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历朝历代以来,帝国皇朝统治天下生灵的不二法门就是宣扬忠孝,忠诚于皇帝,孝顺长辈。
这孝顺无可非议,但忠诚皇帝则就是带着愚民思想了。
人生而不平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
这些观念做为科举的中心思想被强加到每一个人的脑子里。
愚民,成了稳固帝国王朝的不二法门,再加上利用佛、道等宗教的宣扬,其实历代以来的平民百姓,真正有自己思想的人并不多。
万中取一有那么几个,不是被朝廷暴力铲除,就是被收容进朝廷的官场,沦为实施愚民政策中的一员。
百里无忌知道段佛音所问的,并不是不解明国百姓为何自信,而是不解百里无忌为何让百姓“聪明”起来。
因为“聪明”起来的百姓,远比“不聪明”的百姓难以统治。
这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核心思想。
其实不但段佛音不明白,许多明国官员亦不明白,江山社稷、家国天下,唯有愚民才能千秋百载,这是恒古不变的法则。
人,如果懂得太多,就会不“安份”,不受约束,法律对于智者来说,不过就是统治者的遮羞布,仅此而已。
法律的神圣之处在于遵守,而帝国的法律制订,出自于上位者,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皇权,永远不需要遵守法律。甚至可以随时修改、践踏法律。
百里无忌在楚国时就开始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并通过对取仕的改革,往下一代学子中播下开启民智的种子。
虽然徐世铭擅作主张地加入了效忠皇室的科目。但这不影响民智的开启。
百里无忌知道民智开启,将会对明国根基产生强烈的震动,因为百姓由此会渴望更多的自主权、知情权和参与权。
开启民智之后,朝廷将需要面对更多的质询,从而使得凌驾于律法之上的皇权产生动摇。
这就是不利于统治的根本原因。
但百里无忌来自未来,他知道愚民的害处。
那就是会使百姓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因为愚民思想中。仅有着效忠皇权,而皇权是个变量。就象五代中,数十年间换了五个朝代,加上明国那就是六个。
百姓忠诚于皇权,谁来做皇帝就效忠于谁。这就是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
就象当辽国攻下开封府,掳走石重贵,晋国臣民便坦然效忠耶律德光一般。在他们心里,只要耶律德光做了中原皇帝,那就是他们效忠的对象。
在百姓心里,没有国家也没有民族,所有的外来侵略,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换了个效忠对象而已。
愚民政策可能有利于短期的统治。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动摇统治基础的一计毒药。
所以,百里无忌开启民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希望能在百姓心里播种下国家、民族的种子,只有这样,百姓在面对外来侵略的时候,才会浴血反抗、不死不休。
有了这种觉悟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有这样百姓的国家,才是千秋万代的。
当然。这前提是皇权的虚设。
因为,开启了民智的百姓。是不可能永远容忍自己头上悬着一把“皇权之剑”的。
他们会索要的更多,无论是利益还是权力。
如果皇权不主动虚设,那么在有一天,皇室将被民众推翻。
百里无忌有这个觉悟,他在建立明国时,就已经有了这种准备,“明”“民”,这就包含着百里无忌所要达到的目的。
有着后世觉悟的百里无忌知道,帝国的兴衰轮回,他不希望如今强大的明国,在传承几代之后,再一次陷入衰败、更换的轮回。
而朝代的更替永远是血腥的,百里无忌更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无法得到善终。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之处,就是皇权虚设。
将权力交出去,这一切罪恶之源的权力只要不在皇室手中,那么就没人会来为难皇室。
这样,明国将永远存在,任何一个势力的崛起都将成为内战,抢夺执政权,不再会出现有一天明朝变成“周朝”或者“陈朝”、“宋朝”这样的现象。
所有的争端都将控制在明国这面大旗之下。
在这种百姓懂得国家、民族概念的情况下,谁要逆天行大不讳之举另建国家,都将被万众唾弃,如此,明国才能长存。
而皇室将成为明国的精神支柱,与明国同在。
这是百里无忌前思后想,唯一能令明国真正千秋百载的方法。
可这些,百里无忌自然不能说给段佛音听,这种超前的概念远不是这个时代人所能接受。
正如当人还在渴望一碗稀粥,填饱肚子的时候,你和他讲如何搭配饮食才有营养,那等于对牛弹琴。
百里无忌想了想,带着戏谑的眼神回答段佛音,道:“久闻佛音公主深谙佛法,今天朕班门弄斧,引用一句,佛曰不可说。”
段佛音闻言迅速回道:“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以有因缘故得可说。”
段佛音在佛法领悟上无疑精湛的,她甚至一刻都没有停留地对百里无忌进行了反驳。
她的这句话中,其中“不生生”是指世俗谛上的初生出胎,“生生”是指一切凡夫,“生不生”是指世俗谛上的死亡,“不生不生”则指没有生相的大涅盘。
这句话前半句的四项,实际上又囊括了一切法,从生到死,从众凡夫,到大涅盘,无论是世俗谛,还是真实义,统统不可说。
凡夫境既可说又不可说,涅盘境既不可说又可说,这才是正确的看法。
但如果碰到适当的机缘,或要教化群蒙,或要远播佛法,则一切皆可说了。
她的意思自然是,遇见她的提问,便是适当的机缘了。
百里无忌本是戏谑地随口一说,却被段佛音瞬间堵了回来,百里无忌挖空脑子地思索了一番,将从前在齐已僧门下学过的佛经过滤了一遍,才寻到一句。(未完待续)
历朝历代以来,帝国皇朝统治天下生灵的不二法门就是宣扬忠孝,忠诚于皇帝,孝顺长辈。
这孝顺无可非议,但忠诚皇帝则就是带着愚民思想了。
人生而不平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
这些观念做为科举的中心思想被强加到每一个人的脑子里。
愚民,成了稳固帝国王朝的不二法门,再加上利用佛、道等宗教的宣扬,其实历代以来的平民百姓,真正有自己思想的人并不多。
万中取一有那么几个,不是被朝廷暴力铲除,就是被收容进朝廷的官场,沦为实施愚民政策中的一员。
百里无忌知道段佛音所问的,并不是不解明国百姓为何自信,而是不解百里无忌为何让百姓“聪明”起来。
因为“聪明”起来的百姓,远比“不聪明”的百姓难以统治。
这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核心思想。
其实不但段佛音不明白,许多明国官员亦不明白,江山社稷、家国天下,唯有愚民才能千秋百载,这是恒古不变的法则。
人,如果懂得太多,就会不“安份”,不受约束,法律对于智者来说,不过就是统治者的遮羞布,仅此而已。
法律的神圣之处在于遵守,而帝国的法律制订,出自于上位者,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皇权,永远不需要遵守法律。甚至可以随时修改、践踏法律。
百里无忌在楚国时就开始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并通过对取仕的改革,往下一代学子中播下开启民智的种子。
虽然徐世铭擅作主张地加入了效忠皇室的科目。但这不影响民智的开启。
百里无忌知道民智开启,将会对明国根基产生强烈的震动,因为百姓由此会渴望更多的自主权、知情权和参与权。
开启民智之后,朝廷将需要面对更多的质询,从而使得凌驾于律法之上的皇权产生动摇。
这就是不利于统治的根本原因。
但百里无忌来自未来,他知道愚民的害处。
那就是会使百姓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因为愚民思想中。仅有着效忠皇权,而皇权是个变量。就象五代中,数十年间换了五个朝代,加上明国那就是六个。
百姓忠诚于皇权,谁来做皇帝就效忠于谁。这就是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
就象当辽国攻下开封府,掳走石重贵,晋国臣民便坦然效忠耶律德光一般。在他们心里,只要耶律德光做了中原皇帝,那就是他们效忠的对象。
在百姓心里,没有国家也没有民族,所有的外来侵略,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换了个效忠对象而已。
愚民政策可能有利于短期的统治。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动摇统治基础的一计毒药。
所以,百里无忌开启民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希望能在百姓心里播种下国家、民族的种子,只有这样,百姓在面对外来侵略的时候,才会浴血反抗、不死不休。
有了这种觉悟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有这样百姓的国家,才是千秋万代的。
当然。这前提是皇权的虚设。
因为,开启了民智的百姓。是不可能永远容忍自己头上悬着一把“皇权之剑”的。
他们会索要的更多,无论是利益还是权力。
如果皇权不主动虚设,那么在有一天,皇室将被民众推翻。
百里无忌有这个觉悟,他在建立明国时,就已经有了这种准备,“明”“民”,这就包含着百里无忌所要达到的目的。
有着后世觉悟的百里无忌知道,帝国的兴衰轮回,他不希望如今强大的明国,在传承几代之后,再一次陷入衰败、更换的轮回。
而朝代的更替永远是血腥的,百里无忌更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无法得到善终。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之处,就是皇权虚设。
将权力交出去,这一切罪恶之源的权力只要不在皇室手中,那么就没人会来为难皇室。
这样,明国将永远存在,任何一个势力的崛起都将成为内战,抢夺执政权,不再会出现有一天明朝变成“周朝”或者“陈朝”、“宋朝”这样的现象。
所有的争端都将控制在明国这面大旗之下。
在这种百姓懂得国家、民族概念的情况下,谁要逆天行大不讳之举另建国家,都将被万众唾弃,如此,明国才能长存。
而皇室将成为明国的精神支柱,与明国同在。
这是百里无忌前思后想,唯一能令明国真正千秋百载的方法。
可这些,百里无忌自然不能说给段佛音听,这种超前的概念远不是这个时代人所能接受。
正如当人还在渴望一碗稀粥,填饱肚子的时候,你和他讲如何搭配饮食才有营养,那等于对牛弹琴。
百里无忌想了想,带着戏谑的眼神回答段佛音,道:“久闻佛音公主深谙佛法,今天朕班门弄斧,引用一句,佛曰不可说。”
段佛音闻言迅速回道:“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以有因缘故得可说。”
段佛音在佛法领悟上无疑精湛的,她甚至一刻都没有停留地对百里无忌进行了反驳。
她的这句话中,其中“不生生”是指世俗谛上的初生出胎,“生生”是指一切凡夫,“生不生”是指世俗谛上的死亡,“不生不生”则指没有生相的大涅盘。
这句话前半句的四项,实际上又囊括了一切法,从生到死,从众凡夫,到大涅盘,无论是世俗谛,还是真实义,统统不可说。
凡夫境既可说又不可说,涅盘境既不可说又可说,这才是正确的看法。
但如果碰到适当的机缘,或要教化群蒙,或要远播佛法,则一切皆可说了。
她的意思自然是,遇见她的提问,便是适当的机缘了。
百里无忌本是戏谑地随口一说,却被段佛音瞬间堵了回来,百里无忌挖空脑子地思索了一番,将从前在齐已僧门下学过的佛经过滤了一遍,才寻到一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