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双方部署,夺得荥阳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接下来的数日时间,项明将另外两路大军召回,同时将命令传达给孙坚,让对方后撤回一个能够被大军支援到的地方,以防其他人重蹈覆辙。
另外,他也是广撒探子,探查鲜卑人大军动向,尽最大可能做到知己知彼。
事实证明,杨林的担忧确实是多此一举,宇文成都在鲜卑军中的作用也算是先锋,在袭击杨林之时,鲜卑大军还未曾渡河,只是驻扎在武德,等待宇文成都的捷报。
在探知到这个情况之后,项明也尝试在武德对岸,也就是宇文成都曾经埋伏过的扈城亭埋下一直军队,想要在鲜卑大军半渡时击之,可事与愿违,狡猾的鲜卑大军并未直接渡河。
他们自武德拔营之后,便转向西行,自怀县渡河。
在大河对岸,又有宇文成都接应,于是大军在三日之内顺利渡河,渡河当夜便驻军敖仓,距离荥阳只有二十里之隔。
根据项明得到的情报,渡河之后,鲜卑大军便进行了分兵,一路继续西行,估计人数有接近二十万众。
而鲜卑军在敖仓的大营也是规模庞大,通过营帐和灶台推测,至少也在二十万人。
如此计算,鲜卑此次动用的兵力,至少也有四十万之多。
“因此,鲜卑入局之后,这场战争已经从最开始的轻松惬意变得有些难以推测,最坏的打算,是我们要一路穿过四十万鲜卑大军的防线,再打破虎牢,才能抵达雒阳城下。”
这些天,项明除了收集情报之外,也将主力部队推至陇城,准备以此为基,进攻荥阳。
“但情况或许不会那么糟糕。”
荀攸虽然坐在各路主将下首,但没有人会忽略对方的提议。他们心中清楚,若非项明与荀攸及时察觉到了鲜卑参战的可能,他们在没有心理准备之下被鲜卑突袭必定会损失惨重。
恐怕,已经损失了大部分力量,丧失了反击鲜卑的力量。哪像现在这样,只有杨林军受袭,损失虽大,却也可以接受。
如今,虽然鲜卑大军数倍于他们,但差距也不能算悬殊,他们近十万联军绝对有着一战之力。
“没错。”
项明点点头,荀攸的发言无疑缓解了当前紧张的气氛,算是起到一个调和氛围的作用,因此他并不在意对方的突然插话。
“据某推测,鲜卑分出的那一支队伍是用来支援軒辕关的,并不会加入我们这一方战场,不过,也要防备对方声东击西的可能。”
项明总结道,他的话无疑让许多感到紧张与压力的将领精神一松。
对敌四十万,与对敌二十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特别是己方集结了大汉各路英雄豪杰,主将还是名震大汉的吴侯,因而这场战争绝对算得上是势均力敌,甚至己方还要胜出一筹。
他们自然因此重燃了信心。
“而这场战争应当如何去打,也取决于乌程侯能否将荥阳攻克。”
项明继续道,荥阳乃是虎牢之前一道极为重要的门户,倘若能够拿下荥阳,那么便几乎等同于掌控了整个河南尹,以荥阳为起点,到虎牢关为止,尽是一马平川之地,即便有县城存在,也不足为虑。
所以,项明抵达陇城之后,便下令孙坚趁鲜卑大军尚未完全渡河接管荥阳时奋力进攻,若是能够夺得荥阳,便算是抢占了先机。
到那时,无论鲜卑人选择攻城还是退防,事实上对于联军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
无需项明赘述,众将也都明白其中利害,若是孙坚未能攻克荥阳,那么联军与鲜卑人的第一次主力交锋,便将是联军对荥阳发起的攻城战。
那样,战争损失绝对会直线上升,这也是他们绝对不想见到的局面。
可现在无论如何着急也对前线没有一点帮助,是成是败,只有看孙坚的消息。
虽说如此,项明还是提前布置好了应对所有可能的作战规划,这些虽然只是一些关于战争的细枝末节,可有时,确实能够决定整场战争的成败。
事实上,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陇城召众将集会,明日清晨,无论孙坚有没有拿下荥阳,他都会动身率大军开拔。
虽然修整时间还不到一天,但也足够联军将士们养精蓄锐,保持了一种极高的斗志,无论前敌为谁,项明都有信心与之作战。
一场集会,就随着项明布置的声音逐渐走向尾声。
然而,就在这时,一则来自前线的消息传到了陇城。
长沙太守,大汉乌程侯,被孝灵帝赐号江东猛虎的孙坚,仅仅花费了两日时间,便从董卓部将李傕手中夺下了荥阳,并且几乎全歼了城中的一万凉州军队。
这则消息的抵达,使得本就战意强烈的众将士的士气再度高涨,有了孙坚金玉在前,他们也同样不甘人后,特别是一直被项明用以支援各路军队的公孙瓒,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与鲜卑大军一较高下。
在杨林遇袭之时,他率领的三千白马义从尚在中牟与管城之间,根本来不及支援对方,以至于这一路军损失惨重,甚至统帅者杨林都重伤退出了这次战场。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次意外,毕竟任谁在之前都没有料到鲜卑人会来趟这一滩浑水,因此公孙瓒未能支援到也算是合情合理。
可公孙瓒并不这么想。
尚不说他的本职便是驰援各路,此次杨林遇袭未能及时支援完全可以称作他的失职。
单看早在黄巾乱时他就同杨林并肩作战,并且同对方关系不错。维系两人之间关系的,是深厚浓烈的战友情谊。
说是忘年之交也不为过。
杨林的遭遇,固然可以将全部责任推卸到鲜卑人身上,但公孙瓒并没有这么做。在他看来,杨林之所以落得现在这个境地,他公孙瓒难逃其咎。
因此,他对杨林始终是充满了愧疚的。
在这场战争中,杨林由于意外退出,那么他便接替下杨林应当承担的责任,代替对方完成讨董,虽然不能弥补杨林的损失,但却能让他的心里好受一些。
接下来的数日时间,项明将另外两路大军召回,同时将命令传达给孙坚,让对方后撤回一个能够被大军支援到的地方,以防其他人重蹈覆辙。
另外,他也是广撒探子,探查鲜卑人大军动向,尽最大可能做到知己知彼。
事实证明,杨林的担忧确实是多此一举,宇文成都在鲜卑军中的作用也算是先锋,在袭击杨林之时,鲜卑大军还未曾渡河,只是驻扎在武德,等待宇文成都的捷报。
在探知到这个情况之后,项明也尝试在武德对岸,也就是宇文成都曾经埋伏过的扈城亭埋下一直军队,想要在鲜卑大军半渡时击之,可事与愿违,狡猾的鲜卑大军并未直接渡河。
他们自武德拔营之后,便转向西行,自怀县渡河。
在大河对岸,又有宇文成都接应,于是大军在三日之内顺利渡河,渡河当夜便驻军敖仓,距离荥阳只有二十里之隔。
根据项明得到的情报,渡河之后,鲜卑大军便进行了分兵,一路继续西行,估计人数有接近二十万众。
而鲜卑军在敖仓的大营也是规模庞大,通过营帐和灶台推测,至少也在二十万人。
如此计算,鲜卑此次动用的兵力,至少也有四十万之多。
“因此,鲜卑入局之后,这场战争已经从最开始的轻松惬意变得有些难以推测,最坏的打算,是我们要一路穿过四十万鲜卑大军的防线,再打破虎牢,才能抵达雒阳城下。”
这些天,项明除了收集情报之外,也将主力部队推至陇城,准备以此为基,进攻荥阳。
“但情况或许不会那么糟糕。”
荀攸虽然坐在各路主将下首,但没有人会忽略对方的提议。他们心中清楚,若非项明与荀攸及时察觉到了鲜卑参战的可能,他们在没有心理准备之下被鲜卑突袭必定会损失惨重。
恐怕,已经损失了大部分力量,丧失了反击鲜卑的力量。哪像现在这样,只有杨林军受袭,损失虽大,却也可以接受。
如今,虽然鲜卑大军数倍于他们,但差距也不能算悬殊,他们近十万联军绝对有着一战之力。
“没错。”
项明点点头,荀攸的发言无疑缓解了当前紧张的气氛,算是起到一个调和氛围的作用,因此他并不在意对方的突然插话。
“据某推测,鲜卑分出的那一支队伍是用来支援軒辕关的,并不会加入我们这一方战场,不过,也要防备对方声东击西的可能。”
项明总结道,他的话无疑让许多感到紧张与压力的将领精神一松。
对敌四十万,与对敌二十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特别是己方集结了大汉各路英雄豪杰,主将还是名震大汉的吴侯,因而这场战争绝对算得上是势均力敌,甚至己方还要胜出一筹。
他们自然因此重燃了信心。
“而这场战争应当如何去打,也取决于乌程侯能否将荥阳攻克。”
项明继续道,荥阳乃是虎牢之前一道极为重要的门户,倘若能够拿下荥阳,那么便几乎等同于掌控了整个河南尹,以荥阳为起点,到虎牢关为止,尽是一马平川之地,即便有县城存在,也不足为虑。
所以,项明抵达陇城之后,便下令孙坚趁鲜卑大军尚未完全渡河接管荥阳时奋力进攻,若是能够夺得荥阳,便算是抢占了先机。
到那时,无论鲜卑人选择攻城还是退防,事实上对于联军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
无需项明赘述,众将也都明白其中利害,若是孙坚未能攻克荥阳,那么联军与鲜卑人的第一次主力交锋,便将是联军对荥阳发起的攻城战。
那样,战争损失绝对会直线上升,这也是他们绝对不想见到的局面。
可现在无论如何着急也对前线没有一点帮助,是成是败,只有看孙坚的消息。
虽说如此,项明还是提前布置好了应对所有可能的作战规划,这些虽然只是一些关于战争的细枝末节,可有时,确实能够决定整场战争的成败。
事实上,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陇城召众将集会,明日清晨,无论孙坚有没有拿下荥阳,他都会动身率大军开拔。
虽然修整时间还不到一天,但也足够联军将士们养精蓄锐,保持了一种极高的斗志,无论前敌为谁,项明都有信心与之作战。
一场集会,就随着项明布置的声音逐渐走向尾声。
然而,就在这时,一则来自前线的消息传到了陇城。
长沙太守,大汉乌程侯,被孝灵帝赐号江东猛虎的孙坚,仅仅花费了两日时间,便从董卓部将李傕手中夺下了荥阳,并且几乎全歼了城中的一万凉州军队。
这则消息的抵达,使得本就战意强烈的众将士的士气再度高涨,有了孙坚金玉在前,他们也同样不甘人后,特别是一直被项明用以支援各路军队的公孙瓒,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与鲜卑大军一较高下。
在杨林遇袭之时,他率领的三千白马义从尚在中牟与管城之间,根本来不及支援对方,以至于这一路军损失惨重,甚至统帅者杨林都重伤退出了这次战场。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次意外,毕竟任谁在之前都没有料到鲜卑人会来趟这一滩浑水,因此公孙瓒未能支援到也算是合情合理。
可公孙瓒并不这么想。
尚不说他的本职便是驰援各路,此次杨林遇袭未能及时支援完全可以称作他的失职。
单看早在黄巾乱时他就同杨林并肩作战,并且同对方关系不错。维系两人之间关系的,是深厚浓烈的战友情谊。
说是忘年之交也不为过。
杨林的遭遇,固然可以将全部责任推卸到鲜卑人身上,但公孙瓒并没有这么做。在他看来,杨林之所以落得现在这个境地,他公孙瓒难逃其咎。
因此,他对杨林始终是充满了愧疚的。
在这场战争中,杨林由于意外退出,那么他便接替下杨林应当承担的责任,代替对方完成讨董,虽然不能弥补杨林的损失,但却能让他的心里好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