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公孙话术,相互试探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项明的要求突如其来,一时间,竟让公孙常愣在当场,不知所措。
他实在不能理解这句话蕴涵的意思。
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学派传人为某些官员门下食客,但也仅仅代表个人,同整个学派无关。
而整个学派投入一人麾下,更从未有过的事情,就算是儒家与大汉朝廷,也仅仅是依存关系,绝对达不到整个儒家效忠于天子麾下的程度。项明如此要求,倒是让公孙常有些摸不清他的想法。
于是,他试探性地问道:
“吴侯莫非是在说笑?当今天子反对大臣私结党羽,甚至有党锢之令,虽然近些年来党锢略微宽松,但并不意味着天子便会允许臣子拉帮结派。”
“吴侯此时已和农家关系走近,倘若名家再投身麾下,恐怕会引得天子忌惮,怕是不好。”
“但某可以做主,倘若吴侯为名家指点一条前路,名家必会亲善吴侯,等到未来吴侯想要更进一步之时,名家当为吴侯之助力,不知这样可否?”
公孙常不愧出身名家,一旦言辞有理有据,最后的表明态度也令人满意。
倘若项明所求是大汉顶级贵胄,亦或是三公权柄,有名家这番保证已经是足够,但项明宏愿不止这些,一旦以天下作为目标,名家的支持便远远不够。
项明对公孙常的回答并不满意,于是,严肃的脸上更平添了几分冷峻,更加认真道:
“某是说,名家尽数投身某之麾下,何如?”
公孙常又是一愣,随即尴尬笑道:
“吴侯……”
“何如?”
项明的声音在不知不觉间变得非常严厉,浑身更是散发出一种气势,虽然达不到在战场之上那种杀气冲天的状态,却也迫使得公孙常有些不敢喘息。
后者感觉不算敏锐,也察觉到了对方身上的压迫之意。
但这不但没有使得公孙常就此屈服,相反倒是激起了他的愤怒情绪,他的愤怒不是歇斯底里,而是义正言辞:
“某原本以为,吴侯乃当世大贤,想法独特,可能是名家重新崛起的良机,但某错了。”
“吴侯虽然能力出众,但品行,不提也罢……”
“也许您真的有某种方法振兴名家,但倘若让名家付出效忠的代价,恕某不能答应!”
公孙常言辞看似激烈,实际上却是一种隐晦的激将,先是略微贬低项明的品行,代指项明虽不算落井下石,却也有趁人之危之嫌。
倘若项明真的顾及自己的名声,就会放弃这个收纳名家为自己麾下的条件,要么更改条件,要么直接说出名家的复兴之法,要么……
“你就不怕,某就此杀了你?”
项明话锋一转,眉眼之间杀机显露。
这也是公孙常最怕的一点,他此番拜访项明,是极为隐蔽的,除了名家少数核心之外,根本没有人知道他的动向。
假如项明真的杀他,也是白杀。
在他的算计当中,项明虽不算慈悲,但出于对其学识以及行为的判断,对方并不是嗜杀之人,这也是公孙常敢于明言项明品行有差的原因。
可人心隔肚皮,世上最难揣测的便是人性,谁知道对方会不会真的心血来潮,让自己在当世永久消失。
公孙常在电光火石之间,便顾虑到了这么多事情,但他心中虽然惶恐,但表面上还是淡然道:
“若吴侯杀我,某无话可说,不过这对于吴侯而言,有何好处?”
“倘若吴侯为某指点名家前路,名家上下感激不尽,甚至当吴侯日后传言圣名之时,名家当倾全力支持!”
在公孙常看来,项明所求,无非名利尔,利可以通过权来获取,此前已经说过权,那么唯一能够打动对方的,便只有名了。
人生不过寥寥百年,而名垂千古,当会是大多数人毕生的追求。
千百年后,谁能够忆起历代天子之名?但每一位大贤之人,其事迹与名号将被后人所传唱,达到一种另类的永恒。
而大贤走到顶峰,便是圣人。
公孙常不知道项明还有一部足以让他踏入圣人之列的《农典》,便以支持对方传扬圣名为诱,促使对方帮助名家。
先秦时期确实有过先例,确实有大贤之人虽尚未立言立行,只因为有大量弟子进行传扬,便被世人传作圣人,留芳百世。
当然,那些大贤都有封圣的资格,但是相较于孔墨老惠这些,还是有着一定差距,而这些差距,便要靠着门下甚至于亲近学派的传扬来弥补。
名家虽然势微,但好歹也算一门学派,加上农家,至少可以加大项明“封圣”的可能,所以公孙常才会说出这样的言辞。
可惜的是,他对于项明的判断从最开始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不说《农典》以及项明所筹划的其他典籍能够给他带来多大的名誉,单指名利之事,项明所求便远大于公孙常所想,绝对不是寻常人眼中名利那么肤浅的层次。
项明所求,发乎于本性,不愿屈居人下,只愿坐上万人之上那个位置;发乎于雄心,既然恰逢其会来此一遭,便要改变时代,推动文明迅速发展。
所以说,连公孙常对项明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又怎能投其所好,说服对方呢?
更不要说,项明从一开始便防备着公孙的话术,同时反而在言语之间试探对方,他的姿态,他的杀意,都是为了试探公孙常能力与想法而故意表演。
毫无疑问,项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如果他提前没有准备,没有注意到公孙常微微颤抖的身体,没有那么高远的雄心壮志,是很有可能被对方这番言辞打动乃至说服的。
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对方话术水平之高,几乎超乎了时代的拘束。
而且,对方这种坚持底线的态度也是项明想要看到的,适当的妥协甚至左右逢源都在项明所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但名家需要识得大体,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宁愿断绝名家传承也不当做。
综合以上两点,项明对此次试探的结果颇为满意,随即收敛起那淡淡的杀意,笑道:
“某需要的,是名家在接下来的乱世之中,彻底站在某这一方,为某所用,如何?”
项明的要求突如其来,一时间,竟让公孙常愣在当场,不知所措。
他实在不能理解这句话蕴涵的意思。
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学派传人为某些官员门下食客,但也仅仅代表个人,同整个学派无关。
而整个学派投入一人麾下,更从未有过的事情,就算是儒家与大汉朝廷,也仅仅是依存关系,绝对达不到整个儒家效忠于天子麾下的程度。项明如此要求,倒是让公孙常有些摸不清他的想法。
于是,他试探性地问道:
“吴侯莫非是在说笑?当今天子反对大臣私结党羽,甚至有党锢之令,虽然近些年来党锢略微宽松,但并不意味着天子便会允许臣子拉帮结派。”
“吴侯此时已和农家关系走近,倘若名家再投身麾下,恐怕会引得天子忌惮,怕是不好。”
“但某可以做主,倘若吴侯为名家指点一条前路,名家必会亲善吴侯,等到未来吴侯想要更进一步之时,名家当为吴侯之助力,不知这样可否?”
公孙常不愧出身名家,一旦言辞有理有据,最后的表明态度也令人满意。
倘若项明所求是大汉顶级贵胄,亦或是三公权柄,有名家这番保证已经是足够,但项明宏愿不止这些,一旦以天下作为目标,名家的支持便远远不够。
项明对公孙常的回答并不满意,于是,严肃的脸上更平添了几分冷峻,更加认真道:
“某是说,名家尽数投身某之麾下,何如?”
公孙常又是一愣,随即尴尬笑道:
“吴侯……”
“何如?”
项明的声音在不知不觉间变得非常严厉,浑身更是散发出一种气势,虽然达不到在战场之上那种杀气冲天的状态,却也迫使得公孙常有些不敢喘息。
后者感觉不算敏锐,也察觉到了对方身上的压迫之意。
但这不但没有使得公孙常就此屈服,相反倒是激起了他的愤怒情绪,他的愤怒不是歇斯底里,而是义正言辞:
“某原本以为,吴侯乃当世大贤,想法独特,可能是名家重新崛起的良机,但某错了。”
“吴侯虽然能力出众,但品行,不提也罢……”
“也许您真的有某种方法振兴名家,但倘若让名家付出效忠的代价,恕某不能答应!”
公孙常言辞看似激烈,实际上却是一种隐晦的激将,先是略微贬低项明的品行,代指项明虽不算落井下石,却也有趁人之危之嫌。
倘若项明真的顾及自己的名声,就会放弃这个收纳名家为自己麾下的条件,要么更改条件,要么直接说出名家的复兴之法,要么……
“你就不怕,某就此杀了你?”
项明话锋一转,眉眼之间杀机显露。
这也是公孙常最怕的一点,他此番拜访项明,是极为隐蔽的,除了名家少数核心之外,根本没有人知道他的动向。
假如项明真的杀他,也是白杀。
在他的算计当中,项明虽不算慈悲,但出于对其学识以及行为的判断,对方并不是嗜杀之人,这也是公孙常敢于明言项明品行有差的原因。
可人心隔肚皮,世上最难揣测的便是人性,谁知道对方会不会真的心血来潮,让自己在当世永久消失。
公孙常在电光火石之间,便顾虑到了这么多事情,但他心中虽然惶恐,但表面上还是淡然道:
“若吴侯杀我,某无话可说,不过这对于吴侯而言,有何好处?”
“倘若吴侯为某指点名家前路,名家上下感激不尽,甚至当吴侯日后传言圣名之时,名家当倾全力支持!”
在公孙常看来,项明所求,无非名利尔,利可以通过权来获取,此前已经说过权,那么唯一能够打动对方的,便只有名了。
人生不过寥寥百年,而名垂千古,当会是大多数人毕生的追求。
千百年后,谁能够忆起历代天子之名?但每一位大贤之人,其事迹与名号将被后人所传唱,达到一种另类的永恒。
而大贤走到顶峰,便是圣人。
公孙常不知道项明还有一部足以让他踏入圣人之列的《农典》,便以支持对方传扬圣名为诱,促使对方帮助名家。
先秦时期确实有过先例,确实有大贤之人虽尚未立言立行,只因为有大量弟子进行传扬,便被世人传作圣人,留芳百世。
当然,那些大贤都有封圣的资格,但是相较于孔墨老惠这些,还是有着一定差距,而这些差距,便要靠着门下甚至于亲近学派的传扬来弥补。
名家虽然势微,但好歹也算一门学派,加上农家,至少可以加大项明“封圣”的可能,所以公孙常才会说出这样的言辞。
可惜的是,他对于项明的判断从最开始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不说《农典》以及项明所筹划的其他典籍能够给他带来多大的名誉,单指名利之事,项明所求便远大于公孙常所想,绝对不是寻常人眼中名利那么肤浅的层次。
项明所求,发乎于本性,不愿屈居人下,只愿坐上万人之上那个位置;发乎于雄心,既然恰逢其会来此一遭,便要改变时代,推动文明迅速发展。
所以说,连公孙常对项明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又怎能投其所好,说服对方呢?
更不要说,项明从一开始便防备着公孙的话术,同时反而在言语之间试探对方,他的姿态,他的杀意,都是为了试探公孙常能力与想法而故意表演。
毫无疑问,项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如果他提前没有准备,没有注意到公孙常微微颤抖的身体,没有那么高远的雄心壮志,是很有可能被对方这番言辞打动乃至说服的。
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对方话术水平之高,几乎超乎了时代的拘束。
而且,对方这种坚持底线的态度也是项明想要看到的,适当的妥协甚至左右逢源都在项明所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但名家需要识得大体,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宁愿断绝名家传承也不当做。
综合以上两点,项明对此次试探的结果颇为满意,随即收敛起那淡淡的杀意,笑道:
“某需要的,是名家在接下来的乱世之中,彻底站在某这一方,为某所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