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纯阳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州境内,群雄并立,其中又以大夏王朝为中原正统。
那被称为“中州龙脉”的淮水,便从大夏王都樊邑穿城而过,与纯阳仙山遥相呼应,浩浩荡荡自天边流去。
说起纯阳仙山,便不得不提名动中州的纯阳宗。
北魏末年,大夏太祖楚无量在淮水之畔举兵起事。连战连败,走投无路之时,便登柏桐山解闷,在山间偶遇一个老道与一头黑虎相持。
楚无量宅心仁厚,不忍见老道丧命虎口,于是便箭射凶虎,将老道救下。
他正欲上前搭话,却见那老道仰天打个哈哈,跨仙鹤径自离去,而那头黑虎的尸体也是不见踪影,只余下一部薄薄的牛皮书。
当时天色已晚,楚无量见此景只道是云海翻滚,天生异象。也未曾细看,将牛皮书收入怀中,下山而去。
结果夜间入眠,居然梦见黑虎口吐人言,冲楚无量猛扑而来,竟是要让他偿命,楚无量连连求饶,苦苦哀求,那黑虎只是不应。
正当那黑虎将要扑到楚无量身上之时,楚无量胸口突然金光大作,黑虎遇此金光,立刻化作一道黑烟,遁逃而去。
楚无量猛地惊起,才发觉天边已是露出了鱼肚白,而南柯一梦倒将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待楚无量换衣之时,怀中那本牛皮书也随之掉了出来,一瞥之下,发现封皮上写着四个大字——‘纯阳天策!’
回想起梦中的古怪,楚无量便将那本《纯阳天策》捡起来细细观看,一翻之下,便是喜不自禁。
原来那本奇书乃是老神仙纯阳子所作,诡道兵法,治军奇策皆是包含其中,而太祖楚无量也便是凭着这本奇书无往不利,最终打下了这诺大的江山。
楚无量建立大夏以后,念及当时老神仙助他之情,便定都在柏桐山下的樊邑,将那柏桐山赐名纯阳山,在大夏境内遍寻纯阳子及其弟子后人,却是一无所得,而那本《纯阳天策》,也不知所踪。
楚无量见此,亦是落落寡欢,郁郁而终。
临终前,楚无量召诸皇子提起此事,诸皇子谁都不信这等离奇诞事,只当父亲老糊涂了。
而他最小的七子楚建文却是少年心性,对这等轶闻上了心,待楚无量薨逝,其大哥楚建云继位称文王之后,便派人暗暗追查纯阳一脉的下落。
正在事情有了眉目之时,文王懦弱,外戚皇甫嵩弄权,那轰轰烈烈的七王之乱便也爆发了。
诸子之中,楚建文当时被封于偏隅的南阳郡,称南阳郡王,对于皇甫嵩一事鞭长莫及。
而楚建文二哥楚建功、三哥楚建志封地却是距樊邑最近的禹安、泗肥二郡,那里物产丰饶,多产盐铁。
二者见有可趁之机,便打出‘清君侧,诛奸邪’的名号,堂而皇之的起兵。
皇甫嵩也是老辣狠练之辈,以雷霆手段控制了樊邑军权之后,便将潺弱的文王赐死,建元‘后魏’,自号‘魏王’,亦是打着对大夏取而代之的算盘。
楚建文其他几个哥哥目睹此况,便也有样学样的起兵谋反,乱世的大幕就这样被拉开了。
七王互相倾轨,兵祸连年,天下修道宗门也是派出弟子掺杂其中,而北燕离阳二国更是对大夏虎视眈眈。
正在大夏内忧外患之时,一个自号‘紫阳子’的老道,走进了离阳郡王楚建文的视野。
原来纯阳老神仙早就料到北魏此番气数未尽,楚无量箭射黑虎,取北魏而代之必会留下后祸,那黑虎则转世为皇甫嵩前来寻仇。
于是另传有儒典《纯阳治世录》,让紫阳子在大乱之时持书现身,而一向对此事兴趣颇浓的楚建文,自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借着奇书和紫阳子的相助,这‘七王之乱’也被其迅速安定下来。
待世局平定之后,楚建文也是长了心眼。好说歹说将紫阳子留了下来,更是将整座纯阳山赐给了紫阳子,在纯阳山上大修玄观天宫,准其开宗立派,而紫阳子便成了纯阳宗的第一任宗主和开宗之人。
自纯阳宗成立以来,严谨收徒,门下弟子皆是仙风道骨,侠义心肠。
纯阳宗亦时时派出弟子下山历练,斩妖除魔,悬壶济世。
一时间纯阳宗声名鹊起,俨然有天下道宗领袖的气派,其他诸如蜀山铁剑等宗门,因在‘七王之乱’时择主不明,也是无法与纯阳宗相提并论。
经历‘七王之乱’后,楚建文吸取教训,建立‘为龙阁’与‘天人学宫,’前者吸纳皇族及各地宗门优秀弟子,用以处理威胁大夏王国的妖邪事件。
后者则录收寒门儒生子弟,以《纯阳治世录》为本,授之以天人儒学、治世之策,稳固大夏统治。
多年发展之后,为龙阁、纯阳宗、龙象般若寺、霸刀门、天人学宫五大势力成为了大夏王国内最为繁盛的修真门派。
伊始,释道儒各方势力修炼之时不讲互通,均是以各自之法证道。
佛门讲求修习金刚破体境,以禅入道,无欲苦修,炼体为主。
那金刚破体境若是修至第十八重,人身百骸之内便有金刚加持,十龙十象之力,驱诸邪破魔神,乃是无上之法。
道门则以不嗔不恼,不惧不恨为宗,修炼逍遥无为境,吐纳天地之灵增强人体六藏,炼丹药修神器,夺造化渡雷劫。
其中更有引雷祈雨、御剑画符、操纵傀儡、役使阴兵之道,端的是博大精深,玄妙无比。
而儒生则认为九为至尊,天人合一,苦修天人合一境。
读诗明理,蕴浩然正气与九窍之内,明睛强神,通贯周天,一声罡喝,褚邪不侵,更有祝巫祷告,占星卜卦,治世良策,御出奇兵,倒也是大道之内,读书居多,无比兴盛。
而但凡修真炼体者,却都是为寻那传说之中的无上苍生道而去。
人乃万灵之尊,灵智早启,自古便惧大限之后,肉烂魂灭。有些人则意外捡到上古洪荒封神后的遗留之物,按照所载法门苦加修炼,方证那无上苍生道,羽化飞升,做了寿逾千载的陆地神仙。
释道儒三者修到极致,便会窥得天道,这种行径自然是为上苍所不能容忍。
于是便有了释家的梵天业火劫、道宗的九天雷霄劫、及儒道的业障心魔劫,只有渡过此劫,方能步入无上苍生道。
释道儒皆形成自己的修炼之法,数百年间虽极少有人步入无上苍生道,羽化飞升,倒是人才辈出。
而为龙阁则是苦于没有独一无二的修炼法门,只好处于尴尬无比的境地。
各大宗门也不愿将弟子送去浪费光阴,所以就渐渐式微。
直到五百年后,为龙阁出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这局面方才被打破。
话说为龙阁传到第十一代阁主林万业手中,已经是江河日下,无力回天。
连大夏王朝也是将月供时断时续,阁内弟子睹此惨状,大都另觅出路。
林万业每念及为龙阁列祖列宗,不免要大呼惭愧罪过,顺带求祖师爷庇佑,为龙阁能重振门楣。
许是飞升的祖师爷听见了林万业的哀求,又许是上苍不想绝为龙阁,这林万业,竟在有生之年收了个旷世奇才!
正当林万业百念绝生,心灰意冷之时,一个名为陆都的少年投到了为龙阁中。
那少年天资绝伦,以儒入道,后引渡雷霄,将龙象般若门的金刚破体境修满之后,竟然初窥那无上苍生道。
此后更在宗门大会上大放异彩,连克蜀山、龙虎、铁剑、纯阳、天人五宗之中的青年高手,即使龙象般若寺的圆慧大师,都堪堪与其斗了个旗鼓相当,将诸宗门的老家伙们吓的面色大变。
林万业见到这般这般光景,心中淤积的一口气呼出,大笑三声后,居然当场羽化。
这一变化令众人目瞪口呆,措手不及。
百般商议之后,那陆都便以二十三岁的年纪做了为龙阁最年轻的阁主。
此后他励精图治,锐意革新,将自己所思所得整理成册,取名《大苍生》,更是规定若有想来为龙阁求道修真的少年弟子,不管是哪宗哪派,必须在阁内历练五年,方能来去自便,否则将视之为叛宗之人,天下修道之人共弃之。
各大宗门见为龙阁重振,也是乐意将门下有望突破无上苍生道的弟子们送去阁中历练,以求增加本宗实力。
那些各大宗门弟子正当韶华之岁,在为龙阁内历练五年,即使离阁回宗之后,亦是对阁中生活念念不忘。
而为龙阁培养皆是各宗精英之流,在宗门内大都有不小的权利,自然是对有这培养之恩的为龙阁心怀感激,所以这为龙阁方才又振兴起来。
纯阳宗作为天下道统,祖上又与为龙阁渊源颇深,自然也是受益匪浅,送子女来纯阳仙山求道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从此以后,这仙山,便成了大夏的标志。
中州境内,群雄并立,其中又以大夏王朝为中原正统。
那被称为“中州龙脉”的淮水,便从大夏王都樊邑穿城而过,与纯阳仙山遥相呼应,浩浩荡荡自天边流去。
说起纯阳仙山,便不得不提名动中州的纯阳宗。
北魏末年,大夏太祖楚无量在淮水之畔举兵起事。连战连败,走投无路之时,便登柏桐山解闷,在山间偶遇一个老道与一头黑虎相持。
楚无量宅心仁厚,不忍见老道丧命虎口,于是便箭射凶虎,将老道救下。
他正欲上前搭话,却见那老道仰天打个哈哈,跨仙鹤径自离去,而那头黑虎的尸体也是不见踪影,只余下一部薄薄的牛皮书。
当时天色已晚,楚无量见此景只道是云海翻滚,天生异象。也未曾细看,将牛皮书收入怀中,下山而去。
结果夜间入眠,居然梦见黑虎口吐人言,冲楚无量猛扑而来,竟是要让他偿命,楚无量连连求饶,苦苦哀求,那黑虎只是不应。
正当那黑虎将要扑到楚无量身上之时,楚无量胸口突然金光大作,黑虎遇此金光,立刻化作一道黑烟,遁逃而去。
楚无量猛地惊起,才发觉天边已是露出了鱼肚白,而南柯一梦倒将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待楚无量换衣之时,怀中那本牛皮书也随之掉了出来,一瞥之下,发现封皮上写着四个大字——‘纯阳天策!’
回想起梦中的古怪,楚无量便将那本《纯阳天策》捡起来细细观看,一翻之下,便是喜不自禁。
原来那本奇书乃是老神仙纯阳子所作,诡道兵法,治军奇策皆是包含其中,而太祖楚无量也便是凭着这本奇书无往不利,最终打下了这诺大的江山。
楚无量建立大夏以后,念及当时老神仙助他之情,便定都在柏桐山下的樊邑,将那柏桐山赐名纯阳山,在大夏境内遍寻纯阳子及其弟子后人,却是一无所得,而那本《纯阳天策》,也不知所踪。
楚无量见此,亦是落落寡欢,郁郁而终。
临终前,楚无量召诸皇子提起此事,诸皇子谁都不信这等离奇诞事,只当父亲老糊涂了。
而他最小的七子楚建文却是少年心性,对这等轶闻上了心,待楚无量薨逝,其大哥楚建云继位称文王之后,便派人暗暗追查纯阳一脉的下落。
正在事情有了眉目之时,文王懦弱,外戚皇甫嵩弄权,那轰轰烈烈的七王之乱便也爆发了。
诸子之中,楚建文当时被封于偏隅的南阳郡,称南阳郡王,对于皇甫嵩一事鞭长莫及。
而楚建文二哥楚建功、三哥楚建志封地却是距樊邑最近的禹安、泗肥二郡,那里物产丰饶,多产盐铁。
二者见有可趁之机,便打出‘清君侧,诛奸邪’的名号,堂而皇之的起兵。
皇甫嵩也是老辣狠练之辈,以雷霆手段控制了樊邑军权之后,便将潺弱的文王赐死,建元‘后魏’,自号‘魏王’,亦是打着对大夏取而代之的算盘。
楚建文其他几个哥哥目睹此况,便也有样学样的起兵谋反,乱世的大幕就这样被拉开了。
七王互相倾轨,兵祸连年,天下修道宗门也是派出弟子掺杂其中,而北燕离阳二国更是对大夏虎视眈眈。
正在大夏内忧外患之时,一个自号‘紫阳子’的老道,走进了离阳郡王楚建文的视野。
原来纯阳老神仙早就料到北魏此番气数未尽,楚无量箭射黑虎,取北魏而代之必会留下后祸,那黑虎则转世为皇甫嵩前来寻仇。
于是另传有儒典《纯阳治世录》,让紫阳子在大乱之时持书现身,而一向对此事兴趣颇浓的楚建文,自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借着奇书和紫阳子的相助,这‘七王之乱’也被其迅速安定下来。
待世局平定之后,楚建文也是长了心眼。好说歹说将紫阳子留了下来,更是将整座纯阳山赐给了紫阳子,在纯阳山上大修玄观天宫,准其开宗立派,而紫阳子便成了纯阳宗的第一任宗主和开宗之人。
自纯阳宗成立以来,严谨收徒,门下弟子皆是仙风道骨,侠义心肠。
纯阳宗亦时时派出弟子下山历练,斩妖除魔,悬壶济世。
一时间纯阳宗声名鹊起,俨然有天下道宗领袖的气派,其他诸如蜀山铁剑等宗门,因在‘七王之乱’时择主不明,也是无法与纯阳宗相提并论。
经历‘七王之乱’后,楚建文吸取教训,建立‘为龙阁’与‘天人学宫,’前者吸纳皇族及各地宗门优秀弟子,用以处理威胁大夏王国的妖邪事件。
后者则录收寒门儒生子弟,以《纯阳治世录》为本,授之以天人儒学、治世之策,稳固大夏统治。
多年发展之后,为龙阁、纯阳宗、龙象般若寺、霸刀门、天人学宫五大势力成为了大夏王国内最为繁盛的修真门派。
伊始,释道儒各方势力修炼之时不讲互通,均是以各自之法证道。
佛门讲求修习金刚破体境,以禅入道,无欲苦修,炼体为主。
那金刚破体境若是修至第十八重,人身百骸之内便有金刚加持,十龙十象之力,驱诸邪破魔神,乃是无上之法。
道门则以不嗔不恼,不惧不恨为宗,修炼逍遥无为境,吐纳天地之灵增强人体六藏,炼丹药修神器,夺造化渡雷劫。
其中更有引雷祈雨、御剑画符、操纵傀儡、役使阴兵之道,端的是博大精深,玄妙无比。
而儒生则认为九为至尊,天人合一,苦修天人合一境。
读诗明理,蕴浩然正气与九窍之内,明睛强神,通贯周天,一声罡喝,褚邪不侵,更有祝巫祷告,占星卜卦,治世良策,御出奇兵,倒也是大道之内,读书居多,无比兴盛。
而但凡修真炼体者,却都是为寻那传说之中的无上苍生道而去。
人乃万灵之尊,灵智早启,自古便惧大限之后,肉烂魂灭。有些人则意外捡到上古洪荒封神后的遗留之物,按照所载法门苦加修炼,方证那无上苍生道,羽化飞升,做了寿逾千载的陆地神仙。
释道儒三者修到极致,便会窥得天道,这种行径自然是为上苍所不能容忍。
于是便有了释家的梵天业火劫、道宗的九天雷霄劫、及儒道的业障心魔劫,只有渡过此劫,方能步入无上苍生道。
释道儒皆形成自己的修炼之法,数百年间虽极少有人步入无上苍生道,羽化飞升,倒是人才辈出。
而为龙阁则是苦于没有独一无二的修炼法门,只好处于尴尬无比的境地。
各大宗门也不愿将弟子送去浪费光阴,所以就渐渐式微。
直到五百年后,为龙阁出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这局面方才被打破。
话说为龙阁传到第十一代阁主林万业手中,已经是江河日下,无力回天。
连大夏王朝也是将月供时断时续,阁内弟子睹此惨状,大都另觅出路。
林万业每念及为龙阁列祖列宗,不免要大呼惭愧罪过,顺带求祖师爷庇佑,为龙阁能重振门楣。
许是飞升的祖师爷听见了林万业的哀求,又许是上苍不想绝为龙阁,这林万业,竟在有生之年收了个旷世奇才!
正当林万业百念绝生,心灰意冷之时,一个名为陆都的少年投到了为龙阁中。
那少年天资绝伦,以儒入道,后引渡雷霄,将龙象般若门的金刚破体境修满之后,竟然初窥那无上苍生道。
此后更在宗门大会上大放异彩,连克蜀山、龙虎、铁剑、纯阳、天人五宗之中的青年高手,即使龙象般若寺的圆慧大师,都堪堪与其斗了个旗鼓相当,将诸宗门的老家伙们吓的面色大变。
林万业见到这般这般光景,心中淤积的一口气呼出,大笑三声后,居然当场羽化。
这一变化令众人目瞪口呆,措手不及。
百般商议之后,那陆都便以二十三岁的年纪做了为龙阁最年轻的阁主。
此后他励精图治,锐意革新,将自己所思所得整理成册,取名《大苍生》,更是规定若有想来为龙阁求道修真的少年弟子,不管是哪宗哪派,必须在阁内历练五年,方能来去自便,否则将视之为叛宗之人,天下修道之人共弃之。
各大宗门见为龙阁重振,也是乐意将门下有望突破无上苍生道的弟子们送去阁中历练,以求增加本宗实力。
那些各大宗门弟子正当韶华之岁,在为龙阁内历练五年,即使离阁回宗之后,亦是对阁中生活念念不忘。
而为龙阁培养皆是各宗精英之流,在宗门内大都有不小的权利,自然是对有这培养之恩的为龙阁心怀感激,所以这为龙阁方才又振兴起来。
纯阳宗作为天下道统,祖上又与为龙阁渊源颇深,自然也是受益匪浅,送子女来纯阳仙山求道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从此以后,这仙山,便成了大夏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