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政议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末日大佬速成指南、神棍日记、快穿苏妲己、星际壕婚:怂妻猖狂、位面之时空之匙、诸天供应商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里屠感觉自己的身体快要融化了,原来被这种恐怖的蓝色火焰击中是这样的痛楚感觉,在他的身体被点着的那一刻起,他除了会本能的哀嚎之外,没有了任何形象风度可言,托尼王城的大门被打开了,主干道上举着各种农具铲子的百姓们向城门外涌了出来,他们的任务是清理城外的尸体,这些血淋淋的画面阳林打算刻在他们脑海里,只有知道敬畏的人才更适合被统治。
帕尔图的那支队伍走的太快,即便斥候已经发现他们的方向,唐军现在也没有能够比他们更快的部队追赶他们,回去一部分也是好的,让他们知道了唐军的恐怖,他们想再度和唐军争锋的时候一定会谨慎考虑,阳林骑着头象进城了,这一次托尼王城的百姓看他的眼光不仅仅是欢笑,也多了一些敬畏,甚至是害怕,阳林能想象到自己现在下一条政令出去的效果,那绝对是照章执行。
没打算让托尼王再回到托尼王城,如果说英吉王和洪森王是正面教材,那么托尼王就是反面教材,他的财富和地盘都属于唐军了,接下来的三王要选择做英吉王或选择做托尼王就看他们自己了。
十月初一,唐军在托尼王城结束了一个多月的大整编之后继续向北进发,莫里王和揭塔王的领地应该是后世越南缅甸大部分地区和云南少部分区域,而高棉王的领地应该是整个都在云南地区,其实这一片区域才是阳林现在看来最有价值的地区。大片的红树林和橡胶树林就在这一区域。
两万水军依然是沿着湄公河前进,他们沿途他们还要探索所有可用,或可开发利用的水道。陆军队伍则扩大到了五万人,还有新整编的战象一千头,骑兵五千,这样的军队规模是远远超过了前汉时期的。
交趾七王的势力范围相互接壤,距离并不是很远,所以对于一个多月前发生在托尼王城的大战其它三王已经早有耳闻,如今七王已经被唐军征服了四个。交趾被唐军统一的大势头基本定下来了,但统治者都有一个通病,不甘心放下自己手中的权利。如高棉王这样的民族主义者,更是连阳林也头疼的存在,允许自治是阳林从后世学来的最好的办法,但在这个时期并不受朝中大臣和李二的赞同。在他们看来。允许自治就等于大唐还没有统治,就连最先投靠大唐的蓝苗,李二也有将其嫡系族人迁到汉人城池居住的打算,来信问过阳林了,阳林给他的答复是不要急,只等岳州城修建的更加漂亮了,他们自己会迁出来的,不过高棉族。不管往那座汉人城池迁,都是上千公里的距离。不可能搬的动。
几个月前阳林给李二上了一封新疆域治理的奏折,上面写明南疆之地今后将免除一切苛捐杂税,连帝国税收的主要来源田税也永久免除,凡是愿意从中原迁到这些新打下来的疆域的大唐百姓,不仅给田,农具,甚至送房子,而江南和中原人口较多之地则只是少量的降低田税,大量的提高商税,与之相配的还有一条新的户籍制度。
在原来的大唐,凡是走出自己户籍所在地的百姓都称之为流民,婚配,购置产业等,都需要有在户籍所在地之内,除非你有官身或者爵位才能天下通,而普通百姓多数被编制在了某位权贵的食邑户内帮权贵们种地,现在阳林提议给所有的大唐百姓发放统一的户籍文牒,身份文牒,让百姓可以自由的迁居,婚配,购置产业,而那些食邑户也将随着这个政策的实行而变的名存实亡,权贵们享有的牧民之权被剥夺,但是朝廷给他们相应收入的俸禄,比如一个国公,有像李靖秦琼这样食邑千户,有像魏征,戴胄这样食邑几百户的,全部按食邑多少折成俸禄,大户人家,不能大规模役使百姓,不能大规模征收粮米,这样会减轻他们造反的可能,只发给你白花花的银子,让你在非战争时期过的逍遥快活就行。
李二将这篇奏折研读了很久,他觉得那个免税的政策简直是狗屁不通,将中原的百姓往外迁移?他还嫌中原之地人口太少呢!全部不交税,官府衙门的官员,当兵的粮饷,做开发建设的徭役靠那里来的钱支配?而那个户籍政策他却是很上心,权贵封地食邑是自古以来帝王对臣下的封赏套路,同样是这样的封赏为臣子造君王的反埋下了祸根,春秋时期的鲁国,三大权臣的食邑百姓和封地甚至大过君主,这样他们就开始直接就不鸟鲁君了,大唐虽然还远远没有到那种程度,但是掌管封地和百姓就等于是让臣子们掌管着一股民权势力,这样的实力一家两家或许还不能动摇帝王根本,可要是许多联合起来,帝王也不得不让步,将治民的权利全部收归帝王,只给那些权贵们按职位发放钱粮,这样能很大的减轻权贵囤积粮草,收拢百姓掌握私人力量的可能,毕竟一千户刚开始或许也就是几千人万把人,到了下一代,就可能变成几万人,几代之后变成几十万人也很正常不过,任何人掌管了几十万民百姓,都可能对帝王造成冲击。
当李二收好信纸,准备将这个户籍制度拿出来与群臣议一议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信封里面居然还有一张小纸附件。
“儿臣知道父皇看完这篇奏章恐怕会对免税迁民之策不屑一顾,而对户籍之策却会十分上心,其实这两策一样的重要,古之帝王一味的将关外以及边远地方的百姓往中原迁,而他们的王朝最终却都破灭了,这就证明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错的,中原之地供养汉人百姓已数千年,早已贫瘠不堪,用免税政策将一部分不甘忍受贫穷的百姓迁居到南疆,可以让大唐百姓的整体耕种环境更加宽松,不出几年,不管是迁往南疆的,或者是还留在中原的百姓,手上的余财都会更多,首先启动部分地区免税只是驱动他们迁居而已,最终实现全天下百姓种地都不用交税才是儿臣希望父皇实行的大目标,这个目标咋一看上去是很大,其实则不然,儿臣觉得要不了几年,这项前无古人的壮举就能在父皇手中实现。
您可以看看日益增长的商税,从贞观元年到今年,尤其是商务部成立以后,商税的数额每年都在以倍数增加,今年的商税应该可以轻轻突破两千万贯,几百万贯的农税在巨额商税的面前已经占比很小了,您还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富裕的依然是商人,穷苦的依然是种地的百姓,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税收不平衡,百姓用一年的时间耕种,以每四口之家种十亩地计算,产出不过二十余石粮食,除去自家一年食用和税收的部分,有些家庭甚至还入不敷出,而商贾将十亩田产出的粮食或者其他物种转换成商品,则能很快的时间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利益出售,量越大盈利越多,这导致大唐占比八成的农户百姓还没有占比一成的商人富裕,所以调节田税和商税是平衡大唐百姓财富两极分化的杠杆。
一个国家兴商业,就必然是要更兴农业,因为农业是商业的原产出者,免去了农民的田税,他们种田的积极性会更高,当他们有了多余的粮食,余财的时候,他们会购买好吃好用好玩的东西来反哺商业,陛下与其在田税和商税上都把关,则不如只把好商税这道关,比如卖一坛长安酿的阳江大曲,造酒的成本价不到一贯钱,售价却是十贯,而产生的税收才三百多文,您觉得这样合理吗?反正儿臣是认为不合理的,别说是三十税一,就算是十税一也不合理,暴利产品应该征更高的税,儿臣只不过是借此机会将调节税收开发治理南疆的事情想到了一起而已,要知道,这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路了,相信不出两代人,我大唐的百姓就会将南疆之地走的处处都是路的。
再说户籍制度,应该是您所想,可以很有效的减轻权贵对朝廷的影响力,不过您如果单将这条政策拿出去与大臣们商议,却是万万不可的,因为这条政策损害到了他们所有人的利益,手中无民,仓中无粮,空有一堆金银财宝对他们来说也是无用,权贵们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命像普通商贾百姓一样薄如纸,所以没有大臣会愿意让这种情况出现,之前的户籍改革之后,已经让大臣们的势力增长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一次,您可以以让权百姓的理由让他们自由选择是否做那些权贵的佃户,大臣封邑的户数和田地数量不变,把原先陛下指定划分到大臣名下的百姓改为由他们自主招募,每位有封邑的大臣只能招募够自己食邑的户数,相信到时候那些想过上更好些日子的百姓就会自己到官府申请迁居新疆域,而地主们则可能出现留下一批不愿意走的,然后招募到一些更穷的佃户的情况,直到他们招不到新的佃户了,食邑也就变的名存实亡,因为农田税年年都会降,当降到没有税收的时候,谁还愿意做别家的佃户,最多三五年的时间,陛下就能将免除田税,开发新疆域,和废除封邑食邑制度几项大事全部完成,岂不美哉。”
阳林真的是什么都敢跟李二说,不过说的李二很痛快,贞观四年的商税确实要突破两千万贯了,这还是李承乾主政的情况下,成就前无古人之壮举乃是李二毕生之所愿,阳林这封信李二看的很开心很开心,可想到许多日子不曾来拜见的汐凉,李二的眉头又皱了起来,难道朕真的没有那个小家伙有智慧?(未完待续。。)
里屠感觉自己的身体快要融化了,原来被这种恐怖的蓝色火焰击中是这样的痛楚感觉,在他的身体被点着的那一刻起,他除了会本能的哀嚎之外,没有了任何形象风度可言,托尼王城的大门被打开了,主干道上举着各种农具铲子的百姓们向城门外涌了出来,他们的任务是清理城外的尸体,这些血淋淋的画面阳林打算刻在他们脑海里,只有知道敬畏的人才更适合被统治。
帕尔图的那支队伍走的太快,即便斥候已经发现他们的方向,唐军现在也没有能够比他们更快的部队追赶他们,回去一部分也是好的,让他们知道了唐军的恐怖,他们想再度和唐军争锋的时候一定会谨慎考虑,阳林骑着头象进城了,这一次托尼王城的百姓看他的眼光不仅仅是欢笑,也多了一些敬畏,甚至是害怕,阳林能想象到自己现在下一条政令出去的效果,那绝对是照章执行。
没打算让托尼王再回到托尼王城,如果说英吉王和洪森王是正面教材,那么托尼王就是反面教材,他的财富和地盘都属于唐军了,接下来的三王要选择做英吉王或选择做托尼王就看他们自己了。
十月初一,唐军在托尼王城结束了一个多月的大整编之后继续向北进发,莫里王和揭塔王的领地应该是后世越南缅甸大部分地区和云南少部分区域,而高棉王的领地应该是整个都在云南地区,其实这一片区域才是阳林现在看来最有价值的地区。大片的红树林和橡胶树林就在这一区域。
两万水军依然是沿着湄公河前进,他们沿途他们还要探索所有可用,或可开发利用的水道。陆军队伍则扩大到了五万人,还有新整编的战象一千头,骑兵五千,这样的军队规模是远远超过了前汉时期的。
交趾七王的势力范围相互接壤,距离并不是很远,所以对于一个多月前发生在托尼王城的大战其它三王已经早有耳闻,如今七王已经被唐军征服了四个。交趾被唐军统一的大势头基本定下来了,但统治者都有一个通病,不甘心放下自己手中的权利。如高棉王这样的民族主义者,更是连阳林也头疼的存在,允许自治是阳林从后世学来的最好的办法,但在这个时期并不受朝中大臣和李二的赞同。在他们看来。允许自治就等于大唐还没有统治,就连最先投靠大唐的蓝苗,李二也有将其嫡系族人迁到汉人城池居住的打算,来信问过阳林了,阳林给他的答复是不要急,只等岳州城修建的更加漂亮了,他们自己会迁出来的,不过高棉族。不管往那座汉人城池迁,都是上千公里的距离。不可能搬的动。
几个月前阳林给李二上了一封新疆域治理的奏折,上面写明南疆之地今后将免除一切苛捐杂税,连帝国税收的主要来源田税也永久免除,凡是愿意从中原迁到这些新打下来的疆域的大唐百姓,不仅给田,农具,甚至送房子,而江南和中原人口较多之地则只是少量的降低田税,大量的提高商税,与之相配的还有一条新的户籍制度。
在原来的大唐,凡是走出自己户籍所在地的百姓都称之为流民,婚配,购置产业等,都需要有在户籍所在地之内,除非你有官身或者爵位才能天下通,而普通百姓多数被编制在了某位权贵的食邑户内帮权贵们种地,现在阳林提议给所有的大唐百姓发放统一的户籍文牒,身份文牒,让百姓可以自由的迁居,婚配,购置产业,而那些食邑户也将随着这个政策的实行而变的名存实亡,权贵们享有的牧民之权被剥夺,但是朝廷给他们相应收入的俸禄,比如一个国公,有像李靖秦琼这样食邑千户,有像魏征,戴胄这样食邑几百户的,全部按食邑多少折成俸禄,大户人家,不能大规模役使百姓,不能大规模征收粮米,这样会减轻他们造反的可能,只发给你白花花的银子,让你在非战争时期过的逍遥快活就行。
李二将这篇奏折研读了很久,他觉得那个免税的政策简直是狗屁不通,将中原的百姓往外迁移?他还嫌中原之地人口太少呢!全部不交税,官府衙门的官员,当兵的粮饷,做开发建设的徭役靠那里来的钱支配?而那个户籍政策他却是很上心,权贵封地食邑是自古以来帝王对臣下的封赏套路,同样是这样的封赏为臣子造君王的反埋下了祸根,春秋时期的鲁国,三大权臣的食邑百姓和封地甚至大过君主,这样他们就开始直接就不鸟鲁君了,大唐虽然还远远没有到那种程度,但是掌管封地和百姓就等于是让臣子们掌管着一股民权势力,这样的实力一家两家或许还不能动摇帝王根本,可要是许多联合起来,帝王也不得不让步,将治民的权利全部收归帝王,只给那些权贵们按职位发放钱粮,这样能很大的减轻权贵囤积粮草,收拢百姓掌握私人力量的可能,毕竟一千户刚开始或许也就是几千人万把人,到了下一代,就可能变成几万人,几代之后变成几十万人也很正常不过,任何人掌管了几十万民百姓,都可能对帝王造成冲击。
当李二收好信纸,准备将这个户籍制度拿出来与群臣议一议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信封里面居然还有一张小纸附件。
“儿臣知道父皇看完这篇奏章恐怕会对免税迁民之策不屑一顾,而对户籍之策却会十分上心,其实这两策一样的重要,古之帝王一味的将关外以及边远地方的百姓往中原迁,而他们的王朝最终却都破灭了,这就证明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错的,中原之地供养汉人百姓已数千年,早已贫瘠不堪,用免税政策将一部分不甘忍受贫穷的百姓迁居到南疆,可以让大唐百姓的整体耕种环境更加宽松,不出几年,不管是迁往南疆的,或者是还留在中原的百姓,手上的余财都会更多,首先启动部分地区免税只是驱动他们迁居而已,最终实现全天下百姓种地都不用交税才是儿臣希望父皇实行的大目标,这个目标咋一看上去是很大,其实则不然,儿臣觉得要不了几年,这项前无古人的壮举就能在父皇手中实现。
您可以看看日益增长的商税,从贞观元年到今年,尤其是商务部成立以后,商税的数额每年都在以倍数增加,今年的商税应该可以轻轻突破两千万贯,几百万贯的农税在巨额商税的面前已经占比很小了,您还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富裕的依然是商人,穷苦的依然是种地的百姓,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税收不平衡,百姓用一年的时间耕种,以每四口之家种十亩地计算,产出不过二十余石粮食,除去自家一年食用和税收的部分,有些家庭甚至还入不敷出,而商贾将十亩田产出的粮食或者其他物种转换成商品,则能很快的时间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利益出售,量越大盈利越多,这导致大唐占比八成的农户百姓还没有占比一成的商人富裕,所以调节田税和商税是平衡大唐百姓财富两极分化的杠杆。
一个国家兴商业,就必然是要更兴农业,因为农业是商业的原产出者,免去了农民的田税,他们种田的积极性会更高,当他们有了多余的粮食,余财的时候,他们会购买好吃好用好玩的东西来反哺商业,陛下与其在田税和商税上都把关,则不如只把好商税这道关,比如卖一坛长安酿的阳江大曲,造酒的成本价不到一贯钱,售价却是十贯,而产生的税收才三百多文,您觉得这样合理吗?反正儿臣是认为不合理的,别说是三十税一,就算是十税一也不合理,暴利产品应该征更高的税,儿臣只不过是借此机会将调节税收开发治理南疆的事情想到了一起而已,要知道,这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路了,相信不出两代人,我大唐的百姓就会将南疆之地走的处处都是路的。
再说户籍制度,应该是您所想,可以很有效的减轻权贵对朝廷的影响力,不过您如果单将这条政策拿出去与大臣们商议,却是万万不可的,因为这条政策损害到了他们所有人的利益,手中无民,仓中无粮,空有一堆金银财宝对他们来说也是无用,权贵们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命像普通商贾百姓一样薄如纸,所以没有大臣会愿意让这种情况出现,之前的户籍改革之后,已经让大臣们的势力增长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一次,您可以以让权百姓的理由让他们自由选择是否做那些权贵的佃户,大臣封邑的户数和田地数量不变,把原先陛下指定划分到大臣名下的百姓改为由他们自主招募,每位有封邑的大臣只能招募够自己食邑的户数,相信到时候那些想过上更好些日子的百姓就会自己到官府申请迁居新疆域,而地主们则可能出现留下一批不愿意走的,然后招募到一些更穷的佃户的情况,直到他们招不到新的佃户了,食邑也就变的名存实亡,因为农田税年年都会降,当降到没有税收的时候,谁还愿意做别家的佃户,最多三五年的时间,陛下就能将免除田税,开发新疆域,和废除封邑食邑制度几项大事全部完成,岂不美哉。”
阳林真的是什么都敢跟李二说,不过说的李二很痛快,贞观四年的商税确实要突破两千万贯了,这还是李承乾主政的情况下,成就前无古人之壮举乃是李二毕生之所愿,阳林这封信李二看的很开心很开心,可想到许多日子不曾来拜见的汐凉,李二的眉头又皱了起来,难道朕真的没有那个小家伙有智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