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船即国土食为天(求订阅)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夜晚,朱常浩喝着清酒在昏昏而睡的时候,在汇通榷市的水师码头上,襄阳.水师三营千余人,已经正式移交到赵元义的手中,二十八条沙船已经全部替换成火龙船和苍山船。吴克善的货物也装在了火龙船上,从襄阳军械库里面,所需要的火器,还有冷兵器都已经装上船,就连粮食,药物,棉衣也已经准备妥当。
就等待明天的了。
一夜无话,静睡天明。
第二天一早,卯时时分,集结的号声已经响起,听闻号声的朱常浩,也一骨碌起来,随便洗漱了一下,快马疾奔到水师码头。
吴克善,宋献策,赵元义,王灿还有一千五百多人的水师队伍,已经成方阵,等待王爷的检阅。
朱常浩看着这次就要出征的水师队伍,突然临机一动,心想,“这一千五百余人既然要常驻渤海,那不就是北方海域了吗,记得再过二个多世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十九世纪中后期,自强的国人发起了洋务运动,海上力量就新建了一支队伍,叫“北洋水师”,可惜后面覆没了。
这支舰队的覆没,永远成了华夏民族的一个痛,6≤,现在在本王手里,一定要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北洋,虽然人数还少,但只要这支水上力量建立起来,那大明就不会受到其他任何哪个力量的欺凌,本王的北洋,是永远的北洋。”
想到这里,朱常浩看到前面这一千五百多名汉子,说道,“诸位弟兄,本王今日在这里送大家,踏上凌波大海,那你们就是大明的颜面;你的战船,就是大明海上永不沉没的国土;如有外寇,侵我国土,直接给本王击沉。在海上,真理永远在你们的杀戮之内,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大明的国威是打出来的。礼仪之邦,也是建立在强大战血的基础上,只要在强大力量的威慑下,蛮夷国邦,才会承受我们的礼仪。否则,那就会被认为怯懦和软弱。
本王记得,圣人有学生问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诸位,不要担心良心上有亏,大家记住,本王希望大明能够恢复我成祖年间的万国来朝和盛唐的荣耀,一定要恪记‘船即国土’”
“我等谨记王爷训示,船即国土,恢复盛唐的荣耀”,众水兵异口同声地说道。
朱常浩看着大家说完,双手压了压,说道,“本王历来相信,名正言顺,既然众位将士要出征,那本王命名该水师为‘北洋水师’,意为拱卫大明帝国之北,拓展九州大洋万里,船即国土,尔等可明白?”
“禀王爷,吾等明白。吾即北洋水师,拱卫大明帝国之北,拓展九州大洋万里,船即国土。”
“好,赵元义,王灿,尔等可以树立起北洋水师大旗,所属本部,将在兵部另立一档,皆为“北洋”,等来年,本王巡视四海之际,再亲自授旗、拜将。拿笔来——”
笔墨端来,桌案也抬来,朱常浩乘着初阳之光,挥笔泼墨,上书“北洋”。
浓厚饱满的墨汁在宣纸上渲染开来,“北洋”两个字就像朱常浩内心里面,灵魂的一部分。
这里面只有朱常浩明白这个字所承载的意义,也只有他清楚,当十九世纪后期,北洋覆没于黄海之上的时候,它的军歌‘宝祚延庥万国欢,景星拱极五云端。海波澄碧春辉丽,旌节花间集凤鸾。’也永远成为一个梦,一个噩耗梦魇般的梦。
字迹渐干,朱常浩说道,“赵元义,王灿出列”
“是,末将出列”
“现在本王封赵元义为北洋水师少将官,师长,统领北洋水师。”
“谢王爷”
“王灿为北洋水师大校官,副师长,参谋长官”
“尔等佩剑,将印,委任状,下一季度会颁发给你们,军法处长王灿兼任”
“末将赵元义/王灿感谢王爷”,俩个人跪下来说道。
“恩,下去后,将‘北洋’两字让军中缝补匠做成你们的军旗。”
“是,王爷”
“你们两个近前来,本王有话要交待你们两人。”
近前来的赵元义和王灿,在靠近朱常浩三尺的地方站定。朱常浩端详了两人一会,说道,“这次你们主要是站稳脚跟,对津京畿的商旅,有时候可以让他们夹带你们的私活,例如辽东地区的皮货,还有木材,就连他们的牛羊,而已可以贩卖,但切记,一定不要落下训练。”
“是,我等谨记。”
“那本王就放心了,上船吧。”
在赵元义的口令声中,一千五百余人开始登船,准备。
作为大舅哥的吴克善,现在看到襄阳的这一幕确实是惊呆了,一下子就出现了两万多人的队伍,其中陆师一万有二,水师八千余人。
就襄阳和汉中现在的军事力量,就有五万人。
但就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个地方性的藩王,就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更让吴克善吃惊。
但朱常浩丝毫不觉得,‘恰逢大明帝国晚期,人不如狗,大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一些没有脱文盲的壮男,再说,这个时候也没有计划生育,孩子多,家口大,为了活下去,人群奔波四方,不然李自成和张献忠能搞起来吗?’
现在话说回来,就这支水师的建立,朱常浩的临机一动让北洋水师早出现三百年。奠定了大明在帝国的黄昏时期,走向浴火重生,涅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上船后的水兵们都在看着朱常浩,但朱常浩也不能离开,一是为了送别这支水师;二是为了和自己的大舅哥做个话别,连王维都说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在是大舅哥,那必须喝一晚自己的亲手端来的送行酒。
朱常浩和吴克善在襄阳.水师码头上站着互相送别,吴喝了一碗送行清酒之后,也就离开了。
战船开动了,铜号声和旗语同时打开挥舞,朱常浩看着宋献策,赵元义,王灿,吴克善向自己挥手,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挥动手儿,大呼“保重,凯旋而归。”
结果船上的水兵和众人听到朱常浩的这话,立即跪下,大声呼道,“定不负王爷之意,必定凯旋,船即国土。”
就在此刻,朱常浩突然意识到,“三十三艘战船,对,这次出去的都是战船,已经顺江而下,路上也有本王的手令和银牌,想必南京水师是不会为难的,毕竟成了本王的银令和手令之外,还有这只北洋水师的实力,科尔沁的族长的继承人,三个条件,三种实力展示,南京水师想必也会放行。”
朱常浩思量到这里,发现战船已经看不见了,身边只有折忠信陪着,周围还有些老百姓远远地看着。
朱常浩环顾了一下四周,说道,“老折,我们回去吧,将你们农务局的局长叫来,巳时正(上午十点),到督管府后堂来,本王有话要嘱咐。”
“是,王爷,小的这就让人传令。”
朱常浩回到后堂休息了一下,一看后堂里面的座钟,已经十点,心里在感叹总算有一点机械文明气息的时候,折忠信领着一名黑康康的汉子进来,此人年约四旬,见到朱常浩以后,立即下跪拜倒,大声说道,“卑职襄阳农务局局长秦如珍参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恩,起来吧,看座,上茶。”
朱常浩让秦如珍这一套手续下来,秦如珍很是激动,不过,还是没有忘记这次进来参见王爷的初衷。
“不知道王爷唤卑职前来何事?”秦如珍很本分地说道。
“本王叫你前来,就是给你们农务局安排一趟差事,不知道你这个当局长,听过玉米和红薯没有?”
“回王爷,卑职早年也是秀才,后来,屡试不中,就随叔父跑了几年船,这南北水道,五谷杂粮,卑职都是见过了,后来,商路不通畅,便在襄阳城外买了五顷旱地,聊以度日。
王爷您说的玉米,卑职的地头就有。这是早年跑湖广的时候,买来的种子,红薯在粤西和闽地有,特别是山林地带,还有产量,在平原河谷地带,秋雨时节,容易腐烂。”
“你家有五顷地,那也就是五百亩了,不知道你对这种植玉米和红薯有经验没?”
“回王爷,卑职相信,他们粤人会种的,我们也行,不过,由于我们这里太冷,种植是的节令要提前。”
“那好,你家有多少庄客或者佃户,会种玉米的有多啊少,红薯的有多少。”
“王爷,卑职家里有佃户三十有五,都会种玉米,红薯估计只要有人点拨一下,想必农人都会做的。”
“恩,老折,今年你们在襄阳王府的封地里,除了水田种植水稻之外,所有的旱地全部种植成玉米,山地种植红薯。
说道这里,本王想到,这汉中较冷,种植的时令要在襄阳之前,因此,秦如珍,你们农务局到时候要乘船到汉中,还有你的庄客和佃户也要带上,指导本王种植玉米和红薯。”
“是,王爷,不过,汉中节气要等到清明节后。”
“这点本王省的,你下去吧。”
“卑职告退”,秦如珍躬身说道。
朱常浩看着这秦如珍出去,喝了一口茶说道,“老刘(刘正),给王府商号传令,今年秋粮,大肆收购红薯和玉米,到时候王府船队转运。”
“是,王爷,小的这就去做。”
一连串的命令发布下去,朱常浩看了看身边的折忠信,说道,“民以食为天,玉米属于高产作物,红薯也是,到时候,北地五省的百姓,除了大米应急性的救援以外,他们活下去的本事,就靠种植玉米和红薯了。”
“王爷,这可是救人无数,万家生佛的好事啊。”折忠信欣慰地说道。
夜晚,朱常浩喝着清酒在昏昏而睡的时候,在汇通榷市的水师码头上,襄阳.水师三营千余人,已经正式移交到赵元义的手中,二十八条沙船已经全部替换成火龙船和苍山船。吴克善的货物也装在了火龙船上,从襄阳军械库里面,所需要的火器,还有冷兵器都已经装上船,就连粮食,药物,棉衣也已经准备妥当。
就等待明天的了。
一夜无话,静睡天明。
第二天一早,卯时时分,集结的号声已经响起,听闻号声的朱常浩,也一骨碌起来,随便洗漱了一下,快马疾奔到水师码头。
吴克善,宋献策,赵元义,王灿还有一千五百多人的水师队伍,已经成方阵,等待王爷的检阅。
朱常浩看着这次就要出征的水师队伍,突然临机一动,心想,“这一千五百余人既然要常驻渤海,那不就是北方海域了吗,记得再过二个多世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十九世纪中后期,自强的国人发起了洋务运动,海上力量就新建了一支队伍,叫“北洋水师”,可惜后面覆没了。
这支舰队的覆没,永远成了华夏民族的一个痛,6≤,现在在本王手里,一定要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北洋,虽然人数还少,但只要这支水上力量建立起来,那大明就不会受到其他任何哪个力量的欺凌,本王的北洋,是永远的北洋。”
想到这里,朱常浩看到前面这一千五百多名汉子,说道,“诸位弟兄,本王今日在这里送大家,踏上凌波大海,那你们就是大明的颜面;你的战船,就是大明海上永不沉没的国土;如有外寇,侵我国土,直接给本王击沉。在海上,真理永远在你们的杀戮之内,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大明的国威是打出来的。礼仪之邦,也是建立在强大战血的基础上,只要在强大力量的威慑下,蛮夷国邦,才会承受我们的礼仪。否则,那就会被认为怯懦和软弱。
本王记得,圣人有学生问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诸位,不要担心良心上有亏,大家记住,本王希望大明能够恢复我成祖年间的万国来朝和盛唐的荣耀,一定要恪记‘船即国土’”
“我等谨记王爷训示,船即国土,恢复盛唐的荣耀”,众水兵异口同声地说道。
朱常浩看着大家说完,双手压了压,说道,“本王历来相信,名正言顺,既然众位将士要出征,那本王命名该水师为‘北洋水师’,意为拱卫大明帝国之北,拓展九州大洋万里,船即国土,尔等可明白?”
“禀王爷,吾等明白。吾即北洋水师,拱卫大明帝国之北,拓展九州大洋万里,船即国土。”
“好,赵元义,王灿,尔等可以树立起北洋水师大旗,所属本部,将在兵部另立一档,皆为“北洋”,等来年,本王巡视四海之际,再亲自授旗、拜将。拿笔来——”
笔墨端来,桌案也抬来,朱常浩乘着初阳之光,挥笔泼墨,上书“北洋”。
浓厚饱满的墨汁在宣纸上渲染开来,“北洋”两个字就像朱常浩内心里面,灵魂的一部分。
这里面只有朱常浩明白这个字所承载的意义,也只有他清楚,当十九世纪后期,北洋覆没于黄海之上的时候,它的军歌‘宝祚延庥万国欢,景星拱极五云端。海波澄碧春辉丽,旌节花间集凤鸾。’也永远成为一个梦,一个噩耗梦魇般的梦。
字迹渐干,朱常浩说道,“赵元义,王灿出列”
“是,末将出列”
“现在本王封赵元义为北洋水师少将官,师长,统领北洋水师。”
“谢王爷”
“王灿为北洋水师大校官,副师长,参谋长官”
“尔等佩剑,将印,委任状,下一季度会颁发给你们,军法处长王灿兼任”
“末将赵元义/王灿感谢王爷”,俩个人跪下来说道。
“恩,下去后,将‘北洋’两字让军中缝补匠做成你们的军旗。”
“是,王爷”
“你们两个近前来,本王有话要交待你们两人。”
近前来的赵元义和王灿,在靠近朱常浩三尺的地方站定。朱常浩端详了两人一会,说道,“这次你们主要是站稳脚跟,对津京畿的商旅,有时候可以让他们夹带你们的私活,例如辽东地区的皮货,还有木材,就连他们的牛羊,而已可以贩卖,但切记,一定不要落下训练。”
“是,我等谨记。”
“那本王就放心了,上船吧。”
在赵元义的口令声中,一千五百余人开始登船,准备。
作为大舅哥的吴克善,现在看到襄阳的这一幕确实是惊呆了,一下子就出现了两万多人的队伍,其中陆师一万有二,水师八千余人。
就襄阳和汉中现在的军事力量,就有五万人。
但就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个地方性的藩王,就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更让吴克善吃惊。
但朱常浩丝毫不觉得,‘恰逢大明帝国晚期,人不如狗,大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一些没有脱文盲的壮男,再说,这个时候也没有计划生育,孩子多,家口大,为了活下去,人群奔波四方,不然李自成和张献忠能搞起来吗?’
现在话说回来,就这支水师的建立,朱常浩的临机一动让北洋水师早出现三百年。奠定了大明在帝国的黄昏时期,走向浴火重生,涅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上船后的水兵们都在看着朱常浩,但朱常浩也不能离开,一是为了送别这支水师;二是为了和自己的大舅哥做个话别,连王维都说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在是大舅哥,那必须喝一晚自己的亲手端来的送行酒。
朱常浩和吴克善在襄阳.水师码头上站着互相送别,吴喝了一碗送行清酒之后,也就离开了。
战船开动了,铜号声和旗语同时打开挥舞,朱常浩看着宋献策,赵元义,王灿,吴克善向自己挥手,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挥动手儿,大呼“保重,凯旋而归。”
结果船上的水兵和众人听到朱常浩的这话,立即跪下,大声呼道,“定不负王爷之意,必定凯旋,船即国土。”
就在此刻,朱常浩突然意识到,“三十三艘战船,对,这次出去的都是战船,已经顺江而下,路上也有本王的手令和银牌,想必南京水师是不会为难的,毕竟成了本王的银令和手令之外,还有这只北洋水师的实力,科尔沁的族长的继承人,三个条件,三种实力展示,南京水师想必也会放行。”
朱常浩思量到这里,发现战船已经看不见了,身边只有折忠信陪着,周围还有些老百姓远远地看着。
朱常浩环顾了一下四周,说道,“老折,我们回去吧,将你们农务局的局长叫来,巳时正(上午十点),到督管府后堂来,本王有话要嘱咐。”
“是,王爷,小的这就让人传令。”
朱常浩回到后堂休息了一下,一看后堂里面的座钟,已经十点,心里在感叹总算有一点机械文明气息的时候,折忠信领着一名黑康康的汉子进来,此人年约四旬,见到朱常浩以后,立即下跪拜倒,大声说道,“卑职襄阳农务局局长秦如珍参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恩,起来吧,看座,上茶。”
朱常浩让秦如珍这一套手续下来,秦如珍很是激动,不过,还是没有忘记这次进来参见王爷的初衷。
“不知道王爷唤卑职前来何事?”秦如珍很本分地说道。
“本王叫你前来,就是给你们农务局安排一趟差事,不知道你这个当局长,听过玉米和红薯没有?”
“回王爷,卑职早年也是秀才,后来,屡试不中,就随叔父跑了几年船,这南北水道,五谷杂粮,卑职都是见过了,后来,商路不通畅,便在襄阳城外买了五顷旱地,聊以度日。
王爷您说的玉米,卑职的地头就有。这是早年跑湖广的时候,买来的种子,红薯在粤西和闽地有,特别是山林地带,还有产量,在平原河谷地带,秋雨时节,容易腐烂。”
“你家有五顷地,那也就是五百亩了,不知道你对这种植玉米和红薯有经验没?”
“回王爷,卑职相信,他们粤人会种的,我们也行,不过,由于我们这里太冷,种植是的节令要提前。”
“那好,你家有多少庄客或者佃户,会种玉米的有多啊少,红薯的有多少。”
“王爷,卑职家里有佃户三十有五,都会种玉米,红薯估计只要有人点拨一下,想必农人都会做的。”
“恩,老折,今年你们在襄阳王府的封地里,除了水田种植水稻之外,所有的旱地全部种植成玉米,山地种植红薯。
说道这里,本王想到,这汉中较冷,种植的时令要在襄阳之前,因此,秦如珍,你们农务局到时候要乘船到汉中,还有你的庄客和佃户也要带上,指导本王种植玉米和红薯。”
“是,王爷,不过,汉中节气要等到清明节后。”
“这点本王省的,你下去吧。”
“卑职告退”,秦如珍躬身说道。
朱常浩看着这秦如珍出去,喝了一口茶说道,“老刘(刘正),给王府商号传令,今年秋粮,大肆收购红薯和玉米,到时候王府船队转运。”
“是,王爷,小的这就去做。”
一连串的命令发布下去,朱常浩看了看身边的折忠信,说道,“民以食为天,玉米属于高产作物,红薯也是,到时候,北地五省的百姓,除了大米应急性的救援以外,他们活下去的本事,就靠种植玉米和红薯了。”
“王爷,这可是救人无数,万家生佛的好事啊。”折忠信欣慰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