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文景之治【7】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了吸引农民归农立本,文帝以减轻田租税率的办法,改变背本趋末的社会风气,用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然,这个是历史书上说的,实际上对平民百姓们来说哪里有这么文绉绉的?
咱们只需要看看文帝具体做到了何种离谱的程度就知道他到底有多牛逼了。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即纳三十分之一的土地税。
三十分之一啊,西汉开国时期税率接近十税二,到文帝这里直接三十税一了。
而且西汉此时此刻经历完战乱不到二十年,甚至期间还是有一些人谋反,断断续续的战乱虽然没有像楚汉争霸时期那么离谱,但是毫无疑问所有平民百姓都渴望着休养生息。
文帝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67年,文帝还直接全部免去田租。
全免啊,全免田租在咱们现在看来非常正常,甚至一些地方为了防止土地荒废,政府还会花钱请人来种地,或者干脆便宜出租出去给别人种地。
但是那是咱们现在,而且上面还划定了耕地红线,为什么?不就是现在咱们老百姓们有一个算一个,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在家里种地嘛。
那土地或多或少都会荒废了。
观看这个视频的观众可以想想自己老家是不是人越来越少了,宁愿在大城市挤在出租屋里也不想回去了。
所以很多地方那些官员着急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自文帝此举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此外,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文帝自此深受百姓爱戴。】
大汉,未央宫:
刘邦看向萧何有些吃惊的问道:“田租一分不收,如此也可?不会影响到官府运营?”
萧何张了张嘴他想说其实如果现在不收田租也是可以的,只需要咱们这些当官的和普通老百姓们一样吃糠咽菜,那不收田租也可以过活。
但是这个话萧何知道自己只要敢开口,刘邦是真敢试试的。
所以萧何干脆闭嘴。
刘邦看萧何闭嘴似乎是明白了什么,叹了口气看向光幕说道:“不知道两千多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一定比咱们现在要好玩多了吧……”
其余人听闻,尽皆沉默不语。
而光幕此时继续播放着:
【文帝推崇“偃武兴文”,将徭役减轻到了“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徭役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当官的免费拿你当劳动力去干活,只给饭不给钱,这点在咱们现在看来有些离谱,但是在古代非常正常。
历朝历代都有徭役的身影顶多换个名字。
而大多数徭役都是每年服一次。
而文帝却让成年男性三年服一次徭役。
这就大大减轻了一个普通人家庭的负担。
当然,文帝也不是没有犯过错,比如经济方面。
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四月,文帝废除盗铸钱令,允许私铸钱币,从而放弃了国家铸币权,实行铸币放任政策,但受到了贾谊等人的反对。
贾谊主张垄断铸币权,但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正受刘恒宠幸,刘恒想要邓通富贵,赐之铜山,使之铸钱,因而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于是,西汉出现了货币的不统一和铸币权的分散的局面,导致地方诸侯(如七国之乱的发动者吴王刘濞)开采铜山铸钱,进而在经济实力上有了和中央抗衡的资格,极大地威胁了大一统的局面。
但是咱们看历史要结合实际来看问题。
实际上对当时的文帝来说,开放铸币权是有些不得已的味道在里面的。
为什么?
因为刘恒手里的铜不多了。
别看刘恒赏赐给什么邓通铜山什么的,但是其实没有多少,如果想要铸成五铢钱的话压根没多少万五铢钱。
而当时探测手段又不可能像咱们现在这样这么先进,因此文帝手里的铜是确实不够的。
而其他诸侯王的封地里面是有铜矿的。
简单来说,文帝这个政令你大致可以理解为,文帝对其他诸侯王说:我让你们铸币了,你们赶紧铸币给天下百姓们使用吧。
西汉初期钱币的流通性不高,史书上记载直到景帝时期还有以物易物的商人们,那可是商人们啊,拖着十几车货物,还不如直接拖一车五铢钱来的交易便捷。
当然,文帝放开铸币权这一点毫无疑问是加大了其他诸侯王的势力的,这一点没法否认,不过你真要说什么七王之乱……
那不还是因为大汉棋圣汉景帝的锅嘛。
弄死别人儿子就算了,削藩也有些急功近利了。
嗯咳,景帝待会儿再讲,现在咱们回来看文帝。
我之所以觉得文帝放开铸币权是为了百姓。
是因为在公元前158年,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
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弛禁的结果: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这里的莫不通是指无不畅通的意思。
商业的繁荣老百姓肯定也是可以受到恩惠的。
而最重要的一点。
古代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会有的问题:外敌。
文帝在位期间,采取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即位后,将军陈武等提议收取南越和朝鲜。
文帝表示:不行,打起来劳民伤财还可能会被匈奴趁虚而入,这种事情咱不干。
为了谋求安定的和平环境,文帝对匈奴一直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继续执行和亲政策,避免大动干戈。
然而,匈奴虽然受益于和亲政策,但是却不信守和亲的盟约,经常侵范大汉边境。
汉廷急需行之有效的御边之策。当时任太子家令的晁错上书汉文帝,分析汉朝与匈奴双方在军事上各自的长短,建议实行“募民实边”的策略。】
【为了吸引农民归农立本,文帝以减轻田租税率的办法,改变背本趋末的社会风气,用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然,这个是历史书上说的,实际上对平民百姓们来说哪里有这么文绉绉的?
咱们只需要看看文帝具体做到了何种离谱的程度就知道他到底有多牛逼了。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即纳三十分之一的土地税。
三十分之一啊,西汉开国时期税率接近十税二,到文帝这里直接三十税一了。
而且西汉此时此刻经历完战乱不到二十年,甚至期间还是有一些人谋反,断断续续的战乱虽然没有像楚汉争霸时期那么离谱,但是毫无疑问所有平民百姓都渴望着休养生息。
文帝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67年,文帝还直接全部免去田租。
全免啊,全免田租在咱们现在看来非常正常,甚至一些地方为了防止土地荒废,政府还会花钱请人来种地,或者干脆便宜出租出去给别人种地。
但是那是咱们现在,而且上面还划定了耕地红线,为什么?不就是现在咱们老百姓们有一个算一个,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在家里种地嘛。
那土地或多或少都会荒废了。
观看这个视频的观众可以想想自己老家是不是人越来越少了,宁愿在大城市挤在出租屋里也不想回去了。
所以很多地方那些官员着急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自文帝此举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此外,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文帝自此深受百姓爱戴。】
大汉,未央宫:
刘邦看向萧何有些吃惊的问道:“田租一分不收,如此也可?不会影响到官府运营?”
萧何张了张嘴他想说其实如果现在不收田租也是可以的,只需要咱们这些当官的和普通老百姓们一样吃糠咽菜,那不收田租也可以过活。
但是这个话萧何知道自己只要敢开口,刘邦是真敢试试的。
所以萧何干脆闭嘴。
刘邦看萧何闭嘴似乎是明白了什么,叹了口气看向光幕说道:“不知道两千多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一定比咱们现在要好玩多了吧……”
其余人听闻,尽皆沉默不语。
而光幕此时继续播放着:
【文帝推崇“偃武兴文”,将徭役减轻到了“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徭役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当官的免费拿你当劳动力去干活,只给饭不给钱,这点在咱们现在看来有些离谱,但是在古代非常正常。
历朝历代都有徭役的身影顶多换个名字。
而大多数徭役都是每年服一次。
而文帝却让成年男性三年服一次徭役。
这就大大减轻了一个普通人家庭的负担。
当然,文帝也不是没有犯过错,比如经济方面。
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四月,文帝废除盗铸钱令,允许私铸钱币,从而放弃了国家铸币权,实行铸币放任政策,但受到了贾谊等人的反对。
贾谊主张垄断铸币权,但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正受刘恒宠幸,刘恒想要邓通富贵,赐之铜山,使之铸钱,因而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于是,西汉出现了货币的不统一和铸币权的分散的局面,导致地方诸侯(如七国之乱的发动者吴王刘濞)开采铜山铸钱,进而在经济实力上有了和中央抗衡的资格,极大地威胁了大一统的局面。
但是咱们看历史要结合实际来看问题。
实际上对当时的文帝来说,开放铸币权是有些不得已的味道在里面的。
为什么?
因为刘恒手里的铜不多了。
别看刘恒赏赐给什么邓通铜山什么的,但是其实没有多少,如果想要铸成五铢钱的话压根没多少万五铢钱。
而当时探测手段又不可能像咱们现在这样这么先进,因此文帝手里的铜是确实不够的。
而其他诸侯王的封地里面是有铜矿的。
简单来说,文帝这个政令你大致可以理解为,文帝对其他诸侯王说:我让你们铸币了,你们赶紧铸币给天下百姓们使用吧。
西汉初期钱币的流通性不高,史书上记载直到景帝时期还有以物易物的商人们,那可是商人们啊,拖着十几车货物,还不如直接拖一车五铢钱来的交易便捷。
当然,文帝放开铸币权这一点毫无疑问是加大了其他诸侯王的势力的,这一点没法否认,不过你真要说什么七王之乱……
那不还是因为大汉棋圣汉景帝的锅嘛。
弄死别人儿子就算了,削藩也有些急功近利了。
嗯咳,景帝待会儿再讲,现在咱们回来看文帝。
我之所以觉得文帝放开铸币权是为了百姓。
是因为在公元前158年,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
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弛禁的结果: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这里的莫不通是指无不畅通的意思。
商业的繁荣老百姓肯定也是可以受到恩惠的。
而最重要的一点。
古代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会有的问题:外敌。
文帝在位期间,采取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即位后,将军陈武等提议收取南越和朝鲜。
文帝表示:不行,打起来劳民伤财还可能会被匈奴趁虚而入,这种事情咱不干。
为了谋求安定的和平环境,文帝对匈奴一直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继续执行和亲政策,避免大动干戈。
然而,匈奴虽然受益于和亲政策,但是却不信守和亲的盟约,经常侵范大汉边境。
汉廷急需行之有效的御边之策。当时任太子家令的晁错上书汉文帝,分析汉朝与匈奴双方在军事上各自的长短,建议实行“募民实边”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