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离京奔扬,月旦春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终,项明还是没能赋出一首诗词,见蔡琰才思泉涌,只得悻悻认输。
说到底,他的积累始终是不如蔡琰浑厚,偶得数篇惊艳之作已是不易,要是让他就这么直接按题赋诗,倒真没什么灵感。
不过,他还是没有丢掉在蔡琰心中的形象,因为灵光乍现之间,他作出了两句文采斐然的对仗。
夜雨成华,俯首处,萧栏乍目。
江东残雪,抬眼去,人道沧桑。
寥寥数句,道尽千古愁思,让了解项明经历的蔡琰为之动容。
两人就这样在词阁之上谈风颂雅,直到酉时方归。
第二日,依旧是大雨滂沱,仿佛上天都不愿他在此时离开雒阳。
直到第三日,天色终于放晴,项明这才辞别一众文士,特意至蔡邕府上将足以出师的周瑜接上,带着所有随从,起身扬州。
春意盎然,项明也没有急于赶路,而是同蔡琰走走停停,同时探寻民情,从司隶到豫州,便走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等到他终于来到汝南之时,天气也开始变得炎热起来。
“去打听一下,许子将是居住在城中还是城外。”
项明在汝南郡城外,看着进进出出的百姓,低声对顾平吩咐道。
此前他也来过一次汝南,不过那时是黄巾风头正盛之时,他需要马不停蹄驰援前线,也就没有在意,如今来到了汝南,也想好好看看这座连通南北的郡城。
这座在战时被严重摧毁的大郡城,经过曹操两年时间的修复和建筑,比之战前还要坚固繁华,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城外百姓也进进出出,此番场景,除了雒阳长安,项明还是第一次见到。
他也不禁在心中称赞曹操管理地方的能力,虽然有些大材小用,但能够治国之人必定能将一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豫州这个黄巾之乱中的重灾区,经过曹操数年的经营,已经逐渐恢复了应有的繁华之景。
“此处,便是汝南吗?”
察觉到车队停止,蔡琰也在车中撩起车帘,向外探头探脑。
她此前的十数年时间都处身雒阳,就算出城次数都屈指可数,怎会见过天下之景?对于她来说,此次南下,便是开拓视野的机会。
于是,她也一扫往日端庄形象,变得有些活泼,当然,这份活泼只表现在项明面前。
“不错,这便是汝南,倘若来得巧,也许车骑将军也在城中。”
听到蔡琰之问,项明回身坐在车前,用手指点,为蔡琰介绍。
“咴咴——”
正当两人谈得兴高采烈,车帘一动,从另一面又探出一颗小脑袋,却是秦正赠予项明的那匹小马。
如今,它也只有三个月大,一身暗紫色的毛发如同锦缎一般柔滑,在毛发之下的肌肉也日益健壮,虽然年幼,却已经表现出了绝世名马的可能。
毕竟,它可是生而能立的异胎。
不过,此时的它还是相当可爱,高度不过两尺,一双大眼宛如明珠一般烁烁放光。更为出众的,是在它额头之上一撮淡黄色的月牙形毛发,更是为它增色三分。
由于这个显著标志,项明为它起名“追月”,意为追逐额头月光。
蔡琰对于这种马驹更是爱不释手,将其当做宠物,就连行进途中都要将它带到车中把玩。
只是,对于追月来说,车中颠簸,却并不是那么愉快,因此,察觉到颠簸感消失,它也探出头来,想要窜下车去。
它的行动被项明察觉,轻抚马头,将它按了回去。
感受到手上传来的不俗力道,项明也不禁点了点头,只要勤加训练,追月将来必定能够像乌骓那样,成为自己驰骋沙场的忠实伙伴。
不多时,顾平返回,言许邵正在城中,准备发布本月的月旦评。
项明这才恍然,原来已经进入五月,今日正是初一,怪不得许邵在汝南城内。
“舌唇才动,也成月旦春秋。如此有趣的评论,何不一睹为快?”
项明笑道。
“正当如此。”
蔡琰也是只闻月旦评,还未亲眼见过,此时也来了兴致,忙不迭催项明进城一观。
众人入城,一路询问,终于得知许邵发表月旦评的地点,匆匆赶到,却发现月旦评已经开始。
月旦评在汝南名气颇大,待得项明一行人来到月旦评场所,就发现四周围满了人,看着装打扮,更是五花八门。
儒生自然有不少人,不过人群之中,同样有人一副商人模样,游侠做派也不在少数,但最多的,还是农民模样的如同百姓。
在高台之上,许邵许靖兄弟二人正在谈天说地,言辞之间充满了智慧与幽默,讲至兴奋处,众人同时发出喝彩声与掌声,同台上互动。
项明仔细一听,却忍俊不禁。
原本只闻其名,未听其实,现在一听,却又一种熟悉韵味。
月旦评,便是许邵兄弟登高台评价英雄人物,诉说当今实事,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全新的风格,但在项明听来,却有着多种熟悉的元素。
内容上,月旦评就像是这个时代的新闻播报;形式上,两人一唱一和,趣味横生,反倒像是相声;而在表达方式上,他们抑扬顿挫,说得天花乱坠,就如同评书。
似表演而非表演,似讲演而非讲演,似传播文化而非传播文化,如此创新的方式,雅俗共赏的风格,加之两人本身具有的文化素养,怎能不让众人趋之若鹜?
要知道,在这个极度缺乏娱乐形式的时代,天子都只能以吟诗作赋为乐,如今却出现了一种甚至引申到后世都不会过时的娱乐方式,吸引大量的百姓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一月一次的设定,又迎合了这个时代信息闭塞的特征,可以看出,这个体系的运行方式已经趋于完美。
所有一切,组成了一个就连项明都大开眼界的月旦评。
他甚至产生了一种念头,倘若后世那些职业听闻月旦评的名号,是否会尊许邵为祖师?
就当项明想入非非之时,一个时辰的月旦评就慢慢结束。
最终,项明还是没能赋出一首诗词,见蔡琰才思泉涌,只得悻悻认输。
说到底,他的积累始终是不如蔡琰浑厚,偶得数篇惊艳之作已是不易,要是让他就这么直接按题赋诗,倒真没什么灵感。
不过,他还是没有丢掉在蔡琰心中的形象,因为灵光乍现之间,他作出了两句文采斐然的对仗。
夜雨成华,俯首处,萧栏乍目。
江东残雪,抬眼去,人道沧桑。
寥寥数句,道尽千古愁思,让了解项明经历的蔡琰为之动容。
两人就这样在词阁之上谈风颂雅,直到酉时方归。
第二日,依旧是大雨滂沱,仿佛上天都不愿他在此时离开雒阳。
直到第三日,天色终于放晴,项明这才辞别一众文士,特意至蔡邕府上将足以出师的周瑜接上,带着所有随从,起身扬州。
春意盎然,项明也没有急于赶路,而是同蔡琰走走停停,同时探寻民情,从司隶到豫州,便走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等到他终于来到汝南之时,天气也开始变得炎热起来。
“去打听一下,许子将是居住在城中还是城外。”
项明在汝南郡城外,看着进进出出的百姓,低声对顾平吩咐道。
此前他也来过一次汝南,不过那时是黄巾风头正盛之时,他需要马不停蹄驰援前线,也就没有在意,如今来到了汝南,也想好好看看这座连通南北的郡城。
这座在战时被严重摧毁的大郡城,经过曹操两年时间的修复和建筑,比之战前还要坚固繁华,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城外百姓也进进出出,此番场景,除了雒阳长安,项明还是第一次见到。
他也不禁在心中称赞曹操管理地方的能力,虽然有些大材小用,但能够治国之人必定能将一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豫州这个黄巾之乱中的重灾区,经过曹操数年的经营,已经逐渐恢复了应有的繁华之景。
“此处,便是汝南吗?”
察觉到车队停止,蔡琰也在车中撩起车帘,向外探头探脑。
她此前的十数年时间都处身雒阳,就算出城次数都屈指可数,怎会见过天下之景?对于她来说,此次南下,便是开拓视野的机会。
于是,她也一扫往日端庄形象,变得有些活泼,当然,这份活泼只表现在项明面前。
“不错,这便是汝南,倘若来得巧,也许车骑将军也在城中。”
听到蔡琰之问,项明回身坐在车前,用手指点,为蔡琰介绍。
“咴咴——”
正当两人谈得兴高采烈,车帘一动,从另一面又探出一颗小脑袋,却是秦正赠予项明的那匹小马。
如今,它也只有三个月大,一身暗紫色的毛发如同锦缎一般柔滑,在毛发之下的肌肉也日益健壮,虽然年幼,却已经表现出了绝世名马的可能。
毕竟,它可是生而能立的异胎。
不过,此时的它还是相当可爱,高度不过两尺,一双大眼宛如明珠一般烁烁放光。更为出众的,是在它额头之上一撮淡黄色的月牙形毛发,更是为它增色三分。
由于这个显著标志,项明为它起名“追月”,意为追逐额头月光。
蔡琰对于这种马驹更是爱不释手,将其当做宠物,就连行进途中都要将它带到车中把玩。
只是,对于追月来说,车中颠簸,却并不是那么愉快,因此,察觉到颠簸感消失,它也探出头来,想要窜下车去。
它的行动被项明察觉,轻抚马头,将它按了回去。
感受到手上传来的不俗力道,项明也不禁点了点头,只要勤加训练,追月将来必定能够像乌骓那样,成为自己驰骋沙场的忠实伙伴。
不多时,顾平返回,言许邵正在城中,准备发布本月的月旦评。
项明这才恍然,原来已经进入五月,今日正是初一,怪不得许邵在汝南城内。
“舌唇才动,也成月旦春秋。如此有趣的评论,何不一睹为快?”
项明笑道。
“正当如此。”
蔡琰也是只闻月旦评,还未亲眼见过,此时也来了兴致,忙不迭催项明进城一观。
众人入城,一路询问,终于得知许邵发表月旦评的地点,匆匆赶到,却发现月旦评已经开始。
月旦评在汝南名气颇大,待得项明一行人来到月旦评场所,就发现四周围满了人,看着装打扮,更是五花八门。
儒生自然有不少人,不过人群之中,同样有人一副商人模样,游侠做派也不在少数,但最多的,还是农民模样的如同百姓。
在高台之上,许邵许靖兄弟二人正在谈天说地,言辞之间充满了智慧与幽默,讲至兴奋处,众人同时发出喝彩声与掌声,同台上互动。
项明仔细一听,却忍俊不禁。
原本只闻其名,未听其实,现在一听,却又一种熟悉韵味。
月旦评,便是许邵兄弟登高台评价英雄人物,诉说当今实事,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全新的风格,但在项明听来,却有着多种熟悉的元素。
内容上,月旦评就像是这个时代的新闻播报;形式上,两人一唱一和,趣味横生,反倒像是相声;而在表达方式上,他们抑扬顿挫,说得天花乱坠,就如同评书。
似表演而非表演,似讲演而非讲演,似传播文化而非传播文化,如此创新的方式,雅俗共赏的风格,加之两人本身具有的文化素养,怎能不让众人趋之若鹜?
要知道,在这个极度缺乏娱乐形式的时代,天子都只能以吟诗作赋为乐,如今却出现了一种甚至引申到后世都不会过时的娱乐方式,吸引大量的百姓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一月一次的设定,又迎合了这个时代信息闭塞的特征,可以看出,这个体系的运行方式已经趋于完美。
所有一切,组成了一个就连项明都大开眼界的月旦评。
他甚至产生了一种念头,倘若后世那些职业听闻月旦评的名号,是否会尊许邵为祖师?
就当项明想入非非之时,一个时辰的月旦评就慢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