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大势和战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业十四年公元618,五月上。
随着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东征大军的西返,杨广在江都被叛乱的骁果军所杀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在长安皇宫的大殿上,李渊当着新皇杨和数十大臣的面,大哭不已,险些昏厥在地,身边大臣多方劝阻,他这才收住悲声。
李渊长叹道。
先皇曾经是我的主上,君臣之谊犹在,如今他被叛贼所杀,惜路途遥远,吾不能救之,又怎能不哀伤呢
众臣皆感叹不已,认为唐王实在是重情惜义之人.至于这些家伙心中是怎么想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不过,李渊也不需要知道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他只要他们表露出这样的态度即可,人啊有时不过是像优伶一般活着而已
从五月六日开始,长安军民皆为杨广披麻戴孝,个人扮演各人的角色,粉墨登场。
七日过后,大殿重新开始议事,当天,群臣纷纷向杨上书,说是唐王李渊仁义过人,有三皇之德,所以,他们希望杨发扬远古时舜的风范,将皇位禅让给唐王,让天下重归正道,消除战乱,百姓不再流离失所。
早几日,通过一些近臣的劝诫,杨已经知道今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于是欣然应许,他下达皇帝诏令,以古之礼节,将皇位禅让给李渊。
李渊面色惊讶,固辞不许,如此三次,方勉为其难接下诏书,随后,杨离开龙椅,退出大殿,返回代王官邸居住。
五月下,唐王李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下诏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无论官人百姓,一概赐爵一级。过去一年义师所到之处,免征税收三年。停用郡的称号,改称为州,太守改成称剌史。按五运推演,本朝天运为土德,因此以黄色为最尊贵。
随后,大唐皇帝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萧蠫窦威同为内史令,屈突通为兵部尚书。
数日后,又立李建成为唐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另封十几位宗亲为王。其余文武百官各有封赏。
同时,在远离长安千里的东都洛阳,又是另一番光景。
在李渊称帝,建国号为唐后不久,东都留守官员奉越王杨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本年为皇泰元年。追谥先帝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以段达为纳言陈国公,王世充为纳言郑国公,元文都为内史令鲁国公,皇甫无逸为兵部尚书杞国公,又以卢楚为内史令,郭文懿为内史侍郎,赵长文为黄门侍郎,共掌朝政,时人号七贵。
不过,杨这皇帝当得未免有些窝囊,人家李渊好歹占有关中,河东之地,手下兵多将广,人人听令行事,他这个皇帝呢却掌握不了实际的政务和军权,就算是洛阳区区一城,皇命也无法传出外城。
在他下面,群臣大概分成两派,一派以段达,元文都,卢楚为代表,他们基本代表了原东都的豪强势力,而另一批人的代表则是以王世充为首,他们基本上都是外来人,根基在军队之中。
杨登基之后,两派为了争夺军政大权,暗中斗得不可开交,连东都正被瓦岗李密的大军围攻的情况都漠然视之。
幸好,这个时候李密暂时没有精力强攻东都。
最初,李密准备乘东都缺粮,采用围困的战术,逼迫东都的隋王朝投降,然而,东都虽然缺粮,城中军民却誓死战斗,绝不开门投降,无奈,李密只好下令强行攻打东都,想通过血腥的进攻给城中军民造成恐慌,逼迫他们出城投降。
然而,这个时候,关中李唐的大军却出现在了东都城下,他们自称是前来解东都之围,希望城中军民能方他们入城,协同守城。
杨手下的那批人自然知道李唐的诡计,断然拒绝唐军进城,并出兵攻之。
洛阳守军和唐军交战,可以说是一触即溃,逼不得已,他们只能紧闭城门,采取固守的姿态,东抗李密,西拒唐军。
由于唐军的出现,李密心有忌惮,不得不取消了强攻东都的命令,怕被唐军减便宜,而李唐大军远道来此,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也不敢强行进入东都,就算东都内有官员欲做内应,将唐军放入城中,李世民和李建成商量了一番,也放弃了这个机会。
这次出兵,李唐的主要目的是占据潼关以东,为下次东进打好根基,东都并没有在他们的战略计划之中,他们暂时还不想和强大的瓦岗军正面交锋,毕竟,在太原以北,有刘武周和突厥人在虎视眈眈,而陇举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李唐占据关
,还想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
在围城的时候,唐军曾经和瓦岗军有过接触,虽然只是小股部队的交锋,却也知道对方并不是什么易与之辈。
再加上,唐军中大部分士卒都是关中人,士卒的家中大多有田待耕,再加上后方动员了十余万民壮,粮食的转运,对春耕影响极大,为了不误农时,大军不能久战在外。
于是,达到最初作战的目的之后,唐军选择了退兵。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东征所占地盘新设置了新安宜阳两个郡,令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率兵镇宜阳,吕绍宗任瑰率兵镇新安。其余大军继续西归。
唐军围攻东都的时候,朝议郎段世弘等秘密和李建成李世民的军队联系,想来个里应外合,唐军退走后,他们又和李密联络,想在五月七号夜晚开门投降,谁知他们行事不密,消息走漏,杨命令王世充将段世弘等全部抓捕斩杀。
李密知道内应被杀之后,甚为遗憾。
东都对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要是他能攻下东都,那么,他杀死翟让这件事情就会变得无足轻重,他本已被伤害的名声也就会得到恢复,瓦岗众将也就不再对他离心离德,到时,只要大伙众志成城,又何愁大事不成呢
在李密看来,翟让的确非死不可,毕竟,瓦岗军中只能有一个声音,不过,他还是小看了翟让对瓦岗军的影响,就算翟让是个粗鄙之徒,他也是瓦岗军的创始人啊又是李密的恩人,所以,不管是谁杀翟让都可以,就是他李密不行
就像这次,李密在围攻东都的同时,暗中让王薄率众去攻打没有了高畅和数万精兵的夏国领地,因为对王薄等部的战斗力不放心,李密派人向镇守黎阳的徐世绩下令,让他率领军队去沿武阳郡北上攻打清河,而将黎阳仓交给元宝藏,郝孝德部镇守。
然而,徐世绩以军士疲惫不堪,需要整肃,难以长途奔袭为由拒绝了他的号令,并且,他说由江都北上的宇文化及大军由于缺粮,必定会进犯黎阳,故而这时万不能从黎阳仓抽调兵力,毕竟,粮食为军之胆。
对于徐世绩不听从自己的命令,李密的确心有不满,只不过,徐世绩算是瓦岗军中难得的智将,他关于宇文化及大军的动向预测,也绝非空穴来风,为此,李密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北上的宇文化及那里,为此,他不敢全力进攻东都,像东都洛阳这样大的城池,城墙高大,护城河宽广,李密的瓦岗军缺乏精良的攻城器械,瓦岗军又以仁义出名,在春耕之际,又不能广征民夫助战,若是依仗本部兵力强攻东都,到时恐怕东都未下,军士已损伤良多,在后有宇文化及大军的情况下,李密自然不会强行攻打东都。
他派出一只精兵在在巩洛一带据险挡住宇文化及的去路,自己则继续率军围困东都,想要等东都粮尽之时方才进攻。
而这个时候,率军西返的宇文化及军中也不安宁。
自从宇文化及以回乡为借口叛乱,夺得军中大权之后,他就暗中提防司马德,毕竟,乱世之中,军权尤为重要,而司马德曾经是骁果军统领,也很有一些心腹将领跟随,且整个叛乱是司马德在前方指挥,他一直躲在幕后,要不是他家世高贵,司马德也不会将大权拱手让给他。
于是,宇文化及在论功行赏时,将司马德升为礼部尚书,表面上升了他的官,实际上夺取了他的军权。
这种情况下,司马德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弃子,自然心有不忿,于是,他和心腹密谋,准备发动新的叛乱,取宇文化及而代之,现在的他才明白了一个道理,乱世之中,什么都不可靠,只有枪杆子最可靠
这时,大军到了彭城,水路不通,大家只好上岸行军,士兵负重前行,劳累不堪,怨言四起,对掌权的宇文家多有不满,司马德见状,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事先他派人前去和盗贼孟海公接头,想引对方为外援。只等孟海公的军队一到,他就立即动手解决宇文化及。
从这个计划就可以看出,司马德并非能搞阴谋之人,当初江都政变,虽然是由他指挥,要不是宇文化及在后面给他出主意,恐怕也会搞得一团糟。
在这种情况下,何须去联络外援,他只要行事隐秘一些,乘宇文化及不备,带上自己的心腹奇袭即可,何必弄得这么复杂,表面上稳妥,实际呢由于经手的人多,事情极其容易泄露。
臣不密失其身啊
果然,司马德密谋叛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宇文化及耳中,他派三弟宇文士及假装游猎路过司马德的军中
德还不知道事情业已败露,便出营迎接,结果被抓用绳索扼死,同党十几人随后都遭到处决。
孟海公来后,见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情景,这支军队的强悍令他十分害怕,他眨眼间换了另一副面孔,拿出了很多牛酒犒劳叛军,叛军当仁不让地享用了。
宇文化及杀了司马德之后,彻底掌握了军中大权,瞧见浩浩荡荡行进的十余万大军,感觉自己就像在云中飘浮一般,在他看来,他的前面将是金光大道,一片坦途。
他的幕僚们已经制定了两个作战计划,一是西归,破瓦岗,取粮仓,占东都;若是此路不通,他就会率领大军北上,乘高畅败亡之际,占据河北,以河北的钱粮和战马养军,再徐图天下
计划是美好的,只是真能如他所愿吗
五月上,王薄率众五万从渤海郡进入平原郡,十三日,大军攻下平昌。
然而,从那以后,他就再无建树。
平原是高畅起家的根本,也是最早进行流民聚居点建设的地方,收拢的流民最多,这里的人对高畅最为崇拜,高畅的灵宝神教在平原的信徒最多,军中的老兵也多出自平原郡,所以,高畅将自己的心腹高怀义留在了平原,让他负责平原的军政大权。
前些日子,在夏国领地内,发生了多起刺客行刺官员,当地宗族和流民聚居点的民壮为了争夺水源,土地发生争执的事件,而在平原郡,这样的事情极少发生。
平原的世家宗族都知晓高畅的手段,他们也是最早跟随高畅的势力,被高畅强行绑在了自己的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他们就算反对高畅的政策,也不敢与高畅作对,反倒要尽力维护高畅的政令。
之所以如此,也和他们的家族利益有关。
高畅的那些新鲜发明有许多是交由这些世家负责,让他们修建作坊,进行生产,他们可以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然而,由于战乱不休,道路不靖,商业无法流通,作坊生产出的产品不容易卖出去,为了使得自家生产的商品流通,他们必须支持高畅扩充领地,进而一统天下,唯有如此,他们才能获取更大的利益,故而,在其他方面,他们会做出一定的让步,不会和高畅对着干。
遍布平原郡有许多坞堡,当地的世家宗族都生活在坞堡之中,而当地的流民聚居点由于修建最早,也有许多防护工事,最主要的是,高怀义在边境修建有许多烽火台,一旦边境出事,就会点燃烽火,由那些坞堡的烽火台一程一程的传送,很快就会传到郡城。
所以,当王薄率军攻下平昌之后,就无法再进一步,在他前方,高怀义已经率领大军挡住了他的去路,让其无法更近一步。
说是大军,其实只有一万余人,其中,正规军只有两千余人,其余的都是乡兵,以及那些宗族世家供奉出来的民壮,抵抗流贼,那些宗族世家不会有暗藏实力的打算,毕竟,他们知道,一旦被流贼入境,事情就会大不妙,纵然可以躲在坞堡之内保住性命,然而,地里的粮食呢眼看不多久就可以收夏粮了,难道拱手送贼
王薄的大军进展不顺,孙宣雅率领的数万贼众也遇见了大麻烦,他们不要说攻下乐寿,就连弓高城也不曾见到,在永济渠东岸,他们就遇见了高畅军的阻击,不得寸进。
在这三路大军中,唯有于弄仁和公顺那一路进展顺利。
长芦城在运河西岸,然而在东岸有一个卫所,李靖的五百士卒就在东岸的卫所中,现在已经被公顺和于弄仁的五千大军团团围住了。
不过,由于李靖防守得法,纵然刘兰成诡计多端,一时之间也无法攻下卫所,要不是李靖那五百士卒中只有一百善战的老兵,于弄仁和公顺部还不见得能将他围困在卫所之中。
在运河西岸的长芦城中,是高畅北征大军的后勤中转站,那里有大量的粮食辎重,只有一千多民壮,对公顺等人来说,是一块诱人的肥肉,可惜,他们必须彻底击溃东岸卫所的李靖军,方才能渡过河去。
围攻卫所已经数天之久了,他们却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
嗯准确地说,他们还是有一定进展的,毕竟,从清河,平原等地沿永济渠往北的后勤通道被他们截断了,现在,高畅北征大军的粮草全靠陆路的河间郡供应,目前的情况对正在幽州城下鏖战的高畅军大为不妙啊
业十四年公元618,五月上。
随着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东征大军的西返,杨广在江都被叛乱的骁果军所杀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在长安皇宫的大殿上,李渊当着新皇杨和数十大臣的面,大哭不已,险些昏厥在地,身边大臣多方劝阻,他这才收住悲声。
李渊长叹道。
先皇曾经是我的主上,君臣之谊犹在,如今他被叛贼所杀,惜路途遥远,吾不能救之,又怎能不哀伤呢
众臣皆感叹不已,认为唐王实在是重情惜义之人.至于这些家伙心中是怎么想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不过,李渊也不需要知道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他只要他们表露出这样的态度即可,人啊有时不过是像优伶一般活着而已
从五月六日开始,长安军民皆为杨广披麻戴孝,个人扮演各人的角色,粉墨登场。
七日过后,大殿重新开始议事,当天,群臣纷纷向杨上书,说是唐王李渊仁义过人,有三皇之德,所以,他们希望杨发扬远古时舜的风范,将皇位禅让给唐王,让天下重归正道,消除战乱,百姓不再流离失所。
早几日,通过一些近臣的劝诫,杨已经知道今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于是欣然应许,他下达皇帝诏令,以古之礼节,将皇位禅让给李渊。
李渊面色惊讶,固辞不许,如此三次,方勉为其难接下诏书,随后,杨离开龙椅,退出大殿,返回代王官邸居住。
五月下,唐王李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下诏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无论官人百姓,一概赐爵一级。过去一年义师所到之处,免征税收三年。停用郡的称号,改称为州,太守改成称剌史。按五运推演,本朝天运为土德,因此以黄色为最尊贵。
随后,大唐皇帝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萧蠫窦威同为内史令,屈突通为兵部尚书。
数日后,又立李建成为唐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另封十几位宗亲为王。其余文武百官各有封赏。
同时,在远离长安千里的东都洛阳,又是另一番光景。
在李渊称帝,建国号为唐后不久,东都留守官员奉越王杨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本年为皇泰元年。追谥先帝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以段达为纳言陈国公,王世充为纳言郑国公,元文都为内史令鲁国公,皇甫无逸为兵部尚书杞国公,又以卢楚为内史令,郭文懿为内史侍郎,赵长文为黄门侍郎,共掌朝政,时人号七贵。
不过,杨这皇帝当得未免有些窝囊,人家李渊好歹占有关中,河东之地,手下兵多将广,人人听令行事,他这个皇帝呢却掌握不了实际的政务和军权,就算是洛阳区区一城,皇命也无法传出外城。
在他下面,群臣大概分成两派,一派以段达,元文都,卢楚为代表,他们基本代表了原东都的豪强势力,而另一批人的代表则是以王世充为首,他们基本上都是外来人,根基在军队之中。
杨登基之后,两派为了争夺军政大权,暗中斗得不可开交,连东都正被瓦岗李密的大军围攻的情况都漠然视之。
幸好,这个时候李密暂时没有精力强攻东都。
最初,李密准备乘东都缺粮,采用围困的战术,逼迫东都的隋王朝投降,然而,东都虽然缺粮,城中军民却誓死战斗,绝不开门投降,无奈,李密只好下令强行攻打东都,想通过血腥的进攻给城中军民造成恐慌,逼迫他们出城投降。
然而,这个时候,关中李唐的大军却出现在了东都城下,他们自称是前来解东都之围,希望城中军民能方他们入城,协同守城。
杨手下的那批人自然知道李唐的诡计,断然拒绝唐军进城,并出兵攻之。
洛阳守军和唐军交战,可以说是一触即溃,逼不得已,他们只能紧闭城门,采取固守的姿态,东抗李密,西拒唐军。
由于唐军的出现,李密心有忌惮,不得不取消了强攻东都的命令,怕被唐军减便宜,而李唐大军远道来此,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也不敢强行进入东都,就算东都内有官员欲做内应,将唐军放入城中,李世民和李建成商量了一番,也放弃了这个机会。
这次出兵,李唐的主要目的是占据潼关以东,为下次东进打好根基,东都并没有在他们的战略计划之中,他们暂时还不想和强大的瓦岗军正面交锋,毕竟,在太原以北,有刘武周和突厥人在虎视眈眈,而陇举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李唐占据关
,还想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
在围城的时候,唐军曾经和瓦岗军有过接触,虽然只是小股部队的交锋,却也知道对方并不是什么易与之辈。
再加上,唐军中大部分士卒都是关中人,士卒的家中大多有田待耕,再加上后方动员了十余万民壮,粮食的转运,对春耕影响极大,为了不误农时,大军不能久战在外。
于是,达到最初作战的目的之后,唐军选择了退兵。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东征所占地盘新设置了新安宜阳两个郡,令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率兵镇宜阳,吕绍宗任瑰率兵镇新安。其余大军继续西归。
唐军围攻东都的时候,朝议郎段世弘等秘密和李建成李世民的军队联系,想来个里应外合,唐军退走后,他们又和李密联络,想在五月七号夜晚开门投降,谁知他们行事不密,消息走漏,杨命令王世充将段世弘等全部抓捕斩杀。
李密知道内应被杀之后,甚为遗憾。
东都对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要是他能攻下东都,那么,他杀死翟让这件事情就会变得无足轻重,他本已被伤害的名声也就会得到恢复,瓦岗众将也就不再对他离心离德,到时,只要大伙众志成城,又何愁大事不成呢
在李密看来,翟让的确非死不可,毕竟,瓦岗军中只能有一个声音,不过,他还是小看了翟让对瓦岗军的影响,就算翟让是个粗鄙之徒,他也是瓦岗军的创始人啊又是李密的恩人,所以,不管是谁杀翟让都可以,就是他李密不行
就像这次,李密在围攻东都的同时,暗中让王薄率众去攻打没有了高畅和数万精兵的夏国领地,因为对王薄等部的战斗力不放心,李密派人向镇守黎阳的徐世绩下令,让他率领军队去沿武阳郡北上攻打清河,而将黎阳仓交给元宝藏,郝孝德部镇守。
然而,徐世绩以军士疲惫不堪,需要整肃,难以长途奔袭为由拒绝了他的号令,并且,他说由江都北上的宇文化及大军由于缺粮,必定会进犯黎阳,故而这时万不能从黎阳仓抽调兵力,毕竟,粮食为军之胆。
对于徐世绩不听从自己的命令,李密的确心有不满,只不过,徐世绩算是瓦岗军中难得的智将,他关于宇文化及大军的动向预测,也绝非空穴来风,为此,李密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北上的宇文化及那里,为此,他不敢全力进攻东都,像东都洛阳这样大的城池,城墙高大,护城河宽广,李密的瓦岗军缺乏精良的攻城器械,瓦岗军又以仁义出名,在春耕之际,又不能广征民夫助战,若是依仗本部兵力强攻东都,到时恐怕东都未下,军士已损伤良多,在后有宇文化及大军的情况下,李密自然不会强行攻打东都。
他派出一只精兵在在巩洛一带据险挡住宇文化及的去路,自己则继续率军围困东都,想要等东都粮尽之时方才进攻。
而这个时候,率军西返的宇文化及军中也不安宁。
自从宇文化及以回乡为借口叛乱,夺得军中大权之后,他就暗中提防司马德,毕竟,乱世之中,军权尤为重要,而司马德曾经是骁果军统领,也很有一些心腹将领跟随,且整个叛乱是司马德在前方指挥,他一直躲在幕后,要不是他家世高贵,司马德也不会将大权拱手让给他。
于是,宇文化及在论功行赏时,将司马德升为礼部尚书,表面上升了他的官,实际上夺取了他的军权。
这种情况下,司马德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弃子,自然心有不忿,于是,他和心腹密谋,准备发动新的叛乱,取宇文化及而代之,现在的他才明白了一个道理,乱世之中,什么都不可靠,只有枪杆子最可靠
这时,大军到了彭城,水路不通,大家只好上岸行军,士兵负重前行,劳累不堪,怨言四起,对掌权的宇文家多有不满,司马德见状,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事先他派人前去和盗贼孟海公接头,想引对方为外援。只等孟海公的军队一到,他就立即动手解决宇文化及。
从这个计划就可以看出,司马德并非能搞阴谋之人,当初江都政变,虽然是由他指挥,要不是宇文化及在后面给他出主意,恐怕也会搞得一团糟。
在这种情况下,何须去联络外援,他只要行事隐秘一些,乘宇文化及不备,带上自己的心腹奇袭即可,何必弄得这么复杂,表面上稳妥,实际呢由于经手的人多,事情极其容易泄露。
臣不密失其身啊
果然,司马德密谋叛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宇文化及耳中,他派三弟宇文士及假装游猎路过司马德的军中
德还不知道事情业已败露,便出营迎接,结果被抓用绳索扼死,同党十几人随后都遭到处决。
孟海公来后,见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情景,这支军队的强悍令他十分害怕,他眨眼间换了另一副面孔,拿出了很多牛酒犒劳叛军,叛军当仁不让地享用了。
宇文化及杀了司马德之后,彻底掌握了军中大权,瞧见浩浩荡荡行进的十余万大军,感觉自己就像在云中飘浮一般,在他看来,他的前面将是金光大道,一片坦途。
他的幕僚们已经制定了两个作战计划,一是西归,破瓦岗,取粮仓,占东都;若是此路不通,他就会率领大军北上,乘高畅败亡之际,占据河北,以河北的钱粮和战马养军,再徐图天下
计划是美好的,只是真能如他所愿吗
五月上,王薄率众五万从渤海郡进入平原郡,十三日,大军攻下平昌。
然而,从那以后,他就再无建树。
平原是高畅起家的根本,也是最早进行流民聚居点建设的地方,收拢的流民最多,这里的人对高畅最为崇拜,高畅的灵宝神教在平原的信徒最多,军中的老兵也多出自平原郡,所以,高畅将自己的心腹高怀义留在了平原,让他负责平原的军政大权。
前些日子,在夏国领地内,发生了多起刺客行刺官员,当地宗族和流民聚居点的民壮为了争夺水源,土地发生争执的事件,而在平原郡,这样的事情极少发生。
平原的世家宗族都知晓高畅的手段,他们也是最早跟随高畅的势力,被高畅强行绑在了自己的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他们就算反对高畅的政策,也不敢与高畅作对,反倒要尽力维护高畅的政令。
之所以如此,也和他们的家族利益有关。
高畅的那些新鲜发明有许多是交由这些世家负责,让他们修建作坊,进行生产,他们可以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然而,由于战乱不休,道路不靖,商业无法流通,作坊生产出的产品不容易卖出去,为了使得自家生产的商品流通,他们必须支持高畅扩充领地,进而一统天下,唯有如此,他们才能获取更大的利益,故而,在其他方面,他们会做出一定的让步,不会和高畅对着干。
遍布平原郡有许多坞堡,当地的世家宗族都生活在坞堡之中,而当地的流民聚居点由于修建最早,也有许多防护工事,最主要的是,高怀义在边境修建有许多烽火台,一旦边境出事,就会点燃烽火,由那些坞堡的烽火台一程一程的传送,很快就会传到郡城。
所以,当王薄率军攻下平昌之后,就无法再进一步,在他前方,高怀义已经率领大军挡住了他的去路,让其无法更近一步。
说是大军,其实只有一万余人,其中,正规军只有两千余人,其余的都是乡兵,以及那些宗族世家供奉出来的民壮,抵抗流贼,那些宗族世家不会有暗藏实力的打算,毕竟,他们知道,一旦被流贼入境,事情就会大不妙,纵然可以躲在坞堡之内保住性命,然而,地里的粮食呢眼看不多久就可以收夏粮了,难道拱手送贼
王薄的大军进展不顺,孙宣雅率领的数万贼众也遇见了大麻烦,他们不要说攻下乐寿,就连弓高城也不曾见到,在永济渠东岸,他们就遇见了高畅军的阻击,不得寸进。
在这三路大军中,唯有于弄仁和公顺那一路进展顺利。
长芦城在运河西岸,然而在东岸有一个卫所,李靖的五百士卒就在东岸的卫所中,现在已经被公顺和于弄仁的五千大军团团围住了。
不过,由于李靖防守得法,纵然刘兰成诡计多端,一时之间也无法攻下卫所,要不是李靖那五百士卒中只有一百善战的老兵,于弄仁和公顺部还不见得能将他围困在卫所之中。
在运河西岸的长芦城中,是高畅北征大军的后勤中转站,那里有大量的粮食辎重,只有一千多民壮,对公顺等人来说,是一块诱人的肥肉,可惜,他们必须彻底击溃东岸卫所的李靖军,方才能渡过河去。
围攻卫所已经数天之久了,他们却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
嗯准确地说,他们还是有一定进展的,毕竟,从清河,平原等地沿永济渠往北的后勤通道被他们截断了,现在,高畅北征大军的粮草全靠陆路的河间郡供应,目前的情况对正在幽州城下鏖战的高畅军大为不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