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奏凯献俘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导队伍经承天门由端门缓缓而入,李信夹在仪仗队伍最显眼的位置,太监送来的斗牛服紧窄而不合身,勒的他喘不过气来,奈何才拐到东长安街上,围观的百姓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为了不丢人,他只好强忍着将这件劳什子斗牛服撕下来的冲动,端坐于马上。
百姓之中能挤在东长安街上的,家里非富即贵,盛装出行的人们衣衫华美之极,人头攒动之下一片欢腾热烈,直与那一日自安定门入城所见破败惨淡判若天上地下,李信仿佛如堕梦中,感受着大明朝最后的虚幻繁华。
挤在看热闹的人群中便有那日与李信对饮的黄二,这种热闹但凡都要来看看,他自也不例外,身后长随紧紧跟着自家公子,亦是伸长了脖子瞅着鲜衣怒马的仪仗队伍。
“二公子快看,快看,那就是擒获奴酋长子的将军,叫李什么来……”
“叫李信,对,高阳李信!”
那黄二原本心不在焉,突听得高阳李信四字,便来了精神,顺着长随所指方向看去,果真见一位身穿大红礼服的虬髯汉子似如坐针毡般立于马上,只是这身衣服也太不合身,将原本魁梧的身体勒的像个肉包子,滑稽之极。黄二一阵失笑,原来竟是他。
高阳李信!
这一回黄二彻底记住了这个名字,看不出来如此一个壮汉竟能于千军万马之中手擒贼酋,当真是小瞧于他了,可随即又是眉头一皱,只不知为何此人又投靠了东厂那些阉人?昨日间黄二正是瞧见了李信布包里的东厂腰牌,才收起本心与其虚与委蛇一番,只没想到他便是今日奏凯献俘的主将。可叹英雄亦要卖身求荣,何其可悲!
李信完全感受不到人群中那双嗟叹惋惜的目光,他只盼着这受刑一般的游行早日结束,早知要如此受罪,当日便一口回绝这游街的差事了。
仪仗队伍的中军终于以龟速进入了承天门,过了端门便是午门,此番游行的最后一站,李信怀着无比期盼的目光,内心之中在呐喊:午门我来了!以为到了此行终点,谁曾想队伍却向东一拐,进了太庙。
李信当即崩溃,身上罩的这件大红斗牛服简直便如刑具一般,勒的他如百爪挠心。
进了紫禁城后每一处关键所在都设有礼官,太庙的礼官引导着献俘将校一番繁琐的告祭之后,这才行转出来,直驱午门。献俘大典开始,兵部尚书傅宗龙行至午门之东侧赞宣露布。宣必,交由中书省有司官员,即行昭告天下。接下来便是刑部尚书刘觉斯登场,老头子颤微微,一步一定来到午门正前方。
与此同时,那些礼官不知何时变戏法般的将一身麻衣的豪格塞到李信马前。李信正坐立不安,豪格讥讽道:“李将军如何坐针毡一般?本王为你牵马,可是八辈都修不来的福分。”
李信自穿越以来就没见过比豪格更奇葩的人,心太大了,都让人当祭品献祭了,这货还有心思斗嘴。
号角呜呜悠扬响起,礼官示意李信前行。李信等的就是这一刻,双脚磕马腹,牵着豪格便直奔老刑部尚书刘觉斯而去,战马许是人多狂躁,十几步距离居然也跑了起来,毫无思想准备的豪格被绳子拉的一个趔趄,差点扑倒余地,赶忙小跑几步跟上。
战马提速李信觉察出不妙,赶忙勒缰绳,压马鞍,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了,可千万别出岔子。战马唏律律一声怪叫,前蹄抬起一阵虚刨,正停在刘觉斯面前,将老头子吓得三魂七魄丢了一半,竟是动也不动。
在文武百官看来,这一招来的漂亮之极,老尚书又临危不惧,竟有人叫起好来,随之更是一片山呼万岁之声,整个气氛犹如鞭炮瞬间被点燃久久不能平静 。
就连午门城楼之上身着衮冕的朱由检都甚为满意的点点头,看来李信还有些急智,这番表演恰到好处。
殊不知马上的李信早被冷汗浸透了背上斗牛服,一阵北风刮过,激的他一阵哆嗦。在礼官的导引下,李信下马牵着豪格跪于皇帝的正下方。老尚书刘觉斯润了润发干的嘴巴,使劲干咳两声,匍跪于地。
“臣刑部尚书刘觉斯启奏圣上,高阳李信于保定府擒奴酋皇太极长子、伪肃亲王豪格,献与陛前,请付所司!”
皇帝挥手示意应允,身边的太监运足了气唱道:
“大明皇帝仁慈,宽宥尔罪!”
三唱完毕,立即有刑官上前为豪格松绑,按礼制,此时豪格当跪谢皇恩,岂料他无论如何也不肯跪。刑官一时间按不住他,李信在一旁瞅着着急,也顾不得礼制,起身抬腿冲着豪格大腿就是一脚,只听一声惨呼豪格扑倒于地。
位于西侧观礼的四夷使节队伍里立即有人大声抗议。
李信回头看去,竟瞅着眼熟,似在多尔衮营中见过。此人正是多尔衮受邀派来的武官,名为容肃,正红旗章京。很快,容肃便被严密监视他的锦衣卫按到堵嘴,大典继续进行。
皇帝朱由检勉励一番,百官四拜山呼,太监宣读赏赐。长长的赏赐名单上,连孙承宗、刘宇亮这些阁臣都包含在内,卢象升、虎大威,王朴也赫然在列,却独独没有提及李信半个字。
皇帝不但没有追究高阳城陷的罪责,反而晋封孙承宗忠勇伯,文官封爵位极人臣。很明显,朱由检心里有本帐,李信的功劳是要算在孙承宗运筹帷幄之下的。否则担凭一介武夫,如何难呢过袭杀鞑子副帅,生擒奴酋之子?
宣旨完毕,宣旨太监又说了些什么李信已经听不进去,就算他什么都不在乎,辛苦了一天总要得着句好吧?弄了半天,他就是戏台上的道具摆设,用完了就可以扔掉。
不过,就算李信是道具摆设,也不能用完扔掉,还有更重要的表演任务等着他去完成。百官再次四拜山呼,称贺致辞,礼毕之后,皇帝朱由检悠然返宫,群臣按次序离场。
就在这个当口,李信隐约觉得有放炮之声,许是今天劳累过度,产生了幻觉。离开午门之后,他立即将身上的斗牛服扯脱,露出里面的武弁服。
刚出了承天门,长街南侧围观的百姓还没散去,但见一骑飞驰而至,混在百官中的杨嗣昌脸色剧变,赶忙分开众人上前。那军卒下马将文书奉上,杨嗣昌接过后仅仅瞟了几眼便有摇摇欲坠之感。愣怔之下,赶忙回神,视线游弋,在人群中寻找李信的身影。
……
鞑子炮轰北京城,同时大军齐动,直奔城外明军而去,李信心急如焚,这数万人马里不但有无辜的百姓,还有他并肩战斗的300兄弟,于情于理他都不能袖手旁观。他几乎抽断了马鞭,战马在安定门大街上四蹄刨开疾驰。
等李信登上城头之时,鞑子大军已经突入关厢。关厢内有李信埋置的大量地雷,此处一时半会还顶得住,问题最大的地方其实来自大军北面,此处只埋置了一道地雷阵,只要鞑子绕到北面,豁出一波人硬趟过去,到时候地雷尽毁,鞑子便可没有任何阻挡的直驱碾压。
“立即放我下城!”
李信没有任何迟疑,不顾城上军将的阻拦执意下去。他就是死也得和兄弟们和他口口声声承诺过带他们安然返回家乡的百姓们死在一起。鞑子因何突施偷袭,李信不清楚,但他有预感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很有可能是鞑子的目标改变了。
李信由城中返回大军之中,百姓与300马贼以及刘权的亲军看到李信回来,立时情绪高涨,都说将为兵胆。李信曾带给了他们太多的不可思议,在百姓们的意识中,似乎只要跟着这位李将军就可以一路高歌猛进。这不?他们连京城都到了!
但前日京城里传来圣旨,说是李信已经被留京听用,大军统一由礼部尚书大学士杨嗣昌指挥。这则消息像红夷大炮一般将原本铁板一块的大军轰了个四分五裂。
以静海百姓为主的一部分人马纷纷嚷着要脱离大队,回静海。以曾敢为首的原保定百姓队伍持观望态度。山东总兵刘泽清亲军的参将刘权,既不愿意,也不能离开,但也不想与鞑子决战。陆九为首的马贼更是离谱,有人竟然建议潜进北京城,将十三哥李信救出来。
就是在这种乱哄哄一片的情形之下,鞑子发起了致命一击。危急时刻,李信的到来,挽救了即将崩溃的军心,但在鞑子权力猛攻之下,又能撑得过几个回合?
如今的形势,逃跑已是万万不能,两军几近胶着状态,只要李信一声令下撤退,大军转眼就得崩溃,到时候杀伐全凭鞑子。因此,即便明知必败也不能放弃,让鞑子啃着骨头,也得崩掉两颗门牙。
“传令,击鼓,吹角!”
“呜呜呜……”
“咚咚咚……”
随着隆隆鼓声与悠长的号角声,之前即将崩溃的大军竟然奇迹般的重新聚拢在一起。远处观察的拜音图不禁奇怪,明国大军中的变故似乎被平息了,而且还是大兵压境的情形之下,这实在太难以理解了。
可如此就能抵挡得了大清的铁骑吗?
前导队伍经承天门由端门缓缓而入,李信夹在仪仗队伍最显眼的位置,太监送来的斗牛服紧窄而不合身,勒的他喘不过气来,奈何才拐到东长安街上,围观的百姓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为了不丢人,他只好强忍着将这件劳什子斗牛服撕下来的冲动,端坐于马上。
百姓之中能挤在东长安街上的,家里非富即贵,盛装出行的人们衣衫华美之极,人头攒动之下一片欢腾热烈,直与那一日自安定门入城所见破败惨淡判若天上地下,李信仿佛如堕梦中,感受着大明朝最后的虚幻繁华。
挤在看热闹的人群中便有那日与李信对饮的黄二,这种热闹但凡都要来看看,他自也不例外,身后长随紧紧跟着自家公子,亦是伸长了脖子瞅着鲜衣怒马的仪仗队伍。
“二公子快看,快看,那就是擒获奴酋长子的将军,叫李什么来……”
“叫李信,对,高阳李信!”
那黄二原本心不在焉,突听得高阳李信四字,便来了精神,顺着长随所指方向看去,果真见一位身穿大红礼服的虬髯汉子似如坐针毡般立于马上,只是这身衣服也太不合身,将原本魁梧的身体勒的像个肉包子,滑稽之极。黄二一阵失笑,原来竟是他。
高阳李信!
这一回黄二彻底记住了这个名字,看不出来如此一个壮汉竟能于千军万马之中手擒贼酋,当真是小瞧于他了,可随即又是眉头一皱,只不知为何此人又投靠了东厂那些阉人?昨日间黄二正是瞧见了李信布包里的东厂腰牌,才收起本心与其虚与委蛇一番,只没想到他便是今日奏凯献俘的主将。可叹英雄亦要卖身求荣,何其可悲!
李信完全感受不到人群中那双嗟叹惋惜的目光,他只盼着这受刑一般的游行早日结束,早知要如此受罪,当日便一口回绝这游街的差事了。
仪仗队伍的中军终于以龟速进入了承天门,过了端门便是午门,此番游行的最后一站,李信怀着无比期盼的目光,内心之中在呐喊:午门我来了!以为到了此行终点,谁曾想队伍却向东一拐,进了太庙。
李信当即崩溃,身上罩的这件大红斗牛服简直便如刑具一般,勒的他如百爪挠心。
进了紫禁城后每一处关键所在都设有礼官,太庙的礼官引导着献俘将校一番繁琐的告祭之后,这才行转出来,直驱午门。献俘大典开始,兵部尚书傅宗龙行至午门之东侧赞宣露布。宣必,交由中书省有司官员,即行昭告天下。接下来便是刑部尚书刘觉斯登场,老头子颤微微,一步一定来到午门正前方。
与此同时,那些礼官不知何时变戏法般的将一身麻衣的豪格塞到李信马前。李信正坐立不安,豪格讥讽道:“李将军如何坐针毡一般?本王为你牵马,可是八辈都修不来的福分。”
李信自穿越以来就没见过比豪格更奇葩的人,心太大了,都让人当祭品献祭了,这货还有心思斗嘴。
号角呜呜悠扬响起,礼官示意李信前行。李信等的就是这一刻,双脚磕马腹,牵着豪格便直奔老刑部尚书刘觉斯而去,战马许是人多狂躁,十几步距离居然也跑了起来,毫无思想准备的豪格被绳子拉的一个趔趄,差点扑倒余地,赶忙小跑几步跟上。
战马提速李信觉察出不妙,赶忙勒缰绳,压马鞍,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了,可千万别出岔子。战马唏律律一声怪叫,前蹄抬起一阵虚刨,正停在刘觉斯面前,将老头子吓得三魂七魄丢了一半,竟是动也不动。
在文武百官看来,这一招来的漂亮之极,老尚书又临危不惧,竟有人叫起好来,随之更是一片山呼万岁之声,整个气氛犹如鞭炮瞬间被点燃久久不能平静 。
就连午门城楼之上身着衮冕的朱由检都甚为满意的点点头,看来李信还有些急智,这番表演恰到好处。
殊不知马上的李信早被冷汗浸透了背上斗牛服,一阵北风刮过,激的他一阵哆嗦。在礼官的导引下,李信下马牵着豪格跪于皇帝的正下方。老尚书刘觉斯润了润发干的嘴巴,使劲干咳两声,匍跪于地。
“臣刑部尚书刘觉斯启奏圣上,高阳李信于保定府擒奴酋皇太极长子、伪肃亲王豪格,献与陛前,请付所司!”
皇帝挥手示意应允,身边的太监运足了气唱道:
“大明皇帝仁慈,宽宥尔罪!”
三唱完毕,立即有刑官上前为豪格松绑,按礼制,此时豪格当跪谢皇恩,岂料他无论如何也不肯跪。刑官一时间按不住他,李信在一旁瞅着着急,也顾不得礼制,起身抬腿冲着豪格大腿就是一脚,只听一声惨呼豪格扑倒于地。
位于西侧观礼的四夷使节队伍里立即有人大声抗议。
李信回头看去,竟瞅着眼熟,似在多尔衮营中见过。此人正是多尔衮受邀派来的武官,名为容肃,正红旗章京。很快,容肃便被严密监视他的锦衣卫按到堵嘴,大典继续进行。
皇帝朱由检勉励一番,百官四拜山呼,太监宣读赏赐。长长的赏赐名单上,连孙承宗、刘宇亮这些阁臣都包含在内,卢象升、虎大威,王朴也赫然在列,却独独没有提及李信半个字。
皇帝不但没有追究高阳城陷的罪责,反而晋封孙承宗忠勇伯,文官封爵位极人臣。很明显,朱由检心里有本帐,李信的功劳是要算在孙承宗运筹帷幄之下的。否则担凭一介武夫,如何难呢过袭杀鞑子副帅,生擒奴酋之子?
宣旨完毕,宣旨太监又说了些什么李信已经听不进去,就算他什么都不在乎,辛苦了一天总要得着句好吧?弄了半天,他就是戏台上的道具摆设,用完了就可以扔掉。
不过,就算李信是道具摆设,也不能用完扔掉,还有更重要的表演任务等着他去完成。百官再次四拜山呼,称贺致辞,礼毕之后,皇帝朱由检悠然返宫,群臣按次序离场。
就在这个当口,李信隐约觉得有放炮之声,许是今天劳累过度,产生了幻觉。离开午门之后,他立即将身上的斗牛服扯脱,露出里面的武弁服。
刚出了承天门,长街南侧围观的百姓还没散去,但见一骑飞驰而至,混在百官中的杨嗣昌脸色剧变,赶忙分开众人上前。那军卒下马将文书奉上,杨嗣昌接过后仅仅瞟了几眼便有摇摇欲坠之感。愣怔之下,赶忙回神,视线游弋,在人群中寻找李信的身影。
……
鞑子炮轰北京城,同时大军齐动,直奔城外明军而去,李信心急如焚,这数万人马里不但有无辜的百姓,还有他并肩战斗的300兄弟,于情于理他都不能袖手旁观。他几乎抽断了马鞭,战马在安定门大街上四蹄刨开疾驰。
等李信登上城头之时,鞑子大军已经突入关厢。关厢内有李信埋置的大量地雷,此处一时半会还顶得住,问题最大的地方其实来自大军北面,此处只埋置了一道地雷阵,只要鞑子绕到北面,豁出一波人硬趟过去,到时候地雷尽毁,鞑子便可没有任何阻挡的直驱碾压。
“立即放我下城!”
李信没有任何迟疑,不顾城上军将的阻拦执意下去。他就是死也得和兄弟们和他口口声声承诺过带他们安然返回家乡的百姓们死在一起。鞑子因何突施偷袭,李信不清楚,但他有预感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很有可能是鞑子的目标改变了。
李信由城中返回大军之中,百姓与300马贼以及刘权的亲军看到李信回来,立时情绪高涨,都说将为兵胆。李信曾带给了他们太多的不可思议,在百姓们的意识中,似乎只要跟着这位李将军就可以一路高歌猛进。这不?他们连京城都到了!
但前日京城里传来圣旨,说是李信已经被留京听用,大军统一由礼部尚书大学士杨嗣昌指挥。这则消息像红夷大炮一般将原本铁板一块的大军轰了个四分五裂。
以静海百姓为主的一部分人马纷纷嚷着要脱离大队,回静海。以曾敢为首的原保定百姓队伍持观望态度。山东总兵刘泽清亲军的参将刘权,既不愿意,也不能离开,但也不想与鞑子决战。陆九为首的马贼更是离谱,有人竟然建议潜进北京城,将十三哥李信救出来。
就是在这种乱哄哄一片的情形之下,鞑子发起了致命一击。危急时刻,李信的到来,挽救了即将崩溃的军心,但在鞑子权力猛攻之下,又能撑得过几个回合?
如今的形势,逃跑已是万万不能,两军几近胶着状态,只要李信一声令下撤退,大军转眼就得崩溃,到时候杀伐全凭鞑子。因此,即便明知必败也不能放弃,让鞑子啃着骨头,也得崩掉两颗门牙。
“传令,击鼓,吹角!”
“呜呜呜……”
“咚咚咚……”
随着隆隆鼓声与悠长的号角声,之前即将崩溃的大军竟然奇迹般的重新聚拢在一起。远处观察的拜音图不禁奇怪,明国大军中的变故似乎被平息了,而且还是大兵压境的情形之下,这实在太难以理解了。
可如此就能抵挡得了大清的铁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