,皮疹偶呈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常伴四肢水肿。呼吸道症状虽不严重,但肺部有时可闻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部片状阴影。此种肺炎可反复延续1~2年。有些患者可表现为肝、脾肿大、肢体麻木、无力和瘫痪,也可临床上不出现明显皮疹,而有其他脏器病变症状。本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为恢复期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及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急剧上升。有报告异型麻疹患者都未找到致病的麻疹病毒,流行病学资料也指出本病无传染性。
不过安娜很害怕就是了,因为安娜本来是一个漂亮的妹子,这下好了,愚昧的其他平民,生怕安娜传染了他一样,都躲着安娜不敢来了......
李安也是醉了,不过治疗好对方,肯定能够得到不少好处......
麻疹,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在宿主部分免疫的基础上产生对麻疹病毒超敏反应所引起。有研究指出灭活麻疹疫苗缺乏f蛋白抗原(灭活疫苗采用的甲醛破坏了f蛋白),故不能在人体中诱导抗f蛋白抗体,致使接受灭活疫苗者缺乏阻止麻疹病毒入侵和在宿主细胞内扩散的功能。而只产生h蛋白血凝抑制抗体(hi)。接种灭活疫苗数年后hi抗体逐渐下降,当再度接触麻疹病毒时hi抗体在早期就迅速上升,10天即可高达1∶1280。但因缺乏f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在细胞间传播,而引起异型麻疹。
易感孕妇患麻疹病情相对较重。有报告54%因原发麻疹肺炎及其他呼吸道并发症住院。孕妇患麻疹虽不像患风疹易使胎儿发生畸变,但常在妊娠早期引起死胎、稍晚可引起自然流产或死产和早产。患麻疹的孕妇分娩前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使刚出生的新生儿也可发生麻疹,病情轻重不等,但往往无明显前驱症状而发疹较多。故主张给患麻疹母亲所产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就采用被动免疫,注射特异的免疫球蛋白。
胎儿可经胎盘获得来自孕母的麻疹抗体,取得被动免疫力。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上广泛采用麻疹疫苗后,育龄妇女由于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力大多来自疫苗所诱导。其麻疹保护抗体的滴度大多低于患自然麻疹后获得的抗体滴度,怀孕后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的抗体也少,出生后婴儿麻疹抗体滴度很快下降至保护水平之下,故新生儿和小婴儿麻疹患病率较普种疫苗前有所上升,一般病情不重。
无论患先天性免疫缺陷或继发性免疫低下(如肿瘤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营养不良免疫力衰弱等),若发生麻疹常患重症,病死率也较高,有报告肿瘤患者的麻疹常不出现皮疹,而一半以上可发生麻疹巨细胞肺炎,并容易并发脑炎。临床不易得出确切麻疹诊断。只能依靠从受感染组织中找到麻疹病毒抗原。以往未患过麻疹的免疫低下者,特别是细胞免疫低下者,如遇到感染期麻疹患者。应采用特异免疫球蛋白进行足量被动免疫,越早越好,以预防发生麻疹或至少减轻病情,即使已接受过麻疹疫苗者也应如此。
患者应在家或送医院隔离治疗至少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肺炎应再延长隔离5~10天,最好单间隔离,不与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专人护理更为恰当。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晒到日光、整洁温暖、湿度适宜,但患者不宜直接吹风或过分闷热。应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衣着被褥不可过多。以防高热惊厥或出汗过多发生虚脱。口腔、鼻、眼及皮肤应保持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每天至少清洗口、鼻、眼2次。多喝温开水或果汁补充水分。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清淡为好。但不可忌荤忌油,恢复期食欲增加时可每天加一餐,以促进康复,特别要补充维生素a以提高免疫力,可口服20万u/次,或10万u/d,分2次。已证实患麻疹时给予足量维生素a可大大改善其预后。重视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或头部冷敷,剧咳和烦躁不安者可试用少量镇静剂。为减轻中毒症状,特别对体弱多病者可在早期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制剂0.2~0.6ml/kg体重,肌内注射,1次/d,共2次或3次。
中医认为麻疹系热毒蕴于肺脾二经所致,治则为初热期应驱邪外出,宜辛凉透表,可用宣毒发表汤或升麻葛根汤加减,外用透疹药以促疹出,用生麻黄、芫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g,置锅内煮沸,以其热气蒸熏患者,待药汁稍冷后可用其擦洗面颈、四肢等,以助透疹,须注意保暖和防止烫伤。见形期(出疹期)治疗宜清热、解毒透疹,除继续外用透疹药蒸洗外,可内服清热透表汤,热症重者可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体虚、面白、肢冷者宜用人参败毒饮或补中益气汤。收没期(恢复期)热降疹收时宜养阴清热,可服沙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
李安认真开了方,并且交代了一些事情:“不要怕,过几天就好了!而且,以后他不会再来找你了!”
恶魔什么的,既然她那么相信,那李安就顺着对方的话说了。
事实上,麻疹是可以预防的,比如说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其他副黏液病毒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活力。麻疹病毒为单股负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对较大,镜下一般呈球形,径150~,形态多变,有时可呈丝状。病毒中心由核糖核酸和对称的螺旋形衣壳组成,外盖脂蛋白包膜,上有短小突起带血凝素,可凝集猴红细胞。对最早分离的麻疹病毒edm株进行基因测序,已知其基因组不分节,长度约15893bp,共有六个结构基因,编码六个结构蛋白,从3'端开始依次为:核蛋白(n)分子量60x103、磷酸蛋白(p)分子量72x103、膜蛋白(m)分子量37x103、血溶素(f)分子量60x103、血凝素蛋白(h)分子量78x103~80x103以及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大蛋白(l)分子量210x103,其中n、p、l蛋白与病毒rna结合,而另外三种m、h、f蛋白则与病毒包膜结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