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帝国风云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炮战革命

第一百八十六章 炮战革命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战斗,首先在双方的轻巡洋舰与驱逐舰之间展开。

    最初,美军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或者说占了一些便宜。“淄博”号发现第32舰队之后没有撤退,而是留下来继续跟踪监视。只是,美军战舰上的雷达也很快探测到了这艘轻巡洋舰,随即战斗就打响了。

    米切尔没有让战列舰去对付“淄博”号,那等于杀鸡用牛刀,根本没有那个必要。

    只是,在两艘美军轻巡洋舰的夹击下“淄博”号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到十分钟“淄博”号就被多枚六英寸炮弹击中,而赶来支援的两艘驱逐舰也遭到了美舰炮击。

    十六日凌晨零点二十分,在对海搜索雷达被打坏之后“淄博”号转向撤退。

    巡洋舰之间的夜间炮战与战列舰的夜间炮战不同,受舰体空间限制,当时的轻巡洋舰上都只有对海搜索雷达,而没有用于炮战的炮瞄雷达。虽然搜索雷达也能够提供目标的方位数据,但是精确度远远比不上炮瞄雷达。即便巡洋舰主炮的射速较高,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火控系统精度不足产生的问题,可是要想在远距离炮战中打中对手,依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再说了,巡洋舰主炮的威力也不够大,就算打中对方几次,也很难把敌舰击沉。

    “淄博”号退了下去,战斗却没有结束。

    在“淄博”号坚持的这段时间里,位于其北面,同样担负巡逻警戒任务的“洛阳”号与两艘驱逐舰赶了过来。

    只是“洛阳”号也得面对两艘美军巡洋舰。

    战斗持续到零点四十分左右“洛阳”号在中弹近二十次,其中七次是六英寸炮弹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转向撤退。

    打到这个时候,美军的优势极为明显,其两艘轻巡洋舰根本没有遭到多大损伤。

    只是,美军的美好时光也到头了。

    零点五十分不到,战列舰编队赶到,并且在二万四千米外,向突前的两艘轻巡洋舰打出了第一轮齐射。

    这个时候,五艘战列舰并没有转向,只能用舰首的两座炮塔开火。

    只是,这也足够了。

    要知道,除了战列舰之外,没有任何一种战舰能够承受得住三百八十毫米炮弹的直接轰击,而像轻巡洋舰这类的中型战舰,只要被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炮弹击中,且命中部位在舰体上,那就多半会被击沉。

    更要命的是,二万四千米,超过了六英寸舰炮的最大射程。

    也就是说,在挨打的时候,美舰还无法还手。

    两艘轻巡洋舰只坚持了不到五分钟,发现苗头不对之后就转向撤退了,只是其中一艘没有能够逃掉。编号cl50的“海伦娜”号在转向的时候,正好进入了“山东”号主炮的射击范围,被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炮弹击中舰尾。虽然当时“山东”号使用的是专门用来对付中小型战舰的半穿甲弹,即引信的延迟时间只有一百毫秒,但是这枚炮弹并没在“海伦娜”号的舰〖体〗内爆炸,而是直接贯穿了整个舰尾,在穿透了舰底之后才引爆。结果就是“海伦娜”号没有立即沉没,却丧失了航行能力。

    这个时候,之前伴随“洛阳”号作战的两艘驱逐舰返身杀了回来。

    大约半个小时后“海伦娜”号被一条驱逐舰发射的重型鱼雷击中,并且在凌晨一点四十分左右沉没。

    “海伦娜”号被击中,等于给第32舰队来了个当头棒喝。

    凌晨一点刚过,米切尔就让舰队向左转向,航向调整到了二百二十度,并且让八艘战列舰呈纵队航行。

    此时,米切尔的战列舰在前出的巡洋舰后方大约十五公里处。

    第32舰队转向之后,立即就被〖中〗国战舰上的雷达探测到了,而且测出了距离。

    一点十五分,方志盛也下达了转向命令,即五艘排开的战列舰各自向右转向,航向为二百度。

    当时,战列舰编队的航速在二十节以上。

    方志盛的意图很明确:依靠速度优势逐渐逼近第32舰队,然后在有利的距离上与美军进行炮战。

    显然,方志盛非常清楚该如何击败第32舰队。

    如果比拼战列舰的数量、主炮口径、主炮的弹药投掷能力,方志盛的战列舰编队都不如第32舰队。要知道,美军有八艘战列舰,而且其中三艘是配备了十六英寸主炮的“科罗拉多”级,另外五艘也配备了十四英寸舰炮,八艘战列舰总共有八十四门主炮,一次齐射能投掷近七十吨炮弹。方志盛的战列舰编队只有五艘战列舰,都配备三百八十毫米主炮,总共只有四十门,一次齐射最多只能投掷不到四十吨炮弹。如果以弹药投掷能力计算,战列舰编队仅相当于第32舰队的一半。

    战列舰编队有两个优势,一是速度,二是火控系统。

    把这两个优势结合起来,战列舰编队就拥有取胜的基础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的航速都不是很高,除了受动力系统限制之外,还与当时的火控系统有关。即采用传统的光学测距与瞄准设备,让战舰很难在高速航行的时候瞄准敌舰。只要进入战列交战状态,战舰的航速就得降下来,一般在十六节以内,很少能够超过二十节。根据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做的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所有海战中,战列舰在航速超过二十节的情况下,主炮命中率连百分之一都不到。问题是,战舰携带的炮弹数量是有限的,即便是注重火力的美军战列舰,一门主炮的备弹量也不会超过两百枚,一般在一百枚左右。这些炮弹中,包括用与对付地面目标的高爆弹、用与对付中小型战舰的半穿甲弹,并非全部都是穿甲弹。正常情况下,穿甲弹占的比例在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之间,即便在执行纯粹的制海任务时,也只有百分之八十。如果一门主炮有一百枚炮弹,其中八十枚是穿甲弹,在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一的情况下,意味着即便打光所有穿甲弹,也不能保证集中敌舰一次。

    显然,这样的炮战毫无意义。

    受此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战列舰都没有太高的航速,也没有人认为战列舰需要很高的航速。虽然到了大战后期,以“伊丽莎白女王”级与“拜仁”级为代表的快速战列舰问世,但是在炮战中,这些快速战列舰的航速也不会高到那里去,只有在进出战场的时候才能把航速利用起来。

    事实上,美国海军一直不太重视战列舰的航速。

    如果不是舰队航母兴起,让战列舰受到了严重的空中威胁,以及需要有战舰为舰队航母护航,美国海军不见得会建造快速战列舰。当然,快速战列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各国海军青睐,也与动力系统的巨大进步有直接关系,即功率强劲的动力系统,可以在把战列舰的航速提高的同时,不影响其他性能。

    直到雷达问世,快速战列舰才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当然,这里说的是用于火控的炮瞄雷达,而不是搜索雷达。

    光学测距与瞄准设备,受平台稳定性的影响非常大,而战舰在高速航行时,肯定很难保持稳定,也就使光学测距与瞄准设备的测量精度大幅度降低,影响到炮击命中率。虽然雷达的测量精度也与平台的稳定性有关,但不是线性关系,而且造成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对炮击命中率的负面影响就不会大到哪里去。

    可以说,正是炮瞄雷达,让战列舰具备了在高速航行时进行战斗的能力。

    几个月前,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两艘战列巡洋舰,即“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就是利用炮瞄雷达,在大雾天气下追击英国皇家海军的“英”号航母,并且最终击沉了这艘航母。

    当然,对雷达的作用认识最深刻的还是〖中〗国海军,要不然〖中〗国海军也不会率先装备以雷达为核心的火控系统。

    只是,雷达能够把战列舰的炮击命中率提高多少,至今都没有得到实战证实。

    方志盛也没有别的选择,美军已经杀上门来,而且是去袭击登陆场,他不可能带着战列舰编队撤走。

    三十分钟后,双方主力编队的交战距离缩短到了二十四公里左右。

    根据方志盛获得的情报,这是三百八十毫米重型穿甲弹砸穿“新墨西哥”级战列舰水平装甲的最远距离。

    一点五十分,在距离又缩短了一公里之后,方志盛下达了开火命令。

    当时,方志盛要求五艘战舰瞄准敌人后方的五艘战列舰。按照他的判断,米切尔的旗舰肯定是“科罗拉多”号。在美军的八艘战列舰中,三艘“科罗拉多”级最强大,而且“科罗拉多”号是按照旗舰建造的,因此米切尔没有理由选择其他的战舰做期间。正常情况下,同级别的战舰会靠在一起,而不是把几个级别的战舰混编到一起。如果旗舰在前方,那么前三艘肯定是“科罗拉多”级,后面五艘则是两艘“田纳西”级与三艘“新墨西哥”级,而这两级战列舰都比“科罗拉多”级差了一些。

    显然,方志盛想消除战舰数量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