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在徐州让条路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同时,邺城已定为燕国的国都,既然是国都,自然是要重兵防守了,所以在邺城是聚集了不少的燕军,他是直接就威胁着陈留的安全。
石嘉原本就不决定是从邺城而上以夺冀州的,毕竟这里敌军太多,太难突破,困难实在是太大了,只是兵临邺城,能让燕军不得不调兵以拱卫,就能帮助卫氏、裴氏、薛氏等。
只是减弱归减弱,燕军的疾攻还在继续着,这些氏族的人还是派使者前来,他们都是恳求着石嘉再加速进军,不然他们可真是顶不住了。
石嘉闭眼一想,就明白了,慕容儁还是想着石嘉能尽快地进兵,把兵力分散得更快,然后他就好从邺城直下陈留以断石嘉的退路。
正好石嘉与东晋也是闹翻了,东晋掌权的王恬是恨不得杀了你石嘉,据说北府兵的战力是晋军所不能比的,就连晋军中的精锐荆州兵和北府兵比起来也是不如的。
要是在往东而攻,所占的陈留等被攻,那石嘉就有可能陷入进退不得的境界啊。
派兵少,那是无济于事,派兵多,后路不能保。要是不救,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是白费的。
如今就唯有一个法子了,从关中抽调人马来陈留,这么一来,自己才能继续进军,可是一旦抽调人马,自己的兵马就不多,关中就空虚了。
幸好,燕军应该不能对关中怎么样吧?而现在的形势也由不得石嘉再乱来了,真的得抽调才行呢。
石嘉想到他就去做了,他是从关中又抽调了五万人以驻守洛阳和陈留二地,真是有什么意外的,这五万人不足,那还得继续地抽调人马。
同时,关中也是紧急地动起来了,都在征召士兵呢,平时青壮都在训练,因为谁都知道石嘉是想要遂鹿中原,那么兵力就是第一重要的,不得不保证有兵的时候,还得有精兵。
石嘉再一路而进,豫州已被他所占领,而兖州的地盘不少都被他接收了,至于徐州一带,燕国居然是让给了东晋,以让东晋接收。
这目的就很明显了,燕国是让东晋与石嘉起冲突,然后呢?他就好躲在身后,搞东搞西的,方便坐收渔人之利。
王恬一听说燕国让出徐州以让他接收,他当然是喜不自禁了,这是自己在掌权之后的第一个大的功绩啊,收复失地,这个功劳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当然是不能错过。
最为重要的是王恬又听说石嘉举兵东向,他就不想石嘉能讨好,只要能给石嘉添堵的事情,他是要做,坚定地去做。
因此新组建的北府兵是快速地占领了徐州,俨然一个拦路虎。
而燕军则在河北是构建了坚强的堡垒,他似乎是想要阻挡石嘉的进军步伐。
就在这时,谢安来信了,石嘉把谢安的信给拆开一看,里面的内容先是大叙特叙友情,还说了他的兄长谢奕很是想念石嘉,很想聚在一起喝酒呢。
加上先帝是很顾念英姐的,而驸马爷是忠于晋室,如今为了晋室,为了恢复中原而与蛮夷作战,本着同根同生,血联一体,北府兵当然得让出一条路来,让你石嘉前进。在青州一带燕军并不多,进军青州就能再推进到冀州了,就能达到驱除鞑虏的目的。
青州和冀州的百姓都怀念秦王,为保民于倒悬,还请秦王不要犹豫,尽快出兵。
石嘉看了三遍谢安的信,他沉默了,谢安是真意还是假意?以前谢安还来信是表明了支持自己的态度,包括逃出建康时,谢安也是出力颇多的。
虽说他不是北府兵的总统,可是还能说得上话的,他要是真支持石嘉伐燕的话,石嘉北上就容易了。可万一是引石嘉上去,他再关门打狗,那不就危险了吗?
石嘉心中有怀疑,他把信交给了诸人看,让诸人也好一起拿个主意呢。
大家的意见是一致了,要是石嘉不北上的话,那么就是他与东晋不合,同时也说他不是真的想救北方的百姓,北方的基础原本是很好的,说不定因为此事就会造成很大的裂隙呢。
要是北上,谢安就势关上了门,石嘉的人马就会处于要进不可,要退不行的境界。
所以说,不管是哪一个方面都是种困难,这是难以进行选择的。
更有人提出,只要石军的主力一北上,那么陈留和洛阳就会遭受到邺城的燕军攻击,那时能不能保住这个地盘,还是难说的。
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要是不动,只稳扎稳打,那是最稳妥的。
众人都在头疼着,这个选择,他们谁也不敢去帮石嘉做,他们都把目光落到了石嘉的身上,一切还是得让秦王来决定啊。
石嘉看着王猛送来的东西,他一笑,他心中有了决定,他也知道王猛手下大多是青州人,要是自己不这么干的话,那是难以成功得了的。
石嘉长叹口气,搏了!人生本来就是要勇于拼搏的,何况自己的把握是挺大的。
石嘉便看着众人说:“传我将令,我们要借道徐州,从而进军青州,再进军冀州!首先要在青州和冀州二地广为传播,我宁冒千万危险,我也要解救父老乡亲!我要回家!回家!我军要竖起一面回家的旗帜!”
很明显,石嘉原本根据地就是在冀州和青州一带,而石氏的祖籍是在冀州南皮,现在的石军十万主力中,大多数都是原冀州和青州人,所以打出回家的旗号,一是想要让百姓支持,二嘛也让将士们能振奋起来,让他们知道,这是回家之战,他们必须要拼命。
明预出声了:“大王此着妙啊!看似我们要自陷困境,可是东晋敢背信弃义,天下人定不容他!而我听说北府兵之中不少的人都是北边的流民,他们是为了一口饭,才不得不才参军的。绝大多数是汉人,要是他们知道自己做的是害要收复中原的大英雄,心中抵触顶然很大!而且大王在冀州和青州的基础是有的,想要站稳脚跟是可以的!更何况……”
同时,邺城已定为燕国的国都,既然是国都,自然是要重兵防守了,所以在邺城是聚集了不少的燕军,他是直接就威胁着陈留的安全。
石嘉原本就不决定是从邺城而上以夺冀州的,毕竟这里敌军太多,太难突破,困难实在是太大了,只是兵临邺城,能让燕军不得不调兵以拱卫,就能帮助卫氏、裴氏、薛氏等。
只是减弱归减弱,燕军的疾攻还在继续着,这些氏族的人还是派使者前来,他们都是恳求着石嘉再加速进军,不然他们可真是顶不住了。
石嘉闭眼一想,就明白了,慕容儁还是想着石嘉能尽快地进兵,把兵力分散得更快,然后他就好从邺城直下陈留以断石嘉的退路。
正好石嘉与东晋也是闹翻了,东晋掌权的王恬是恨不得杀了你石嘉,据说北府兵的战力是晋军所不能比的,就连晋军中的精锐荆州兵和北府兵比起来也是不如的。
要是在往东而攻,所占的陈留等被攻,那石嘉就有可能陷入进退不得的境界啊。
派兵少,那是无济于事,派兵多,后路不能保。要是不救,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是白费的。
如今就唯有一个法子了,从关中抽调人马来陈留,这么一来,自己才能继续进军,可是一旦抽调人马,自己的兵马就不多,关中就空虚了。
幸好,燕军应该不能对关中怎么样吧?而现在的形势也由不得石嘉再乱来了,真的得抽调才行呢。
石嘉想到他就去做了,他是从关中又抽调了五万人以驻守洛阳和陈留二地,真是有什么意外的,这五万人不足,那还得继续地抽调人马。
同时,关中也是紧急地动起来了,都在征召士兵呢,平时青壮都在训练,因为谁都知道石嘉是想要遂鹿中原,那么兵力就是第一重要的,不得不保证有兵的时候,还得有精兵。
石嘉再一路而进,豫州已被他所占领,而兖州的地盘不少都被他接收了,至于徐州一带,燕国居然是让给了东晋,以让东晋接收。
这目的就很明显了,燕国是让东晋与石嘉起冲突,然后呢?他就好躲在身后,搞东搞西的,方便坐收渔人之利。
王恬一听说燕国让出徐州以让他接收,他当然是喜不自禁了,这是自己在掌权之后的第一个大的功绩啊,收复失地,这个功劳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当然是不能错过。
最为重要的是王恬又听说石嘉举兵东向,他就不想石嘉能讨好,只要能给石嘉添堵的事情,他是要做,坚定地去做。
因此新组建的北府兵是快速地占领了徐州,俨然一个拦路虎。
而燕军则在河北是构建了坚强的堡垒,他似乎是想要阻挡石嘉的进军步伐。
就在这时,谢安来信了,石嘉把谢安的信给拆开一看,里面的内容先是大叙特叙友情,还说了他的兄长谢奕很是想念石嘉,很想聚在一起喝酒呢。
加上先帝是很顾念英姐的,而驸马爷是忠于晋室,如今为了晋室,为了恢复中原而与蛮夷作战,本着同根同生,血联一体,北府兵当然得让出一条路来,让你石嘉前进。在青州一带燕军并不多,进军青州就能再推进到冀州了,就能达到驱除鞑虏的目的。
青州和冀州的百姓都怀念秦王,为保民于倒悬,还请秦王不要犹豫,尽快出兵。
石嘉看了三遍谢安的信,他沉默了,谢安是真意还是假意?以前谢安还来信是表明了支持自己的态度,包括逃出建康时,谢安也是出力颇多的。
虽说他不是北府兵的总统,可是还能说得上话的,他要是真支持石嘉伐燕的话,石嘉北上就容易了。可万一是引石嘉上去,他再关门打狗,那不就危险了吗?
石嘉心中有怀疑,他把信交给了诸人看,让诸人也好一起拿个主意呢。
大家的意见是一致了,要是石嘉不北上的话,那么就是他与东晋不合,同时也说他不是真的想救北方的百姓,北方的基础原本是很好的,说不定因为此事就会造成很大的裂隙呢。
要是北上,谢安就势关上了门,石嘉的人马就会处于要进不可,要退不行的境界。
所以说,不管是哪一个方面都是种困难,这是难以进行选择的。
更有人提出,只要石军的主力一北上,那么陈留和洛阳就会遭受到邺城的燕军攻击,那时能不能保住这个地盘,还是难说的。
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要是不动,只稳扎稳打,那是最稳妥的。
众人都在头疼着,这个选择,他们谁也不敢去帮石嘉做,他们都把目光落到了石嘉的身上,一切还是得让秦王来决定啊。
石嘉看着王猛送来的东西,他一笑,他心中有了决定,他也知道王猛手下大多是青州人,要是自己不这么干的话,那是难以成功得了的。
石嘉长叹口气,搏了!人生本来就是要勇于拼搏的,何况自己的把握是挺大的。
石嘉便看着众人说:“传我将令,我们要借道徐州,从而进军青州,再进军冀州!首先要在青州和冀州二地广为传播,我宁冒千万危险,我也要解救父老乡亲!我要回家!回家!我军要竖起一面回家的旗帜!”
很明显,石嘉原本根据地就是在冀州和青州一带,而石氏的祖籍是在冀州南皮,现在的石军十万主力中,大多数都是原冀州和青州人,所以打出回家的旗号,一是想要让百姓支持,二嘛也让将士们能振奋起来,让他们知道,这是回家之战,他们必须要拼命。
明预出声了:“大王此着妙啊!看似我们要自陷困境,可是东晋敢背信弃义,天下人定不容他!而我听说北府兵之中不少的人都是北边的流民,他们是为了一口饭,才不得不才参军的。绝大多数是汉人,要是他们知道自己做的是害要收复中原的大英雄,心中抵触顶然很大!而且大王在冀州和青州的基础是有的,想要站稳脚跟是可以的!更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