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3节乡俗民·风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占地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吕铁刚,就在占地家后面住,解放前铁刚他爹在县成里拉洋车,找了个城里女人结婚,解放后回农村务农,由于长年劳累过度,四十来岁就过世了,留下他娘拉扯着两个姐姐和他在村里艰苦度日,是优越的社会制度,养活着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众多儿童。人八劳二的分配方法,让那些即使没有劳动力的众多家庭,也能享受到土地生产出来的果实,所以说,50年后到80年以前出生的人都是国家养大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大的做用。(人八劳二的分配办发、就是把打下来的粮食,先交公粮、村提留、生产队提留、留下足够的种子以后,先拿出来80%按人头分配,不论大人孩子,有一个人算一个。剩下的20%在按工分的多少分配)
吕铁刚比占地大几岁,小时候占地就是他的小跟班,只要一放学,两人便形影不离。在农村,上完了小学,就直接去生产队上工。很少人去上农中(就是初中)农中毕业后,照样去地里干活挣工分,根本没有人能考上高中。那是一个教育缺失的年代。尤其是农村里大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与现代也不同,“考上考不上还不是一样回来拉锄把子”这是对教育的无奈。那时候不用说农村人,就是城里人读完初中就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它不仅缓解了城市就业的压力,还把一大批劳动力鼓励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
所以上学也是混,岁数小生产队也不要,混到十二三岁,长成个半大小子,重活干不了,轻活总能干吧,牵牲口耕地,看畦子浇地。总是有你的活干,没有成年人的劳动强度大,挣的工分也少。壮劳力挣七分,小孩子三分、五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活也越来越重,占地十五岁那年,过年时,爹还是回来的那么晚,30晚上,农村人有守岁的习惯,在河北中部那个年代不讲究吃年夜饭,只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不亮就吃饺子,虽然是红薯面的,最丰盛的一顿饭是在初一的中午,要在熬了一锅的白菜粉条的菜里,放上两勺子熬成大油的油一及肉渣子,很香,用白色的玉米磨成白色的面,蒸成白色的玉米面馒头,看上去和真的白面馒头一样。还有用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子和上玉米面,放点香菜和盐,人们叫它渣子饼子,很好吃,也有蒸白面馒头的,更有捞大米干饭的,不过那都是村干部、再就是家里有人在城里上班挣工资的人才能吃的起。真正的农民连味也闻不到。双禄每年回来时都要通过张姐买一点大米,奶奶最爱吃大米熬的粥了,河北中部是小麦主产区,上季种冬小麦、下季种玉米、红薯,谷子等杂粮。按说农民能分到一些小麦,可是在当时浮夸风的影响下,乡干部为了讨好县干部,虚报产量,用小麦一下子交完了全年的公粮。本来可以分两季交的,那就能交一半小麦、交一半玉米或着交一半红薯。小麦没有了,玉米做了村提留。农民就只能吃红薯面。
有些不要命的生产队长,把小麦的种子多留下一些,到年跟前给社员们偷偷地分一点小麦,让这些生产白面的人闻一闻它的味道。那么公粮就交不够了,只好用玉米来代替。这样做的后果很可怕,一但被发现,队长就别想再当了,聪明的小队干部,会给村里的书记、主任、送些小麦、花生。总之,不送礼再小的干部也当不上。为什么要这样做?乡干部和村干部不一样,村干部永远是农民。这辈子也改变不了身份,而乡干部是上面派来的国家干部。要想升迁必需得在下面干出成绩来,才有可能提拔上去。他们吃的是商品粮,40%的细粮。每天都会有白面吃。每到农忙时,县里会派工作组来农村指导工作,要求是与农民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下乡以后,被分到生产小队,小队再分到户里,一般会分到生产队干部的家里,小队长先给管工作组饭的人家一些小麦,再给一点钱,买点肉。包成饺子,放在红薯面的菜粥里,河北中部的农村人习惯端上一碗菜粥去大门外的台阶上吃饭,男人们都出去。这些下乡干部们,也不例外的到外边去吃。人们看见的是红薯面菜粥,底下却是白面皮的肉馅饺子。占地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大小的干部成天家开会,那是统一思想,统一说法,不能乱说,这些工作组的人员回去要汇报工作,老百性瞎说还行。
吃过晚饭,占地娘收拾了碗筷,洗好后又摆上桌子,放几样凉菜拿出来两瓶酒,泡好一壶茶,放好茶碗,一会儿叔叔、婶子、堂兄弟们要来一起陪着奶奶过年,最早也得半夜之后才能结束。这是规定,一家人喝着酒,说着闲话,等半夜一过好去放炮接财神。(要不说这是迷信,年年接财神,年年吃红薯面,财神带来的只有胃酸,让人烧心)双禄喝口茶“占海(占地的堂哥)你今年十六了吧”“是伯伯”“占地也十五了,你们个两也算是长大了,从今年起,不能再跑着玩荒废了手艺,咱们家世代木匠,不能到你们这一代断绝了。以后下雨阴天的让叔叔看着你们开始练基本功,学习各种工具的用法”木工的工具有、锛子、削平木头用的、用时向下、向内用力,用手压住不然会锛着自己的小腿梁子。斧子;砍平木料和凿子和用开卯榫定钉子。刨子;推平木材、刨光木材,锯;分大锯、手锯、弯弓锯,锯子的用处最多,一后让叔叔给你们讲,还有刻刀、斜刀扁铲、“每样工具都要练熟练精。基本功练好了,至于要做什么东西,我教给你们,家具有不同的样式;不同的尺寸;门窗有图纸,上面有尺寸,总之没有方圆不成规矩。做门窗支模板,你叔叔在行,先学这些粗活吧,当然,要是有定棺材的你们不要上手,让你叔叔自己做,人活一辈子最后一件自己使用的东西,一定不要马虎,不能坏了咱们家的老传统”双禄光顾着说话了,这是村里村外的炮声越来越密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天不亮就要吃早饭,大年初一的头一天,早饭都是吃饺子,说过多次了,那时没有白面,(只有工作组才能吃上)红薯面加点榆皮面,(榆皮面是从榆树上把皮剥下来,晒干,用碾子碾成面,特别的黏,就象现在的食用胶,不过那是纯天然的)红薯面为什么一定要放榆皮面,因为红薯面的蛋白质含量很底,只有2%。不象小麦面蛋白质的含量在10%---13%。故而红薯面没有劲道,凝固不住,一放到锅里就融化了,人们俗称‘山药面饺子'说是肉馅其实就是在白菜馅里加了点肥油,(过年买点肉,不能炒着吃了,要切成小块,连肉带肥膘一块儿熬出油来,放在一个盆子里,要吃一年,腊月里熬的油能放住)吃过饺子就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大拜年,先给自家长辈磕头,叔叔婶子一家早就来了,占地娘早把老太太大扮好了,坐在外间屋方桌的东面,北房东为上,老弟兄两个、还有妯娌两、四个人双手作揖、“齐声叫娘、儿子、儿媳,给您拜年”话音未落双膝跪下,一头磕下去,“快起来,都多大岁数了还磕头,靠边,让占地给奶奶磕头”双禄和占地他娘是长子长嫂坐在老太太一边,叔叔婶子坐在西边。小弟兄六个站成一排,占地是老大,站在东面,带头说“奶奶孙子们给您拜年”小弟兄们跪着不动,“奶奶笑着说“起来吧,跪到明年也不给钱了,找你爹要去”这是新规定,小的时候拜年还能赏2毛的压岁钱,长大了到不给了。跟谁说理去。小弟兄站起来,从新作揖给自己的爹娘磕头,再站起来交换一下位置,作揖跪下给“伯伯、大娘、叔叔婶子拜年”“起来吧,占地,压岁钱的事是你爹说的,从今年起,你们都长大了,不给压岁钱。别怪奶奶”“反正是给两毛钱心里更高兴”“去吧,给当家子的老辈子们磕头去,“奶奶要是能活到明年,怎么着也给你压岁钱”一家子说笑着,叔叔领着小弟兄们去给当家子世院本家的长辈和村里走的近、关系好的老人们拜年,一家家的去磕头,有的在大街上遇到了,就在大街上磕,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平常有点小矛盾,通过拜年,就可以化解,“人家来咱家了,也叫孩子们去他家磕个头去”从次两家就会化干戈为玉帛。
村干部的家里更是络绎不绝,如赶集上庙一般。整个村子,整整一上午,没有一个闲人,都在挨门挨户的磕头拜年,不象城里人,见面说一声“过年好”就过去了。农村里不行,得实实在在的磕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之帮,礼多人不怪。更是对老年人的尊重,一年了,农活忙顾不上去探望,过年闲暇了,去问候一下,村里人都是一个大家族就占一条街,有的还是整个村子都是一个姓。村里人论辈分,有辈分小的人家,磕到吃中午饭了还没有磕完。不过还好,下午就不许在磕头了,见面就说“老辈子该你一个头,明年再磕”“记住,明年磕两”那时虽然很穷,物资匮乏,但是,人们的心里踏实。被解放了的贫下中农,再穷也觉得比旧社会好一万倍。女人们也跟男人一样,只是除了自家的长辈真的跪下磕头一外,去别的人家刚一进门,就有家里的老大媳妇拉住了,让到屋里,带小孩子的给两块糖。未出嫁的闺女是不用拜年的,自己的爹娘也不用。因为她们是外人,迟早要嫁出去,(过去,养闺女赔钱的想法在农村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新娶回来的媳妇一定要磕头拜年,先给自己的公公婆婆磕头,必需得磕,没人拉你,是跟自己的丈夫一块去给爹娘拜年。然后由同辈的嫂子或是婶子抱一床褥子在前面领着,去跟本家也就是没出三福的长辈拜年。头一年去,早早的被家里人拉住只是见一见面,以后好说话,有拉的慢了些,就真的跪下磕头。那也是应该的,聘女为归,娶进来的媳妇就是一家人。(死了还要埋在一个坟地里)今年有人拉着,明年没有人拉了,侄儿媳妇给伯伯,叔叔、大娘、婶子、磕头是自己的亲长辈,拉与不拉都要真心实意的去磕。这是对长辈的敬意,是那一代人诚实的表现。初二,新女婿回门,新女婿与新媳妇一样,也要先给自己的岳父岳母拜年,这不但没人拉,很多时候就会被小姨子按住头多磕几个,喜事嘛,热闹点好。以后有内弟,或着连襟领着,也要抱一床褥子去本家长辈拜年,照样有人迎接,不用真的跪下,等到了第二年就算老女婿了,不用人领着,要是有连襟那就一块去,没人拉你,跪下磕头就对了。
初三新媳妇要上坟说是认族宗,要用一个托盘放上供品、带一瓶酒。烧几张纸,放几声炮在最亲近的人坟前磕个头,让祖宗们知道,家里办喜事了。初三、初四是给舅舅、姑姑拜年的时间,初五也叫破五,要吃饺子,过了初五外出干活的就有走的,三、六、九往外走,无从考正是从那辈子流传下来的习惯。十五的灯、十六的火,都在晚上进行,各家的小孩子一人一个小灯笼,用墨水瓶子里边倒入洋油,有麦灯盖的,用绵纸搓个芯,外边用铁丝做成灯笼架子,四周围上红纸,顶上留个孔,黑烟从里边冒出来,再用一小截树枝把灯笼挑起来横着拿不熏手。满街都是红色,象流星,不过没有那么快。孩子们能玩到后半夜。十六、太阳像是知道人们要点火,不想和人们争谁更亮,必竟人间一年才一次,让他们折腾去吧。
急性子的人早就在自家门口点起一堆火,(不叫篝火那是外地人的叫法)都是烧的柏树枝,那时候还没有机械化耕种,也没有平整土地,高一块底一块,而且大部分的地里都有坟头,那是村民们的坟地,在坟地里都载上柏树。说是树长的旺盛,家境就好。村里的大街小巷飘满了柏油的香气。一阵小旋风,把火刮的转着乱烧,黑烟升起,遮住了满天星辰,红焰腾腾,灼灼如金蛇;干柴烧烈火;血马威威;还用什么钻木取火,那如这熟油锅里燃彩焰,风随火势,焰飞丈余高,火趁风威灰迸飘满街。乒乒乓乓、掺杂着残年的鞭炮,火旺光景旺。一家人围住火堆,烤块饼子、年糕,老人们烤烤腿、烤烤腰,火小了,孩子们从这边跳到那边去,嬉笑打闹,相互追逐着,追逐着理想,追逐着未来。过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有新衣服穿,有一年才能吃一次的山药面饺子,还有那豆腐渣子弄成的饼子。他们那里知道,在大队书记家的饭桌上,却吃的是白面皮纯肉馅的饺子。不能让他们知道的太多,包袱重了容易影响他们的生长。贫富的差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家庭背景所造成,更是受人们的思维模式而产生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同样是党员,人家能当上书记,而你只是那个投票的人。十六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十七生产队就上工了。
李占地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吕铁刚,就在占地家后面住,解放前铁刚他爹在县成里拉洋车,找了个城里女人结婚,解放后回农村务农,由于长年劳累过度,四十来岁就过世了,留下他娘拉扯着两个姐姐和他在村里艰苦度日,是优越的社会制度,养活着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众多儿童。人八劳二的分配方法,让那些即使没有劳动力的众多家庭,也能享受到土地生产出来的果实,所以说,50年后到80年以前出生的人都是国家养大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大的做用。(人八劳二的分配办发、就是把打下来的粮食,先交公粮、村提留、生产队提留、留下足够的种子以后,先拿出来80%按人头分配,不论大人孩子,有一个人算一个。剩下的20%在按工分的多少分配)
吕铁刚比占地大几岁,小时候占地就是他的小跟班,只要一放学,两人便形影不离。在农村,上完了小学,就直接去生产队上工。很少人去上农中(就是初中)农中毕业后,照样去地里干活挣工分,根本没有人能考上高中。那是一个教育缺失的年代。尤其是农村里大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与现代也不同,“考上考不上还不是一样回来拉锄把子”这是对教育的无奈。那时候不用说农村人,就是城里人读完初中就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它不仅缓解了城市就业的压力,还把一大批劳动力鼓励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
所以上学也是混,岁数小生产队也不要,混到十二三岁,长成个半大小子,重活干不了,轻活总能干吧,牵牲口耕地,看畦子浇地。总是有你的活干,没有成年人的劳动强度大,挣的工分也少。壮劳力挣七分,小孩子三分、五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活也越来越重,占地十五岁那年,过年时,爹还是回来的那么晚,30晚上,农村人有守岁的习惯,在河北中部那个年代不讲究吃年夜饭,只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不亮就吃饺子,虽然是红薯面的,最丰盛的一顿饭是在初一的中午,要在熬了一锅的白菜粉条的菜里,放上两勺子熬成大油的油一及肉渣子,很香,用白色的玉米磨成白色的面,蒸成白色的玉米面馒头,看上去和真的白面馒头一样。还有用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子和上玉米面,放点香菜和盐,人们叫它渣子饼子,很好吃,也有蒸白面馒头的,更有捞大米干饭的,不过那都是村干部、再就是家里有人在城里上班挣工资的人才能吃的起。真正的农民连味也闻不到。双禄每年回来时都要通过张姐买一点大米,奶奶最爱吃大米熬的粥了,河北中部是小麦主产区,上季种冬小麦、下季种玉米、红薯,谷子等杂粮。按说农民能分到一些小麦,可是在当时浮夸风的影响下,乡干部为了讨好县干部,虚报产量,用小麦一下子交完了全年的公粮。本来可以分两季交的,那就能交一半小麦、交一半玉米或着交一半红薯。小麦没有了,玉米做了村提留。农民就只能吃红薯面。
有些不要命的生产队长,把小麦的种子多留下一些,到年跟前给社员们偷偷地分一点小麦,让这些生产白面的人闻一闻它的味道。那么公粮就交不够了,只好用玉米来代替。这样做的后果很可怕,一但被发现,队长就别想再当了,聪明的小队干部,会给村里的书记、主任、送些小麦、花生。总之,不送礼再小的干部也当不上。为什么要这样做?乡干部和村干部不一样,村干部永远是农民。这辈子也改变不了身份,而乡干部是上面派来的国家干部。要想升迁必需得在下面干出成绩来,才有可能提拔上去。他们吃的是商品粮,40%的细粮。每天都会有白面吃。每到农忙时,县里会派工作组来农村指导工作,要求是与农民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下乡以后,被分到生产小队,小队再分到户里,一般会分到生产队干部的家里,小队长先给管工作组饭的人家一些小麦,再给一点钱,买点肉。包成饺子,放在红薯面的菜粥里,河北中部的农村人习惯端上一碗菜粥去大门外的台阶上吃饭,男人们都出去。这些下乡干部们,也不例外的到外边去吃。人们看见的是红薯面菜粥,底下却是白面皮的肉馅饺子。占地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大小的干部成天家开会,那是统一思想,统一说法,不能乱说,这些工作组的人员回去要汇报工作,老百性瞎说还行。
吃过晚饭,占地娘收拾了碗筷,洗好后又摆上桌子,放几样凉菜拿出来两瓶酒,泡好一壶茶,放好茶碗,一会儿叔叔、婶子、堂兄弟们要来一起陪着奶奶过年,最早也得半夜之后才能结束。这是规定,一家人喝着酒,说着闲话,等半夜一过好去放炮接财神。(要不说这是迷信,年年接财神,年年吃红薯面,财神带来的只有胃酸,让人烧心)双禄喝口茶“占海(占地的堂哥)你今年十六了吧”“是伯伯”“占地也十五了,你们个两也算是长大了,从今年起,不能再跑着玩荒废了手艺,咱们家世代木匠,不能到你们这一代断绝了。以后下雨阴天的让叔叔看着你们开始练基本功,学习各种工具的用法”木工的工具有、锛子、削平木头用的、用时向下、向内用力,用手压住不然会锛着自己的小腿梁子。斧子;砍平木料和凿子和用开卯榫定钉子。刨子;推平木材、刨光木材,锯;分大锯、手锯、弯弓锯,锯子的用处最多,一后让叔叔给你们讲,还有刻刀、斜刀扁铲、“每样工具都要练熟练精。基本功练好了,至于要做什么东西,我教给你们,家具有不同的样式;不同的尺寸;门窗有图纸,上面有尺寸,总之没有方圆不成规矩。做门窗支模板,你叔叔在行,先学这些粗活吧,当然,要是有定棺材的你们不要上手,让你叔叔自己做,人活一辈子最后一件自己使用的东西,一定不要马虎,不能坏了咱们家的老传统”双禄光顾着说话了,这是村里村外的炮声越来越密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天不亮就要吃早饭,大年初一的头一天,早饭都是吃饺子,说过多次了,那时没有白面,(只有工作组才能吃上)红薯面加点榆皮面,(榆皮面是从榆树上把皮剥下来,晒干,用碾子碾成面,特别的黏,就象现在的食用胶,不过那是纯天然的)红薯面为什么一定要放榆皮面,因为红薯面的蛋白质含量很底,只有2%。不象小麦面蛋白质的含量在10%---13%。故而红薯面没有劲道,凝固不住,一放到锅里就融化了,人们俗称‘山药面饺子'说是肉馅其实就是在白菜馅里加了点肥油,(过年买点肉,不能炒着吃了,要切成小块,连肉带肥膘一块儿熬出油来,放在一个盆子里,要吃一年,腊月里熬的油能放住)吃过饺子就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大拜年,先给自家长辈磕头,叔叔婶子一家早就来了,占地娘早把老太太大扮好了,坐在外间屋方桌的东面,北房东为上,老弟兄两个、还有妯娌两、四个人双手作揖、“齐声叫娘、儿子、儿媳,给您拜年”话音未落双膝跪下,一头磕下去,“快起来,都多大岁数了还磕头,靠边,让占地给奶奶磕头”双禄和占地他娘是长子长嫂坐在老太太一边,叔叔婶子坐在西边。小弟兄六个站成一排,占地是老大,站在东面,带头说“奶奶孙子们给您拜年”小弟兄们跪着不动,“奶奶笑着说“起来吧,跪到明年也不给钱了,找你爹要去”这是新规定,小的时候拜年还能赏2毛的压岁钱,长大了到不给了。跟谁说理去。小弟兄站起来,从新作揖给自己的爹娘磕头,再站起来交换一下位置,作揖跪下给“伯伯、大娘、叔叔婶子拜年”“起来吧,占地,压岁钱的事是你爹说的,从今年起,你们都长大了,不给压岁钱。别怪奶奶”“反正是给两毛钱心里更高兴”“去吧,给当家子的老辈子们磕头去,“奶奶要是能活到明年,怎么着也给你压岁钱”一家子说笑着,叔叔领着小弟兄们去给当家子世院本家的长辈和村里走的近、关系好的老人们拜年,一家家的去磕头,有的在大街上遇到了,就在大街上磕,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平常有点小矛盾,通过拜年,就可以化解,“人家来咱家了,也叫孩子们去他家磕个头去”从次两家就会化干戈为玉帛。
村干部的家里更是络绎不绝,如赶集上庙一般。整个村子,整整一上午,没有一个闲人,都在挨门挨户的磕头拜年,不象城里人,见面说一声“过年好”就过去了。农村里不行,得实实在在的磕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之帮,礼多人不怪。更是对老年人的尊重,一年了,农活忙顾不上去探望,过年闲暇了,去问候一下,村里人都是一个大家族就占一条街,有的还是整个村子都是一个姓。村里人论辈分,有辈分小的人家,磕到吃中午饭了还没有磕完。不过还好,下午就不许在磕头了,见面就说“老辈子该你一个头,明年再磕”“记住,明年磕两”那时虽然很穷,物资匮乏,但是,人们的心里踏实。被解放了的贫下中农,再穷也觉得比旧社会好一万倍。女人们也跟男人一样,只是除了自家的长辈真的跪下磕头一外,去别的人家刚一进门,就有家里的老大媳妇拉住了,让到屋里,带小孩子的给两块糖。未出嫁的闺女是不用拜年的,自己的爹娘也不用。因为她们是外人,迟早要嫁出去,(过去,养闺女赔钱的想法在农村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新娶回来的媳妇一定要磕头拜年,先给自己的公公婆婆磕头,必需得磕,没人拉你,是跟自己的丈夫一块去给爹娘拜年。然后由同辈的嫂子或是婶子抱一床褥子在前面领着,去跟本家也就是没出三福的长辈拜年。头一年去,早早的被家里人拉住只是见一见面,以后好说话,有拉的慢了些,就真的跪下磕头。那也是应该的,聘女为归,娶进来的媳妇就是一家人。(死了还要埋在一个坟地里)今年有人拉着,明年没有人拉了,侄儿媳妇给伯伯,叔叔、大娘、婶子、磕头是自己的亲长辈,拉与不拉都要真心实意的去磕。这是对长辈的敬意,是那一代人诚实的表现。初二,新女婿回门,新女婿与新媳妇一样,也要先给自己的岳父岳母拜年,这不但没人拉,很多时候就会被小姨子按住头多磕几个,喜事嘛,热闹点好。以后有内弟,或着连襟领着,也要抱一床褥子去本家长辈拜年,照样有人迎接,不用真的跪下,等到了第二年就算老女婿了,不用人领着,要是有连襟那就一块去,没人拉你,跪下磕头就对了。
初三新媳妇要上坟说是认族宗,要用一个托盘放上供品、带一瓶酒。烧几张纸,放几声炮在最亲近的人坟前磕个头,让祖宗们知道,家里办喜事了。初三、初四是给舅舅、姑姑拜年的时间,初五也叫破五,要吃饺子,过了初五外出干活的就有走的,三、六、九往外走,无从考正是从那辈子流传下来的习惯。十五的灯、十六的火,都在晚上进行,各家的小孩子一人一个小灯笼,用墨水瓶子里边倒入洋油,有麦灯盖的,用绵纸搓个芯,外边用铁丝做成灯笼架子,四周围上红纸,顶上留个孔,黑烟从里边冒出来,再用一小截树枝把灯笼挑起来横着拿不熏手。满街都是红色,象流星,不过没有那么快。孩子们能玩到后半夜。十六、太阳像是知道人们要点火,不想和人们争谁更亮,必竟人间一年才一次,让他们折腾去吧。
急性子的人早就在自家门口点起一堆火,(不叫篝火那是外地人的叫法)都是烧的柏树枝,那时候还没有机械化耕种,也没有平整土地,高一块底一块,而且大部分的地里都有坟头,那是村民们的坟地,在坟地里都载上柏树。说是树长的旺盛,家境就好。村里的大街小巷飘满了柏油的香气。一阵小旋风,把火刮的转着乱烧,黑烟升起,遮住了满天星辰,红焰腾腾,灼灼如金蛇;干柴烧烈火;血马威威;还用什么钻木取火,那如这熟油锅里燃彩焰,风随火势,焰飞丈余高,火趁风威灰迸飘满街。乒乒乓乓、掺杂着残年的鞭炮,火旺光景旺。一家人围住火堆,烤块饼子、年糕,老人们烤烤腿、烤烤腰,火小了,孩子们从这边跳到那边去,嬉笑打闹,相互追逐着,追逐着理想,追逐着未来。过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有新衣服穿,有一年才能吃一次的山药面饺子,还有那豆腐渣子弄成的饼子。他们那里知道,在大队书记家的饭桌上,却吃的是白面皮纯肉馅的饺子。不能让他们知道的太多,包袱重了容易影响他们的生长。贫富的差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家庭背景所造成,更是受人们的思维模式而产生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同样是党员,人家能当上书记,而你只是那个投票的人。十六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十七生产队就上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