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会稽之重,巡察结束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项明对于吴郡的全部安排,已经在那夜尽数完成,于是,花费两日考察吴郡民生之后,便离开吴郡,前往会稽。
会稽郡占据扬州三成半的面积,单论面积而言,在整个大汉首屈一指。
然而,会稽郡并不繁荣,相反地,会稽可以说是大汉最为贫瘠的几郡之一。
无论这个地方在吴越之时多么繁盛,在唐宋时期多么富庶,然而在这个时代,会稽郡就是一块远离天子的贫困土地。
除了沿海一带有一些人烟之外,近七成的土地皆为丘陵荒地,人烟极度稀少,看上去竟有些荒凉。
实际上,当初方腊之所以没有在扬州扩大势力,除了时间紧迫的因素之外,也未免没有看不上会稽郡的意思。
然而,会稽实际上并不应该像它表现得这般落后。
毕竟,这是当年吴越旧地,养育数百万人的土地。怎可能贫瘠?
虽多有丘陵,却绝不陡峭,是天然的马场。尽管不及西域幽州,却也是江东最好的地方。
然而,肥沃的土地杂草丛生,无人耕作,天然的马场无人牧马,一片荒芜。
甚至可以说,这是扬州境内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地方。
之所以会衰败至此,说到底还是因为大汉朝廷的影响。
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当初高祖刘邦自汉中崛起,因此大汉对于益州有了其他各州无法比拟的重视,当今蜀中之地是大汉除司隶以外最为富庶的地方,就连冀州都比不上。
而扬州虽名为汉土,却得不到大汉朝堂的重视,确实有远离京都的因素,但也未尝与霸王的西楚无关。
政令难达,因而会稽郡几乎等同于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之所以没有彻底荒芜,还是由于会稽当地人的努力。
面对会稽郡的这种情况,项明是非常痛心疾首的,他也迫切地想要改变这种现状。
在他看来,会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甚至不输于吴郡。
会稽的气候相比于扬州其他地区更适宜种植稻米,虽达不到交州一年三四熟,但毕竟同交州接壤,一年两三熟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种独到的气候,是求之不得的,这意味着大量的粮食,那是争霸天下的关键要素。
还有领先整个时代的制船业,会稽郡虽不是唯一临海的郡,却是渔民最多的地方,有了需求,才不缺供给,因此天下闻名的制船大匠皆在会稽。
寻常船只,只能在江河上航行,在海浪面前不堪一击。而会稽的大船,是可以在海上航行的。虽不能确保在风雨中无恙,但绝对远远强于其他船只。
要知道,这可不是风平浪静的地中海,在当下时代,大海还是不可碰触的禁忌,风浪高时可达数丈,寻常船只一碰既碎。
而会稽的船虽不可能保证安全,却拥有和风浪斗争的能力,这便是项明对会稽如此重视的另一要素。
有了足够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项明就可以加强麾下的水师,甚至将他们升级到海军的程度。
当水师成为海军以后,战力岂止倍增,最为重要的是,当下世人根本想不到这种可能,用兵以奇,至少能够决定一场大型战争的胜负。
这将是他逐鹿天下的又一大底牌。
同样是重大的战略意义,不说水师对于江东地区的保护力度,倘若江东真的在未来受到他人进攻,他完全可以凭借大船通过海路运输兵力,在敌人不察的情况下攻敌之后,可解江东之危。
一为底牌,一为屏障,好船对战争的作用,绝对不亚于足够的好马。
所以,会稽郡在他的计划之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不容有失。
而想要改变会稽郡的现状,让它变成自己所期待的样子,也不轻松。
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会稽的人口。
偌大土地,人口只有吴郡的六成,并且集中在沿海一带,分布相当不均。
而东南地带,大片良田此时皆沦为荒土,这是一种极度的浪费。
倘若解决会稽的人口问题,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未来此地将成为自己数十万大军未来的粮草支持,战略意义极重。
不过,人口迁移是一个庞大而又繁琐的工程,若贸然行动,动静太大不说,还可能会导致种种问题出现。
由于会稽太过重要,所以他并没有立刻对会稽郡进行规划,在了解会稽民情以后,便东行豫章。
他对会稽太守并不熟悉,贸然行动不妥不说,最关键的是他需要时间来制定规划,否则恐怕会适得其反,让会稽达不到他预想的程度。
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巡察郡县之后,在扬州的版图上绕了一个大圈,项明终于还是回到了历阳。
这次巡察,使得他对于扬州各地有了大概的了解,对于各郡县的官员也有了初步的判断。
当然,他不可能贸然收服对方,只不过旁敲侧击,知晓了他们大概的性格特点,从而思索应对之法。
最好的可能,是将这些太守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但项明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己虽为刺史,却也不能主宰整个扬州,有些事情并不是他能够决定的,有些安排,只能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才能够发动。
他目前能做的,只有在各太守麾下安插人手,尽可能地限制他们的行为,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掣肘。
不过也有可能是他杞人忧天,毕竟不是每个太守都像韩言孙坚那样能力超群,如果这些人在背后动作,项明也不介意在乱世来临以后将他们清扫殆尽。
但这也都是未来的事情,眼下最为关键的,便是巡察的结果。
他花费了两日时间,整理在各郡的巡察结果,最终汇总成一篇报告扬州现状的奏折,封好以后呈送雒阳。
这是他作为扬州刺史的职责所在。
而完成这一切以后,他便投身于会稽的规划,一日修改数十次,想要找到最为适宜的方法。
这一晃,又是半个月过去。
而项明不知道的是,在他巡察郡县以及思考规划会稽之时,他在来到扬州前埋下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最终,震惊了整个大汉。
项明对于吴郡的全部安排,已经在那夜尽数完成,于是,花费两日考察吴郡民生之后,便离开吴郡,前往会稽。
会稽郡占据扬州三成半的面积,单论面积而言,在整个大汉首屈一指。
然而,会稽郡并不繁荣,相反地,会稽可以说是大汉最为贫瘠的几郡之一。
无论这个地方在吴越之时多么繁盛,在唐宋时期多么富庶,然而在这个时代,会稽郡就是一块远离天子的贫困土地。
除了沿海一带有一些人烟之外,近七成的土地皆为丘陵荒地,人烟极度稀少,看上去竟有些荒凉。
实际上,当初方腊之所以没有在扬州扩大势力,除了时间紧迫的因素之外,也未免没有看不上会稽郡的意思。
然而,会稽实际上并不应该像它表现得这般落后。
毕竟,这是当年吴越旧地,养育数百万人的土地。怎可能贫瘠?
虽多有丘陵,却绝不陡峭,是天然的马场。尽管不及西域幽州,却也是江东最好的地方。
然而,肥沃的土地杂草丛生,无人耕作,天然的马场无人牧马,一片荒芜。
甚至可以说,这是扬州境内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地方。
之所以会衰败至此,说到底还是因为大汉朝廷的影响。
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当初高祖刘邦自汉中崛起,因此大汉对于益州有了其他各州无法比拟的重视,当今蜀中之地是大汉除司隶以外最为富庶的地方,就连冀州都比不上。
而扬州虽名为汉土,却得不到大汉朝堂的重视,确实有远离京都的因素,但也未尝与霸王的西楚无关。
政令难达,因而会稽郡几乎等同于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之所以没有彻底荒芜,还是由于会稽当地人的努力。
面对会稽郡的这种情况,项明是非常痛心疾首的,他也迫切地想要改变这种现状。
在他看来,会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甚至不输于吴郡。
会稽的气候相比于扬州其他地区更适宜种植稻米,虽达不到交州一年三四熟,但毕竟同交州接壤,一年两三熟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种独到的气候,是求之不得的,这意味着大量的粮食,那是争霸天下的关键要素。
还有领先整个时代的制船业,会稽郡虽不是唯一临海的郡,却是渔民最多的地方,有了需求,才不缺供给,因此天下闻名的制船大匠皆在会稽。
寻常船只,只能在江河上航行,在海浪面前不堪一击。而会稽的大船,是可以在海上航行的。虽不能确保在风雨中无恙,但绝对远远强于其他船只。
要知道,这可不是风平浪静的地中海,在当下时代,大海还是不可碰触的禁忌,风浪高时可达数丈,寻常船只一碰既碎。
而会稽的船虽不可能保证安全,却拥有和风浪斗争的能力,这便是项明对会稽如此重视的另一要素。
有了足够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项明就可以加强麾下的水师,甚至将他们升级到海军的程度。
当水师成为海军以后,战力岂止倍增,最为重要的是,当下世人根本想不到这种可能,用兵以奇,至少能够决定一场大型战争的胜负。
这将是他逐鹿天下的又一大底牌。
同样是重大的战略意义,不说水师对于江东地区的保护力度,倘若江东真的在未来受到他人进攻,他完全可以凭借大船通过海路运输兵力,在敌人不察的情况下攻敌之后,可解江东之危。
一为底牌,一为屏障,好船对战争的作用,绝对不亚于足够的好马。
所以,会稽郡在他的计划之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不容有失。
而想要改变会稽郡的现状,让它变成自己所期待的样子,也不轻松。
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会稽的人口。
偌大土地,人口只有吴郡的六成,并且集中在沿海一带,分布相当不均。
而东南地带,大片良田此时皆沦为荒土,这是一种极度的浪费。
倘若解决会稽的人口问题,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未来此地将成为自己数十万大军未来的粮草支持,战略意义极重。
不过,人口迁移是一个庞大而又繁琐的工程,若贸然行动,动静太大不说,还可能会导致种种问题出现。
由于会稽太过重要,所以他并没有立刻对会稽郡进行规划,在了解会稽民情以后,便东行豫章。
他对会稽太守并不熟悉,贸然行动不妥不说,最关键的是他需要时间来制定规划,否则恐怕会适得其反,让会稽达不到他预想的程度。
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巡察郡县之后,在扬州的版图上绕了一个大圈,项明终于还是回到了历阳。
这次巡察,使得他对于扬州各地有了大概的了解,对于各郡县的官员也有了初步的判断。
当然,他不可能贸然收服对方,只不过旁敲侧击,知晓了他们大概的性格特点,从而思索应对之法。
最好的可能,是将这些太守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但项明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己虽为刺史,却也不能主宰整个扬州,有些事情并不是他能够决定的,有些安排,只能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才能够发动。
他目前能做的,只有在各太守麾下安插人手,尽可能地限制他们的行为,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掣肘。
不过也有可能是他杞人忧天,毕竟不是每个太守都像韩言孙坚那样能力超群,如果这些人在背后动作,项明也不介意在乱世来临以后将他们清扫殆尽。
但这也都是未来的事情,眼下最为关键的,便是巡察的结果。
他花费了两日时间,整理在各郡的巡察结果,最终汇总成一篇报告扬州现状的奏折,封好以后呈送雒阳。
这是他作为扬州刺史的职责所在。
而完成这一切以后,他便投身于会稽的规划,一日修改数十次,想要找到最为适宜的方法。
这一晃,又是半个月过去。
而项明不知道的是,在他巡察郡县以及思考规划会稽之时,他在来到扬州前埋下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最终,震惊了整个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