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想法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极富感情的话语有触动人心之效,虽有催促之词,有些许不耐烦之意,但并不令张良生厌,因为不像灌婴那般不敬,这一番话敬意十足,没有丝毫的火气夹杂在其中。
因此,张良听到这话,感到有些意外,在这个时候,自家大王能说出令人如沐春风的话,说明对自己的厚爱达到了堪比天地的程度,纵观前人,未有臣子到了这种境遇时,还得到君王的尊敬,此时刻降下的天恩,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是巨大的荣耀。
张良十分清楚,现在的自己,在任何人的眼里,都是个反贼,无人会相信自己的忠心,刚才那么明显的出言保逆贼夏侯婴,足以被戴上心有反意的帽子,事实摆在眼前,按国之法来说,护着差点弑君的逆贼,就是其同党,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言行已经发生,没人会不信,因为每个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眼睛见到的不会有错,历来执法判罪,讲的是实证,他人口说,便可查证,不实则为诬陷,属实的话,则可以定罪了,怀不臣之心,有谋反之意,刚才出言保夏侯,无论是一时无心、糊涂了才这么做,还是确有反意,都得为此言行付出代价,在君王面前造反,可不是一般的罪,有其心就当诛,更别说言行皆露反意了。
何况今日之内,做出了许多令汉王心里不爽的事,每次汉王发泄心中的愤怒,最后都被阻止了,没有一点君王的威严,常人遭到这样,非发火暴走不可,汉王迟迟没发泄,那积压的不爽很厚,在这个时候,应该彻底发泄才对,还如此温柔的对待,非常不容易,张良这一刻,被汉王的胸怀与厚爱折服了。
造反的言语,清晰的发了出来,作为一国之君,对谋逆之事,应是十分仇恨的,宁愿杀错,也不放过,留下了后患,是极为愚蠢之举,所以,此时应该兴师问罪、严厉呵斥,汉王的表现,与前朝的君王都不一样,宽厚待臣到这种地步,可谓是古今罕见。
昔日秦昭王,对白起不满,白起未触秦之法,便被赐死,可见明君的胸怀也是有限度的,仅仅是不爽,便能这样对待臣子,何况是明目张胆的造反?古往今来,对说谋逆之言的臣子,君王尊敬有加,似乎没有,前朝那么多明君,采取的做法,是立马变脸,怒斥谋逆之人,然后处以极残酷的归天之法。
汉王此举,开了先例,有可能造他的反,他却不怒,还如此厚待,殊为罕见,君王这么做,若被有心人利用,会掀起一场舆论风波,说汉王不知廉耻、愚蠢至极的话,定然不少,对汉王来说,处理不好,对自己的形象,有大损伤,突然间跌入深渊都有可能。
涉及法,还能做到这么仁慈,这不是胸襟宽广,而是猪脑子,所以,汉王这么做,传了出去,对己身的声誉有害无益,在这之前,谁暴露出反意,汉王便扬言要立即劈了他,而今军师展现出大逆不道的一面,却没有面临这种情况,诸将臣知道了,必定极为不满,因此,汉王愚蠢、糊涂、偏爱的特点会广为流传,刹那间,形象会一落千丈,再没往日那般深得人心。
这不是汉王的作风,张良辅佐刘邦多年,深知这位君王做起事来精明的很,对自身的声誉极为看重,绝不允许有损,这毕竟是他得以成为世间霸主的原因,如今不在乎声誉、举止怪异也就罢了,还甘心面临此后的骂名,这处处透露着一股子诡异,张良苦思冥想,也猜不透汉王的用心何在,既然想不出原因,那就是其是真心的,如此信任,给予厚恩,张良一时间眼眶湿润了,对眼前的汉王感激不已。
不管怎么说,事情摆在眼前,天恩加身,得心怀感恩之心,为了自己的安全,汉王不惜惹人非议,这在张良看来,待臣之真心远超历代君王,昔日孝公待商鞅、惠王待张仪,也远远不及,这已不是视作兄弟了,而是凌驾于兄弟之上的情谊,此事过后,毫无疑问,将成为君臣一体的典范,且是史上唯一的一例。
张良可不相信后世之君能做到汉王这种待臣的地步,商、周覆灭了那么多年,不乏仁君明君执政,也做不到君臣一体,更别说后世了,汉王能做到,已是个奇迹,出乎人的意料,世间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即便汉王是一时糊涂,才这么做,张良的感激之心也不会变,因为能在这个时候糊涂到做出此举,说明什么?说明心中对臣子的感情很浓厚,不然不会做世人眼中的荒谬之举,证实了汉王有这份深情,心里就满足了,此等厚待,当粉身碎骨以报答。
汉王的言词中,着重强调解释的有理,就可活命且有赏赐,这种做法,极为圣明,将信任藏于其中,张良深知,这是彻底相信自己无反意,随便解释一下,这事也就过去了,汉王可以趁此机会大赏自己,以示厚爱,这么一位处处为臣子考虑的仁君,古今难现啊,张良的泪水夺眶而出,感动不已。
能遇到对自己远超亲兄弟的君王,是人生第一大幸事,确定了这一点,即便官职不高,也有权倾朝野的权力,此时,张良一直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有了变化,纠结着该不该夺取刘邦的江山,其如此待自己,自己日后什么都不愁,只比帝王差那么一点,为了至高的权力,应该冒着风险、昧着良心去夺位吗?这一刻,张良的心里非常复杂,盯着汉王,越想,越觉得对不起他,最后,终于艰难的做出了决定。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为了夺帝位不惜一切代价,无情、冷酷、残忍比比皆是,骨肉相残、父子反目的事情屡见不鲜,最终登上帝位,手中沾染了很多鲜血,做了帝王后,大多是孤独而终,得到了什么?是寂寞、孤独,在史上留下了不好的骂名,这样成为帝王,日子真的会变好吗?答案显而易见。
而今,在张良的眼里,汉王待自己,已高过苍穹,于情于理,不该有谋逆之心,若日后反了,夺了他的位,自己心里必然愧疚,会持续存在一辈子。
极富感情的话语有触动人心之效,虽有催促之词,有些许不耐烦之意,但并不令张良生厌,因为不像灌婴那般不敬,这一番话敬意十足,没有丝毫的火气夹杂在其中。
因此,张良听到这话,感到有些意外,在这个时候,自家大王能说出令人如沐春风的话,说明对自己的厚爱达到了堪比天地的程度,纵观前人,未有臣子到了这种境遇时,还得到君王的尊敬,此时刻降下的天恩,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是巨大的荣耀。
张良十分清楚,现在的自己,在任何人的眼里,都是个反贼,无人会相信自己的忠心,刚才那么明显的出言保逆贼夏侯婴,足以被戴上心有反意的帽子,事实摆在眼前,按国之法来说,护着差点弑君的逆贼,就是其同党,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言行已经发生,没人会不信,因为每个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眼睛见到的不会有错,历来执法判罪,讲的是实证,他人口说,便可查证,不实则为诬陷,属实的话,则可以定罪了,怀不臣之心,有谋反之意,刚才出言保夏侯,无论是一时无心、糊涂了才这么做,还是确有反意,都得为此言行付出代价,在君王面前造反,可不是一般的罪,有其心就当诛,更别说言行皆露反意了。
何况今日之内,做出了许多令汉王心里不爽的事,每次汉王发泄心中的愤怒,最后都被阻止了,没有一点君王的威严,常人遭到这样,非发火暴走不可,汉王迟迟没发泄,那积压的不爽很厚,在这个时候,应该彻底发泄才对,还如此温柔的对待,非常不容易,张良这一刻,被汉王的胸怀与厚爱折服了。
造反的言语,清晰的发了出来,作为一国之君,对谋逆之事,应是十分仇恨的,宁愿杀错,也不放过,留下了后患,是极为愚蠢之举,所以,此时应该兴师问罪、严厉呵斥,汉王的表现,与前朝的君王都不一样,宽厚待臣到这种地步,可谓是古今罕见。
昔日秦昭王,对白起不满,白起未触秦之法,便被赐死,可见明君的胸怀也是有限度的,仅仅是不爽,便能这样对待臣子,何况是明目张胆的造反?古往今来,对说谋逆之言的臣子,君王尊敬有加,似乎没有,前朝那么多明君,采取的做法,是立马变脸,怒斥谋逆之人,然后处以极残酷的归天之法。
汉王此举,开了先例,有可能造他的反,他却不怒,还如此厚待,殊为罕见,君王这么做,若被有心人利用,会掀起一场舆论风波,说汉王不知廉耻、愚蠢至极的话,定然不少,对汉王来说,处理不好,对自己的形象,有大损伤,突然间跌入深渊都有可能。
涉及法,还能做到这么仁慈,这不是胸襟宽广,而是猪脑子,所以,汉王这么做,传了出去,对己身的声誉有害无益,在这之前,谁暴露出反意,汉王便扬言要立即劈了他,而今军师展现出大逆不道的一面,却没有面临这种情况,诸将臣知道了,必定极为不满,因此,汉王愚蠢、糊涂、偏爱的特点会广为流传,刹那间,形象会一落千丈,再没往日那般深得人心。
这不是汉王的作风,张良辅佐刘邦多年,深知这位君王做起事来精明的很,对自身的声誉极为看重,绝不允许有损,这毕竟是他得以成为世间霸主的原因,如今不在乎声誉、举止怪异也就罢了,还甘心面临此后的骂名,这处处透露着一股子诡异,张良苦思冥想,也猜不透汉王的用心何在,既然想不出原因,那就是其是真心的,如此信任,给予厚恩,张良一时间眼眶湿润了,对眼前的汉王感激不已。
不管怎么说,事情摆在眼前,天恩加身,得心怀感恩之心,为了自己的安全,汉王不惜惹人非议,这在张良看来,待臣之真心远超历代君王,昔日孝公待商鞅、惠王待张仪,也远远不及,这已不是视作兄弟了,而是凌驾于兄弟之上的情谊,此事过后,毫无疑问,将成为君臣一体的典范,且是史上唯一的一例。
张良可不相信后世之君能做到汉王这种待臣的地步,商、周覆灭了那么多年,不乏仁君明君执政,也做不到君臣一体,更别说后世了,汉王能做到,已是个奇迹,出乎人的意料,世间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即便汉王是一时糊涂,才这么做,张良的感激之心也不会变,因为能在这个时候糊涂到做出此举,说明什么?说明心中对臣子的感情很浓厚,不然不会做世人眼中的荒谬之举,证实了汉王有这份深情,心里就满足了,此等厚待,当粉身碎骨以报答。
汉王的言词中,着重强调解释的有理,就可活命且有赏赐,这种做法,极为圣明,将信任藏于其中,张良深知,这是彻底相信自己无反意,随便解释一下,这事也就过去了,汉王可以趁此机会大赏自己,以示厚爱,这么一位处处为臣子考虑的仁君,古今难现啊,张良的泪水夺眶而出,感动不已。
能遇到对自己远超亲兄弟的君王,是人生第一大幸事,确定了这一点,即便官职不高,也有权倾朝野的权力,此时,张良一直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有了变化,纠结着该不该夺取刘邦的江山,其如此待自己,自己日后什么都不愁,只比帝王差那么一点,为了至高的权力,应该冒着风险、昧着良心去夺位吗?这一刻,张良的心里非常复杂,盯着汉王,越想,越觉得对不起他,最后,终于艰难的做出了决定。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为了夺帝位不惜一切代价,无情、冷酷、残忍比比皆是,骨肉相残、父子反目的事情屡见不鲜,最终登上帝位,手中沾染了很多鲜血,做了帝王后,大多是孤独而终,得到了什么?是寂寞、孤独,在史上留下了不好的骂名,这样成为帝王,日子真的会变好吗?答案显而易见。
而今,在张良的眼里,汉王待自己,已高过苍穹,于情于理,不该有谋逆之心,若日后反了,夺了他的位,自己心里必然愧疚,会持续存在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