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公孙所求,名家特点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白马非马……名家!”
项明心中迅速浮现出对方的身份,也知晓了对方公孙之姓背后的意义。
“正是。”
公孙常颔首笑道,显然对于项明的反应颇为满意。
名家自武帝之后迅速堕落衰败,典籍也仅仅掌控在少数名家弟子手中,世人只知儒法墨道,不识名家的大有人在。
项明出身偏远,且其祖上的兵家同名家势如水火,未必能够告知对方名家的信息。
而等他祖辈回到中原之时,名家早已不为世人所知。倘若项明真的不知名家为何,又怎么能够给出建议?
好在,至少项明知晓名家的学说,就意味着他对于名家有着基本的了解,就算没有相应的建议,知晓了对方的态度,这一趟也算没有白来。
但项明却眉头一皱,得到了对方切实的身份并没有让他心中疑惑得到解答,反倒加重了他的困惑。
因为他并不理解名家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确实,他当初前往汝南寻求农家协助,同时也是在向百家残余发出一个信号,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当他在未来起兵之时,这些百家残余的势力能够想起自己对这些人的态度友善,从而会提供一定的帮助乃至于投效自己麾下。
虽然不可能做到收拢全部,但至少能够以这种方式拉拢部分,这就够了。
但公孙常的到来是他始料未及的,于是,项明带着疑惑开始试探对方。
一旦试探下来,他也算明白了对方来此的目的与当下情势。
之前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百家力量已经呈现颓态,曾经遍布天下的农家都所剩无几,更何况其他学派?
在儒家的有意压制之下,百家势力逐渐衰败到了一种极为危急的情势,若是继续下去,不出三代,大部分学说的传承便将会彻底断绝。
名家就是其中的代表。
尽管这十数年以来,各家学派都出现了许多人才,倘若一帆风顺本应呈崛起之势,可偏偏儒家涌现出的人才更多,大量的儒家子弟占据朝堂权柄,令他们更加举步维艰。
此时,项明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最后的希望,前者有旷世奇才不说,还不局限于一个方面,或许,项明对自家学派有所想法也说不定。
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自己这些残存的学派有着一个友善的态度,这才是他们召集子弟,前往扬州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他们的行为就是有病乱投医的表现,但幸运的是,项明是一位出色的全能医者。
“原来如此……”
项明听完公孙常的回答之后,才明白对方到来的用意,不自觉地喃喃道。
“名家此时已有倾颓之势,我们这一脉和惠子一脉加起来也不过数百。人才凋敝不说,更是散落在冀州幽州一带,受到此前黄巾起义的冲击,现今剩下的,唯区区百人。”
“名家乃先贤所创,某等不愿其毁于自己之手,更听闻吴侯乃当世大贤,因而老夫与冀州启程,迎风冒雪,为求名家前路,望吴侯指教!”
公孙常见项明神色恍惚,还道对方并不在意名家,于是站起身来,左手立于胸前,右手背于背后,躬身施礼,口中高呼。
为了得到项明的回应,他甚至不惜卖惨,将名家现状和盘托出。
这也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利用对方的心理,促使项明给出帮助,这也是名家理论的一部分应用。
他所行之礼,也是代表了名家的最高礼数。
名家讲究“去尊”,面见君王亦不跪拜,更何况是他人,此礼躬身为主,且这种姿势不便言语,就是象征着名家弟子对对方最大的尊重。
项明却面色古怪,因为他知道公孙常此举,确实象征着名家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名家还有一种观点叫做“偃兵”,平日里最看不起的便是兵家,当初罢黜百家之时,兵家也没忘了顺势踩上几脚。
而项明自己虽然没有兵家身份,但也是将军出身,名家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必定求不到他的头上。
项明礼貌性地将公孙常扶起,但内心却并不欢喜,这并不是因为名家拥有的力量弱小,而是由于名家本身的特性。
名家虽也为百家之中的大家,但自百家争鸣以来便是其他学派弟子鄙夷的对象。
在后者看来,名家学说空洞无根,无理无据,况且意图含糊尊卑之别,妄图仅仅通过辩论消除矛盾,这些想法在其他人眼中,是极为肤浅与可笑的。
而名家之人性格亦是执拗,执一理而辩论不休,即便在客观角度上的错误,也要通过辩论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从而达到正确的假象。
这也是为什么名家弟子被其他学派唾弃的缘由,相传当初于齐国稷下学宫百家争辩之时,名家横扫全场,无人辩胜名家,所以才采用孤立的态度。
而项明在得知对方身份之后,也反倒不纠结于公孙常如何进入刺史部,凭借对方的口若悬河,休说自己这不甚严密的刺史部,即便是皇宫大内,也未尝不可进入。
不过,也仅仅是有这种可能罢了。
辩者唇枪舌剑,但终究还是无根之萍,那句“有名无实”的真正出处,也未尝没有嘲讽名家的意思。
这些,都是项明根据那个时代的记忆回想并加以推测的,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但名家确实是百家之中最不得朝堂重视的一门学派。
以项明的眼界看来,名家其实并没有看上去如此不堪,充其量,不过是不被世人理解,不甚实用罢了。
拥有后世见识的项明知晓,其他百家探求的是实用与理论相互结合,以达到某种精神上的同一,但名家却并非如此。
除了辩术,名家最大的特点便是辩证思维,讲究从各种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虽然因为时代桎梏误区不少,但这种精神无疑是值得参考与借鉴的。
倘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名家学说,恐怕哲学二字最为适用。
“白马非马……名家!”
项明心中迅速浮现出对方的身份,也知晓了对方公孙之姓背后的意义。
“正是。”
公孙常颔首笑道,显然对于项明的反应颇为满意。
名家自武帝之后迅速堕落衰败,典籍也仅仅掌控在少数名家弟子手中,世人只知儒法墨道,不识名家的大有人在。
项明出身偏远,且其祖上的兵家同名家势如水火,未必能够告知对方名家的信息。
而等他祖辈回到中原之时,名家早已不为世人所知。倘若项明真的不知名家为何,又怎么能够给出建议?
好在,至少项明知晓名家的学说,就意味着他对于名家有着基本的了解,就算没有相应的建议,知晓了对方的态度,这一趟也算没有白来。
但项明却眉头一皱,得到了对方切实的身份并没有让他心中疑惑得到解答,反倒加重了他的困惑。
因为他并不理解名家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确实,他当初前往汝南寻求农家协助,同时也是在向百家残余发出一个信号,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当他在未来起兵之时,这些百家残余的势力能够想起自己对这些人的态度友善,从而会提供一定的帮助乃至于投效自己麾下。
虽然不可能做到收拢全部,但至少能够以这种方式拉拢部分,这就够了。
但公孙常的到来是他始料未及的,于是,项明带着疑惑开始试探对方。
一旦试探下来,他也算明白了对方来此的目的与当下情势。
之前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百家力量已经呈现颓态,曾经遍布天下的农家都所剩无几,更何况其他学派?
在儒家的有意压制之下,百家势力逐渐衰败到了一种极为危急的情势,若是继续下去,不出三代,大部分学说的传承便将会彻底断绝。
名家就是其中的代表。
尽管这十数年以来,各家学派都出现了许多人才,倘若一帆风顺本应呈崛起之势,可偏偏儒家涌现出的人才更多,大量的儒家子弟占据朝堂权柄,令他们更加举步维艰。
此时,项明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最后的希望,前者有旷世奇才不说,还不局限于一个方面,或许,项明对自家学派有所想法也说不定。
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自己这些残存的学派有着一个友善的态度,这才是他们召集子弟,前往扬州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他们的行为就是有病乱投医的表现,但幸运的是,项明是一位出色的全能医者。
“原来如此……”
项明听完公孙常的回答之后,才明白对方到来的用意,不自觉地喃喃道。
“名家此时已有倾颓之势,我们这一脉和惠子一脉加起来也不过数百。人才凋敝不说,更是散落在冀州幽州一带,受到此前黄巾起义的冲击,现今剩下的,唯区区百人。”
“名家乃先贤所创,某等不愿其毁于自己之手,更听闻吴侯乃当世大贤,因而老夫与冀州启程,迎风冒雪,为求名家前路,望吴侯指教!”
公孙常见项明神色恍惚,还道对方并不在意名家,于是站起身来,左手立于胸前,右手背于背后,躬身施礼,口中高呼。
为了得到项明的回应,他甚至不惜卖惨,将名家现状和盘托出。
这也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利用对方的心理,促使项明给出帮助,这也是名家理论的一部分应用。
他所行之礼,也是代表了名家的最高礼数。
名家讲究“去尊”,面见君王亦不跪拜,更何况是他人,此礼躬身为主,且这种姿势不便言语,就是象征着名家弟子对对方最大的尊重。
项明却面色古怪,因为他知道公孙常此举,确实象征着名家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名家还有一种观点叫做“偃兵”,平日里最看不起的便是兵家,当初罢黜百家之时,兵家也没忘了顺势踩上几脚。
而项明自己虽然没有兵家身份,但也是将军出身,名家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必定求不到他的头上。
项明礼貌性地将公孙常扶起,但内心却并不欢喜,这并不是因为名家拥有的力量弱小,而是由于名家本身的特性。
名家虽也为百家之中的大家,但自百家争鸣以来便是其他学派弟子鄙夷的对象。
在后者看来,名家学说空洞无根,无理无据,况且意图含糊尊卑之别,妄图仅仅通过辩论消除矛盾,这些想法在其他人眼中,是极为肤浅与可笑的。
而名家之人性格亦是执拗,执一理而辩论不休,即便在客观角度上的错误,也要通过辩论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从而达到正确的假象。
这也是为什么名家弟子被其他学派唾弃的缘由,相传当初于齐国稷下学宫百家争辩之时,名家横扫全场,无人辩胜名家,所以才采用孤立的态度。
而项明在得知对方身份之后,也反倒不纠结于公孙常如何进入刺史部,凭借对方的口若悬河,休说自己这不甚严密的刺史部,即便是皇宫大内,也未尝不可进入。
不过,也仅仅是有这种可能罢了。
辩者唇枪舌剑,但终究还是无根之萍,那句“有名无实”的真正出处,也未尝没有嘲讽名家的意思。
这些,都是项明根据那个时代的记忆回想并加以推测的,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但名家确实是百家之中最不得朝堂重视的一门学派。
以项明的眼界看来,名家其实并没有看上去如此不堪,充其量,不过是不被世人理解,不甚实用罢了。
拥有后世见识的项明知晓,其他百家探求的是实用与理论相互结合,以达到某种精神上的同一,但名家却并非如此。
除了辩术,名家最大的特点便是辩证思维,讲究从各种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虽然因为时代桎梏误区不少,但这种精神无疑是值得参考与借鉴的。
倘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名家学说,恐怕哲学二字最为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