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车间众生相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邹永东半蹲在控制面板前,熟练地输入着工件加工控制程序。所有这些数据,都清晰地记在他大脑里,从不会搞错。
不过,在输入完成后,他还是小心地重新调出程序,一行行看过,确认无误,才结束输入。
他在普通车床经过了两个月培训,在月初被调入了数控机床操作组。
一到这里,他就感到自己犹如鱼儿回到了大海里。
限于天资不足,在普通机床他无论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孔令晨。同样才学了两个月,人家操控起机床来那是动作轻盈,看他加工各种工件,就好像是一种艺术。
经过师傅的评判,孔令晨至少已经达到了****工的水准。
但邹永东哪怕再刻苦练习,距离二级工仍有一段距离。因此当上面组建数控机床组时,师傅立即把邹永东的名字报了上去。
起先邹永东还有些沮丧,感觉自己是被淘汰了,对师傅虽然不敢说怨气,不满总是有的。
然而他在数控组待了没有多久,就发现他真的喜欢上了这种新的加工方式。所有的工件,都不需要他用自己的手去控制机床,小心翼翼地生怕出错,每加工一刀,都要赶快拿出各种量具,反复测量,害怕又加工坏了。
邹永东想着来到数控组的经过,之前还有些阴霾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程序输入完成,他来到夹持好的工件前,又对各项数据进行了一次测量,确认位置没有出现丝毫偏差,然后按下了数控启动键。
呜!
电机发出低沉的鸣叫,工件快速旋转。无需他控制,刀架缓缓靠上去,丝丝铁屑飞出来。他站在一旁认真地观察着,不时清理掉残留的铁屑,查看是否有异常。
第一把刀加工完成,刀架退后,换刀,又一次靠上。
数次之后,加工完毕。整个过程,他就是一个观察员,一切都无需他动手,以往在手动机床让他头痛不已的工件加工,就已经顺利完成,在灯光照射下反射出亮银色的金属光泽。
太轻松了!
对于他们这些没有动手天分的人来说,数控车床就是他们的福音,让他们也能像一个熟练工一样,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件加工。
至于那些让人看花眼的程序,邹永东一点也不怵。
他的记性很好,别人怎么背都记不住的各种控制指令,他很快就牢牢记住,并在很短时间内就能灵活运用。有着前期手动机床的操作经验,这些看起来枯燥无比的函数,在他脑子里都化作为一幕幕生动的加工画面,两厢对应,他学起来更是快速。
在别人还在苦苦记忆一行行指令,理解其含义之时,他已经正式上手。而且分配给他的,还是司令亲自动手,改装的第一台数控车床,它的加工精度,也是所有后来改装车床中最高的,始终无人能够超越!
他现在加工的工件,不再是培训时,那些标准示范件,而是真正的机械零部件,有设计图,有工装图,每一个指标都详详细细地列了出来。
工件也很复杂,如果是以前的他,是绝对不敢动手加工的,即便是试一下都没有勇气。
但在数控车床的帮助下,只要他将每一个工件加工过程,拆分为不同的工序,然后通过函数计算,再选用正确的刀具,做好测量工作,复杂的工件加工起来其实也不难。
不过由于工序多达十余道,甚至几十道,频频换刀也是在所难免。
邹永东在完成这一阶段工序后,停车,取下夹持好的刀具,然后根据后续工序要求,选择了另外四把刀具。重新加持刀具的过程他非常仔细,反复对比、测量,全神贯注,丝毫不敢有一点松懈。
机械加工的精确度为什么不高,机床本身加工精度、震颤、变形固然是主要原因。长工序中,一个工件多次搬动,更换车床、刀具,也是造成精度下降的直接原因。
任何一个工序,只要出一点错,在预留余量不足的情况,就可能造成该工件报废,前期工序尽都化为乌有。
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其实不见得比手动高多少。同样精度不算很高的机床,在有经验的老师傅手中,通常能够加工出超出本身精度的高精密零件。
然而由于数控机床的整个加工行程都在控制系统指挥下进行,不会像人工一样,会有手抖、误操作等情况出现,保证了加工过程的稳定。每进一丝、退一丝,都在步进电机控制下精确实现,绝不会像人工一样出现视觉误判。只要程序输入正确,如果不发生电路故障等突发状况,那它的加工过程就绝对不会犯错。
举例来说,同样一台机床,正常精度是五十微米。一个六级工可能用它加工出四十微米的零件,一位七级工用它能加工出三十五微米的零件,一位八级工则有可能把精度提升到二十微米,然后再通过手工打磨,将其精度提升到一微米!
但他们的加工过程会很漫长。
六级工可能一整天才能加工完这个精密部件,七级工则需要十几天、乃至一个月。至于精度达到一微米级别的超精密部件,哪怕是八级工,可能也要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加工完成。
邹永东控制的这台,由关飞亲自改造的数控机床,本身平均精度在二十一二微米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因素,按照同一个控制程序运行,这台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就只有二十一二微米:不会再高多少,但也不会再低多少,误差不超过两微米!
至于加工所需的时间,也就几分钟而已!
而且不是这一个部件耗时几分钟,同样工序的同样零件,每一个放上去,都只需要几分钟就加工完毕,精度一致。
这就是数控机床的价值所在!
邹永东顺利地完成了这个零件的加工,停车后,愉快地将它从卡盘上取下来,放置在一旁。
同时,他望向了几米远外,那台中型机床。
那是台没有经过数控改进的手动车床,而它的控制者,则是关飞!
从邹永东这个角度看来,关飞右手扶着巨大的刀架,神情极为专注,似乎丝毫没有察觉他在一旁注视,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正在加工的零部件上。
关飞正在加工的零件,也比邹永东那台小车床大了许多,直径十几公分,长度更是达到了两米。
邹永东知道,机床越大,走刀架构越沉重,控制难度也就越大。
他连小型通用机床都用不好,让他去操作中型机床,那就纯粹是个玩笑。废品率超高不说,会不会伤到自己都难说。
但他在这里,看到关飞的控制始终是那么稳定,进刀可以说是退刀恰到好处。
这种稳定一次两次还说得过去,次次都这样,那只能说是可怕。
尤其令他感到震惊的,是关飞这样的稳定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在他第一次来到这里,实际上手操作数控车床开始,他就看到关飞每天下午都会在这里,控制着那台中型机床,加工着一个个看起来非常复杂的零部件。
当傍晚其他工人都下班了,关飞仍在这里,加班加点忙碌着。
有好几次,他故意在晚上跑来看,发现车间的灯依然亮着。有次他一点钟睡不着,无意中走到这里,同样仍然看到关飞在挑灯夜战,加工着那仿佛永远加工不完的各种零部件。
因为关飞上午都在部队,他曾在好奇心驱使下,跑去偷看工装图纸,并对加工完的零部件进行测量,震惊地发现,这些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之高,超出了他可能的预期——平均精度达到了十微米左右,最高精度甚至达到了七微米!
他实在无法想象,关飞完全手工操作,怎么能达到如此高的精度。
难道说,能人确实能常人之所不能?
邹永东静静地旁观了一阵,确认关飞的手依然是那么的稳、动作依然是那么的舒张自然,不快不慢,但效率极高。虽然是手动,其加工速度并不比自己的数控车床慢多少。
考虑到加工件的尺寸差异,实际上关飞的加工速度要比他还快得多!
这人与人之间,真是没法比!
说到这个,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车间另一头。在那边,也有一群人在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总体而言很安静,但时不时会爆发出一阵激烈的争吵。
那边就是暂时借用精工车间,进行数控车床组装的调试员。
其中有个人他还认识,可能不光是他认识,军分区大多数人都曾见过他,以前是在银行上班的出纳员。从存折上经办员名章上,知道他叫谢国平。
认识归认识,他到了这里以后,跟那边那群人并没有打过什么交道。
那群人傲得很。
他们自认为是安装调试精密车床的高级技术人员,对他这个还在学习期的小工人很是看不起,两边基本没什么交流。
但是邹永东承认,他们确实有傲的本钱。
就是经过他们之手,一台台通用车床被改装为数控车床,精度提升了至少一倍。虽然他们的能力比关飞差得远,但军分区上下,谁敢自认比关飞更强,精度能有这个提升已经相当值得骄傲了。
他们的待遇也很让邹永东羡慕。
工龄工资什么的大家都是一样,但组装调试员的岗位工资是三十二元,比普通工人的工资高出足足十二元。同时他们的绩效工资也极高,每安装调试好一台机床,上级奖励他们五十元人民币。
在这种刺激下,他们也是玩了命的干。
上次听他们闲谈,他们二十人,在两个月内一共安装调试完成九十六台车床,拿到了四千八百块钱的奖励!
这太惊人了,如此高的奖励,平均每人都能分到二百四十块钱!每月等于额外拿到一百二十块!
况且他们还不是平均分配,是五人一组,按照各组完成的数量、质量来分配,最高那组听说每人拿了将近四百块钱!
就这他们还不满意。
好像上面说了,在机床厂厂房建设完成,搬迁进去后,允许他们各自组建自己的安装组。每个组除了一名调试员,还将分配给他们十名装配工,协助他们工作,到时候,水平高的还能拿得更多。
所以这些日子,邹永东发现这些人每天就像着了魔一般,绕着车床神神叨叨嘴里念个不停。为了提升自己的装配技术,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锻炼手感灵敏度、视觉观察力。
大家即便在食堂碰上了,对方嘴里也是念叨着各种装配注意事项,吃个饭都是心不在焉。
算了,别人是别人的事,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的工作。
邹永东借着这个机会,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也重新将注意力转会到了自己的工作上。
绩效奖,他也有!
不管什么工作岗位,只要做好了,他相信都不会差!
在国内肯定没有这样的环境,但在这里,有着军分区为每个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他深信,只要是金子,他就总会发光的!
也许未来,我的成就不会弱于你们,说不定更强!
邹永东嘴角带着笑容,半弯着腰,专心致志地盯着工件转动,继续工作起来。
(ps:持续几天下来,人精神比较疲惫,精神不好写的东西质量也不高。作者不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长期持续工作能力比较差,为了顺利完成本书,决定以后每周二休息一天。今天的章节已经写出来了,那就明天休息一天吧,望大家体谅)
邹永东半蹲在控制面板前,熟练地输入着工件加工控制程序。所有这些数据,都清晰地记在他大脑里,从不会搞错。
不过,在输入完成后,他还是小心地重新调出程序,一行行看过,确认无误,才结束输入。
他在普通车床经过了两个月培训,在月初被调入了数控机床操作组。
一到这里,他就感到自己犹如鱼儿回到了大海里。
限于天资不足,在普通机床他无论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孔令晨。同样才学了两个月,人家操控起机床来那是动作轻盈,看他加工各种工件,就好像是一种艺术。
经过师傅的评判,孔令晨至少已经达到了****工的水准。
但邹永东哪怕再刻苦练习,距离二级工仍有一段距离。因此当上面组建数控机床组时,师傅立即把邹永东的名字报了上去。
起先邹永东还有些沮丧,感觉自己是被淘汰了,对师傅虽然不敢说怨气,不满总是有的。
然而他在数控组待了没有多久,就发现他真的喜欢上了这种新的加工方式。所有的工件,都不需要他用自己的手去控制机床,小心翼翼地生怕出错,每加工一刀,都要赶快拿出各种量具,反复测量,害怕又加工坏了。
邹永东想着来到数控组的经过,之前还有些阴霾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程序输入完成,他来到夹持好的工件前,又对各项数据进行了一次测量,确认位置没有出现丝毫偏差,然后按下了数控启动键。
呜!
电机发出低沉的鸣叫,工件快速旋转。无需他控制,刀架缓缓靠上去,丝丝铁屑飞出来。他站在一旁认真地观察着,不时清理掉残留的铁屑,查看是否有异常。
第一把刀加工完成,刀架退后,换刀,又一次靠上。
数次之后,加工完毕。整个过程,他就是一个观察员,一切都无需他动手,以往在手动机床让他头痛不已的工件加工,就已经顺利完成,在灯光照射下反射出亮银色的金属光泽。
太轻松了!
对于他们这些没有动手天分的人来说,数控车床就是他们的福音,让他们也能像一个熟练工一样,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件加工。
至于那些让人看花眼的程序,邹永东一点也不怵。
他的记性很好,别人怎么背都记不住的各种控制指令,他很快就牢牢记住,并在很短时间内就能灵活运用。有着前期手动机床的操作经验,这些看起来枯燥无比的函数,在他脑子里都化作为一幕幕生动的加工画面,两厢对应,他学起来更是快速。
在别人还在苦苦记忆一行行指令,理解其含义之时,他已经正式上手。而且分配给他的,还是司令亲自动手,改装的第一台数控车床,它的加工精度,也是所有后来改装车床中最高的,始终无人能够超越!
他现在加工的工件,不再是培训时,那些标准示范件,而是真正的机械零部件,有设计图,有工装图,每一个指标都详详细细地列了出来。
工件也很复杂,如果是以前的他,是绝对不敢动手加工的,即便是试一下都没有勇气。
但在数控车床的帮助下,只要他将每一个工件加工过程,拆分为不同的工序,然后通过函数计算,再选用正确的刀具,做好测量工作,复杂的工件加工起来其实也不难。
不过由于工序多达十余道,甚至几十道,频频换刀也是在所难免。
邹永东在完成这一阶段工序后,停车,取下夹持好的刀具,然后根据后续工序要求,选择了另外四把刀具。重新加持刀具的过程他非常仔细,反复对比、测量,全神贯注,丝毫不敢有一点松懈。
机械加工的精确度为什么不高,机床本身加工精度、震颤、变形固然是主要原因。长工序中,一个工件多次搬动,更换车床、刀具,也是造成精度下降的直接原因。
任何一个工序,只要出一点错,在预留余量不足的情况,就可能造成该工件报废,前期工序尽都化为乌有。
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其实不见得比手动高多少。同样精度不算很高的机床,在有经验的老师傅手中,通常能够加工出超出本身精度的高精密零件。
然而由于数控机床的整个加工行程都在控制系统指挥下进行,不会像人工一样,会有手抖、误操作等情况出现,保证了加工过程的稳定。每进一丝、退一丝,都在步进电机控制下精确实现,绝不会像人工一样出现视觉误判。只要程序输入正确,如果不发生电路故障等突发状况,那它的加工过程就绝对不会犯错。
举例来说,同样一台机床,正常精度是五十微米。一个六级工可能用它加工出四十微米的零件,一位七级工用它能加工出三十五微米的零件,一位八级工则有可能把精度提升到二十微米,然后再通过手工打磨,将其精度提升到一微米!
但他们的加工过程会很漫长。
六级工可能一整天才能加工完这个精密部件,七级工则需要十几天、乃至一个月。至于精度达到一微米级别的超精密部件,哪怕是八级工,可能也要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加工完成。
邹永东控制的这台,由关飞亲自改造的数控机床,本身平均精度在二十一二微米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因素,按照同一个控制程序运行,这台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就只有二十一二微米:不会再高多少,但也不会再低多少,误差不超过两微米!
至于加工所需的时间,也就几分钟而已!
而且不是这一个部件耗时几分钟,同样工序的同样零件,每一个放上去,都只需要几分钟就加工完毕,精度一致。
这就是数控机床的价值所在!
邹永东顺利地完成了这个零件的加工,停车后,愉快地将它从卡盘上取下来,放置在一旁。
同时,他望向了几米远外,那台中型机床。
那是台没有经过数控改进的手动车床,而它的控制者,则是关飞!
从邹永东这个角度看来,关飞右手扶着巨大的刀架,神情极为专注,似乎丝毫没有察觉他在一旁注视,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正在加工的零部件上。
关飞正在加工的零件,也比邹永东那台小车床大了许多,直径十几公分,长度更是达到了两米。
邹永东知道,机床越大,走刀架构越沉重,控制难度也就越大。
他连小型通用机床都用不好,让他去操作中型机床,那就纯粹是个玩笑。废品率超高不说,会不会伤到自己都难说。
但他在这里,看到关飞的控制始终是那么稳定,进刀可以说是退刀恰到好处。
这种稳定一次两次还说得过去,次次都这样,那只能说是可怕。
尤其令他感到震惊的,是关飞这样的稳定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在他第一次来到这里,实际上手操作数控车床开始,他就看到关飞每天下午都会在这里,控制着那台中型机床,加工着一个个看起来非常复杂的零部件。
当傍晚其他工人都下班了,关飞仍在这里,加班加点忙碌着。
有好几次,他故意在晚上跑来看,发现车间的灯依然亮着。有次他一点钟睡不着,无意中走到这里,同样仍然看到关飞在挑灯夜战,加工着那仿佛永远加工不完的各种零部件。
因为关飞上午都在部队,他曾在好奇心驱使下,跑去偷看工装图纸,并对加工完的零部件进行测量,震惊地发现,这些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之高,超出了他可能的预期——平均精度达到了十微米左右,最高精度甚至达到了七微米!
他实在无法想象,关飞完全手工操作,怎么能达到如此高的精度。
难道说,能人确实能常人之所不能?
邹永东静静地旁观了一阵,确认关飞的手依然是那么的稳、动作依然是那么的舒张自然,不快不慢,但效率极高。虽然是手动,其加工速度并不比自己的数控车床慢多少。
考虑到加工件的尺寸差异,实际上关飞的加工速度要比他还快得多!
这人与人之间,真是没法比!
说到这个,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车间另一头。在那边,也有一群人在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总体而言很安静,但时不时会爆发出一阵激烈的争吵。
那边就是暂时借用精工车间,进行数控车床组装的调试员。
其中有个人他还认识,可能不光是他认识,军分区大多数人都曾见过他,以前是在银行上班的出纳员。从存折上经办员名章上,知道他叫谢国平。
认识归认识,他到了这里以后,跟那边那群人并没有打过什么交道。
那群人傲得很。
他们自认为是安装调试精密车床的高级技术人员,对他这个还在学习期的小工人很是看不起,两边基本没什么交流。
但是邹永东承认,他们确实有傲的本钱。
就是经过他们之手,一台台通用车床被改装为数控车床,精度提升了至少一倍。虽然他们的能力比关飞差得远,但军分区上下,谁敢自认比关飞更强,精度能有这个提升已经相当值得骄傲了。
他们的待遇也很让邹永东羡慕。
工龄工资什么的大家都是一样,但组装调试员的岗位工资是三十二元,比普通工人的工资高出足足十二元。同时他们的绩效工资也极高,每安装调试好一台机床,上级奖励他们五十元人民币。
在这种刺激下,他们也是玩了命的干。
上次听他们闲谈,他们二十人,在两个月内一共安装调试完成九十六台车床,拿到了四千八百块钱的奖励!
这太惊人了,如此高的奖励,平均每人都能分到二百四十块钱!每月等于额外拿到一百二十块!
况且他们还不是平均分配,是五人一组,按照各组完成的数量、质量来分配,最高那组听说每人拿了将近四百块钱!
就这他们还不满意。
好像上面说了,在机床厂厂房建设完成,搬迁进去后,允许他们各自组建自己的安装组。每个组除了一名调试员,还将分配给他们十名装配工,协助他们工作,到时候,水平高的还能拿得更多。
所以这些日子,邹永东发现这些人每天就像着了魔一般,绕着车床神神叨叨嘴里念个不停。为了提升自己的装配技术,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锻炼手感灵敏度、视觉观察力。
大家即便在食堂碰上了,对方嘴里也是念叨着各种装配注意事项,吃个饭都是心不在焉。
算了,别人是别人的事,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的工作。
邹永东借着这个机会,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也重新将注意力转会到了自己的工作上。
绩效奖,他也有!
不管什么工作岗位,只要做好了,他相信都不会差!
在国内肯定没有这样的环境,但在这里,有着军分区为每个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他深信,只要是金子,他就总会发光的!
也许未来,我的成就不会弱于你们,说不定更强!
邹永东嘴角带着笑容,半弯着腰,专心致志地盯着工件转动,继续工作起来。
(ps:持续几天下来,人精神比较疲惫,精神不好写的东西质量也不高。作者不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长期持续工作能力比较差,为了顺利完成本书,决定以后每周二休息一天。今天的章节已经写出来了,那就明天休息一天吧,望大家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