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各藏谋划,畅谈天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而秦正之所以主动出言试探,是因为他不觉得以项明的严谨,能在自己旁敲侧击中透露消息。
如此光明正大地提问,以对方的骄傲,是断然不可能欺骗自己的。
看着秦正微醉状态下中灼灼的目光,项明也在心中暗自思量。
有些事情,与其自己单独去做,倒不如先行寻找一个实力强大而不屑背叛的盟友,相比于此时还一心忠于大汉的曹操,欠了自己承诺的秦正无疑是最佳选择。
秦正不知晓未来的走向,项明却是能够推断一二,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已成必然之势,与其孤掌难鸣,倒不如选择与秦正结盟。
两人分据南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会有直接的利益冲突,等到两人撕破脸皮兵戎相见的那天,大概就是定鼎天下的最终之战,因此,稍微透露一点自己知晓的信息对于双方都有好处。
此刻,两人都各有谋划,对于对方的想法也能知晓一二,都在思考将来的打算,一时间,气氛竟有些凝固。
但项明何等决断,那个想法在脑海中思索一阵,便果断决定,此前的计划虽好,但机会摆在面前,秦正主动寻求明里暗里的协同,他也不愿拒绝这个机会。
争霸天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的事情,在有了谋划之后,还要有善于改变的魄力,做出一切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唯有这样,才能为人上之人。
既然打定主意,项明便缓缓开口:
“而今大汉外有强敌环绕,内有百姓疾苦,可谓内忧外患,黄巾之乱,就是前奏。即便这一次动荡还能凭借百年积累压制下来,那下次呢?再下次呢?”
“终有一日,这个大汉必将分崩离析,而这一天,并不会太远。”
项明语出惊人,倘若有第三人在场,传将出去,必定会在他头上扣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可他面对的是秦正,是一个和他一样意图颠覆大汉的重生帝皇,所以后者并没有多大惊讶,而是皱眉道:
“愿闻其详。”
项明一笑,也不直言,反问道:
“秦都护看这大汉,内忧外患,虽不比先秦,却依旧能屡屡度过危机?”
“因为大汉绵延数百年,积累颇为雄厚,比之老秦稳定不知几许,所以才能够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转危为安。”
秦正答道,言语之间不禁又回想起了自己当年一手建立的那个大秦。
“不够。”
项明笑着摇了摇头,继续看着秦正。
“因为天下人太平久矣,若非走投无路,不愿再动刀戈。黄巾虽然乱起,但各路勤王之兵络绎不绝;四方虽然动荡,但若遇外敌,即便是黄巾军也被招安。”
秦正显然也知道招安宋江一事,他虽远离中原,但天下动向还是在他耳目之中。
“招安宋江,便是某所献上的计谋。”
项明笑意更甚,端起酒樽一饮而尽。
“原来是将军之策,只是,为何……”
秦正想要问的很简单,显而易见,大汉崩塌对于他们这种意图争霸的人来说是有益的事情,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项明不暗中推波逐流,而是献上如此重要的策略,加强大汉实力的同时,阻止了它的崩溃速度。
可以想象,倘若宋江未降,超过十万的兵力都要被限制在青州,无法踏上战场。此战就算能赢,大汉也要付出极为惨痛甚至是难以承受的代价。
而招安宋江之后,可以奔赴战场的兵力多达二十万,一方定则四方宁,只要让大汉缓过一口气来,这次的危机便算是彻底解除。
项明知晓秦正的意思,但这事关他当时的谋划,不能告知秦正,于是未等秦正问出口,就将其打断。
“此前某的问题,秦都护可还未说全。”
秦正刚要出口的问题被项明硬生生打断,虽然有些不满,但并没有表现出来。
他皱眉思考,却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那副思索的样子,和轻松饮酒的项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不能说还有自己等人的能力出众吧?尽管这也是一条重要原因,但无论自己还是对方都不应该肤浅到这种程度才对。
他用疑惑的目光看向项明。
见秦正如此,项明也不卖关子,直接道:
“都护漏了一个人。”
“谁?”
秦正隐隐有了答案,却还是开口问道。
“汉帝刘宏。”
项明随即解释道:
“其人虽骄奢好逸,但绝非无能之君,无论黄巾之乱还是异族扰边,他都是身居雒阳调度天下,手段从容有度,对平定大汉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正脑中浮现出那个高坐九五的帝皇,也点了点头。
虽然他是古往今来第一位皇帝,但他所秉承的品格思想,与其说是帝王之道,不如说是人君的霸道。
这两者看似相同,实则天差地别,帝王之道包罗众象,除了那些优良品性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不能为常人所理解的品格。
如多疑,如狠辣,如固执……
秦正在了解了大汉这四百年历史之后,也深感自己当初所做还不够彻底,否则怎会留下二世而亡的千古笑柄?
刘宏虽然在大事之上的决断远不如曾经的自己,但处理一些曾经自己不能为之事也是行云流水,秦正也认可此人是能匹其位的帝王。
倘若对方能力不够,此时早已成了亡国之君。
“可是,此事又和天下大势有什么联系呢?”
项明说刘宏也是大汉未亡的因素,秦正也不反对,但这和他们所言之事有什么关系,他百思不得其解。
“那秦都护以为,倘若大汉想要延续下去,应当如何去做?”
似乎是完全不打算让秦正理清思路,项明又跳转了话题。
秦正何等人也,倘若条理清晰地与之交谈,难免会让对方从自己口中推测出自己不想让他知晓的信息,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和秦正对话,不让对方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欲治天下,先定其民。”
尽管秦正的确有些摸不清项明的打算,但他也不至于纠结一个问题不放,听到项明所问,他如实答道。
而秦正之所以主动出言试探,是因为他不觉得以项明的严谨,能在自己旁敲侧击中透露消息。
如此光明正大地提问,以对方的骄傲,是断然不可能欺骗自己的。
看着秦正微醉状态下中灼灼的目光,项明也在心中暗自思量。
有些事情,与其自己单独去做,倒不如先行寻找一个实力强大而不屑背叛的盟友,相比于此时还一心忠于大汉的曹操,欠了自己承诺的秦正无疑是最佳选择。
秦正不知晓未来的走向,项明却是能够推断一二,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已成必然之势,与其孤掌难鸣,倒不如选择与秦正结盟。
两人分据南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会有直接的利益冲突,等到两人撕破脸皮兵戎相见的那天,大概就是定鼎天下的最终之战,因此,稍微透露一点自己知晓的信息对于双方都有好处。
此刻,两人都各有谋划,对于对方的想法也能知晓一二,都在思考将来的打算,一时间,气氛竟有些凝固。
但项明何等决断,那个想法在脑海中思索一阵,便果断决定,此前的计划虽好,但机会摆在面前,秦正主动寻求明里暗里的协同,他也不愿拒绝这个机会。
争霸天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的事情,在有了谋划之后,还要有善于改变的魄力,做出一切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唯有这样,才能为人上之人。
既然打定主意,项明便缓缓开口:
“而今大汉外有强敌环绕,内有百姓疾苦,可谓内忧外患,黄巾之乱,就是前奏。即便这一次动荡还能凭借百年积累压制下来,那下次呢?再下次呢?”
“终有一日,这个大汉必将分崩离析,而这一天,并不会太远。”
项明语出惊人,倘若有第三人在场,传将出去,必定会在他头上扣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可他面对的是秦正,是一个和他一样意图颠覆大汉的重生帝皇,所以后者并没有多大惊讶,而是皱眉道:
“愿闻其详。”
项明一笑,也不直言,反问道:
“秦都护看这大汉,内忧外患,虽不比先秦,却依旧能屡屡度过危机?”
“因为大汉绵延数百年,积累颇为雄厚,比之老秦稳定不知几许,所以才能够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转危为安。”
秦正答道,言语之间不禁又回想起了自己当年一手建立的那个大秦。
“不够。”
项明笑着摇了摇头,继续看着秦正。
“因为天下人太平久矣,若非走投无路,不愿再动刀戈。黄巾虽然乱起,但各路勤王之兵络绎不绝;四方虽然动荡,但若遇外敌,即便是黄巾军也被招安。”
秦正显然也知道招安宋江一事,他虽远离中原,但天下动向还是在他耳目之中。
“招安宋江,便是某所献上的计谋。”
项明笑意更甚,端起酒樽一饮而尽。
“原来是将军之策,只是,为何……”
秦正想要问的很简单,显而易见,大汉崩塌对于他们这种意图争霸的人来说是有益的事情,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项明不暗中推波逐流,而是献上如此重要的策略,加强大汉实力的同时,阻止了它的崩溃速度。
可以想象,倘若宋江未降,超过十万的兵力都要被限制在青州,无法踏上战场。此战就算能赢,大汉也要付出极为惨痛甚至是难以承受的代价。
而招安宋江之后,可以奔赴战场的兵力多达二十万,一方定则四方宁,只要让大汉缓过一口气来,这次的危机便算是彻底解除。
项明知晓秦正的意思,但这事关他当时的谋划,不能告知秦正,于是未等秦正问出口,就将其打断。
“此前某的问题,秦都护可还未说全。”
秦正刚要出口的问题被项明硬生生打断,虽然有些不满,但并没有表现出来。
他皱眉思考,却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那副思索的样子,和轻松饮酒的项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不能说还有自己等人的能力出众吧?尽管这也是一条重要原因,但无论自己还是对方都不应该肤浅到这种程度才对。
他用疑惑的目光看向项明。
见秦正如此,项明也不卖关子,直接道:
“都护漏了一个人。”
“谁?”
秦正隐隐有了答案,却还是开口问道。
“汉帝刘宏。”
项明随即解释道:
“其人虽骄奢好逸,但绝非无能之君,无论黄巾之乱还是异族扰边,他都是身居雒阳调度天下,手段从容有度,对平定大汉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正脑中浮现出那个高坐九五的帝皇,也点了点头。
虽然他是古往今来第一位皇帝,但他所秉承的品格思想,与其说是帝王之道,不如说是人君的霸道。
这两者看似相同,实则天差地别,帝王之道包罗众象,除了那些优良品性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不能为常人所理解的品格。
如多疑,如狠辣,如固执……
秦正在了解了大汉这四百年历史之后,也深感自己当初所做还不够彻底,否则怎会留下二世而亡的千古笑柄?
刘宏虽然在大事之上的决断远不如曾经的自己,但处理一些曾经自己不能为之事也是行云流水,秦正也认可此人是能匹其位的帝王。
倘若对方能力不够,此时早已成了亡国之君。
“可是,此事又和天下大势有什么联系呢?”
项明说刘宏也是大汉未亡的因素,秦正也不反对,但这和他们所言之事有什么关系,他百思不得其解。
“那秦都护以为,倘若大汉想要延续下去,应当如何去做?”
似乎是完全不打算让秦正理清思路,项明又跳转了话题。
秦正何等人也,倘若条理清晰地与之交谈,难免会让对方从自己口中推测出自己不想让他知晓的信息,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和秦正对话,不让对方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欲治天下,先定其民。”
尽管秦正的确有些摸不清项明的打算,但他也不至于纠结一个问题不放,听到项明所问,他如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