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太庙辨鼓(4)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他们看了约小半盏茶工夫,果然在箱子顶部四个边角处,发现骨牌大小的榫头,略微向上凸起,不仔细看,还看不见,更没料到要从这里解锁。
他们两眼放光,纷纷取出锤子、凿子、起子等各样工具,对着榫头“乒乒乓乓”砸了起来。
众人全踮起脚,伸长脖子看着他们,嘴巴张开可吞下枚鸡蛋,王振更是两手颤抖着,瞪大了眼睛看着箱子;谢小石额头冷汗直冒;柳随风斜眼看着箱子,嘴角挂出丝丝冷笑。
玉空道长倒是昂首挺胸,手捋胡须,满面红光。
皇帝冷眼瞅了下玉空道长,点了下头,像是吃了颗定心丸,精神又振作起来。
不到半盏茶工夫,榫头被砸开了花,四名红衣宫人用钳子拔开榫头,然后用起子照榫头移开的地方撬,“咔叭”声,箱子盖被撬了下来,飞起半人多高。
全场震动了,人们波浪般涌动起来,踮起脚往箱子这边挤。
皇帝大喜,也走向箱子。
四名红衣宫人拿住箱子的四个边,用力向外掰,又连传出几声“咔叭”响,箱子的四个边被他们撇了下来,箱子里出现了个脸盆大小的鼓。
四名红衣宫人见箱子开了,便站起身来,冲皇帝躬了下身,退了下去。
皇帝和于谦等四名大臣,围到了箱子前。
这鼓的鼓面,由牛皮制成,已有些发白,鼓身是圆弧,原本涂着鲜艳的红色,但现在红色已变淡,有的地方出现淡淡的白色。鼓身上下两边,各钉了圈铜钉,指甲盖大小,并且铜钉起了圈淡黑色,两圈铜钉竟少了三枚!
翻开鼓的另面,赫然出现个巴掌大小的破洞!
皇帝大吃了惊,脸色变的惨白,连退了两步,指着鼓结结巴巴道:“这、这是太祖武皇帝亲手所制的‘战魂鼓’?”
文武百官莫不惊呆,如同木鸡似的站着,额头上汗水“刷刷”直往下掉。
柳随风仰面朝天,发出阵“哈哈哈”的声音,如同怪枭,直冲云霄。
于谦面色严肃,闭嘴不言,只是拿着鼓,凑到眼前看来看去。
鼓的下面,还有鼓锤,擀面杖大小,虽然变的灰黑,但油光发亮,鼓锤的头上包着块红布,用牛皮绳扎牢,红布有些变的淡白,并且磨破了个角,有个米粒大小的缝。
孙有礼眼睛眯成条线,双手捧着鼓锤,在眼前晃来晃去。
梅翰林则抓着木箱片翻来覆去的看,最后摇摇头,将木片扔到旁边,扭头看向那面鼓。
蓝光则闭上眼睛,拼命地呼吸,似乎要嗅到什么。
众文武百官屏住呼吸,伸长脖子看着他们,全场鸦雀无声,掉根针在地上都能听见,现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于谦捏着破鼓的鼓皮,翻来覆去,又放到鼻子边闻了闻,看了足有半盏茶的工夫,摇了摇头道:“这鼓年代久远,但是上面却没有任何太祖武皇帝的标记,实在是难以判断。”
柳随风扬声道:“‘战魂鼓’既然是太祖皇帝亲手所制,怎么会没有太祖皇帝的印记?准是假的!”
群臣大哗,连连点头,看向玉空道长。
玉空道长昂首挺胸而立,手拈胡须,眯缝着眼睛微笑。
皇帝倒退两步,面色变的苍白。
梅翰林双手接过鼓,翻来覆去瞧了下,耳朵贴在鼓边,又敲了两下,道:“陛下,此鼓是用江淮带的水牛皮所做,老旧不堪。”
他又翻了下鼓破的那面,用手指拈着破鼓皮摇了摇道:“此面被敲破,说明这块水牛皮不是上等的,而是用老瘦不堪的水牛皮所做。想我大明,民丰物富,水牛各各健壮,总有老弱,也绝不会用它的皮做鼓。
除非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牛都难得见头,否则绝不会有人这么做的。只有九十多年前,元朝末年有这种情况,而这面鼓老旧,只怕也有九十年以上的历史,与我大明创业建国年代基本吻合,这至少排除了现代人假冒的可能。
至于鼓上缘何没有太祖武皇帝的印记,臣推测,太祖皇帝起自布衣,做此鼓时,尚未登基称帝,甚至可能连金陵城都没有攻下,故而没有任何印记。”
众人是连连点头,皇帝也定下神来。
孙有礼扬了扬鼓锤,敲了下鼓道:“这面鼓不大,不是两军对峙的军鼓,大不合礼制,除非是随身携带。老臣遍查典籍,历代皇帝、统帅都没有此种鼓,擂鼓进兵,鸣金收兵,敲的都是大鼓。
只有本朝开国太祖,有过简单记载,说太祖皇帝行军时,为鼓舞士气,曾亲手敲鼓,以壮军心,结果行军速度大大加快,打了许多胜仗。
老臣寻思着,太祖当不应敲着大鼓催动军队前进,这大不合军制,应当是此种小鼓。”
皇帝两眼闪闪发亮,上前步,指着鼓道:“这莫不就是‘战魂鼓’?”
孙有礼摇摇头道:“它是不是太祖亲手制的‘战魂鼓’,老臣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年军中曾用过这种鼓,也许鼓不止这面!”
从文武百官的队伍中,走出位须发皆白的官员,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蟒缎,正是信国公张辅。
他冲皇帝弯腰拱手道:“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皇帝冲他摆了摆手道:“爱卿免礼平身,有话请讲。”
张辅立起身道:“陛下,老臣以为,这面鼓有九成,是太祖亲手制的‘战魂鼓’。因为明洪武二十七年,燕王领军扫北前,曾亲入京师拜见洪武皇帝,老臣当年也随燕王共同进京。
洪武帝曾问燕王:‘扫北有何疑难?’燕王答道:‘陛下,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名将均已病殁,大将军蓝刚也谋反被诛,儿臣手下严重缺乏文臣武将。思来想去,愿借陛下‘战魂鼓’一用,以壮军威!’
洪武大帝哈哈大笑道:‘制兵之要,在于军心、民心,区区面鼓,又能起何作用?’他命侍从取来‘战魂鼓’,当着燕王的面敲了下,竟将鼓皮敲破。
燕王进见后,曾同老臣讲过此事,以后也就没再提它。所以老臣以为,若这面鼓完好无损,断然是假,若破了面,当有九成是真的。”
皇帝拍着额头笑道:“此鼓定是真的!”
他们看了约小半盏茶工夫,果然在箱子顶部四个边角处,发现骨牌大小的榫头,略微向上凸起,不仔细看,还看不见,更没料到要从这里解锁。
他们两眼放光,纷纷取出锤子、凿子、起子等各样工具,对着榫头“乒乒乓乓”砸了起来。
众人全踮起脚,伸长脖子看着他们,嘴巴张开可吞下枚鸡蛋,王振更是两手颤抖着,瞪大了眼睛看着箱子;谢小石额头冷汗直冒;柳随风斜眼看着箱子,嘴角挂出丝丝冷笑。
玉空道长倒是昂首挺胸,手捋胡须,满面红光。
皇帝冷眼瞅了下玉空道长,点了下头,像是吃了颗定心丸,精神又振作起来。
不到半盏茶工夫,榫头被砸开了花,四名红衣宫人用钳子拔开榫头,然后用起子照榫头移开的地方撬,“咔叭”声,箱子盖被撬了下来,飞起半人多高。
全场震动了,人们波浪般涌动起来,踮起脚往箱子这边挤。
皇帝大喜,也走向箱子。
四名红衣宫人拿住箱子的四个边,用力向外掰,又连传出几声“咔叭”响,箱子的四个边被他们撇了下来,箱子里出现了个脸盆大小的鼓。
四名红衣宫人见箱子开了,便站起身来,冲皇帝躬了下身,退了下去。
皇帝和于谦等四名大臣,围到了箱子前。
这鼓的鼓面,由牛皮制成,已有些发白,鼓身是圆弧,原本涂着鲜艳的红色,但现在红色已变淡,有的地方出现淡淡的白色。鼓身上下两边,各钉了圈铜钉,指甲盖大小,并且铜钉起了圈淡黑色,两圈铜钉竟少了三枚!
翻开鼓的另面,赫然出现个巴掌大小的破洞!
皇帝大吃了惊,脸色变的惨白,连退了两步,指着鼓结结巴巴道:“这、这是太祖武皇帝亲手所制的‘战魂鼓’?”
文武百官莫不惊呆,如同木鸡似的站着,额头上汗水“刷刷”直往下掉。
柳随风仰面朝天,发出阵“哈哈哈”的声音,如同怪枭,直冲云霄。
于谦面色严肃,闭嘴不言,只是拿着鼓,凑到眼前看来看去。
鼓的下面,还有鼓锤,擀面杖大小,虽然变的灰黑,但油光发亮,鼓锤的头上包着块红布,用牛皮绳扎牢,红布有些变的淡白,并且磨破了个角,有个米粒大小的缝。
孙有礼眼睛眯成条线,双手捧着鼓锤,在眼前晃来晃去。
梅翰林则抓着木箱片翻来覆去的看,最后摇摇头,将木片扔到旁边,扭头看向那面鼓。
蓝光则闭上眼睛,拼命地呼吸,似乎要嗅到什么。
众文武百官屏住呼吸,伸长脖子看着他们,全场鸦雀无声,掉根针在地上都能听见,现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于谦捏着破鼓的鼓皮,翻来覆去,又放到鼻子边闻了闻,看了足有半盏茶的工夫,摇了摇头道:“这鼓年代久远,但是上面却没有任何太祖武皇帝的标记,实在是难以判断。”
柳随风扬声道:“‘战魂鼓’既然是太祖皇帝亲手所制,怎么会没有太祖皇帝的印记?准是假的!”
群臣大哗,连连点头,看向玉空道长。
玉空道长昂首挺胸而立,手拈胡须,眯缝着眼睛微笑。
皇帝倒退两步,面色变的苍白。
梅翰林双手接过鼓,翻来覆去瞧了下,耳朵贴在鼓边,又敲了两下,道:“陛下,此鼓是用江淮带的水牛皮所做,老旧不堪。”
他又翻了下鼓破的那面,用手指拈着破鼓皮摇了摇道:“此面被敲破,说明这块水牛皮不是上等的,而是用老瘦不堪的水牛皮所做。想我大明,民丰物富,水牛各各健壮,总有老弱,也绝不会用它的皮做鼓。
除非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牛都难得见头,否则绝不会有人这么做的。只有九十多年前,元朝末年有这种情况,而这面鼓老旧,只怕也有九十年以上的历史,与我大明创业建国年代基本吻合,这至少排除了现代人假冒的可能。
至于鼓上缘何没有太祖武皇帝的印记,臣推测,太祖皇帝起自布衣,做此鼓时,尚未登基称帝,甚至可能连金陵城都没有攻下,故而没有任何印记。”
众人是连连点头,皇帝也定下神来。
孙有礼扬了扬鼓锤,敲了下鼓道:“这面鼓不大,不是两军对峙的军鼓,大不合礼制,除非是随身携带。老臣遍查典籍,历代皇帝、统帅都没有此种鼓,擂鼓进兵,鸣金收兵,敲的都是大鼓。
只有本朝开国太祖,有过简单记载,说太祖皇帝行军时,为鼓舞士气,曾亲手敲鼓,以壮军心,结果行军速度大大加快,打了许多胜仗。
老臣寻思着,太祖当不应敲着大鼓催动军队前进,这大不合军制,应当是此种小鼓。”
皇帝两眼闪闪发亮,上前步,指着鼓道:“这莫不就是‘战魂鼓’?”
孙有礼摇摇头道:“它是不是太祖亲手制的‘战魂鼓’,老臣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年军中曾用过这种鼓,也许鼓不止这面!”
从文武百官的队伍中,走出位须发皆白的官员,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蟒缎,正是信国公张辅。
他冲皇帝弯腰拱手道:“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皇帝冲他摆了摆手道:“爱卿免礼平身,有话请讲。”
张辅立起身道:“陛下,老臣以为,这面鼓有九成,是太祖亲手制的‘战魂鼓’。因为明洪武二十七年,燕王领军扫北前,曾亲入京师拜见洪武皇帝,老臣当年也随燕王共同进京。
洪武帝曾问燕王:‘扫北有何疑难?’燕王答道:‘陛下,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名将均已病殁,大将军蓝刚也谋反被诛,儿臣手下严重缺乏文臣武将。思来想去,愿借陛下‘战魂鼓’一用,以壮军威!’
洪武大帝哈哈大笑道:‘制兵之要,在于军心、民心,区区面鼓,又能起何作用?’他命侍从取来‘战魂鼓’,当着燕王的面敲了下,竟将鼓皮敲破。
燕王进见后,曾同老臣讲过此事,以后也就没再提它。所以老臣以为,若这面鼓完好无损,断然是假,若破了面,当有九成是真的。”
皇帝拍着额头笑道:“此鼓定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