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项明择人,各置部署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那么,便烦劳项卿领一队人马,以东向西进攻雒阳。”
刘辩顿了一下,又问道:
“不知诸位爱卿,谁人愿随项卿前往,助其攻克虎牢?”
刘辩的目光扫过在座众人,而这一次,他们显然有些跃跃欲试之意。
在此之前,进攻虎牢便几乎等同于放弃讨董功劳,等到战争结束,最多换取个参与讨董的好名声罢了。
众诸侯都心知肚明,他们也同袁术一般,不愿被分到虎牢,只不过此事不便说出,因此也就闭口不谈。
但随着项明的主动请缨,情况又发生了逆转。
正所谓人名树影,这位吴侯,乃是先帝册封的天下第一将,战力无双,谋略不俗。
有了他在,攻克虎牢并不是一句空谈,而是真真正正地变成了一个战略目标。
众诸侯并不知道项明心中的算盘,但对方显然不是能够将功劳拱手相让的人。因此,他们并不担心项明会故意拖延进攻,反而有些诸侯开始期待前往虎牢。
因为在事实上,跟随刘辩攻克軒辕关固然能够分得战功,但由于种种条件原因的限制,实际能够获得的效益反倒比不上另辟蹊径攻克虎牢关,虽然并没有完全的把握,但也可以当作一场赌博。
赌赢了,便可赢得利息及声望,赌不赢,大不了无功而返,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臣愿往。”
袁绍也是看出当下局势,于是出言。
他当然可以察觉出刘辩对他的疏远,但这也是无可厚非之事,袁家一向信奉的便是审时度势,岂会因他人眼光而改变。
正是这样的抉择才挽救了袁家,因为董卓诛杀袁隗的同时,也将雒阳城中的袁家连根拔起,倘若袁绍没有及时地改变态度随刘辩离开,恐怕现在袁家就只剩袁术一根独苗。
所以,无论刘辩是否对他有所忌惮,他现在也是无路可退,若不帮助刘辩讨伐董卓,那么天下之大将无他的容身之所。
不早说投奔袁术,他深深地明白自己这个弟弟对他的怨恨,或许在对方手下,还不如董卓处安生。
他主动请缨,也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然而,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刘辩却轻轻摇了摇头。
“虎牢虽重,却也不可忽视了軒辕关,既然项卿前往虎牢,那么空出的副统领之位将由袁卿补上,袁家世代威望寄在袁卿身上,袁卿可莫要让朕失望。”
袁绍的请求被他驳回。
他何尝不知袁绍此时的处境?但或许是对诸侯的背叛心有余悸,他还是不愿太过相信这个曾经与他背道相驰的袁绍。
或许派他统领北路军可以,但既然项明接领了这个任务,那么袁绍就需要放在他的眼皮底下,这是刘辩自己的一种考量。
“臣,遵旨。”
袁绍抑制不住自己脸上的失望,不过刘辩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不好抗旨不遵,只得领命。
“陛下,臣愿往。”
这时,袁术似乎又听取了身后之人的提议,出言道。
“陛下,臣亦愿往!”
“陛下,臣也愿出征虎牢!”
有了袁氏兄弟的起头,那些跃跃欲试的诸侯也各自发声,俨然一副为天子尽忠的模样。
但他们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利息。
刘辩皱眉看着纷纷出言的众人,他没有想到,竟然有多半人都主动请战,看来项明在众诸侯心中的地位也不简单。
他不由得对项明增添了几分忌惮。
“众卿稍安,既然群情激愤,不若项卿自行选择随行之人,但莫要将大军尽数带走。”
刘辩话音出口之余,还开了一句玩笑。
但项明深知,这是刘辩借机敲打自己,虽然他并不在意,却也不能做得太过分。
于是,他回首看向一张张积极请战的面孔,稍一估量,便有了打算。
“臣若攻虎牢,需一勇猛上将作为先锋,乌程侯可当此重任。”
孙坚闻言,嘴角浮现出一抹笑意,身后的孙策也跃跃欲试。
他们其实并不在乎进攻何处,所崇尚的无非就是酣畅淋漓的战斗。只要有战斗,他们便心满意足。
当然,若能在项明麾下听命,便是再好不过,于是他随即拱手领命。
这一次,刘辩没有再行阻止。
他当然知道孙坚乃是一员虎将,但众诸侯中不乏大将存在,孙坚最多不过锦上添花,于是微微颔首,算是同意。
“另外,臣还需要一支最为灵活善战的轻骑作为战场接应,早听闻辽东太守麾下有一只精锐轻骑,还请同行。”
他转头看向公孙瓒。
公孙瓒麾下白马义从,在黄巾之时还未曾组建完全,但后来李密幽州作乱之时,这支队伍堪称一支奇兵,在战场上创下偌大声望。
他也想见识见识,这支被后人传得神乎其神的队伍,于是点名要公孙瓒加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刘备和关张在黄巾之乱中也闯下了不小的名声,此时虽不如意,却也勉强能够算作一路小诸侯参与了此次讨董,并未依附在公孙瓒的麾下。
若是刘备在,项明还真不好开口要人,因为在众人眼中,关张之勇仅次于他,因此刘辩不会同意这件事情。
他也没有主动提及。
刘辩同样应允。
接下来,项明又挑选了几名诸侯随行,其中包括本已经退隐的,专为勤王而来的杨林,北海太守孔融,南阳太守袁术等人,有些是当初黄巾乱时并肩作战的熟人,有些则是对他来说耳熟能详的名字。
无他,单纯是因为相对熟悉,其他的诸侯,一部分如同曹操刘备这般不能选择,另外则是一无所知,选其无甚大用。
这些诸侯麾下兵力总共也有十万之多,加上项明自己带来的三万人,差不多已经足够。
虽然距离刘辩的底线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兵在精不在多,至少在项明看来,十三万足矣。
另外,他并没有选择韩言同行,这样也算是为了避嫌,同时也算作分兵两路,一旦发生情况,也好相互呼应。
刘辩对于项明要求的兵力颇为满意,并没有阻拦项明的挑选。
于是,集会按照刘辩此前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很快便进入了尾声。
在大集会结束之后,两路人马再分别召开了小集会,在会中确认了战略计划和各自的职责,算是做好了战争之前的全部准备。
“那么,便烦劳项卿领一队人马,以东向西进攻雒阳。”
刘辩顿了一下,又问道:
“不知诸位爱卿,谁人愿随项卿前往,助其攻克虎牢?”
刘辩的目光扫过在座众人,而这一次,他们显然有些跃跃欲试之意。
在此之前,进攻虎牢便几乎等同于放弃讨董功劳,等到战争结束,最多换取个参与讨董的好名声罢了。
众诸侯都心知肚明,他们也同袁术一般,不愿被分到虎牢,只不过此事不便说出,因此也就闭口不谈。
但随着项明的主动请缨,情况又发生了逆转。
正所谓人名树影,这位吴侯,乃是先帝册封的天下第一将,战力无双,谋略不俗。
有了他在,攻克虎牢并不是一句空谈,而是真真正正地变成了一个战略目标。
众诸侯并不知道项明心中的算盘,但对方显然不是能够将功劳拱手相让的人。因此,他们并不担心项明会故意拖延进攻,反而有些诸侯开始期待前往虎牢。
因为在事实上,跟随刘辩攻克軒辕关固然能够分得战功,但由于种种条件原因的限制,实际能够获得的效益反倒比不上另辟蹊径攻克虎牢关,虽然并没有完全的把握,但也可以当作一场赌博。
赌赢了,便可赢得利息及声望,赌不赢,大不了无功而返,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臣愿往。”
袁绍也是看出当下局势,于是出言。
他当然可以察觉出刘辩对他的疏远,但这也是无可厚非之事,袁家一向信奉的便是审时度势,岂会因他人眼光而改变。
正是这样的抉择才挽救了袁家,因为董卓诛杀袁隗的同时,也将雒阳城中的袁家连根拔起,倘若袁绍没有及时地改变态度随刘辩离开,恐怕现在袁家就只剩袁术一根独苗。
所以,无论刘辩是否对他有所忌惮,他现在也是无路可退,若不帮助刘辩讨伐董卓,那么天下之大将无他的容身之所。
不早说投奔袁术,他深深地明白自己这个弟弟对他的怨恨,或许在对方手下,还不如董卓处安生。
他主动请缨,也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然而,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刘辩却轻轻摇了摇头。
“虎牢虽重,却也不可忽视了軒辕关,既然项卿前往虎牢,那么空出的副统领之位将由袁卿补上,袁家世代威望寄在袁卿身上,袁卿可莫要让朕失望。”
袁绍的请求被他驳回。
他何尝不知袁绍此时的处境?但或许是对诸侯的背叛心有余悸,他还是不愿太过相信这个曾经与他背道相驰的袁绍。
或许派他统领北路军可以,但既然项明接领了这个任务,那么袁绍就需要放在他的眼皮底下,这是刘辩自己的一种考量。
“臣,遵旨。”
袁绍抑制不住自己脸上的失望,不过刘辩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不好抗旨不遵,只得领命。
“陛下,臣愿往。”
这时,袁术似乎又听取了身后之人的提议,出言道。
“陛下,臣亦愿往!”
“陛下,臣也愿出征虎牢!”
有了袁氏兄弟的起头,那些跃跃欲试的诸侯也各自发声,俨然一副为天子尽忠的模样。
但他们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利息。
刘辩皱眉看着纷纷出言的众人,他没有想到,竟然有多半人都主动请战,看来项明在众诸侯心中的地位也不简单。
他不由得对项明增添了几分忌惮。
“众卿稍安,既然群情激愤,不若项卿自行选择随行之人,但莫要将大军尽数带走。”
刘辩话音出口之余,还开了一句玩笑。
但项明深知,这是刘辩借机敲打自己,虽然他并不在意,却也不能做得太过分。
于是,他回首看向一张张积极请战的面孔,稍一估量,便有了打算。
“臣若攻虎牢,需一勇猛上将作为先锋,乌程侯可当此重任。”
孙坚闻言,嘴角浮现出一抹笑意,身后的孙策也跃跃欲试。
他们其实并不在乎进攻何处,所崇尚的无非就是酣畅淋漓的战斗。只要有战斗,他们便心满意足。
当然,若能在项明麾下听命,便是再好不过,于是他随即拱手领命。
这一次,刘辩没有再行阻止。
他当然知道孙坚乃是一员虎将,但众诸侯中不乏大将存在,孙坚最多不过锦上添花,于是微微颔首,算是同意。
“另外,臣还需要一支最为灵活善战的轻骑作为战场接应,早听闻辽东太守麾下有一只精锐轻骑,还请同行。”
他转头看向公孙瓒。
公孙瓒麾下白马义从,在黄巾之时还未曾组建完全,但后来李密幽州作乱之时,这支队伍堪称一支奇兵,在战场上创下偌大声望。
他也想见识见识,这支被后人传得神乎其神的队伍,于是点名要公孙瓒加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刘备和关张在黄巾之乱中也闯下了不小的名声,此时虽不如意,却也勉强能够算作一路小诸侯参与了此次讨董,并未依附在公孙瓒的麾下。
若是刘备在,项明还真不好开口要人,因为在众人眼中,关张之勇仅次于他,因此刘辩不会同意这件事情。
他也没有主动提及。
刘辩同样应允。
接下来,项明又挑选了几名诸侯随行,其中包括本已经退隐的,专为勤王而来的杨林,北海太守孔融,南阳太守袁术等人,有些是当初黄巾乱时并肩作战的熟人,有些则是对他来说耳熟能详的名字。
无他,单纯是因为相对熟悉,其他的诸侯,一部分如同曹操刘备这般不能选择,另外则是一无所知,选其无甚大用。
这些诸侯麾下兵力总共也有十万之多,加上项明自己带来的三万人,差不多已经足够。
虽然距离刘辩的底线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兵在精不在多,至少在项明看来,十三万足矣。
另外,他并没有选择韩言同行,这样也算是为了避嫌,同时也算作分兵两路,一旦发生情况,也好相互呼应。
刘辩对于项明要求的兵力颇为满意,并没有阻拦项明的挑选。
于是,集会按照刘辩此前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很快便进入了尾声。
在大集会结束之后,两路人马再分别召开了小集会,在会中确认了战略计划和各自的职责,算是做好了战争之前的全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