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明末:乱世崛起 > 第223章 崇祯四年

第223章 崇祯四年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是半年多过去,来到了崇祯四年的七月份。

    在这段时间内,王毅治下接引而来的饥民,迎来了分到田地的第一次收获。

    王毅对此次的收获非常关心,亲自参与到了粮食的收割当中,让得在田地中收割的百姓倍受鼓舞。

    如今王毅治下人口,已经达到三十万有余,粮食必须要有所保证,不然的话,那他可就要改变各种计划了。

    进行夏收的田地,总共有九十余万亩,主要种植的是小麦、小米这两种农作物。

    由于去年干旱导致减产,所以王毅在去年秋播之后,便下令大幅增加沟渠和灌井,以降低田地的灌溉难度。

    所以,今年的田地受到干旱的影响并不大。

    经过李善的统计,夏收的报表终于是放到了王毅的面前,亩产接近两石半,在这个年景,也算是大丰收了。

    而进入仓库的粮食,也达到了六十八万石,在粮食了上,极大的缓解了王毅的压力。

    之前,花一百五十万两银钱买来的近八十万石粮食,已经消耗了六十万石。

    在这次收获之前,仓库中的粮食,只剩三十多万石,加上这次的收获,粮仓中的粮食储存来到了一百多万石。

    这些粮食,如果只是养活的人的话,能够让五十万百姓活一年。

    不过,王毅对粮食储备的要求,至少是能让治下百姓在无收获的情况下,足够吃上三年。

    如此,他的治理才能抗住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

    百姓手中留下了田地收成的七成粮食,都是无比的开心,尤其是那些去年接引过来的饥民,此时更是对王毅感恩戴德。

    甚至,有人在家中偷偷的给王毅立了生祠,且人数逐渐增多,这还是王毅宣导无神论的情况下。不然的话,只怕家家户户都会有王毅的生祠。

    除了田地,种菜的园地中,也是生机盎然,尤其是种植了红薯和土豆等农作物的田地,那是被照顾的十分精心。

    这些新农作物,种植在还没有被分出去的园地中,全部归军民府所有,因为以后要全面推广,就还需要农学格物所进行育种选种。

    根据之前赵兵带回来的消息,福建等地种植的土豆和红薯的产量,最多达到亩产一千五百斤。

    玉米的亩产,也只有四百来斤的样子,花生的亩产更低,只有百来斤。

    所以,这些新农作物在没有进行育种、选种、及改进种植方法之前,是完全达不到王毅之前所说的产量。

    当然了,如果再有后世的各种化肥,或许产量会大幅的增加,但现在可没有那个条件,必须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而这就要考验宋应星和农学格物所的那些人了,看看能不能再不同的种植方式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

    先前宋应星等人在暖棚中总结的种植经验,已经运用在了这些农作物的种植上,产量或许会高于福建等地。

    在八月中旬,王毅收到了暗网从辽东传回的消息,后金发动了大凌河之战。

    皇太极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

    另一路由皇太极亲自率领,经黑山、广宁从正面压向大凌河城。

    八月六日,两路大军会合于大凌河城下,大凌河之战打响了,汉八旗也第一次亮相。

    皇太极这次大凌河之战,他一改从前在辽东硬攻的战法,改成了围城。

    他命八旗将士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皇太极这一围,城中的祖大寿只有坐以待毙,如果想活着出去的话,一是靠援军来解围,二是只有投降。

    而援兵前来,必须与金兵野战于城外。

    皇太极对祖大寿十分看重,围困十天后,便开始了劝降工作。但祖大寿不为所动,对皇太极根本不予理睬。

    八月十六这一天,松山守军两千前来增援了,由于众寡悬殊,被金兵没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第一次救援失败。

    八月二十六日,总兵吴襄、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阿济格率兵迎敌。

    这一天上午,雾非常大,几尺外就看不清人,当明军发现后金军之时,已经是正面交锋了。

    近战之下,明军的火器完全来没有发挥的余地,很快就败下阵来,损失数千人,明军的第二次增援也失败了。

    九月,后金哨探探知明军总兵吴襄和宋伟再次率兵来援,皇太极率军前往迎战。

    途中,皇太极想到了奇袭之策,便与多铎率领小队人马沿着山体悄悄行进,意图在双方大军交战之时,突然杀出。

    但皇太极的这个计谋,被明军的夜不收发现,并及时禀报了给了总兵吴襄等人,明军六千大军直扑皇太极的这只小队人马,希望能先将这只小队人马吃掉。

    不过,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皇太极得知六千大军围杀而来,却一点也没有害怕,反而率领身边的二百名亲兵冲了过去。

    明军浩浩荡荡的六千多人,竟被皇太极的二百人,冲杀得溃不成军,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而等后金的大军赶到,又是对明军一番乘胜追击,六千人大败,第三次救援失败得更惨。

    孙承宗收到消息后,几近夜夜难眠、餐餐不食。

    数日后,孙承宗卧病在床,却突然想到了王毅在南海子与他的对话,他立即拖着病躯来到书桌前书写奏报,请求崇祯皇帝调遣护民军前来救援大凌河城。

    只是,他的奏报送上去后,却迟迟没有消息传来。

    无奈,孙承宗只好每隔几日就写奏报给崇祯皇帝,继续催促崇祯皇帝调遣王毅前来援救。

    崇祯皇帝看到孙承宗的第一份请求调遣王毅支援的奏报,就立即召开了小朝会进行商议,但大臣们以各种理由劝崇祯皇帝,并提出让登州兵马前往支援。

    登州巡抚孙元化,急令孔有德率兵支援,一场兵变危机因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