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水泥建筑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更新时间:2013-11-02
周延儒回到自己的府上后,周代金马上前头领路,来到周延儒的书房。里面已坐了一人,看到周延儒进去,就站了起来。
周延儒也不理他,走到自己的座位旁,然后坐了下来。周代金没有进门,把书房门关了,搬了一条凳子,就守在门外。
“阁老,朝廷如此急促召集盐转运使和盐课提举,可知是何事了么?”那人见周延儒坐定,就走过去问道。
“明日朝议就知道了。”周延儒闷着声音道。
“难道阁老未曾打听?家里正等的心焦,早一日知道消息,就多一日时间应变。阁老不顾及家里的感受,是上了高位就忘了家里的恩典不成?”这人说话阴森森地,让人听着很不舒服。
“放肆,你不过是盐商的一个小小管家而已,敢在朝廷重臣面前如此无礼,你...”周延儒气得大声喝斥起来,但马上又说不下去了,自己还真奈何不得他。
“我廖彬是一个小小管家而已,可你别忘了,要不是几个老爷暗中帮你,你也不会有今天。”
这个廖彬就是两淮大盐商的代表,一直负责和周延儒沟通。
周延儒心里暗叹一声,静默了会,然后说道:“今日我问了那老匹夫,只是说盐政会大改,却并不说详情。明日,皇上会召集群臣商议盐政,到时便知。”
廖彬一听周延儒有操心过此事,就不再计较了,只是有点担忧:“老爷们担心朝廷会放开纲册,允许名单以外的人也能经营盐业。阁老要事先想好如何保存这点,其他关系不大,多交点钱也没事。”
“本官知道,明日朝议,如有提及,一定会据理力争的。”周延儒不得不做表态。
廖彬听完点点头,然后从袖子里摸出一叠东西递给周延儒:“这是老爷们给阁老的活动费,如若不够,再跟我要。万一朝廷的意思是让名册以外的人也来经营盐业,阁老不妨建议增加纲册上的名单,而保住非纲册上的人不能经营盐业这一点。”
周延儒看着递上来的那些银票,想着厂卫四处活动,自己想去收买其他人,怕别人也不敢要,就没去接那银票。
廖彬见周延儒不接,以为他还在生气自己刚才对他的误会,于是,他把银票放到了周延儒面前的桌面上,然后道:“小人身份低贱,有时说话冒失,还望阁老误怪。”
周延儒听廖彬这么一说,又想起自己在内阁被温体仁训斥,不由得又是一阵气恼。只是现在毫无办法,想着总有一天,要把这个老匹夫整下去。
第二日,崇祯三年正月十二,崇祯皇帝开完早朝后,就带着文武百官前去午门参观水泥排房。
吴胜大早已收到通知,准好了准备。
任何一个新事物,初次见着,总会有一种新奇感。崇祯皇帝对这水泥排房很是好奇,问东问西。
吴胜大是第一次面圣,心里很激动,又有点紧张和害怕,所以一直不敢说话。一直到崇祯皇帝问话,他才开始慢慢回答。
钟进卫说的几个水泥特点,崇祯皇帝都见识到了。他还特别注意了地面,发现水泥地面果然是光滑整洁。
更有意思的是,在其中一个房间内的地面,事先拨了水,等崇祯皇帝看了之后,再让人扫去地面的水,再对地面又是跺又是踩,地面丝毫不变,依旧是那么光滑整洁。这点让崇祯皇帝很是满意,对将来用水泥所修之路的质量,放了心。
有皇帝在前面发表意见,让水泥增加了一层权威光环。大部分臣子在皇上面前,纷纷称赞水泥房屋。也有个别臣子趁别人不注意,用手去用力按按水泥墙。
崇祯皇帝参观完之后,在水泥排房的门口,转身面对着群臣道:“有了此水泥,以后再有祝融降临京师,也不会烧一大片了。”
古代的房屋建筑群,最怕的就是有火灾,一烧起来,往往是一大块区域,都会化为灰烬。
文武百官也在心里思量,自己家里什么地方是不是改成用水泥建会比较妥当。甚至,有的人心中想着向邻居去推销下水泥的好处,让他们也用水泥,免得有了火灾波及自家。
世界上第一处水泥建筑,被崇祯皇帝宣布用于文武百官在午门等候期间,避风挡雨之用。
然后,崇祯皇帝在文武百官的谢恩声中回宫去了。
孙承宗一早接到旨意,让他带刘兴祚进宫面圣,他就知道是中兴伯向皇上推荐刘兴祚的事儿有了结果。
于是,他叫来刘兴祚,传达圣旨后,把一些注意事项告诉他,再带着他赶往紫禁城。
刘兴祚心中一边暗暗感激钟进卫,一边又惊叹钟进卫在皇上面前的份量,说推荐就有推荐结果,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到达午门后,孙承宗先去面圣,刘兴祚在午门等着。这时,午门外的官员已散去大半,只有三三两两的人还在欣赏水泥建筑这新鲜事物。
刘兴祚也走过去看,只是没人理他这武夫。他也不在意,自个儿欣赏。当他知道这水泥的优势,得知是中兴伯贡献出来之后,又对钟进卫有了新的认识,暗道皇上难怪会看重中兴伯。
再说孙承宗在文华殿见到崇祯皇帝,明白了崇祯皇帝召见他的原因,就拍着胸脯保证刘兴祚不是建虏的细作。他又一次叙述了刘兴祚弃暗投明的经过,孙承宗和钟进卫不一样,他是当老师出身,而且当了很久的老师,这口才是练出来的。崇祯皇帝虽然已经听过一次,但在孙承宗的讲述之下,还是紧张担心了一番。
这么一番情绪下来,崇祯皇帝感觉精神了好多。他对刘兴祚也再无疑议。然后告诉孙承宗,钟进卫推荐刘兴祚的用意。
老人都是比较持重的,而且孙承宗一直在和建虏打仗,对建虏的看重是比任何人都高的。咋一听崇祯皇帝还在搞谋取海外藩国,和温体仁是一个反应,开始苦口婆心劝谏皇上。
崇祯皇帝很无奈,不过他也对孙承宗很放心,就又搬出了世界地图给孙承宗开眼界,然后还给孙承宗分析西洋人的威胁,犹在建虏之上,如果不早日图谋,来日应变不及,大明必遭大祸。
孙承宗的眼光是有的,看了世界地图,听清了形势,又知道西洋火枪火炮的厉害,自然不再反对。并且他从中兴伯的推荐用意中得到启发,孙承宗向崇祯皇帝也提了要求,让刘兴祚也培训培训明军的夜不收,对前线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崇祯皇帝听了,自然不会有意见,接下来就召见了刘兴祚。
刘兴祚按照孙承宗的指点,先是悔罪,再是对比分析建虏和大明中的汉人处境,得出结论,还待在建虏那边,为虎作伥的人都是没心没肺,没祖宗的无义之徒,要遭天打雷劈,死后下十八层地狱的人。
幸亏自己还有良知,受皇上的感召,弃暗投明。刘兴祚的一番话让崇祯皇帝打心眼高兴。本来想调刘兴祚为锦衣卫千户,负责细作培养的,现在直接就调整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单独成立一个秘密机构,专门负责细作培训。
刘兴祚从一个破落边镇的边军参将,调为天子亲军、赫赫有名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对崇祯皇帝的赏识非常感激,心中发誓一定要为皇上、为大明培养出顶级的细作。
这事结束后,孙承宗没有回城外大营,留在宫里,参加下午举行的盐政会议。钟进卫和徐光启也被崇祯皇帝传了回来,一起参加会议。
更新时间:2013-11-02
周延儒回到自己的府上后,周代金马上前头领路,来到周延儒的书房。里面已坐了一人,看到周延儒进去,就站了起来。
周延儒也不理他,走到自己的座位旁,然后坐了下来。周代金没有进门,把书房门关了,搬了一条凳子,就守在门外。
“阁老,朝廷如此急促召集盐转运使和盐课提举,可知是何事了么?”那人见周延儒坐定,就走过去问道。
“明日朝议就知道了。”周延儒闷着声音道。
“难道阁老未曾打听?家里正等的心焦,早一日知道消息,就多一日时间应变。阁老不顾及家里的感受,是上了高位就忘了家里的恩典不成?”这人说话阴森森地,让人听着很不舒服。
“放肆,你不过是盐商的一个小小管家而已,敢在朝廷重臣面前如此无礼,你...”周延儒气得大声喝斥起来,但马上又说不下去了,自己还真奈何不得他。
“我廖彬是一个小小管家而已,可你别忘了,要不是几个老爷暗中帮你,你也不会有今天。”
这个廖彬就是两淮大盐商的代表,一直负责和周延儒沟通。
周延儒心里暗叹一声,静默了会,然后说道:“今日我问了那老匹夫,只是说盐政会大改,却并不说详情。明日,皇上会召集群臣商议盐政,到时便知。”
廖彬一听周延儒有操心过此事,就不再计较了,只是有点担忧:“老爷们担心朝廷会放开纲册,允许名单以外的人也能经营盐业。阁老要事先想好如何保存这点,其他关系不大,多交点钱也没事。”
“本官知道,明日朝议,如有提及,一定会据理力争的。”周延儒不得不做表态。
廖彬听完点点头,然后从袖子里摸出一叠东西递给周延儒:“这是老爷们给阁老的活动费,如若不够,再跟我要。万一朝廷的意思是让名册以外的人也来经营盐业,阁老不妨建议增加纲册上的名单,而保住非纲册上的人不能经营盐业这一点。”
周延儒看着递上来的那些银票,想着厂卫四处活动,自己想去收买其他人,怕别人也不敢要,就没去接那银票。
廖彬见周延儒不接,以为他还在生气自己刚才对他的误会,于是,他把银票放到了周延儒面前的桌面上,然后道:“小人身份低贱,有时说话冒失,还望阁老误怪。”
周延儒听廖彬这么一说,又想起自己在内阁被温体仁训斥,不由得又是一阵气恼。只是现在毫无办法,想着总有一天,要把这个老匹夫整下去。
第二日,崇祯三年正月十二,崇祯皇帝开完早朝后,就带着文武百官前去午门参观水泥排房。
吴胜大早已收到通知,准好了准备。
任何一个新事物,初次见着,总会有一种新奇感。崇祯皇帝对这水泥排房很是好奇,问东问西。
吴胜大是第一次面圣,心里很激动,又有点紧张和害怕,所以一直不敢说话。一直到崇祯皇帝问话,他才开始慢慢回答。
钟进卫说的几个水泥特点,崇祯皇帝都见识到了。他还特别注意了地面,发现水泥地面果然是光滑整洁。
更有意思的是,在其中一个房间内的地面,事先拨了水,等崇祯皇帝看了之后,再让人扫去地面的水,再对地面又是跺又是踩,地面丝毫不变,依旧是那么光滑整洁。这点让崇祯皇帝很是满意,对将来用水泥所修之路的质量,放了心。
有皇帝在前面发表意见,让水泥增加了一层权威光环。大部分臣子在皇上面前,纷纷称赞水泥房屋。也有个别臣子趁别人不注意,用手去用力按按水泥墙。
崇祯皇帝参观完之后,在水泥排房的门口,转身面对着群臣道:“有了此水泥,以后再有祝融降临京师,也不会烧一大片了。”
古代的房屋建筑群,最怕的就是有火灾,一烧起来,往往是一大块区域,都会化为灰烬。
文武百官也在心里思量,自己家里什么地方是不是改成用水泥建会比较妥当。甚至,有的人心中想着向邻居去推销下水泥的好处,让他们也用水泥,免得有了火灾波及自家。
世界上第一处水泥建筑,被崇祯皇帝宣布用于文武百官在午门等候期间,避风挡雨之用。
然后,崇祯皇帝在文武百官的谢恩声中回宫去了。
孙承宗一早接到旨意,让他带刘兴祚进宫面圣,他就知道是中兴伯向皇上推荐刘兴祚的事儿有了结果。
于是,他叫来刘兴祚,传达圣旨后,把一些注意事项告诉他,再带着他赶往紫禁城。
刘兴祚心中一边暗暗感激钟进卫,一边又惊叹钟进卫在皇上面前的份量,说推荐就有推荐结果,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到达午门后,孙承宗先去面圣,刘兴祚在午门等着。这时,午门外的官员已散去大半,只有三三两两的人还在欣赏水泥建筑这新鲜事物。
刘兴祚也走过去看,只是没人理他这武夫。他也不在意,自个儿欣赏。当他知道这水泥的优势,得知是中兴伯贡献出来之后,又对钟进卫有了新的认识,暗道皇上难怪会看重中兴伯。
再说孙承宗在文华殿见到崇祯皇帝,明白了崇祯皇帝召见他的原因,就拍着胸脯保证刘兴祚不是建虏的细作。他又一次叙述了刘兴祚弃暗投明的经过,孙承宗和钟进卫不一样,他是当老师出身,而且当了很久的老师,这口才是练出来的。崇祯皇帝虽然已经听过一次,但在孙承宗的讲述之下,还是紧张担心了一番。
这么一番情绪下来,崇祯皇帝感觉精神了好多。他对刘兴祚也再无疑议。然后告诉孙承宗,钟进卫推荐刘兴祚的用意。
老人都是比较持重的,而且孙承宗一直在和建虏打仗,对建虏的看重是比任何人都高的。咋一听崇祯皇帝还在搞谋取海外藩国,和温体仁是一个反应,开始苦口婆心劝谏皇上。
崇祯皇帝很无奈,不过他也对孙承宗很放心,就又搬出了世界地图给孙承宗开眼界,然后还给孙承宗分析西洋人的威胁,犹在建虏之上,如果不早日图谋,来日应变不及,大明必遭大祸。
孙承宗的眼光是有的,看了世界地图,听清了形势,又知道西洋火枪火炮的厉害,自然不再反对。并且他从中兴伯的推荐用意中得到启发,孙承宗向崇祯皇帝也提了要求,让刘兴祚也培训培训明军的夜不收,对前线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崇祯皇帝听了,自然不会有意见,接下来就召见了刘兴祚。
刘兴祚按照孙承宗的指点,先是悔罪,再是对比分析建虏和大明中的汉人处境,得出结论,还待在建虏那边,为虎作伥的人都是没心没肺,没祖宗的无义之徒,要遭天打雷劈,死后下十八层地狱的人。
幸亏自己还有良知,受皇上的感召,弃暗投明。刘兴祚的一番话让崇祯皇帝打心眼高兴。本来想调刘兴祚为锦衣卫千户,负责细作培养的,现在直接就调整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单独成立一个秘密机构,专门负责细作培训。
刘兴祚从一个破落边镇的边军参将,调为天子亲军、赫赫有名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对崇祯皇帝的赏识非常感激,心中发誓一定要为皇上、为大明培养出顶级的细作。
这事结束后,孙承宗没有回城外大营,留在宫里,参加下午举行的盐政会议。钟进卫和徐光启也被崇祯皇帝传了回来,一起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