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骇世惊俗(二)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然而,对韦敞敬而远之的心思已生,又不便做得太过,惹生嫌隙,于是,李进忠接着又把话拉了回来,依旧有意试探着韦敞的真实想法。
“不过,京兆尹一职不可或缺,老夫纵然不举荐他人,皇上很快也会着人补上此缺的,只怕到时先生这个少尹不好做呀。京兆衙门既不成,先生心中可有了更好的去处?不妨说说看,老夫在皇上面前还说得上话......”
他本以为韦敞既与自己离心离德,必不会再求着自己提携于他。谁知,韦敞听了这话,立即换了一副表情,媚笑着答道:“晚生颇谙经济之道,如蒙恩相不弃,度支使的差使晚生勉力不做得来......”
度支使掌管着朝廷的钱粮、赋税,自前朝在户部以上单设度支使一职以来,凡任度支使者,多则一两年,少则三五月,必定入省拜相。
看来,韦敞此人,胃口倒是不小啊!
李进忠微笑不语,似乎有为难之处。
韦敞见他没有断然拒绝,以为还有争取的希望,撑身站了起来,俯身贴近李进忠的耳边,悄声问道:“恩相有多久没见过皇上了?”
李进忠脸色微微一变,心中大致一算,自打他领受了与吐蕃使节接洽谈判的差使以后,差不多有十天没面过君了。以他中书令、“尚父”的身份,这时间的确显得有些长了。
韦敞接着问道:“恩相可知皇上这些日子每天清晨都要在宝象宫听内侍省三位内常侍禀报国是?”
是啊,李进忠这才似乎明白过来韦敞问这话的意思:皇帝躲在后宫不出,却从没有传请他入宫会商过国是,显然不合乎常理,这是其一;其二,皇帝每日都会接见的三位内常侍中,尚敬自不必说,吴孝忠虽与他相交最久,但此人老实本分,不喜是非,也不指望他向自己传递讯息,而他多年视作心腹,又是他靖宫行动左右手的禄光庭居然也从未主动向他透露过消息,这就有些奇怪了。
李进忠明知韦敞此时才提醒自己有极大的邀功求荐的目的,遂装做并不在意的样子,笑着答道:“老夫蒙皇上信赖,托以邦交重任,自是无暇每日入宫觐见。先生翰林出身,博学强识,原本就为皇上所器重,而今能踊跃为国分忧,老夫责无旁贷,定会在皇上面前尽力保举先生转任度支使的……”
送走了韦敞,李进忠却像是嘴里吃进了一粒老鼠屎似的,说不出的恶心烦闷。
他本想立即把禄光庭叫来责问一番,转念一想,倘若禄光庭因为某种不为自己所知的原因果真生了外心,又岂是他能够强行拉扯回来的?倒不如自己亲自出面,去试探试探皇帝心底倒底打的什么主意。
睦王回京、皇帝圣心大悦,李进忠便趁着在延英殿迎迓睦王的机会半真半假地向皇帝提出辞去与吐蕃使节谈判的差使,以观察皇帝的反应。
李启听李进忠说及与吐蕃和亲修好之事,心中难免羞愧,遂转身朝皇帝撩衣跪倒,恳求道:“儿臣有负父皇重托,乞请父皇责罚。”
皇帝示意身旁侍立的王保儿过去扶起睦王,抚慰他道:“我儿不必自责。长宁甘愿为先帝殉葬,事意外,况且不容朝廷另行择定和亲公主,吐蕃便派来使节,想要强讨我四州土地,对我侵略之心,已昭然若揭。纵是我儿此番顺利抵达逻些,所得结果也不过尔尔,又何必归过于已呢?”
他闪了李进忠一眼,顺势说道:“‘尚父’为朝廷柱石,差繁任重,确实不宜为与区区南蛮小邦谈判耗费过多的精力。启儿既已平安返京,朕看就由你接替‘尚父’,继续和吐蕃使节交涉谈判吧。待宫宴已毕,你且留下,关于与吐蕃谈判所持立场、底线,朕还要向你详细交待。”
李进忠见皇帝这么痛快地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既惊且喜,也借便奏道:“陛下关切之情,老臣铭记于心。旬月前南内朝会曾议定,由老臣掌总,整饬京畿治安,加强禁苑警戒,继续捉拿张氏残孽之魁道芙蓉。老臣一旦卸了与吐蕃谈判的差使,打算与禁军、内侍省、京兆府诸衙门会议,立即开展清理,乘靖宫大胜之便,务求从肃清京畿范围内的隐患。不知陛下以为可否?”
皇帝向站在殿口,负责操办宫宴的吴孝忠招了招手,示意他宴会可以开始了,才不甚在意地顺口应道:“既是朝会议决之事,又有‘尚父’一力操持,朕还有何话可说。一切但凭‘尚父’做主也就是了。”
李进忠只道是皇帝见到睦王平安归来,满心欢喜,全不似以往那样对自己吞吞吐吐、虚与委蛇。
听得他对自己今日奏请之事,无一不痛快允准,李进忠不由得也起了兴头,与睦王及众臣推杯换盏、藏钩投壶,宴饮作起乐来。
不知不觉,觥筹交错间,殿内众人皆醺醺然有了醉意。皇帝举起酒樽,欣欣然冲着殿内众臣宣布道:“暑日炎热,朕有些不胜酒力,待满饮了此一樽酒,诸位爱卿便可尽兴而归了。时值启儿顺利返京,明日三省六部及诸院、寺、局、署各衙门除当值吏员外,其余臣工,概准休沐一日,以示庆贺。”
皇帝既已下了逐客令,以李进忠为,众臣尽皆拜伏在地,谢恩已毕,排班依次退了出去。
“王保儿。”待延英殿内只剩下睦王一人,皇帝在龙座中坐直了身子,命令道,“到殿门口守着,毋使任何人靠近。”
李启原就揣着一肚皮的话要向皇帝奏报,见此情形,忙起身跪倒在阶前,连连叩道:“父皇圣明,儿臣此番奉旨出使,虽未获成功,可却在巴州时无意间获悉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碍于方才殿中人多眼杂,未及向父皇奏报。此时正可向父皇细陈原委,只是……”
“只是什么?朕早就瞧出了你神色有异,故而特地将你留下,为的就是要听听你这一路上有何见闻?我儿不必顾虑,但说便是。”皇帝对自己的明察秋毫感到一丝得意,大度地说道。(未完待续。)
然而,对韦敞敬而远之的心思已生,又不便做得太过,惹生嫌隙,于是,李进忠接着又把话拉了回来,依旧有意试探着韦敞的真实想法。
“不过,京兆尹一职不可或缺,老夫纵然不举荐他人,皇上很快也会着人补上此缺的,只怕到时先生这个少尹不好做呀。京兆衙门既不成,先生心中可有了更好的去处?不妨说说看,老夫在皇上面前还说得上话......”
他本以为韦敞既与自己离心离德,必不会再求着自己提携于他。谁知,韦敞听了这话,立即换了一副表情,媚笑着答道:“晚生颇谙经济之道,如蒙恩相不弃,度支使的差使晚生勉力不做得来......”
度支使掌管着朝廷的钱粮、赋税,自前朝在户部以上单设度支使一职以来,凡任度支使者,多则一两年,少则三五月,必定入省拜相。
看来,韦敞此人,胃口倒是不小啊!
李进忠微笑不语,似乎有为难之处。
韦敞见他没有断然拒绝,以为还有争取的希望,撑身站了起来,俯身贴近李进忠的耳边,悄声问道:“恩相有多久没见过皇上了?”
李进忠脸色微微一变,心中大致一算,自打他领受了与吐蕃使节接洽谈判的差使以后,差不多有十天没面过君了。以他中书令、“尚父”的身份,这时间的确显得有些长了。
韦敞接着问道:“恩相可知皇上这些日子每天清晨都要在宝象宫听内侍省三位内常侍禀报国是?”
是啊,李进忠这才似乎明白过来韦敞问这话的意思:皇帝躲在后宫不出,却从没有传请他入宫会商过国是,显然不合乎常理,这是其一;其二,皇帝每日都会接见的三位内常侍中,尚敬自不必说,吴孝忠虽与他相交最久,但此人老实本分,不喜是非,也不指望他向自己传递讯息,而他多年视作心腹,又是他靖宫行动左右手的禄光庭居然也从未主动向他透露过消息,这就有些奇怪了。
李进忠明知韦敞此时才提醒自己有极大的邀功求荐的目的,遂装做并不在意的样子,笑着答道:“老夫蒙皇上信赖,托以邦交重任,自是无暇每日入宫觐见。先生翰林出身,博学强识,原本就为皇上所器重,而今能踊跃为国分忧,老夫责无旁贷,定会在皇上面前尽力保举先生转任度支使的……”
送走了韦敞,李进忠却像是嘴里吃进了一粒老鼠屎似的,说不出的恶心烦闷。
他本想立即把禄光庭叫来责问一番,转念一想,倘若禄光庭因为某种不为自己所知的原因果真生了外心,又岂是他能够强行拉扯回来的?倒不如自己亲自出面,去试探试探皇帝心底倒底打的什么主意。
睦王回京、皇帝圣心大悦,李进忠便趁着在延英殿迎迓睦王的机会半真半假地向皇帝提出辞去与吐蕃使节谈判的差使,以观察皇帝的反应。
李启听李进忠说及与吐蕃和亲修好之事,心中难免羞愧,遂转身朝皇帝撩衣跪倒,恳求道:“儿臣有负父皇重托,乞请父皇责罚。”
皇帝示意身旁侍立的王保儿过去扶起睦王,抚慰他道:“我儿不必自责。长宁甘愿为先帝殉葬,事意外,况且不容朝廷另行择定和亲公主,吐蕃便派来使节,想要强讨我四州土地,对我侵略之心,已昭然若揭。纵是我儿此番顺利抵达逻些,所得结果也不过尔尔,又何必归过于已呢?”
他闪了李进忠一眼,顺势说道:“‘尚父’为朝廷柱石,差繁任重,确实不宜为与区区南蛮小邦谈判耗费过多的精力。启儿既已平安返京,朕看就由你接替‘尚父’,继续和吐蕃使节交涉谈判吧。待宫宴已毕,你且留下,关于与吐蕃谈判所持立场、底线,朕还要向你详细交待。”
李进忠见皇帝这么痛快地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既惊且喜,也借便奏道:“陛下关切之情,老臣铭记于心。旬月前南内朝会曾议定,由老臣掌总,整饬京畿治安,加强禁苑警戒,继续捉拿张氏残孽之魁道芙蓉。老臣一旦卸了与吐蕃谈判的差使,打算与禁军、内侍省、京兆府诸衙门会议,立即开展清理,乘靖宫大胜之便,务求从肃清京畿范围内的隐患。不知陛下以为可否?”
皇帝向站在殿口,负责操办宫宴的吴孝忠招了招手,示意他宴会可以开始了,才不甚在意地顺口应道:“既是朝会议决之事,又有‘尚父’一力操持,朕还有何话可说。一切但凭‘尚父’做主也就是了。”
李进忠只道是皇帝见到睦王平安归来,满心欢喜,全不似以往那样对自己吞吞吐吐、虚与委蛇。
听得他对自己今日奏请之事,无一不痛快允准,李进忠不由得也起了兴头,与睦王及众臣推杯换盏、藏钩投壶,宴饮作起乐来。
不知不觉,觥筹交错间,殿内众人皆醺醺然有了醉意。皇帝举起酒樽,欣欣然冲着殿内众臣宣布道:“暑日炎热,朕有些不胜酒力,待满饮了此一樽酒,诸位爱卿便可尽兴而归了。时值启儿顺利返京,明日三省六部及诸院、寺、局、署各衙门除当值吏员外,其余臣工,概准休沐一日,以示庆贺。”
皇帝既已下了逐客令,以李进忠为,众臣尽皆拜伏在地,谢恩已毕,排班依次退了出去。
“王保儿。”待延英殿内只剩下睦王一人,皇帝在龙座中坐直了身子,命令道,“到殿门口守着,毋使任何人靠近。”
李启原就揣着一肚皮的话要向皇帝奏报,见此情形,忙起身跪倒在阶前,连连叩道:“父皇圣明,儿臣此番奉旨出使,虽未获成功,可却在巴州时无意间获悉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碍于方才殿中人多眼杂,未及向父皇奏报。此时正可向父皇细陈原委,只是……”
“只是什么?朕早就瞧出了你神色有异,故而特地将你留下,为的就是要听听你这一路上有何见闻?我儿不必顾虑,但说便是。”皇帝对自己的明察秋毫感到一丝得意,大度地说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