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楚史乱国志 > 第二百九十一章 入主历阳,重修商典

第二百九十一章 入主历阳,重修商典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项明入主历阳倒是非常顺利。

    一来,扬州刺史之职虽空悬两年,但这并不代表刺史部就此瘫痪,说到底,刺史一职虽有一州军政大权,但却也分什么人执政。

    倘若像曹操这种能臣,会将大小事务都加以整合管理,在豫州是名副其实的头号人物。而像上任扬州刺史,则是能力中庸之人,只负责周巡监察地方政事,年末报告中央,将权力下放给各郡太守。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在黄巾之乱时很多刺史无力还击,但地方太守则可以拉起一支军队,同大汉地方这种混乱的管理形式有很大关系。

    但这事实上也怪不得朝廷的制度落后,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世家。

    大汉以世家为根基不假,但并不是说世家就能手眼通天,获得刺史之职,虽然当下朝廷对于地方管理略松,但一州刺史乃是国之根本,除非深得天子信任,或是像项明这样不得不封的情况,轻易不会获封。

    就算百年豪族,能力以内的最高官职,也只能是太守。

    这就导致,虽然太守名义上权力不如刺史,但在各地地方,由于自己家族的支持,他们实际的职权要远胜刺史。

    在起先的时候,的确出现了一些刺史与太守之间的矛盾,双方互相攻讦,甚至闹到天子面前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而结果往往都是刺史被免职,而太守却依旧仰仗当地世家的支持毫发无损。

    久而久之,那些能力没那么出众的刺史也就渐渐接受了当下的情况,不再对地方指手画脚。

    当然,能够做到太守也不是愚钝之人,知晓刺史不愿管理也没有咄咄逼人,在表面上,保持着对刺史的尊重。

    这也算是大汉地方官场上的一个潜规则,同样正因为如此,扬州地方由各地太守管理,年底集中将情况上报朝廷,倒也和之前没有差别。

    但是,随着项明的来到,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看似不可思议,但他确实有这个能力。

    首先,他虽然从未执政地方,但当初身在雒阳之时也曾深刻探究过此类问题,尽管只算是纸上谈兵,但在理论上他的经验不会输于其他刺史。

    其次,丹阳太守孙坚同他交好,吴郡太守韩言已经投效与他,再加上三大世家的支持,可以说,在世家层面,项明也有说一不二的能力。

    再次,在军权层面,他携大破匈奴之功南下,又被天子亲封镇扬将军,天下第一猛将,在军中的声望水涨船高,无人不服。

    有了军权,即使有些世家心中还持反对意见,但也会敢怒不敢言,这则是武力的威慑。

    双管齐下,不怕其他太守阴奉阳违。

    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打算直接大刀阔斧地在扬州进行改革。

    此时刘宏健在,很有可能还盯着扬州地带,一些行动会束手束脚,所以干脆就不要行动,等到天下大乱之时,扬州便会是他的一言堂。

    另外,制度的改变需要时间的积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根本着急不得。

    还需要大量的人才,此刻他麾下确实缺少推动政令发行的人才,不过他对此倒是并不焦急,因为早有打算。

    他选择在这个时刻拜访许邵兄弟也并非单纯地是想拉拢农家,还有一个目的,便是通过农家向百家传达自己的态度。

    他相信,尽管百家势力落入低谷,但对于其他百家的一举一动还是会密切关注的,农家集结全部弟子商讨必然瞒不过其他人的眼睛。

    到那时,其他百家也都会知道扬州刺史隐晦地支持百家复辟,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信号。

    倘若他们前来试探自己的底细,便是最好的收拢人才的机会。

    项明一直相信,人才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和后天的经历有关,因此,他也没有刻意利用自己通晓历史的便利大肆网罗民间的人才,只会发布招揽人才的政令,至于得到得不到,全凭天意。

    相比于原本历史的“名声”,项明反倒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大浪淘沙,无论在任何时代,被埋没的人才数不胜数,他求贤若渴,倘若真有能力,倒也不在意给他们一次机会。

    当然,倘若真的碰上顶尖的人才,他也不会迂腐,倘若真有历史中那些大人物的消息,休说三顾茅庐,就是三十顾,他也不会在意。

    至于主动找上他的,更不会放过。

    就像是周瑜,刚到历阳几日,便被前来拜会项明的韩言带走,进行培养。

    对于周瑜,韩言经过一番考验,便看出前者对于战争的巨大天赋,于是当下收徒,将周瑜视为自己兵法的传人。

    同样是两世为人,韩言对于一些门户之见倒也看得很开,根本不会吝啬自己的教导,因而,项明并不担心周瑜的未来。

    至于项明自己,除了安排韩言加紧训练士卒以外,对于政事上的调整也说了几点自己的意见,听得韩言频频点头。

    另外,他还告诉韩言关于“增社均摊制”的相关事宜,以他推测,在今秋司隶粮食收获之后,刘宏便会传令天下实行此制,早做准备也未尝不可。

    就这样,在韩言离开之后,项明便投身于繁杂的政事之中,时不时从刺史部发出道道指令下达各郡,从方方面面改变着扬州的发展。

    而在政事之余,他也开始着手重修《商典》。

    此前的《商典》之中,他只是以后世的模式为骨架,写出了后世的一些商业手段,并没有深入研究。

    原本他以为可以通过这些模式增强自己的资本与实力,但在经历过凉州大战之后,他开始慢慢反省自己在《商典》之中的不足,结果却惊出一身冷汗。

    倘若真的按照《商典》之中所写发展,三年之内便可以积累起大量财富,但五年过后,必将引起崩溃!

    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支撑,不均匀的财富是会导致混乱的直接因素,项明正是忽略了理论,才导致《商典》存在致命的缺陷。

    足以让王朝万劫不复的致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