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第三章步摇·一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跟你说, 少凰可是上神, 你知道上神是什么吗?那是世间最强大的神仙,是真神.....所以你得明白她欠你的这个因果有多么的重要,不论你许什么愿望都能实现的,你想想你有没有别的愿望。你想不想复活?起死回生, 重新做妖,她能让你如愿。就算不想起死回生, 你想成仙,她也能做到(找个大神教着,哪怕是白痴, 教个几百万年也能成仙, 吃一丸仙丹就立地成仙什么的,那太不科学, 纯属yy)....你不会是想当妖神吧?这个难度有点大,估计她做不到....”
“我只想将步摇送到那个女子的手里。”
我:“.....”我去, 合着我说了半天你一句都没听进去啊,真tm的死心眼。
“起死回生不好吗?成仙不好吗?你为何一定要吊死在这棵树上?一点好处都没有啊。”我哀叹不已。
藏羚羊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狗血感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的年代在东汉, 就是华夏历史称之为光武中兴建立的那个汉代, 不过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不是在光武时代, 而是在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的时候。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还得提一下东汉门户的情况, 虽然都以汉为国号,但实质情况差得很多。贵贱之别是不管哪个时代都有的,两汉也不例外, 但在西汉的时候有歌女出身的皇后卫子夫、有马奴和奴婢私生子的名将卫青与霍去病....这些个例子足以说明一个事,在西汉时,下层往上爬虽然难,但还是有机会,也有成功可能的。而在东汉,卫子夫那一大家子的出身,根本不可能有出头的机会,就算有机会出头也没法做到那样的成就。
原因?
刘邦建立西汉,他麾下许多人也布衣卿相,虽然有几个曾是贵族的出身,但更多是平民百姓,其中连杀狗的都有。也因此,西汉时的豪族问题并不严重,至少没东汉那么严重。
刘秀建立东汉却不像刘邦那样,他依赖的根基是自己宗室之后的正统身份以及豪强大族,尤其是后者。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甭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能够做出这么一个姿态就足以证明他并不依赖豪强大族,因此建立的西汉王朝皇权极为强盛。而刘秀,他的军队侵扰百姓的情况时有之,但他对此是不管的。而对于豪强大族,数数他的云台二十八将,里头有几个是平民出身?这样建立的王朝从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巨大隐患。
依靠豪强势力建立的东汉王朝,自然而然会代表豪强地主的利益(出身决定立场,如孟凰那样的完全跳出这种圈子,无所谓自己生死荣辱的例子属于稀有品种)。豪族大姓往往世代高官,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和私家武装,实际上控制着中央和地方的政权。也因此,东汉王朝,更多的像众多豪强大族联合的政权,皇权与西汉时根本不能比。
森严的等级确立是毫无悬念的事,东汉那么多皇帝,皇后与后宫高位的妃嫔哪个不是世家大族出身,汉武帝、汉宣帝那样的情况根本不会出现。
说起来东汉后期皇帝个个傀儡就有这方面的因素,豪强大族轮流把持朝政,皇帝干翻了这个还有那个,简直没完没了。尤其是同样是外戚,东汉的外戚豪族可不是西汉时的外戚,西汉时那些让皇帝忌惮的外戚根基都很薄弱,他们能够让皇帝忌惮更多的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以及功劳,说白了就是功高震主,皇帝要削权要打压要掌控,不过是对付那么几个人罢了,难度偏低。而东汉时,皇帝的对手可不是一个或几个人,而是一片枝繁叶茂、根深蒂固的原始森林,这难度.....光是想想就忍不住为东汉的皇帝们掬一把同情泪。
介绍完了背景,咱们就说正文。
汉明帝时这方面的问题虽然已经显现,但还没到后来那么严重。自然,所谓的没那么严重是对皇权而言,对于故事的主人公而言却是很严重了。
长安的一个少年游侠与一个少女相恋了,但少年是寒门子弟,而少女却是东汉豪族的女儿。这地位之悬殊,梁山伯与祝英台都要甘拜下风,想也不用想都知道这两位没机会。
两个当事人未必不清楚这些,但他们俩比梁山伯与祝英台要出息多了,不管怎样,不努力一把,无论如何都不甘心,因此两个人决定拼一把。
别误会,这两位不是要私奔,古代一个女子私奔,得带累整个宗族女子的名声,而且真跑了,豪族要抓两个小年轻还不是易如反掌,那姑娘还没这么自私和不长脑子。
豪族虽然是东汉王朝灭亡的隐患,但你不能否认一个事,那就是,豪门多纨绔,但也多英才。打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只要不是实在不成器,见识与眼光都是不错的。
少女让少年去从军。
王莽的时候西域分割为55国(话说西域多大,居然能划分出五十五个国家,牛。),其中北道诸国重新被匈奴给控制了,而王莽的时候西汉因为那过于超前的变革弄得挺乱,暂时顾不上西域,因此罢免了都护之职(在这里我忍不住拿少凰比了下,发现虽然人族会做出最符合利益的事,但如果是少凰这个非人类,思维肯定不是一个方向,内部再有问题,外敌打过来,少凰第一反应肯定是丢下内部问题逼着所有人去解决外敌,不肯她就掀桌子,让权力游戏中的所有人都玩不成)。
更始元年的时候,王莽被杀,这回是真的天下大乱了,西域与内地也因此失去了联系,匈奴趁虚而入。但马上能打天下却不可能治天下,元朝就是一个活例子,而在元朝之前的例子是匈奴。匈奴将西域给治理得怨声载道,西域诸国纷纷要求新建立的东汉恢复都护管辖,并且表示愿意送上质子。
不过那个时候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新的问题正的冒头,刘秀便以天下初定、匈奴未服为由未允诺。而没有足够震慑西域全局的力量,西域就大乱了,鄯善、车师、龟兹复附匈奴,莎车、于阗互相争雄,兵事不息,非一般的乱。
直到永平十六年的时候汉明帝才命令命窦固北征匈奴,打算重新控制西域。
少年的出身注定他想出头,难度不亚于登天。
虽然出兵是在永平十六年,但战争实际上从开始做准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少女虽然不是朝堂的官员,但她是豪族的女郎,消息灵通,通过一些细节得出了汉明帝打算征匈奴的结论,立刻就意识到机会来了。
正常途径无法出头,从军立下军功却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反正除此之外也没别的路了。
“我只等你五年。”
“听说西域生长着一种叫胡杨的树木,我从未见过,你回来的时候能不能给我带一支胡杨木的步摇?”
少年带着五年内一定回来以及回来的时候一定带着一支胡杨木步摇的承诺出发了。
窦固领兵出征,取伊吾卢(今新疆哈密东)地,汉朝置宜禾都尉,于阗诸国再次派人到洛阳,第二年的时候设置都护,与内地断绝了五十年的西域复通。
少年在战事中表现出色,立下了军功得到提升,而都护府刚刚复设,西域还不是很稳定,不稳定便意味着有战事,而有战事便有仗打,有仗打就意味着有军功可以捞。(不怪乎少女让他参军,这根本就是经典的武将脑回路)
少年靠着军功一路上升,不过两三年便有了不错的成绩,带着这样的成绩再加上他的年纪,年轻意味着还有很大的上升余裕,若是去提亲,少女的家族是不会拒绝的。
少年将自己这几年所得的所有战利品与赏赐都给整理了出来,先托人送回了长安给少女,让少女置办合她长辈的礼物,他真心不了解她的长辈喜欢什么,剩下的则是聘礼。另附书函一封,西域局势不是很稳定,他要回去提亲成亲的话肯定还得等个一年半载,让少女多点耐心,再等等,他一定回去。
情书写得很是信誓旦旦,但flag这种东西,真的不能立。
汉明帝挂了,汉章帝刘炟即位,趁着别人国丧时出兵也算是军事上的一个老传统了,从春秋时就有了,东汉时仍有,不过被使用的对像是东汉王朝。
三月的时候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蠡音离)带领二万军队与汉帝国争夺西域,匈奴军队势如破竹,攻破了归附汉帝国的车师后国,招降了西域北部焉耆等小国,汉帝国刚上任的西域都护陈睦战死,驻扎柳中城的关宠部、驻扎金蒲城的耿恭部被合围,这两支不过数百人的小部队一旦被消灭,匈奴军队将长驱直入山南。
因为距离的关系,汉章帝只知道战事糜烂,但有多烂却不是很清楚,但从已经掌握的情报可以知道一个事:西域多半已经完全落入匈奴的手里。
对于是否继续经营西域,刘炟举棋不定,大臣们也有争论。由于确实存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难,刘炟最终还是放弃了西域,诏令滞留西域的汉朝人员回国。
不过,还在安全地带的人还好说,撤回来很容易,但一些比较倒霉的,比如柳中城和金蒲城就难了。
多数大臣都认为没必要救援,西域的失去已不可避免,那些战士们也已注定为国牺牲了,救援什么的,没必要也没意义。尤其是这几处的情况,赶过去的时候人多半已经死光了,去了也是白去。
但也有人认为不亲眼确定那些战士死光了,就不能放弃,若是他们没死光呢?比如司徒鲍显,他力主马上增援,奈何支持者甚少,跟不支持的一比,对比鲜明。
两种意见争了半天,刘炟犹豫许久,最终采纳了鲍显的意见。
唯一的问题是,朝堂上扯皮半天,再调兵,点齐了兵马.....我很好奇这得多久,反正肯定不会几个小时就解决了的事。
史书记载,汉帝国的援军是在第二年的正月抵达柳中城的,到的时候关宠部已经如不支持救援的大臣所判断的那样——死光了。而那样严寒的天气,救援军认为比柳中城更艰难的耿恭部更不可能存在了,于是统兵的秦彭、王蒙、皇甫援等将领都决定返回,毕竟他们不能冒险把全军置于危险之地。
少年在都护府重新设置后就调到了金蒲城,就是耿恭部,这运气着实令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总算还没霉到家,他的上司是个靠谱的,没有束手待毙,耿恭率部趁着大雨向敌人发起突击,成功逃出重围。
然而,逃出重围和摆脱困局是两回事,西域那地方是什么环境,很多人都知道,沙漠、绿洲....水源很重要,冬季的时候问题还不严重,实在渴了可以吞雪,但天气热起来以后就真的很有问题了。
五月的时候,耿恭因为水源问题不得不引兵转移到疏勒城,疏勒城有涧水流过,可以保证夏季的饮水;同时,疏勒城正当山南山北之间的要道,可以防止匈奴攻略山南各西域小国。
匈奴人也不傻,很快发现了耿恭部的意图,再次将耿恭部合围在疏勒城。
匈奴人将涧水的上游壅塞住之后,涧水断流,少年庆幸不已,幸亏之前有水的已经积蓄了足够几年的用水,否则匈奴人这一招非得让他们所有人渴死不可,毕竟,人可以数日不食,却不能数日不饮水,超过三天不喝水就可以见阎王了。
虽然庆幸,但少年的庆幸也没维持多久,靠着城墙坐了下,取出了随身的胡杨木步摇,这几年他一直在雕,手艺进步也很大,这是他雕得最好的一支,但跟专门的匠人还是不能比,若是带回去,她一定会嫌弃吧。不过,附近的国家都已经投降匈奴,形势十分险恶,他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回去见心上人了,可能被她想嫌弃这支步摇手艺差都没有机会了。
若是自己死了,她应该会嫁给别的人吧。
可是,自己真的很不甘心啊。
时间仿佛度日如年般的艰难爬过,同伴不断的战死、病死、饿死,最后一种死法最恐怖,然而这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你眼睁睁的看着同伴活活饿死的同时也清楚的知道,不久之后,自己也会变成那个样子。
粮食早就吃完了,就连身上的皮制铠甲也被放进锅里煮软然后切开分食,现在正在拆弩,制弩的时候有用到皮条,也可以煮食,还有之作弓弦的兽筋都是可以食用的东西,做为仅有的几个伤势轻微的人之一,少年是拆弩的人。护具与武器是他们的第二生命,护具已经被煮食,武器也将被煮食,他们接下来要怎么抵御匈奴?
少年的脑子里不由得冒出一个想法:要不投降吧,投降了就可以活下去了。
这个想法如同魔鬼的低吟,充满了诱惑力,然而,少年瞅了瞅旁边同样在拆弩的耿恭将军,果断将魔鬼的低吟给摁死了。弹尽粮绝,不是每个人都能无望的坚守,尤其是他们都很清楚,都这么久了,朝廷不可能派人来救援他们的。
怎能不摇摆?然而第一个提议投降的人被耿恭将军给杀了。
“吾等堂堂大汉儿郎,若投匈奴,日后成为匈奴对付大汉的冰刃,如何对得起远方的家人?他们还有何颜面见人?”
弩具上的皮条与弓弦很快被分食殆尽,可这根本不够。
这时匈奴单于亲临城下,这些匈奴人虽然凶残,却也心肠直,敬重英雄,便招降耿恭,并答应封他为王。对此,耿恭无动于衷,然而少年清楚的看到人心在浮动,沉默半日后少年走到了休息中的耿恭将军面前。“将军,卑职有话想对您说.....”
黎明的时候耿恭答应投降,匈奴人惊讶不已,但能够得到这样一位英雄还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的,单于派了使者进城于耿恭讨论降后的待遇问题。
匈奴使者骑着马进了城,然后....被耿恭亲手击杀。
“将尸体搬到城上。”耿恭对少年说。
少年不解,但还是将尸体给抬了上去,然后就看到了耿恭的神展开——对着匈奴的大军,耿恭从尸体身上割肉边烤边吃!
少年沉默的看着耿恭,他提议耿恭用这也的方式绝了所有人的心思,但耿恭这一补充.....很好,相信不会再有任何人再有投降的心思了,人心可用,非常可用。
少年正无语着,正吃着的耿恭也招呼起了他。“一起吃,补充体力,接下来还有得仗要打呢。”
肉闻着挺香的,但那是人肉啊.....少年瞅了瞅城外的匈奴大军,最终还是与耿恭一起拿刀割肉来吃。
(庄主:对于此事,后世还有人专门做了诗,就是岳飞同志,作诗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活了二十几年,现在才知道岳飞同志还是个写实派的诗人)
再次打退匈奴后,少年疲惫的坐倒在地上,然后就看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他不认得这个少年,每个同伴,不管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了的他都认得,没有这位。而且这个孩子就不是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衣着整齐干净,而他们这些残兵,都不知道多少个月没洗澡换衣服了,不过身上倒是没有虱子,一来是天冷,二来是有虱子也被抓起来吃了。
自己这是看到鬼了吗?
少年觉得自己大抵是饿得出现幻觉了。
“嗨,你别睡,我是来带你离开的。”孩子拍了拍少年的脸。
痛!
不是幻觉?!
意识到这一点,少年睁开了眼怔怔的看着孩子,若是平常,他一定会被吓到,大晚上的活见鬼啊。然而现在,他很快就要死了,就算活见鬼了又如何?很快就是同类了,因此少年是挺想提前打好关系的,奈何接下来肯定还有战事,而说话也是耗费体力的,他现在除非必须战斗,否则别说说话了,连手指头都不想动一下,最终只能无奈的看着孩子。
孩子道:“你有没有什么要带走的东西?收拾一下,我带你离开。”
少年努力的分析了下孩子话里的意思,虽然不知道这孩子为何会来找自己,但他能出现在这里本身就很诡异,说不定真有办法带自己离开,于是开口,然而一开口就把自己给吓了一跳,这声音太过喑哑,真的是自己的声音吗?的确是。
“我没什么要带走的东西。”少年艰难的道。
孩子一听,立时就将少年抓了起来往背上放,而少年一看他这举动也明白了一个事。
“你只带我走?”
孩子理所当然的回答:“对啊。”
“能不能带我的同伴一起走?”
“不行,我法力不够,外头是匈奴大军,带你一个已经是极限,多带的话就谁都不要走了。”
“那我也不走了。”少年说。
孩子皱眉。“你别闹了好不好,我真的没有能力带走你们所有人。”
少年笑道:“我真不是在威胁你,我是大汉军人,我可以战死,但不能降不能逃。”他若是当了逃兵,就算日后能娶到心上人,也是让心上人因自己而蒙羞,她是那么骄傲的人,怎么可能忍受得了。
孩子想揍人。
少年继续道:“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为什么来救我,但可不可以请你帮个忙?”
“什么忙?”
少年将耿恭找了来,耿恭很快将所有人集中了起来——写遗书。
“麻烦将它交给她,告诉她,不用再等我了,另外找个好人家嫁了,嫁人的时候别告诉我。若婚后安好就忘了我,若不好便记得,我爱你。”
孩子最后是带着一大包遗书和一堆遗物离开的,为此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域,远赴中原。
“我跟你说, 少凰可是上神, 你知道上神是什么吗?那是世间最强大的神仙,是真神.....所以你得明白她欠你的这个因果有多么的重要,不论你许什么愿望都能实现的,你想想你有没有别的愿望。你想不想复活?起死回生, 重新做妖,她能让你如愿。就算不想起死回生, 你想成仙,她也能做到(找个大神教着,哪怕是白痴, 教个几百万年也能成仙, 吃一丸仙丹就立地成仙什么的,那太不科学, 纯属yy)....你不会是想当妖神吧?这个难度有点大,估计她做不到....”
“我只想将步摇送到那个女子的手里。”
我:“.....”我去, 合着我说了半天你一句都没听进去啊,真tm的死心眼。
“起死回生不好吗?成仙不好吗?你为何一定要吊死在这棵树上?一点好处都没有啊。”我哀叹不已。
藏羚羊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狗血感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的年代在东汉, 就是华夏历史称之为光武中兴建立的那个汉代, 不过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不是在光武时代, 而是在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的时候。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还得提一下东汉门户的情况, 虽然都以汉为国号,但实质情况差得很多。贵贱之别是不管哪个时代都有的,两汉也不例外, 但在西汉的时候有歌女出身的皇后卫子夫、有马奴和奴婢私生子的名将卫青与霍去病....这些个例子足以说明一个事,在西汉时,下层往上爬虽然难,但还是有机会,也有成功可能的。而在东汉,卫子夫那一大家子的出身,根本不可能有出头的机会,就算有机会出头也没法做到那样的成就。
原因?
刘邦建立西汉,他麾下许多人也布衣卿相,虽然有几个曾是贵族的出身,但更多是平民百姓,其中连杀狗的都有。也因此,西汉时的豪族问题并不严重,至少没东汉那么严重。
刘秀建立东汉却不像刘邦那样,他依赖的根基是自己宗室之后的正统身份以及豪强大族,尤其是后者。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甭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能够做出这么一个姿态就足以证明他并不依赖豪强大族,因此建立的西汉王朝皇权极为强盛。而刘秀,他的军队侵扰百姓的情况时有之,但他对此是不管的。而对于豪强大族,数数他的云台二十八将,里头有几个是平民出身?这样建立的王朝从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巨大隐患。
依靠豪强势力建立的东汉王朝,自然而然会代表豪强地主的利益(出身决定立场,如孟凰那样的完全跳出这种圈子,无所谓自己生死荣辱的例子属于稀有品种)。豪族大姓往往世代高官,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和私家武装,实际上控制着中央和地方的政权。也因此,东汉王朝,更多的像众多豪强大族联合的政权,皇权与西汉时根本不能比。
森严的等级确立是毫无悬念的事,东汉那么多皇帝,皇后与后宫高位的妃嫔哪个不是世家大族出身,汉武帝、汉宣帝那样的情况根本不会出现。
说起来东汉后期皇帝个个傀儡就有这方面的因素,豪强大族轮流把持朝政,皇帝干翻了这个还有那个,简直没完没了。尤其是同样是外戚,东汉的外戚豪族可不是西汉时的外戚,西汉时那些让皇帝忌惮的外戚根基都很薄弱,他们能够让皇帝忌惮更多的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以及功劳,说白了就是功高震主,皇帝要削权要打压要掌控,不过是对付那么几个人罢了,难度偏低。而东汉时,皇帝的对手可不是一个或几个人,而是一片枝繁叶茂、根深蒂固的原始森林,这难度.....光是想想就忍不住为东汉的皇帝们掬一把同情泪。
介绍完了背景,咱们就说正文。
汉明帝时这方面的问题虽然已经显现,但还没到后来那么严重。自然,所谓的没那么严重是对皇权而言,对于故事的主人公而言却是很严重了。
长安的一个少年游侠与一个少女相恋了,但少年是寒门子弟,而少女却是东汉豪族的女儿。这地位之悬殊,梁山伯与祝英台都要甘拜下风,想也不用想都知道这两位没机会。
两个当事人未必不清楚这些,但他们俩比梁山伯与祝英台要出息多了,不管怎样,不努力一把,无论如何都不甘心,因此两个人决定拼一把。
别误会,这两位不是要私奔,古代一个女子私奔,得带累整个宗族女子的名声,而且真跑了,豪族要抓两个小年轻还不是易如反掌,那姑娘还没这么自私和不长脑子。
豪族虽然是东汉王朝灭亡的隐患,但你不能否认一个事,那就是,豪门多纨绔,但也多英才。打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只要不是实在不成器,见识与眼光都是不错的。
少女让少年去从军。
王莽的时候西域分割为55国(话说西域多大,居然能划分出五十五个国家,牛。),其中北道诸国重新被匈奴给控制了,而王莽的时候西汉因为那过于超前的变革弄得挺乱,暂时顾不上西域,因此罢免了都护之职(在这里我忍不住拿少凰比了下,发现虽然人族会做出最符合利益的事,但如果是少凰这个非人类,思维肯定不是一个方向,内部再有问题,外敌打过来,少凰第一反应肯定是丢下内部问题逼着所有人去解决外敌,不肯她就掀桌子,让权力游戏中的所有人都玩不成)。
更始元年的时候,王莽被杀,这回是真的天下大乱了,西域与内地也因此失去了联系,匈奴趁虚而入。但马上能打天下却不可能治天下,元朝就是一个活例子,而在元朝之前的例子是匈奴。匈奴将西域给治理得怨声载道,西域诸国纷纷要求新建立的东汉恢复都护管辖,并且表示愿意送上质子。
不过那个时候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新的问题正的冒头,刘秀便以天下初定、匈奴未服为由未允诺。而没有足够震慑西域全局的力量,西域就大乱了,鄯善、车师、龟兹复附匈奴,莎车、于阗互相争雄,兵事不息,非一般的乱。
直到永平十六年的时候汉明帝才命令命窦固北征匈奴,打算重新控制西域。
少年的出身注定他想出头,难度不亚于登天。
虽然出兵是在永平十六年,但战争实际上从开始做准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少女虽然不是朝堂的官员,但她是豪族的女郎,消息灵通,通过一些细节得出了汉明帝打算征匈奴的结论,立刻就意识到机会来了。
正常途径无法出头,从军立下军功却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反正除此之外也没别的路了。
“我只等你五年。”
“听说西域生长着一种叫胡杨的树木,我从未见过,你回来的时候能不能给我带一支胡杨木的步摇?”
少年带着五年内一定回来以及回来的时候一定带着一支胡杨木步摇的承诺出发了。
窦固领兵出征,取伊吾卢(今新疆哈密东)地,汉朝置宜禾都尉,于阗诸国再次派人到洛阳,第二年的时候设置都护,与内地断绝了五十年的西域复通。
少年在战事中表现出色,立下了军功得到提升,而都护府刚刚复设,西域还不是很稳定,不稳定便意味着有战事,而有战事便有仗打,有仗打就意味着有军功可以捞。(不怪乎少女让他参军,这根本就是经典的武将脑回路)
少年靠着军功一路上升,不过两三年便有了不错的成绩,带着这样的成绩再加上他的年纪,年轻意味着还有很大的上升余裕,若是去提亲,少女的家族是不会拒绝的。
少年将自己这几年所得的所有战利品与赏赐都给整理了出来,先托人送回了长安给少女,让少女置办合她长辈的礼物,他真心不了解她的长辈喜欢什么,剩下的则是聘礼。另附书函一封,西域局势不是很稳定,他要回去提亲成亲的话肯定还得等个一年半载,让少女多点耐心,再等等,他一定回去。
情书写得很是信誓旦旦,但flag这种东西,真的不能立。
汉明帝挂了,汉章帝刘炟即位,趁着别人国丧时出兵也算是军事上的一个老传统了,从春秋时就有了,东汉时仍有,不过被使用的对像是东汉王朝。
三月的时候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蠡音离)带领二万军队与汉帝国争夺西域,匈奴军队势如破竹,攻破了归附汉帝国的车师后国,招降了西域北部焉耆等小国,汉帝国刚上任的西域都护陈睦战死,驻扎柳中城的关宠部、驻扎金蒲城的耿恭部被合围,这两支不过数百人的小部队一旦被消灭,匈奴军队将长驱直入山南。
因为距离的关系,汉章帝只知道战事糜烂,但有多烂却不是很清楚,但从已经掌握的情报可以知道一个事:西域多半已经完全落入匈奴的手里。
对于是否继续经营西域,刘炟举棋不定,大臣们也有争论。由于确实存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难,刘炟最终还是放弃了西域,诏令滞留西域的汉朝人员回国。
不过,还在安全地带的人还好说,撤回来很容易,但一些比较倒霉的,比如柳中城和金蒲城就难了。
多数大臣都认为没必要救援,西域的失去已不可避免,那些战士们也已注定为国牺牲了,救援什么的,没必要也没意义。尤其是这几处的情况,赶过去的时候人多半已经死光了,去了也是白去。
但也有人认为不亲眼确定那些战士死光了,就不能放弃,若是他们没死光呢?比如司徒鲍显,他力主马上增援,奈何支持者甚少,跟不支持的一比,对比鲜明。
两种意见争了半天,刘炟犹豫许久,最终采纳了鲍显的意见。
唯一的问题是,朝堂上扯皮半天,再调兵,点齐了兵马.....我很好奇这得多久,反正肯定不会几个小时就解决了的事。
史书记载,汉帝国的援军是在第二年的正月抵达柳中城的,到的时候关宠部已经如不支持救援的大臣所判断的那样——死光了。而那样严寒的天气,救援军认为比柳中城更艰难的耿恭部更不可能存在了,于是统兵的秦彭、王蒙、皇甫援等将领都决定返回,毕竟他们不能冒险把全军置于危险之地。
少年在都护府重新设置后就调到了金蒲城,就是耿恭部,这运气着实令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总算还没霉到家,他的上司是个靠谱的,没有束手待毙,耿恭率部趁着大雨向敌人发起突击,成功逃出重围。
然而,逃出重围和摆脱困局是两回事,西域那地方是什么环境,很多人都知道,沙漠、绿洲....水源很重要,冬季的时候问题还不严重,实在渴了可以吞雪,但天气热起来以后就真的很有问题了。
五月的时候,耿恭因为水源问题不得不引兵转移到疏勒城,疏勒城有涧水流过,可以保证夏季的饮水;同时,疏勒城正当山南山北之间的要道,可以防止匈奴攻略山南各西域小国。
匈奴人也不傻,很快发现了耿恭部的意图,再次将耿恭部合围在疏勒城。
匈奴人将涧水的上游壅塞住之后,涧水断流,少年庆幸不已,幸亏之前有水的已经积蓄了足够几年的用水,否则匈奴人这一招非得让他们所有人渴死不可,毕竟,人可以数日不食,却不能数日不饮水,超过三天不喝水就可以见阎王了。
虽然庆幸,但少年的庆幸也没维持多久,靠着城墙坐了下,取出了随身的胡杨木步摇,这几年他一直在雕,手艺进步也很大,这是他雕得最好的一支,但跟专门的匠人还是不能比,若是带回去,她一定会嫌弃吧。不过,附近的国家都已经投降匈奴,形势十分险恶,他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回去见心上人了,可能被她想嫌弃这支步摇手艺差都没有机会了。
若是自己死了,她应该会嫁给别的人吧。
可是,自己真的很不甘心啊。
时间仿佛度日如年般的艰难爬过,同伴不断的战死、病死、饿死,最后一种死法最恐怖,然而这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你眼睁睁的看着同伴活活饿死的同时也清楚的知道,不久之后,自己也会变成那个样子。
粮食早就吃完了,就连身上的皮制铠甲也被放进锅里煮软然后切开分食,现在正在拆弩,制弩的时候有用到皮条,也可以煮食,还有之作弓弦的兽筋都是可以食用的东西,做为仅有的几个伤势轻微的人之一,少年是拆弩的人。护具与武器是他们的第二生命,护具已经被煮食,武器也将被煮食,他们接下来要怎么抵御匈奴?
少年的脑子里不由得冒出一个想法:要不投降吧,投降了就可以活下去了。
这个想法如同魔鬼的低吟,充满了诱惑力,然而,少年瞅了瞅旁边同样在拆弩的耿恭将军,果断将魔鬼的低吟给摁死了。弹尽粮绝,不是每个人都能无望的坚守,尤其是他们都很清楚,都这么久了,朝廷不可能派人来救援他们的。
怎能不摇摆?然而第一个提议投降的人被耿恭将军给杀了。
“吾等堂堂大汉儿郎,若投匈奴,日后成为匈奴对付大汉的冰刃,如何对得起远方的家人?他们还有何颜面见人?”
弩具上的皮条与弓弦很快被分食殆尽,可这根本不够。
这时匈奴单于亲临城下,这些匈奴人虽然凶残,却也心肠直,敬重英雄,便招降耿恭,并答应封他为王。对此,耿恭无动于衷,然而少年清楚的看到人心在浮动,沉默半日后少年走到了休息中的耿恭将军面前。“将军,卑职有话想对您说.....”
黎明的时候耿恭答应投降,匈奴人惊讶不已,但能够得到这样一位英雄还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的,单于派了使者进城于耿恭讨论降后的待遇问题。
匈奴使者骑着马进了城,然后....被耿恭亲手击杀。
“将尸体搬到城上。”耿恭对少年说。
少年不解,但还是将尸体给抬了上去,然后就看到了耿恭的神展开——对着匈奴的大军,耿恭从尸体身上割肉边烤边吃!
少年沉默的看着耿恭,他提议耿恭用这也的方式绝了所有人的心思,但耿恭这一补充.....很好,相信不会再有任何人再有投降的心思了,人心可用,非常可用。
少年正无语着,正吃着的耿恭也招呼起了他。“一起吃,补充体力,接下来还有得仗要打呢。”
肉闻着挺香的,但那是人肉啊.....少年瞅了瞅城外的匈奴大军,最终还是与耿恭一起拿刀割肉来吃。
(庄主:对于此事,后世还有人专门做了诗,就是岳飞同志,作诗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活了二十几年,现在才知道岳飞同志还是个写实派的诗人)
再次打退匈奴后,少年疲惫的坐倒在地上,然后就看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他不认得这个少年,每个同伴,不管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了的他都认得,没有这位。而且这个孩子就不是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衣着整齐干净,而他们这些残兵,都不知道多少个月没洗澡换衣服了,不过身上倒是没有虱子,一来是天冷,二来是有虱子也被抓起来吃了。
自己这是看到鬼了吗?
少年觉得自己大抵是饿得出现幻觉了。
“嗨,你别睡,我是来带你离开的。”孩子拍了拍少年的脸。
痛!
不是幻觉?!
意识到这一点,少年睁开了眼怔怔的看着孩子,若是平常,他一定会被吓到,大晚上的活见鬼啊。然而现在,他很快就要死了,就算活见鬼了又如何?很快就是同类了,因此少年是挺想提前打好关系的,奈何接下来肯定还有战事,而说话也是耗费体力的,他现在除非必须战斗,否则别说说话了,连手指头都不想动一下,最终只能无奈的看着孩子。
孩子道:“你有没有什么要带走的东西?收拾一下,我带你离开。”
少年努力的分析了下孩子话里的意思,虽然不知道这孩子为何会来找自己,但他能出现在这里本身就很诡异,说不定真有办法带自己离开,于是开口,然而一开口就把自己给吓了一跳,这声音太过喑哑,真的是自己的声音吗?的确是。
“我没什么要带走的东西。”少年艰难的道。
孩子一听,立时就将少年抓了起来往背上放,而少年一看他这举动也明白了一个事。
“你只带我走?”
孩子理所当然的回答:“对啊。”
“能不能带我的同伴一起走?”
“不行,我法力不够,外头是匈奴大军,带你一个已经是极限,多带的话就谁都不要走了。”
“那我也不走了。”少年说。
孩子皱眉。“你别闹了好不好,我真的没有能力带走你们所有人。”
少年笑道:“我真不是在威胁你,我是大汉军人,我可以战死,但不能降不能逃。”他若是当了逃兵,就算日后能娶到心上人,也是让心上人因自己而蒙羞,她是那么骄傲的人,怎么可能忍受得了。
孩子想揍人。
少年继续道:“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为什么来救我,但可不可以请你帮个忙?”
“什么忙?”
少年将耿恭找了来,耿恭很快将所有人集中了起来——写遗书。
“麻烦将它交给她,告诉她,不用再等我了,另外找个好人家嫁了,嫁人的时候别告诉我。若婚后安好就忘了我,若不好便记得,我爱你。”
孩子最后是带着一大包遗书和一堆遗物离开的,为此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域,远赴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