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长孙投诚,刘辩所虑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也罢,暂且让他们恢复几分元气,待得中原情势安定下来之后,他们也无路可逃。”
鲜卑众将围攻之下,纵使项明的武力天下无敌,也难以在这种围攻之下取得战果。
战了数十个回合之后,宇文成都与尉迟恭接连撤出战场,带领着众多士兵扬长而去。
项明也是奋力击杀了两名实力将将达到一流武将层面的敌将,便放弃了追杀,转身带领麾下士兵进入虎牢关中。
虎牢关内自然还有一些来不及逃离的鲜卑士卒,但在联军东西合围的攻势之下,也翻不起太大的风浪,万余人被杀,余者也都没了战意,各自放下手中兵器,任凭联军处置。
按照项明的本意,是要一直贯彻对鲜卑一族的态度,鲜卑降而不受,要让那些敢于挑衅他们的异族清楚,只要他还有一战之力,那些妄图窥伺中原大好河山之辈,终究会受到灭顶之灾。
然而,这个念头却被刘辩一封圣旨所阻碍。
鲜卑人自然不会引颈就戮,在自知突围无望之后,长孙无忌主动放弃了抵抗,以暂且还未被便的朝堂官身要求面见天子刘辩。
面对天子,长孙无忌声泪俱下,痛斥董卓大逆不道的行径,同时表示长孙家族在董卓与鲜卑双方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加入这场战争的事实。
但同时他也表示,自己从未主动与王师为敌,最多只是在城头冷眼旁观,现在,鲜卑统领拓跋宏主动要求长孙家族断后,等同于将他们家族这数万人马直接抛弃。
他长孙无忌罪该万死不假,但他不愿看到长孙家族世代的积累断送在他的手中,因此,若是天子不弃,他作为长孙家族的话事人,愿意带领家族脱离鲜卑单于的管辖,归顺大汉。
“形势所迫,虽表面顺从,仍蕴狼子野心。”
项明在听罢长孙无忌的条件之后,一句话脱口而出,在他的认知之中,长孙无忌绝对不是这般委屈求活的鼠辈,能够这样干脆地投降大汉,必定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
而且,这可能是鲜卑一族在战前便设定好的,应对失败的方针,毕竟是五大家族之一脱离鲜卑的大事,绝非长孙无忌脑袋一热便能够决定的。
甚至于,在这条决定之中,隐藏着鲜卑一族针对中原的阴谋。
他不相信刘辩无法看出对方的谋划,只是,站在刘辩的角度,或许同意长孙无忌的投诚才是最佳的选择。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投诚来得恰到好处,此时的刘辩虽然仍有召集诸侯的能力,却也意识到了自身实力的缺失,这场战争的后半段,虽然名义上是为了不耽误战事让权于项明曹操,但在实质上,就是被一众诸侯暗暗架空。
可他空有天子之名,却没有与众诸侯撕破脸皮的能力,因此,他看似高高在上不闻不问,实际上却在暗暗打探众诸侯的实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他得到了一个令他震惊到甚至有些畏惧的结果,那便是,参加联军的一众诸侯,已经有了动摇大汉根本的力量!
野心在滋生,力量在壮大,而作为镇压他们的大汉朝堂,却因为种种事件丧失了压制他们的能力。
在他看来,这绝对是亡国之兆!
而且,大汉的崩塌早在黄巾之乱时便有了苗头。
刘辩重活一世,原本雄心壮志地想要超越此前的自己,现在却发现一不留神就会变成亡国之君,自然是迫切地想要阻止事情朝最坏的方向发展。
那么,镇压天下诸侯的最首要前提,便是自己要拥有足够的力量。
一己之力镇压天下的事情,纵使他是天子也难以做到,但天下诸侯绝非一心,相互牵制之下,只要朝堂掌握一定的力量,便能够阻碍动乱的发生。
至少,也要让董卓挥师雒阳的荒唐旧事不能重演。
那么,现在真正被刘辩掌握在手中的力量是多少?
只有三千。
三千被董卓驱赶出雒阳的残兵败将。
这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刘辩不知道吕布贾诩的布局,不知道还有近万并州骑兵即将在后者的带领下前来归顺。那么他能够获得力量的方法便只剩下接纳鲜卑降卒这一条路可走。
这条路可不可行?事实上对于他来说是可行的。
首先,长孙家族作为鲜卑五大家族之一,虽然在这场战争中也损失惨重,但仍保留有数万骑兵,这无疑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是为堪用。
其次,与当年先帝扶持十常侍类似,十常侍有权无兵,鲜卑人有兵无权,他们的生死荣辱,全都在帝王的一念之间,就算非我族类,也能为我所用。
是为能用。
再次,鲜卑人经此大败,已经是极难恢复元气,此时再将其中一大家族分割,此消彼长之下,鲜卑至少在三十年内无力进犯中原。
是为应用。
最后,草原异族一直是中原人的心腹大患,大汉经过两三百年的斗争与交涉,才形成了一个数十年未变的格局,致使此时鲜卑只有两大家族与大汉敌对。
此次鲜卑倾尽全族之力,只不过是因为董卓的筹码太过诱人,但归根结底,还是有半数鲜卑人对中原保持着友好的感官。
一旦此时拒绝了长孙无忌的投降,便等同于将全部鲜卑人直接打到中原的对立面上去,在自己前世那个时代未尝不可,但对于眼下的中原来说,内忧远大于外患,无论如何,要率先解决朝堂即将分崩离析的问题,才能够腾出手将矛头指向异族。
是为不得不用。
所以,无论长孙无忌的真实目的究竟为何,也无论长孙家族是否真心投诚,对于刘辩来说,只要对方提出了投诚的说辞,便必须要采纳。
项明隐约能够感受到刘辩的心思,却不能苟同对方的做法,但这时的刘辩已经做出了决定,不在当场的他从最开始便没有了劝说对方改变心意的机会。
现在尚未到撕破脸的时候,抗旨不遵对他不利,于是,接到圣旨的他不得不下令全军放下砍向鲜卑人的屠刀。
“也罢,暂且让他们恢复几分元气,待得中原情势安定下来之后,他们也无路可逃。”
鲜卑众将围攻之下,纵使项明的武力天下无敌,也难以在这种围攻之下取得战果。
战了数十个回合之后,宇文成都与尉迟恭接连撤出战场,带领着众多士兵扬长而去。
项明也是奋力击杀了两名实力将将达到一流武将层面的敌将,便放弃了追杀,转身带领麾下士兵进入虎牢关中。
虎牢关内自然还有一些来不及逃离的鲜卑士卒,但在联军东西合围的攻势之下,也翻不起太大的风浪,万余人被杀,余者也都没了战意,各自放下手中兵器,任凭联军处置。
按照项明的本意,是要一直贯彻对鲜卑一族的态度,鲜卑降而不受,要让那些敢于挑衅他们的异族清楚,只要他还有一战之力,那些妄图窥伺中原大好河山之辈,终究会受到灭顶之灾。
然而,这个念头却被刘辩一封圣旨所阻碍。
鲜卑人自然不会引颈就戮,在自知突围无望之后,长孙无忌主动放弃了抵抗,以暂且还未被便的朝堂官身要求面见天子刘辩。
面对天子,长孙无忌声泪俱下,痛斥董卓大逆不道的行径,同时表示长孙家族在董卓与鲜卑双方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加入这场战争的事实。
但同时他也表示,自己从未主动与王师为敌,最多只是在城头冷眼旁观,现在,鲜卑统领拓跋宏主动要求长孙家族断后,等同于将他们家族这数万人马直接抛弃。
他长孙无忌罪该万死不假,但他不愿看到长孙家族世代的积累断送在他的手中,因此,若是天子不弃,他作为长孙家族的话事人,愿意带领家族脱离鲜卑单于的管辖,归顺大汉。
“形势所迫,虽表面顺从,仍蕴狼子野心。”
项明在听罢长孙无忌的条件之后,一句话脱口而出,在他的认知之中,长孙无忌绝对不是这般委屈求活的鼠辈,能够这样干脆地投降大汉,必定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
而且,这可能是鲜卑一族在战前便设定好的,应对失败的方针,毕竟是五大家族之一脱离鲜卑的大事,绝非长孙无忌脑袋一热便能够决定的。
甚至于,在这条决定之中,隐藏着鲜卑一族针对中原的阴谋。
他不相信刘辩无法看出对方的谋划,只是,站在刘辩的角度,或许同意长孙无忌的投诚才是最佳的选择。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投诚来得恰到好处,此时的刘辩虽然仍有召集诸侯的能力,却也意识到了自身实力的缺失,这场战争的后半段,虽然名义上是为了不耽误战事让权于项明曹操,但在实质上,就是被一众诸侯暗暗架空。
可他空有天子之名,却没有与众诸侯撕破脸皮的能力,因此,他看似高高在上不闻不问,实际上却在暗暗打探众诸侯的实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他得到了一个令他震惊到甚至有些畏惧的结果,那便是,参加联军的一众诸侯,已经有了动摇大汉根本的力量!
野心在滋生,力量在壮大,而作为镇压他们的大汉朝堂,却因为种种事件丧失了压制他们的能力。
在他看来,这绝对是亡国之兆!
而且,大汉的崩塌早在黄巾之乱时便有了苗头。
刘辩重活一世,原本雄心壮志地想要超越此前的自己,现在却发现一不留神就会变成亡国之君,自然是迫切地想要阻止事情朝最坏的方向发展。
那么,镇压天下诸侯的最首要前提,便是自己要拥有足够的力量。
一己之力镇压天下的事情,纵使他是天子也难以做到,但天下诸侯绝非一心,相互牵制之下,只要朝堂掌握一定的力量,便能够阻碍动乱的发生。
至少,也要让董卓挥师雒阳的荒唐旧事不能重演。
那么,现在真正被刘辩掌握在手中的力量是多少?
只有三千。
三千被董卓驱赶出雒阳的残兵败将。
这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刘辩不知道吕布贾诩的布局,不知道还有近万并州骑兵即将在后者的带领下前来归顺。那么他能够获得力量的方法便只剩下接纳鲜卑降卒这一条路可走。
这条路可不可行?事实上对于他来说是可行的。
首先,长孙家族作为鲜卑五大家族之一,虽然在这场战争中也损失惨重,但仍保留有数万骑兵,这无疑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是为堪用。
其次,与当年先帝扶持十常侍类似,十常侍有权无兵,鲜卑人有兵无权,他们的生死荣辱,全都在帝王的一念之间,就算非我族类,也能为我所用。
是为能用。
再次,鲜卑人经此大败,已经是极难恢复元气,此时再将其中一大家族分割,此消彼长之下,鲜卑至少在三十年内无力进犯中原。
是为应用。
最后,草原异族一直是中原人的心腹大患,大汉经过两三百年的斗争与交涉,才形成了一个数十年未变的格局,致使此时鲜卑只有两大家族与大汉敌对。
此次鲜卑倾尽全族之力,只不过是因为董卓的筹码太过诱人,但归根结底,还是有半数鲜卑人对中原保持着友好的感官。
一旦此时拒绝了长孙无忌的投降,便等同于将全部鲜卑人直接打到中原的对立面上去,在自己前世那个时代未尝不可,但对于眼下的中原来说,内忧远大于外患,无论如何,要率先解决朝堂即将分崩离析的问题,才能够腾出手将矛头指向异族。
是为不得不用。
所以,无论长孙无忌的真实目的究竟为何,也无论长孙家族是否真心投诚,对于刘辩来说,只要对方提出了投诚的说辞,便必须要采纳。
项明隐约能够感受到刘辩的心思,却不能苟同对方的做法,但这时的刘辩已经做出了决定,不在当场的他从最开始便没有了劝说对方改变心意的机会。
现在尚未到撕破脸的时候,抗旨不遵对他不利,于是,接到圣旨的他不得不下令全军放下砍向鲜卑人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