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帝国的朝阳 > 第11章 四策(上)求收藏、求推荐

第11章 四策(上)求收藏、求推荐

作者:无语的命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末日大佬速成指南神棍日记快穿苏妲己星际壕婚:怂妻猖狂位面之时空之匙诸天供应商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已是夜深,但此时的湖广总督大签押室内,却依然亮着灯,油灯的光亮中,伏于案前的张之洞偶尔翻看着手中的条陈,神情显得很是凝重,而一旁坐着的桑治平刚好奇的看着唐浩然,半个月前,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时,他的直觉第一反应便是其怕又是个如辜鸿铭一般的文人,而当下,他的那份毫无一丝文采可谈的条陈却完全打翻了这个念头。

    “财政乃庶政之源,若无财政作持,一切皆是空谈!”

    简单而直白的话语落入几人耳中,却讲到几人的心底,尤其是讲到张之洞的心底,那份全无文采的白话条陈,其中的一言言一句句,无不是直击他心中的忧虑。

    “兴办洋务,总的来说,无外修铁路、筑码头、建工厂、办厂矿、兴实学、育洋才,”

    尽管明知道兴办洋务第一件事当是启民智,但心知此尚未来受甲午战争以及庚子之变影响的张之洞,作为朝廷扶持起来的清流派地方实力人物,其在思想上却是相对保守的,所以唐浩然还是将启民智放至最后,且改为“兴实学”。

    “此六策若成,洋务必成,但这一桩桩一件件最终都归于一个问题——银子!”

    吐出这两字后,唐浩然朝着神情凝重的张之洞看去,先前的那份条陈直指的同样也是钱的问题,准确的来说,是指出湖北的财政基础不能支撑洋务建设,至少以现在的湖北财政完全不不能。

    “若没有银钱作为支撑,所有一切皆是空谈,既然的勉强开办工厂,虽初期筹得先款,但后继无力,为使事业不致半途而废。亦不得不因事设捐,西挪东凑,因而常使各业面临停顿危机!”

    “依你这么说,难道,这铁路不修、工厂不办吗?”

    作为张之洞督粤时招揽的“洋务干才”的蔡锡勇立即出言反驳倒,而张之洞同样也是眉头一皱,在唐浩然的这份报告中,只是详列了湖北的财力不足以及因事而财的不足,指出应该设立年度度支,统筹一年的财政支出,从而避免事业停顿。为官多年,他知道,面前这个被他冷落了十余日的青年,绝不可能仅只拿出这么一份条陈来,既然通篇大半点出湖北财力不足,最后虎头蛇尾的用“度支”收了尾,那肯定是有什么后计,否则,他也不会招集亲信幕友于此商讨。

    “是啊,这洋务总不能因财力不济,便就此停办吧!”

    于是便刻意装作一恼,盯着唐浩然,沉声道。

    “那铁路也不修了?”

    “办!”

    迎着张之洞的视线,唐浩然全无一丝惧色。

    “工厂要办、铁路要修,但关键是如何办,敢问香帅与诸位同僚,办工厂所求为何?”

    唐浩然的反问不单让张之洞一哑,连同桑治平、赵凤昌、辜鸿铭、蔡锡勇、陈念礽、梁普等人无不是为之一哑,君子耻谈利,这办工厂自然也是为了求利。

    “为挽国利于不失,一为求强,二为求富!”

    于广东入幕的马贞榆在旁说道,这便是兴办洋务的初衷。

    “工厂、铁路之类洋务,非有大宗巨款,不能开办;非有不竭饷源,无以持久。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濬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张之洞的门生黄绍箕又在一旁补充了一句,虽其引用李鸿章的一句话,但张之洞还是点点头。

    “归根到底,办工厂,既为求强,亦为求富,而求富亦为求强之所需,不知浩然如此理解是否有误?”

    有了黄绍箕的“铺垫”,唐浩然的这番话,自然无人反对。

    “既是如此,官办洋务,其实倒是与商人做买卖,不谋而合,其考虑者,非办多大事,而是如何以有限财力尽可能的多办事、办成事!”

    唐浩然的一句话,却让周围的人一愣,早在张之洞主政山村时便已入幕的杨笃系等人,见其将官办洋务与商人相比,顿时脸色就是一变,可不待他反对,张之洞却哈哈笑道。

    “那你告诉我,应该如何以有限之财多办事,办成事?”

    笑声落下时,张之洞朝桑治平看一眼,还是仲子识人,若无先前的一番冷遇,只怕这些话,他唐子然不见得敢说吧。

    “其实道理很简单,关键是怎么办!”

    话声稍顿,见自己已经成功重新引起张之洞兴趣的唐浩然,便笑说道。

    “办洋务工厂需数年之久,其间需财力源源不断,若超出财力所持,必为包袱,必将拖累其它事业,因此,办洋务,最忌贪大求全、好高骛远,需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

    见张之洞眉间似有不快,唐浩然立即意识到,眼前的这位主,可不就是“贪大求全”的主,于是连忙补救道。

    “若以湖北洋务为例,需先定整体实施计划,分轻重缓急,如铁厂、铁路、铁矿,此等军国大事自是不容耽误,不单不能有半分延误,而且应从速开始。”

    这一声补救,倒是让张之洞脸色稍松些许,见此先前替唐浩然担心的,辜鸿铭这会方才松下一口气来,同时暗讨着这唐浩然果然全如刚回国的自己,以后可要好好教教他。

    “于此之外,需考虑创办何厂,能于短时内创办,且投产快,管理易,回报快,如此便可以此厂之赢利支撑其它洋务事业推进,方能促进良性循环,以工厂源源不断之利润促成新厂创办。”

    早在抚晋期间,因结识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思想上经历“西化”的转变的张之洞,便已经接受了其提出的修筑铁路、开挖矿藏、开办工业和制造厂方面的建议,而在督两广期间,经中法战争更是对清军器不如此深有感触,也正因如此才会痛定思痛,立志改革,虽说于广州招揽不少人才,但那些人对于举办洋力,不过只是认为应该办厂、筑路,至于怎么办、如何办全无一丝考量,众人只知道拿银子办工厂、筑铁路,至于工厂如何办?如何运营?如何赢利?自然不在考虑之中,只是想当然的以为,工厂办了,机器开了,银子也就能收回了。

    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府内幕僚亦是张之洞本人,正是靠着这一知半解,还未来武汉时便一把抓似的将铁路、铁厂、煤矿、纱布局之类洋务纳入计划之中,全不顾财力的试图一日而成,而唐浩然所坐的就是改变张之洞这种全无规划的实业建设。

    “子然,那你说说,若我湖北兴办洋务,应首先创办何厂?何厂回报快?”

    本就为洋务事业受困于财力不足而烦忧不已的张之洞连忙开口问道,他清楚的知道,李鸿章办洋务靠的精通生财之道的盛宣怀,而张之洞所苦者,正是自己手下无如盛宣怀一般的人才,也正因如此,赴湖北任上,沿途他谁未见,只是在上海见了一次盛宣怀,尽管心知不可能招揽其为已用,但仍是见了一见。

    “纱、丝、煤、船!”

    接连吐出四个字来,见张之洞等人一副认真聆听状,让唐浩然多少生出些许自得之感。

    “纱、丝、煤、船,”

    张之洞于心中默念着这四字,目光移到了正在喝茶的唐浩然身上,这个年青人,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纱者,即是棉纱,棉纱为纺布之必须,洋纱成本远低于土纱,以至百姓爱用洋纱,如江浙一带,洋纱销售远胜土纱,百姓以机纱织土布,行销各地,于湖北而言,汉阳、襄阳、宜城、随州、广济、麻城各地皆织老布,并行销附近各省,数十万百姓靠织布,换取银钱,以养家纳税,若办以纱厂,专销湖北各地,供民织布之用,行以“洋纱土纺”,不单纱厂每年获利可得甚巨!“土产外销”亦可为民谋利,贴补民用!”

    在坐诸人在抵鄂后,都曾翻看过湖北地志,自然知道的唐浩然所说那些地方是每年织布上百万匹,年年由商贩行销全省各地不说,且销往外省,这确实是一利源,而过去只想过办厂,却从未考虑过如何办厂等问题的张之洞,听唐浩然的这般解释后,更是连连点头,看着唐浩然的目光也随之发生些许变化,那目光既然是欣赏,又是欣慰,欣赏的是他的才学,欣慰的是自己幕府中总算有了一个真正精通洋务之人,别的不说,单就是这份眼光……

    对于张之洞流露出的赞赏之色,唐浩然自然感觉到了,想到历史上另一类靠着“洋纱土纺”成功的张謇,心下暗道了声抱歉,然后又补充道。

    “如若纱厂成功,扣除纱厂运营,扩充之必须,纱厂创办三年后,每年应可往官库解银数万甚至十数万两……”

    唐浩然的话声落下时,大签押室内的众人一阵交头结耳,更有几位幕僚眼睛放出光来,在他们看来,这唐浩然已经把一切帮他们弄好了,只待接手后按着这“洋纱土纺”的法子来便成了。这纱厂就是一个生金流银之地,若是能得纱厂总办之位……

    “那丝呢?”

    一旁有人急急的问道,这会方才有些激动的幕僚们,才意识到,唐浩然一共拿出了四条财路来。

    “子然,”

    张之洞抚须笑道。

    “这丝又是如何?”

    (昨晚停电,以至未能发稿,今天补更,中午还有一更!新书上传中,需要你的支持,喜欢这本小说的朋友可以互相转告下……多谢!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