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为难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灵石县城外,明军东大营。
杨鹤站在打仗之外,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灵石县城头说道:“昨日收到贺总兵急报,秃匪小白袍肆虐汾州,接连攻下了平遥、祁县二城。还收降了白玉柱、曹操二股人马,现在已经握有精兵两万,靠贺总兵已经势大难制了。”
听到这个糟糕的消息,杨鹤下面的幕僚不免一番惊慌。
眼下山西境内的局势变幻莫测,王嘉胤刚刚还有精装六万,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想要图谋太原府。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此人就丢了性命,脑袋还让满桂领了赏钱。接下来还不足半月,李旭升就趁机崛起,收拢住了王嘉胤上万精锐,还攻下了平遥祁县二城。
杨鹤挥了挥手,让大部分幕僚退了出去,只留下最信重的王洛。王洛是杨鹤亲信,见到东主忧虑难耐,于是主动进言道:“东翁不必忧虑,小白袍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大部都是乌合之众。官军虽然近期拿不下平遥、祁县二城,但是看住小白袍这股秃匪还是很有把握的。”
“更何况大同镇满桂总兵素来有良将之称,一击之下斩杀了名头更大、实力更强的王嘉胤。只要大同镇精兵能腾出手来,剿灭小白袍还是轻而易举的。”
杨鹤听了这番安慰的话,暗自摇了摇头说道:“这一次剿匪,也怪老夫有些轻敌。本以为四万精兵一击而下,秃匪纵然凶顽,也当一鼓而灭。没想到秃匪如此厉害。居然与官军对抗不落下风。纵使调来了满桂精骑,只怕也不能尽快剿灭小白袍这一股巨匪。反而加重的运粮的任务。让大军的粮道更加脆弱。”
杨鹤的这番认识也算是比较清醒,但是作为一个二品京官。杨鹤并不能将过错揽在手中。他这番话只能他亲信的幕僚中说一说,对于当前的局势还是毫无用处。
“老东翁,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咱们到现在还占据优势,只要在从九边抽调一部分精兵,定能一鼓作气剿灭秃匪。”王洛见杨鹤有些灰心丧气,信心十足的相劝道。
“哎 ”
杨鹤长长叹息了一声。“没用的,从剿匪到现在,短短三个月时间,朝廷就花费了百万两白银。即便兵马还有富余。但是没有饷银,仗已经很难打下去了。”
“不是还有内帑嘛,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皇上难道还会心疼银子。有了内帑接济,加上朝廷腾挪一下,还是能抽出不少银子的。”
杨鹤紧了紧身上的皮袍,落寞的说道:“我虽然不在朝中,但是也知道皇家也是善财难舍。更可况万历年间连番用兵,只怕先皇留下的内帑未必有多少。”
“况且天子即位后。对待官绅太宽,对待百姓太严。又没有上几代天子敛财制衡的手段,只怕情况更加糟糕。”
杨鹤这番话是非常隐晦的,话音中对于崇祯天子的治国之道的手段也有些意见。
实际上也是如此。崇祯登基后,基本上看不清局势,分不清大局。他听信了东林党的忽悠。取下了矿税监,还将江南的茶税交给文官收取。
这样一来。从崇祯元年开始,朝廷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再加上为了修建天启皇帝的皇陵。整个崇祯元年,朝廷一直拿不出饷银。
而因为缺乏饷银,九边的官军连续发动兵变,无数的边军士卒逃亡成为盗匪,这就更加重了陕北流民起义危险。
到了崇祯二年,朝廷缺银子的局面更加严重,崇祯皇帝没有办法,只能加收剿饷二百万两,讲负担压在贫苦的百姓身上。
明代的税制,从明太祖开始就问题重重,因为明太祖的关爱。官员士绅的土地是不收银子的,几百年下来的土地兼并,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从宣德年间开始,明朝的田赋就逐年减少。
到了天灾人祸之年,百姓为了躲避官府的盘剥,少交一些赋税。纷纷将土地投献到士绅名下,将自己卖身给士绅为奴,这样一来,更减少了交税人员的数目。
而指望官僚阶层的节操,自发的将应该缴纳的赋税交上来,这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举个恰当的例子,崇祯二年整个浙江省的茶税,官员们仅仅上交了十二两白银。这是十二两白银,就是偌大的浙江省一年的茶税。而在天启七年,这个数目还是十七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当地收税的太监的严重贪污。
在明末时期,明朝的官僚几乎毫无节操。他们眼中除了白花花的银子,根本没有丝毫忠义。为了少交赋税,他们什么缺德的事情也能干出来。
在崇祯元年中,他们忽悠刚刚继位的崇祯天子,炒作苏松重赋的概念,上书让朝廷将赋税平均到各省。而生长在妇人之手,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崇祯皇帝,居然同意了这个意见。
众所周知,江南一亩田地种植茶桑可以赚取十几两白银。而陕北之地,每亩天地只能平均打三四斗粗粮,赚取的银子还不到三分银钱。
而大明朝的崇祯皇帝,居然让每亩地收入三分银子的陕北交纳二两银子的田税。这样残暴的政策,自然逼得陕北百姓只能造反,正是因为这种政治背景,刘宣才能聚拢饥民,起兵造反。
这种状况,杨鹤心中自然清楚。他本人就是官僚阶层的一员,他出身于常德,并不是东林党人,反而与当年的楚党关系密切。但是对于朝廷这种艰难的局面,杨鹤也没有任何办法。
在朝廷的体制内,任何改革都会触动当权者的利益,哪怕是大权在握的张居正,也不敢触动官绅阶层的根本。
杨鹤想到这里,越发的悲观失望,他忧虑的说道:“现在最危险的就是粮道,朝廷千里迢迢翻越太行山为大军运粮。每一粒粮食都是非常宝贵的,现在小白袍占据平遥,严重的威胁着官军的粮道。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隐患,我们也要尽快退兵了。”
王洛虽然算是杨鹤的亲信,经常为他出谋划策,但是大军的粮草,却并不由他经手。他迟疑了一下问道:“情况已经如此糟糕了吗?”
“只怕更严重一些,现在东大营中,咱们的粮草只能坚持二十天。从两个月以前,官军运送的粮草就在减少。”
“如今冷泉口、平遥二股秃匪,严重威胁着大军的粮道,时不时会主动出击,焚毁一部分军粮。上月初三,秃匪下山虎烧毁了咱们上万石军粮。这个月初二,小白袍击败了官军运粮队,咱们又丢失了四千石粮草。如果不能拔除冷泉口、平遥二股匪军,官军就不能挽回缺粮的局面。”杨鹤叹了一口气,为难的说道。(未完待续。。)
灵石县城外,明军东大营。
杨鹤站在打仗之外,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灵石县城头说道:“昨日收到贺总兵急报,秃匪小白袍肆虐汾州,接连攻下了平遥、祁县二城。还收降了白玉柱、曹操二股人马,现在已经握有精兵两万,靠贺总兵已经势大难制了。”
听到这个糟糕的消息,杨鹤下面的幕僚不免一番惊慌。
眼下山西境内的局势变幻莫测,王嘉胤刚刚还有精装六万,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想要图谋太原府。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此人就丢了性命,脑袋还让满桂领了赏钱。接下来还不足半月,李旭升就趁机崛起,收拢住了王嘉胤上万精锐,还攻下了平遥祁县二城。
杨鹤挥了挥手,让大部分幕僚退了出去,只留下最信重的王洛。王洛是杨鹤亲信,见到东主忧虑难耐,于是主动进言道:“东翁不必忧虑,小白袍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大部都是乌合之众。官军虽然近期拿不下平遥、祁县二城,但是看住小白袍这股秃匪还是很有把握的。”
“更何况大同镇满桂总兵素来有良将之称,一击之下斩杀了名头更大、实力更强的王嘉胤。只要大同镇精兵能腾出手来,剿灭小白袍还是轻而易举的。”
杨鹤听了这番安慰的话,暗自摇了摇头说道:“这一次剿匪,也怪老夫有些轻敌。本以为四万精兵一击而下,秃匪纵然凶顽,也当一鼓而灭。没想到秃匪如此厉害。居然与官军对抗不落下风。纵使调来了满桂精骑,只怕也不能尽快剿灭小白袍这一股巨匪。反而加重的运粮的任务。让大军的粮道更加脆弱。”
杨鹤的这番认识也算是比较清醒,但是作为一个二品京官。杨鹤并不能将过错揽在手中。他这番话只能他亲信的幕僚中说一说,对于当前的局势还是毫无用处。
“老东翁,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咱们到现在还占据优势,只要在从九边抽调一部分精兵,定能一鼓作气剿灭秃匪。”王洛见杨鹤有些灰心丧气,信心十足的相劝道。
“哎 ”
杨鹤长长叹息了一声。“没用的,从剿匪到现在,短短三个月时间,朝廷就花费了百万两白银。即便兵马还有富余。但是没有饷银,仗已经很难打下去了。”
“不是还有内帑嘛,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皇上难道还会心疼银子。有了内帑接济,加上朝廷腾挪一下,还是能抽出不少银子的。”
杨鹤紧了紧身上的皮袍,落寞的说道:“我虽然不在朝中,但是也知道皇家也是善财难舍。更可况万历年间连番用兵,只怕先皇留下的内帑未必有多少。”
“况且天子即位后。对待官绅太宽,对待百姓太严。又没有上几代天子敛财制衡的手段,只怕情况更加糟糕。”
杨鹤这番话是非常隐晦的,话音中对于崇祯天子的治国之道的手段也有些意见。
实际上也是如此。崇祯登基后,基本上看不清局势,分不清大局。他听信了东林党的忽悠。取下了矿税监,还将江南的茶税交给文官收取。
这样一来。从崇祯元年开始,朝廷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再加上为了修建天启皇帝的皇陵。整个崇祯元年,朝廷一直拿不出饷银。
而因为缺乏饷银,九边的官军连续发动兵变,无数的边军士卒逃亡成为盗匪,这就更加重了陕北流民起义危险。
到了崇祯二年,朝廷缺银子的局面更加严重,崇祯皇帝没有办法,只能加收剿饷二百万两,讲负担压在贫苦的百姓身上。
明代的税制,从明太祖开始就问题重重,因为明太祖的关爱。官员士绅的土地是不收银子的,几百年下来的土地兼并,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从宣德年间开始,明朝的田赋就逐年减少。
到了天灾人祸之年,百姓为了躲避官府的盘剥,少交一些赋税。纷纷将土地投献到士绅名下,将自己卖身给士绅为奴,这样一来,更减少了交税人员的数目。
而指望官僚阶层的节操,自发的将应该缴纳的赋税交上来,这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举个恰当的例子,崇祯二年整个浙江省的茶税,官员们仅仅上交了十二两白银。这是十二两白银,就是偌大的浙江省一年的茶税。而在天启七年,这个数目还是十七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当地收税的太监的严重贪污。
在明末时期,明朝的官僚几乎毫无节操。他们眼中除了白花花的银子,根本没有丝毫忠义。为了少交赋税,他们什么缺德的事情也能干出来。
在崇祯元年中,他们忽悠刚刚继位的崇祯天子,炒作苏松重赋的概念,上书让朝廷将赋税平均到各省。而生长在妇人之手,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崇祯皇帝,居然同意了这个意见。
众所周知,江南一亩田地种植茶桑可以赚取十几两白银。而陕北之地,每亩天地只能平均打三四斗粗粮,赚取的银子还不到三分银钱。
而大明朝的崇祯皇帝,居然让每亩地收入三分银子的陕北交纳二两银子的田税。这样残暴的政策,自然逼得陕北百姓只能造反,正是因为这种政治背景,刘宣才能聚拢饥民,起兵造反。
这种状况,杨鹤心中自然清楚。他本人就是官僚阶层的一员,他出身于常德,并不是东林党人,反而与当年的楚党关系密切。但是对于朝廷这种艰难的局面,杨鹤也没有任何办法。
在朝廷的体制内,任何改革都会触动当权者的利益,哪怕是大权在握的张居正,也不敢触动官绅阶层的根本。
杨鹤想到这里,越发的悲观失望,他忧虑的说道:“现在最危险的就是粮道,朝廷千里迢迢翻越太行山为大军运粮。每一粒粮食都是非常宝贵的,现在小白袍占据平遥,严重的威胁着官军的粮道。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隐患,我们也要尽快退兵了。”
王洛虽然算是杨鹤的亲信,经常为他出谋划策,但是大军的粮草,却并不由他经手。他迟疑了一下问道:“情况已经如此糟糕了吗?”
“只怕更严重一些,现在东大营中,咱们的粮草只能坚持二十天。从两个月以前,官军运送的粮草就在减少。”
“如今冷泉口、平遥二股秃匪,严重威胁着大军的粮道,时不时会主动出击,焚毁一部分军粮。上月初三,秃匪下山虎烧毁了咱们上万石军粮。这个月初二,小白袍击败了官军运粮队,咱们又丢失了四千石粮草。如果不能拔除冷泉口、平遥二股匪军,官军就不能挽回缺粮的局面。”杨鹤叹了一口气,为难的说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