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返过去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他静静的沉思着。他静静的。弗兰茨约瑟夫卡尔路德维希鲁道夫冯哈布斯堡,是哈布斯堡直系后代,在2011年参加末代皇帝卡尔一世长子奥托的葬礼时,意外穿越到了前世的鲁道夫身上。
此时正值1913年6月28日,欧洲大陆一片安静祥和,除了遥远的巴尔干半岛外,大陆的主要国家依然沉浸在生机与繁荣中,战争的气息似乎还很遥远。
联合王国横跨世界,日不落帝国虽已在之前的布尔战争中略显颓势,但世界霸主的威严仍不容挑衅。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走出了1870年的阴影,高利贷帝国虽停滞了工业的发展。但繁荣的经济,俄法的同盟,乃至英国的协约让高傲的法国人依然高枕无忧。
德意志帝国已走过四十个年头,他们用铁和血创造了奇迹。如今,欧洲第二的人口,第一的工业,世界第一的陆军和第二的海军,让他们拥有无惧一切的勇气。
沙皇俄国幅员辽阔,1.7亿的人口,丰富的农业。斯托雷平政府的改革,俄国的东方将会成为他们牢固的后方。背靠英法这两大世界金主,没有人不相信,只要物资充足,“欧洲压路机”的威名将会再一次响彻。
奥匈帝国的遗产依然丰富,作为传统的列强,他们的纸面实力似乎格外强大。而帝国境内的民族问题,在哈布斯堡的长袖善舞下,似乎也只是如同疥癣之疾那样微不足道。而在皇储斐迪南的领导和主张下,似乎可得以解决。他主张通过兼并塞尔维亚王国将奥匈帝国由奥地利、匈牙利组成的二元帝国扩展为由奥地利、匈牙利与南斯拉夫组成的三元帝国,这一次,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或许可以真正被团结。
这一世的鲁道夫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员,这一世的他从小在萨尔茨堡长大,在维也纳大学及巴黎大学进修文学与历史专业,同时,顺理成章地也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与反思。哈布斯堡家族再过去得到了许多,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帝国。同样,他们也在终局来临之际,失去了很多,最终错付了一切。
前世的这个鲁道夫同样身世显赫,他的父亲是奥地利帝国的公爵,母亲则是匈牙利王国的侯爵之女,作为帝国两方统治者联姻的结果,鲁道夫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帝国的统治者。
鲁道夫生于1888年,作为马扎尔人和德意志人的纽带,他从小在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两地生活。匈牙利人的热情,洒脱,造就了他如伯父斐迪南大公一样的开明与自由,这似乎与维也纳严谨的宫廷格格不入,同时也造就了他与皇储和匈牙利人等的良好关系。作为德意志地区的贵族,鲁道夫除了中学时代对自然,人文学科的学习外,不免拥有着军事生活。鲁道夫在奥匈帝国陆军军官学校步兵指挥专业后,还在柏林的高级军官学校进修了参谋专业,作为沙恩霍斯特和克劳塞维茨任职过的地方,高级军官学校可谓是参谋部的摇篮。
毋庸置疑,鲁道夫是被哈布斯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自1913年,鲁道夫25岁学业完成时,他就被调往了帝国的总参谋部,同时在战争学院继续深造。鲁道夫虽然军事专业学历颇高,未来必将成为奥匈帝国军方举足轻重的人物。可如今的他,只有21岁时在克恩滕第七步兵团义务服兵役的短短几月经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克拉根福特的日子,是他仅有的不太专业的军旅生活。
从迷茫与混沌中醒来,鲁道夫接受了前世的记忆与经历。他静静的沉思着,慢慢的接受这难以置信的经历。如今,战争的端倪还没有出现,他似乎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历史沉痛的记忆无时无刻地不在提醒这他,战争从未改变,战争从未结束。或许他可以凭借着高贵的身份,在维也纳平静的战争部里浑浑噩噩。但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告诉着他,既然上天给予了他机会,就要去使用,去抗争,去改变家族和历史的命运。
奥匈帝国在怒火中烧时加入了战争,四年里一败涂地,手忙脚乱,去又在恍恍惚惚间土崩瓦解。她未能拼尽自己的潜力,像是带着一个王朝末年是一系列的诅咒,如流星般划落在了浩荡星空。
奥匈帝国还未好好去战斗,风雨飘摇中,她猝然长逝了。他不是丘吉尔口中的奥斯曼:“欧洲一直等待奥斯曼帝国的死亡,可是年复一年,这个病人却不甘死亡,衰弱的双手依然抓住巨大家业的钥匙不放。”“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奥匈帝国继承着古老的传承,绽放着革新的意志,联合着巴尔干半岛各个民族。
历史片面的将奥匈的灭亡归咎于民族矛盾,可殊不知,是一系列的外患与失败,才引发了内部的矛盾。这一次危亡面前,没有了大土耳其战争的欧根亲王,没有了七年战争的道恩元帅,没有了法奥战争的卡尔大公。世界大战期间,只剩下了康拉德付诸于理想的才华,毕竟,他手中的剑是脆弱的。
鲁道夫似乎接受了这一既定的结局,但却仍有不甘,自己既然来了,便不能只剩下走过。成事在人还是在天我们不曾知晓,但至少应该尽力而为之。鲁道夫如此想道。
鲁道夫开始查看帝国的军事情况,虽然曾经已经十分了解,但再次看来,仍不禁感慨,不愧是奇葩的二元帝国。
所谓“奥匈帝国”,实质上是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对于现代民族主义兴起的一种无奈的让步而已。在中世纪,民族感不强的时代中,哈布斯堡皇室统治着一大堆领地,从莱茵河畔直到西乌克兰,皇室用一大串诸如“国王,亲王,大公,公爵,伯爵”等领主称号,统辖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着的民族各异的臣民们。这种中世纪的统治结构,甚至在17世纪就已经不合时宜了,法,英,普等单一民族君主国的兴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拿破仑战争期间,皇室失去了一直装点门面的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不得不改称奥地利皇帝,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连奥地利帝国也要维持不下去了,随着帝国在意大利对法国和在波希米亚对普鲁士的接连两次战败,一度被压制的民族解放运动又再度汹涌澎湃起来,皇室为了拉拢自特蕾莎女皇时代就一直效忠皇室的匈牙利贵族,不得不于1867年授予匈牙利自治权,这就是所谓“奥匈二元制君主国”的由来,简称“奥匈帝国”,其正式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的王冠领地”,这依然是一个中世纪与近代的混合体系,所谓“二元君主国”,虽然一般而言,是指奥,匈两个地理部分而构成共主联盟的地理和行政上的意义,然而从深层次来说,更是对奥匈帝国这种中世纪政治结构和现代政治结构的混合情况的极为契合地描述。
实质上,随着萨多瓦的战败,帝国恢复在德意志区域的影响力的希望化为泡影之后,帝国开始努力向东南巴尔干方面扩展影响力,企图攫取土耳其退出东欧后的留下的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前土耳其占领地区,这就使得帝国和其几个世纪以来的亲密盟友,以斯拉夫人保护者和老大哥自诩的俄国反目成仇,不得不把自己绑到德国的战车上,来对抗强大的沙皇。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帝国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中出现了回光返照,以致到了战前,帝国居然依靠着广阔的领土(欧洲第二),庞大的人口(5200万,欧洲第三)和不弱的工业实力(特别是军事工业),显得似乎还是欧洲乃至世界列强之一。正是这种幻觉,还有对德国保证的坚信,使帝国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战争中,然后被战争击得粉碎。
帝国的军事官僚队伍并不缺乏人才,萨多瓦的战败,反倒使帝国迅速吸收了其原来的敌人,现在的盟友――德国的经验,建立了自己的总参谋部和大规模动员体系。
反映到具体军事部署上,则是将原来作为后备军使用的“地方防卫军”(Landwehr)升格到正规军的位置,而由于该升格是和匈牙利自治同时开始的,所以,匈牙利得以被允许建立自己的“地方防卫军”(Honvéd)。
因此,到了战前,帝国陆军就由如下三部分部队构成:
帝国国防军(BewaffneteMacht或Wehrmacht)
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KaiserlichKoeniglicheLandwehr,这里的皇,是指奥地利皇帝,王,指的是波希米亚国王,然而波希米亚仅有王国之名,却没有如匈牙利一般的自治权),这是帝国的非匈牙利部分(又称内莱塔尼亚地区)的地方防卫军,虽然被称为地方防卫军,然而却具备野战能力,只是根据法律规定,其部署和作战有一定地域限制,不像帝国国防军可以在帝国任意区域部署和作战。
王家匈牙利地方防卫军(Honvéd),其使命和性质与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一样,是帝国的匈牙利部分(外莱塔尼亚地区)的地方防卫军,也属于正规野战部队。在军事行政管理方面,帝国国防军由维也纳的帝国战争部直接统辖,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由同样设在维也纳的奥地利地方防卫部管辖,王家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由设在佩斯港(现在布达佩斯的一部分,港口区域)的匈牙利地方防卫部管辖,而这两个地方防卫部,共同统于维也纳的帝国战争部。在军令指挥体系方面,由这三部分共同组成的帝国陆军。
他静静的沉思着。他静静的。弗兰茨约瑟夫卡尔路德维希鲁道夫冯哈布斯堡,是哈布斯堡直系后代,在2011年参加末代皇帝卡尔一世长子奥托的葬礼时,意外穿越到了前世的鲁道夫身上。
此时正值1913年6月28日,欧洲大陆一片安静祥和,除了遥远的巴尔干半岛外,大陆的主要国家依然沉浸在生机与繁荣中,战争的气息似乎还很遥远。
联合王国横跨世界,日不落帝国虽已在之前的布尔战争中略显颓势,但世界霸主的威严仍不容挑衅。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走出了1870年的阴影,高利贷帝国虽停滞了工业的发展。但繁荣的经济,俄法的同盟,乃至英国的协约让高傲的法国人依然高枕无忧。
德意志帝国已走过四十个年头,他们用铁和血创造了奇迹。如今,欧洲第二的人口,第一的工业,世界第一的陆军和第二的海军,让他们拥有无惧一切的勇气。
沙皇俄国幅员辽阔,1.7亿的人口,丰富的农业。斯托雷平政府的改革,俄国的东方将会成为他们牢固的后方。背靠英法这两大世界金主,没有人不相信,只要物资充足,“欧洲压路机”的威名将会再一次响彻。
奥匈帝国的遗产依然丰富,作为传统的列强,他们的纸面实力似乎格外强大。而帝国境内的民族问题,在哈布斯堡的长袖善舞下,似乎也只是如同疥癣之疾那样微不足道。而在皇储斐迪南的领导和主张下,似乎可得以解决。他主张通过兼并塞尔维亚王国将奥匈帝国由奥地利、匈牙利组成的二元帝国扩展为由奥地利、匈牙利与南斯拉夫组成的三元帝国,这一次,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或许可以真正被团结。
这一世的鲁道夫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员,这一世的他从小在萨尔茨堡长大,在维也纳大学及巴黎大学进修文学与历史专业,同时,顺理成章地也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与反思。哈布斯堡家族再过去得到了许多,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帝国。同样,他们也在终局来临之际,失去了很多,最终错付了一切。
前世的这个鲁道夫同样身世显赫,他的父亲是奥地利帝国的公爵,母亲则是匈牙利王国的侯爵之女,作为帝国两方统治者联姻的结果,鲁道夫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帝国的统治者。
鲁道夫生于1888年,作为马扎尔人和德意志人的纽带,他从小在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两地生活。匈牙利人的热情,洒脱,造就了他如伯父斐迪南大公一样的开明与自由,这似乎与维也纳严谨的宫廷格格不入,同时也造就了他与皇储和匈牙利人等的良好关系。作为德意志地区的贵族,鲁道夫除了中学时代对自然,人文学科的学习外,不免拥有着军事生活。鲁道夫在奥匈帝国陆军军官学校步兵指挥专业后,还在柏林的高级军官学校进修了参谋专业,作为沙恩霍斯特和克劳塞维茨任职过的地方,高级军官学校可谓是参谋部的摇篮。
毋庸置疑,鲁道夫是被哈布斯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自1913年,鲁道夫25岁学业完成时,他就被调往了帝国的总参谋部,同时在战争学院继续深造。鲁道夫虽然军事专业学历颇高,未来必将成为奥匈帝国军方举足轻重的人物。可如今的他,只有21岁时在克恩滕第七步兵团义务服兵役的短短几月经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克拉根福特的日子,是他仅有的不太专业的军旅生活。
从迷茫与混沌中醒来,鲁道夫接受了前世的记忆与经历。他静静的沉思着,慢慢的接受这难以置信的经历。如今,战争的端倪还没有出现,他似乎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历史沉痛的记忆无时无刻地不在提醒这他,战争从未改变,战争从未结束。或许他可以凭借着高贵的身份,在维也纳平静的战争部里浑浑噩噩。但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告诉着他,既然上天给予了他机会,就要去使用,去抗争,去改变家族和历史的命运。
奥匈帝国在怒火中烧时加入了战争,四年里一败涂地,手忙脚乱,去又在恍恍惚惚间土崩瓦解。她未能拼尽自己的潜力,像是带着一个王朝末年是一系列的诅咒,如流星般划落在了浩荡星空。
奥匈帝国还未好好去战斗,风雨飘摇中,她猝然长逝了。他不是丘吉尔口中的奥斯曼:“欧洲一直等待奥斯曼帝国的死亡,可是年复一年,这个病人却不甘死亡,衰弱的双手依然抓住巨大家业的钥匙不放。”“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奥匈帝国继承着古老的传承,绽放着革新的意志,联合着巴尔干半岛各个民族。
历史片面的将奥匈的灭亡归咎于民族矛盾,可殊不知,是一系列的外患与失败,才引发了内部的矛盾。这一次危亡面前,没有了大土耳其战争的欧根亲王,没有了七年战争的道恩元帅,没有了法奥战争的卡尔大公。世界大战期间,只剩下了康拉德付诸于理想的才华,毕竟,他手中的剑是脆弱的。
鲁道夫似乎接受了这一既定的结局,但却仍有不甘,自己既然来了,便不能只剩下走过。成事在人还是在天我们不曾知晓,但至少应该尽力而为之。鲁道夫如此想道。
鲁道夫开始查看帝国的军事情况,虽然曾经已经十分了解,但再次看来,仍不禁感慨,不愧是奇葩的二元帝国。
所谓“奥匈帝国”,实质上是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对于现代民族主义兴起的一种无奈的让步而已。在中世纪,民族感不强的时代中,哈布斯堡皇室统治着一大堆领地,从莱茵河畔直到西乌克兰,皇室用一大串诸如“国王,亲王,大公,公爵,伯爵”等领主称号,统辖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着的民族各异的臣民们。这种中世纪的统治结构,甚至在17世纪就已经不合时宜了,法,英,普等单一民族君主国的兴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拿破仑战争期间,皇室失去了一直装点门面的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不得不改称奥地利皇帝,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连奥地利帝国也要维持不下去了,随着帝国在意大利对法国和在波希米亚对普鲁士的接连两次战败,一度被压制的民族解放运动又再度汹涌澎湃起来,皇室为了拉拢自特蕾莎女皇时代就一直效忠皇室的匈牙利贵族,不得不于1867年授予匈牙利自治权,这就是所谓“奥匈二元制君主国”的由来,简称“奥匈帝国”,其正式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的王冠领地”,这依然是一个中世纪与近代的混合体系,所谓“二元君主国”,虽然一般而言,是指奥,匈两个地理部分而构成共主联盟的地理和行政上的意义,然而从深层次来说,更是对奥匈帝国这种中世纪政治结构和现代政治结构的混合情况的极为契合地描述。
实质上,随着萨多瓦的战败,帝国恢复在德意志区域的影响力的希望化为泡影之后,帝国开始努力向东南巴尔干方面扩展影响力,企图攫取土耳其退出东欧后的留下的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前土耳其占领地区,这就使得帝国和其几个世纪以来的亲密盟友,以斯拉夫人保护者和老大哥自诩的俄国反目成仇,不得不把自己绑到德国的战车上,来对抗强大的沙皇。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帝国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中出现了回光返照,以致到了战前,帝国居然依靠着广阔的领土(欧洲第二),庞大的人口(5200万,欧洲第三)和不弱的工业实力(特别是军事工业),显得似乎还是欧洲乃至世界列强之一。正是这种幻觉,还有对德国保证的坚信,使帝国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战争中,然后被战争击得粉碎。
帝国的军事官僚队伍并不缺乏人才,萨多瓦的战败,反倒使帝国迅速吸收了其原来的敌人,现在的盟友――德国的经验,建立了自己的总参谋部和大规模动员体系。
反映到具体军事部署上,则是将原来作为后备军使用的“地方防卫军”(Landwehr)升格到正规军的位置,而由于该升格是和匈牙利自治同时开始的,所以,匈牙利得以被允许建立自己的“地方防卫军”(Honvéd)。
因此,到了战前,帝国陆军就由如下三部分部队构成:
帝国国防军(BewaffneteMacht或Wehrmacht)
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KaiserlichKoeniglicheLandwehr,这里的皇,是指奥地利皇帝,王,指的是波希米亚国王,然而波希米亚仅有王国之名,却没有如匈牙利一般的自治权),这是帝国的非匈牙利部分(又称内莱塔尼亚地区)的地方防卫军,虽然被称为地方防卫军,然而却具备野战能力,只是根据法律规定,其部署和作战有一定地域限制,不像帝国国防军可以在帝国任意区域部署和作战。
王家匈牙利地方防卫军(Honvéd),其使命和性质与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一样,是帝国的匈牙利部分(外莱塔尼亚地区)的地方防卫军,也属于正规野战部队。在军事行政管理方面,帝国国防军由维也纳的帝国战争部直接统辖,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由同样设在维也纳的奥地利地方防卫部管辖,王家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由设在佩斯港(现在布达佩斯的一部分,港口区域)的匈牙利地方防卫部管辖,而这两个地方防卫部,共同统于维也纳的帝国战争部。在军令指挥体系方面,由这三部分共同组成的帝国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