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内市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路从都督府出来,穿过皇城时,正好逢内市开的日子,这内市是皇城每月开三次,早晨开始玄武门等宫城城门大开,由城中的净军小太监推着粪车将宫中积攒了不少日子的大粪全部推出,这在宫里是最脏最下贱的活计,一般都是有罪的和最下等的太监担任,但凡会吹捧两句或是有那么一丁点的灵气,都不会落到这种差事在身上。
“臭掏大粪的”也是太监之中骂人最厉害的话了,当上净军,生不如死,也就比被直接仗毙轻一点的惩罚。
不过净军们的痛苦却也是宫里其余人等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宫门大开,又有自西周时就有的前朝后市的传统,所以这种日子就是宫里人和外间互通有无的日子。而进行内市的地方就是在玄武门,也就是清虏入侵中原后因康熙名讳而改的神武门前到万岁山,也就是后世景山的一大块地方。
内市也是京城诸市中最火爆的一个大市,倒不是说人如何多,而是来往者皆是宫中的人和外朝的显贵,最不济也是有相当实力的商人才敢来此。
当时宫中的太监额定人数并不多,大约一万余人,还有不少分散在全国各地,或是在皇城与京城之中各自公干有差,并不全在宫城之中。
大明的太监和清朝纯粹供洒扫不同,承担了很多行政和军事职责,比如司礼监和御马监,一万多太监和两千不到的宫女并不算多,毕竟明朝的西苑南苑南内和皇城都比清时大出很多,一直到万历亲政,从十一年后到末期,在万历的无节制之下,太监人数才爆炸式的增加,最终超过了五万人,具体数字却没有信的过的统计,估计是五万到七万之间……这已经很骇人了。
此时的太监和宫女并不算多,而且也不能全部出宫,至于嫔妃是不可能出宫来的,整个内市,熙熙攘攘,多半是穿着各色服饰的太监和宫女,外朝前来的,衣袍都是十分华丽,不少文武官员在逢内市时都换了便服,带着几个小厮或是幼子,或是招呼几个好友,大家一起到内市来逛逛。
当时的内市出品,全部是上等货色,不管是宣纸或是砚台等文房四宝,或是大宗的货物,比如绸缎,布匹,又或是各色古董器物,都是全部一水的宫中所出,当然也是有大商人带来的各色珍奇货物……当时很罕见的金自鸣钟,一排溜的摆在地上,每座都价在千两之上。
倭刀,倭扇、香料、千里镜,各种珍奇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当时比起市面繁华,具有商业中心的作用,北京是比不过南边的几个大城市,比如苏州府这样的商贸中心,但比起人口众多,市面发达,货物齐全,特别是奢侈品之多,那是任何一个城市也不能和北京比的。
和那些闲逛的文武高官或勋贵富商们不同,惟功的关注点不在货品交易上……
“这纸不错,多少钱一扎?”
“一扎千张,十两足纹。”
“倒是不贵……”
“呵呵,贵客说笑了,这能说不贵?这是半卖半送!”
摆在脚下的是最上等的宣纸,这东西是贡物,不论是色泽还是弹性,还有着墨的印记,都是一等一的好,是手工业的巅峰,甚至不能说是普通的手艺,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当时的东西,就是贡物最好,花心思,用时多,不省料省工,在后世那些卖到天价的古董物价,内造的和贡物都是天价,民间的价值就有限了,并不是说年头久就好……这个年头也是一样,贡物不是寻常人能弄到手的。
这些宣纸,不定是从哪个库里翻腾出来的,每年都入贡,才能用多少?不少库里灰积的有半人高,也亏得这些人能从灰堆里把这些玩意给扒拉出来。
“说的是,一百扎有么?”
一下子就是千两的大生意,卖货的太监也是精神一振,笑道:“再多也是没有,百扎差不多是能掏腾出来……”
“我住正阳门东大街招远店,这货就送到那儿如何?”
“成。”
太监很痛快的答应下来,笑道:“顺字行收货点就在那儿,一会我去写票,你老付了款,顺字行写了花押,你拿票走人就是。”
以前内市交易,除了商行或是买货的主顾自己带着银钱和车马,不然的话,拿货就是一个头疼的事情。
这内市也不全都是宫人和太监,也有不少商家在这里做买卖,一样也是头疼交易的事。
一般的货物,都是送上门收钱,有一些市场的商家和主顾熟了,都是记帐,先送货,三节时派掌柜上门去结帐便可。
一般的生客,当然是要银货两讫……这就是顺字行存在的基础,诚信为本,给商业交易最大的方便,比起那些脚行来,顺字行的成功不是偶然。
现在京城商人,哪怕是刚进来不久的外地客商,不知道顺字行的也是少了,一听卖纸太监的话,那个客商也是一笑,从怀中掏出一张厚纸来,笑道:“足纹一千两,见证即兑……请收下吧。”
“这是什么?”太监狐疑道:“庄票?哪家钱庄的?没听说庄票还能给外人拿去兑……你老还是给现银吧,大家方便。”
所谓的“银票”,也就是可以拿来付款,包括大面额的万两、五千两、两千、一千、五百,这种面额的见票即兑的钱票,得晚清才能出现,大明这会子还真没有这种玩意儿,主要是没有哪家钱庄能有这样的规模承担这样的责任,一直得到那几家山西晋商通过粮食和生铁走私到辽东,把祖国卖了个好价钱之后,成为皇商,拥有这样的资格和本钱后,钱庄业务发达,银票才渐渐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在这个太监手中的,便是划时代的产物了。
客商乐了:“你自己个好好瞅瞅!”
“顺字行的?”
太监翻来覆去的看了一小会儿,倒是果然看出门道来了。这银票除了标明金额外,尚且有顺字行制造的字眼,同时还有印戳记号等等。
“还真是顺字行的啊……真新鲜!”
太监不仅自己来回翻看,还将这银票交给身边的诸多太监一起观看,引得几个长相还过的去的宫女也凑了过来,一起看这新鲜玩艺儿。
“就是顺字行的。”客商从从容容的道:“见票即兑,公公你收了银票,填好送货的票,在下领票为凭,随意在哪个门店取货就走。实话实说,这上等的好东西在下打算到口外取,互市交易,所以在下直接到口外接货便可……这真是大家都方便的好事啊。”
“为什么不用银子,用这个呢?”
“谁带着大捧的银子走路?”口外客商失笑道:“总得存起来,存别家就不如存顺字行了,信誉好,交易方便,不怕被骗。”
“说的也是!”太监终于释然,笑道:“若是别的钱庄,哪怕是山西老倌儿开的,咱也不信。顺字行的,反正货也是他们收,这票若是领不到银子,咱家也只管找顺字行就是。”
“对喽,就是这个理。这银票,也就是顺字行开,顺字行收,人家有编号,就算是外人想伪造,记录不对,也是白搭。所以,最保险不过了。”
两边一边说就是一边往顺字行在内市的收货点走去,惟功远远跟着,看着这太监到那边验了银票,商人则是拿到了存货的凭票,拿着票,隔十日左右的时间,就能到口外去领货。
其余各处,这样的情形到处可见。
原本顺字行是取代了脚行和一部份塌铺的功能,存货,取货,送货,各方面功能齐全,也快捷,保险,不象脚行那么奸滑不可靠,要办很多手续多花不少钱才能放心。顺字行的名声靠的就是信誉,一步步站了起来,现在商人也好,太监宫女也罢,对这家商行都是无条件的信任,根本没有半点怀疑。
在原本的功能之外,惟功现在又增加了银票功能,顺字行搞这个是简直是得天独厚,没有谁能竟争的过,左手存货,右手支付,银子也肯定是事前存入进来的,等于是抢了钱庄的生意。如果以后考虑到以货抵款,可以帮助商人以货抵款来易货,从中扣点赚钱,这生意真的就赚爆了。
对惟功来说,赚钱已经不是困难,三年之内,顺字行会年入百万以上,这个年代最赚钱的城市最赚钱的行当被他垄断了,在顺字行现在的规模之下,就算有人想有样学样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毕竟这种垄断式的生意讲的是规模和信心,新办者除非是将利润空间压缩为零,甚至亏本经营,然后多少家晋商加公侯之家一起联手,这样才有可能和顺字行斗一斗。
但,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现在惟功只要担心两件事,第一是皇帝会不会动心,大明皇帝跟自己臣子耍无赖下黑手也不是没有前例的,二来就是晋商和某些世家的狗急跳墙。
钱庄,质铺,利润之大,足叫人铤而走险,现在的顺字行都有人敢袭杀他,更何况加入这两个元素之后。
可想而知,以后的风浪,绝不会少!
一路从都督府出来,穿过皇城时,正好逢内市开的日子,这内市是皇城每月开三次,早晨开始玄武门等宫城城门大开,由城中的净军小太监推着粪车将宫中积攒了不少日子的大粪全部推出,这在宫里是最脏最下贱的活计,一般都是有罪的和最下等的太监担任,但凡会吹捧两句或是有那么一丁点的灵气,都不会落到这种差事在身上。
“臭掏大粪的”也是太监之中骂人最厉害的话了,当上净军,生不如死,也就比被直接仗毙轻一点的惩罚。
不过净军们的痛苦却也是宫里其余人等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宫门大开,又有自西周时就有的前朝后市的传统,所以这种日子就是宫里人和外间互通有无的日子。而进行内市的地方就是在玄武门,也就是清虏入侵中原后因康熙名讳而改的神武门前到万岁山,也就是后世景山的一大块地方。
内市也是京城诸市中最火爆的一个大市,倒不是说人如何多,而是来往者皆是宫中的人和外朝的显贵,最不济也是有相当实力的商人才敢来此。
当时宫中的太监额定人数并不多,大约一万余人,还有不少分散在全国各地,或是在皇城与京城之中各自公干有差,并不全在宫城之中。
大明的太监和清朝纯粹供洒扫不同,承担了很多行政和军事职责,比如司礼监和御马监,一万多太监和两千不到的宫女并不算多,毕竟明朝的西苑南苑南内和皇城都比清时大出很多,一直到万历亲政,从十一年后到末期,在万历的无节制之下,太监人数才爆炸式的增加,最终超过了五万人,具体数字却没有信的过的统计,估计是五万到七万之间……这已经很骇人了。
此时的太监和宫女并不算多,而且也不能全部出宫,至于嫔妃是不可能出宫来的,整个内市,熙熙攘攘,多半是穿着各色服饰的太监和宫女,外朝前来的,衣袍都是十分华丽,不少文武官员在逢内市时都换了便服,带着几个小厮或是幼子,或是招呼几个好友,大家一起到内市来逛逛。
当时的内市出品,全部是上等货色,不管是宣纸或是砚台等文房四宝,或是大宗的货物,比如绸缎,布匹,又或是各色古董器物,都是全部一水的宫中所出,当然也是有大商人带来的各色珍奇货物……当时很罕见的金自鸣钟,一排溜的摆在地上,每座都价在千两之上。
倭刀,倭扇、香料、千里镜,各种珍奇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当时比起市面繁华,具有商业中心的作用,北京是比不过南边的几个大城市,比如苏州府这样的商贸中心,但比起人口众多,市面发达,货物齐全,特别是奢侈品之多,那是任何一个城市也不能和北京比的。
和那些闲逛的文武高官或勋贵富商们不同,惟功的关注点不在货品交易上……
“这纸不错,多少钱一扎?”
“一扎千张,十两足纹。”
“倒是不贵……”
“呵呵,贵客说笑了,这能说不贵?这是半卖半送!”
摆在脚下的是最上等的宣纸,这东西是贡物,不论是色泽还是弹性,还有着墨的印记,都是一等一的好,是手工业的巅峰,甚至不能说是普通的手艺,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当时的东西,就是贡物最好,花心思,用时多,不省料省工,在后世那些卖到天价的古董物价,内造的和贡物都是天价,民间的价值就有限了,并不是说年头久就好……这个年头也是一样,贡物不是寻常人能弄到手的。
这些宣纸,不定是从哪个库里翻腾出来的,每年都入贡,才能用多少?不少库里灰积的有半人高,也亏得这些人能从灰堆里把这些玩意给扒拉出来。
“说的是,一百扎有么?”
一下子就是千两的大生意,卖货的太监也是精神一振,笑道:“再多也是没有,百扎差不多是能掏腾出来……”
“我住正阳门东大街招远店,这货就送到那儿如何?”
“成。”
太监很痛快的答应下来,笑道:“顺字行收货点就在那儿,一会我去写票,你老付了款,顺字行写了花押,你拿票走人就是。”
以前内市交易,除了商行或是买货的主顾自己带着银钱和车马,不然的话,拿货就是一个头疼的事情。
这内市也不全都是宫人和太监,也有不少商家在这里做买卖,一样也是头疼交易的事。
一般的货物,都是送上门收钱,有一些市场的商家和主顾熟了,都是记帐,先送货,三节时派掌柜上门去结帐便可。
一般的生客,当然是要银货两讫……这就是顺字行存在的基础,诚信为本,给商业交易最大的方便,比起那些脚行来,顺字行的成功不是偶然。
现在京城商人,哪怕是刚进来不久的外地客商,不知道顺字行的也是少了,一听卖纸太监的话,那个客商也是一笑,从怀中掏出一张厚纸来,笑道:“足纹一千两,见证即兑……请收下吧。”
“这是什么?”太监狐疑道:“庄票?哪家钱庄的?没听说庄票还能给外人拿去兑……你老还是给现银吧,大家方便。”
所谓的“银票”,也就是可以拿来付款,包括大面额的万两、五千两、两千、一千、五百,这种面额的见票即兑的钱票,得晚清才能出现,大明这会子还真没有这种玩意儿,主要是没有哪家钱庄能有这样的规模承担这样的责任,一直得到那几家山西晋商通过粮食和生铁走私到辽东,把祖国卖了个好价钱之后,成为皇商,拥有这样的资格和本钱后,钱庄业务发达,银票才渐渐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在这个太监手中的,便是划时代的产物了。
客商乐了:“你自己个好好瞅瞅!”
“顺字行的?”
太监翻来覆去的看了一小会儿,倒是果然看出门道来了。这银票除了标明金额外,尚且有顺字行制造的字眼,同时还有印戳记号等等。
“还真是顺字行的啊……真新鲜!”
太监不仅自己来回翻看,还将这银票交给身边的诸多太监一起观看,引得几个长相还过的去的宫女也凑了过来,一起看这新鲜玩艺儿。
“就是顺字行的。”客商从从容容的道:“见票即兑,公公你收了银票,填好送货的票,在下领票为凭,随意在哪个门店取货就走。实话实说,这上等的好东西在下打算到口外取,互市交易,所以在下直接到口外接货便可……这真是大家都方便的好事啊。”
“为什么不用银子,用这个呢?”
“谁带着大捧的银子走路?”口外客商失笑道:“总得存起来,存别家就不如存顺字行了,信誉好,交易方便,不怕被骗。”
“说的也是!”太监终于释然,笑道:“若是别的钱庄,哪怕是山西老倌儿开的,咱也不信。顺字行的,反正货也是他们收,这票若是领不到银子,咱家也只管找顺字行就是。”
“对喽,就是这个理。这银票,也就是顺字行开,顺字行收,人家有编号,就算是外人想伪造,记录不对,也是白搭。所以,最保险不过了。”
两边一边说就是一边往顺字行在内市的收货点走去,惟功远远跟着,看着这太监到那边验了银票,商人则是拿到了存货的凭票,拿着票,隔十日左右的时间,就能到口外去领货。
其余各处,这样的情形到处可见。
原本顺字行是取代了脚行和一部份塌铺的功能,存货,取货,送货,各方面功能齐全,也快捷,保险,不象脚行那么奸滑不可靠,要办很多手续多花不少钱才能放心。顺字行的名声靠的就是信誉,一步步站了起来,现在商人也好,太监宫女也罢,对这家商行都是无条件的信任,根本没有半点怀疑。
在原本的功能之外,惟功现在又增加了银票功能,顺字行搞这个是简直是得天独厚,没有谁能竟争的过,左手存货,右手支付,银子也肯定是事前存入进来的,等于是抢了钱庄的生意。如果以后考虑到以货抵款,可以帮助商人以货抵款来易货,从中扣点赚钱,这生意真的就赚爆了。
对惟功来说,赚钱已经不是困难,三年之内,顺字行会年入百万以上,这个年代最赚钱的城市最赚钱的行当被他垄断了,在顺字行现在的规模之下,就算有人想有样学样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毕竟这种垄断式的生意讲的是规模和信心,新办者除非是将利润空间压缩为零,甚至亏本经营,然后多少家晋商加公侯之家一起联手,这样才有可能和顺字行斗一斗。
但,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现在惟功只要担心两件事,第一是皇帝会不会动心,大明皇帝跟自己臣子耍无赖下黑手也不是没有前例的,二来就是晋商和某些世家的狗急跳墙。
钱庄,质铺,利润之大,足叫人铤而走险,现在的顺字行都有人敢袭杀他,更何况加入这两个元素之后。
可想而知,以后的风浪,绝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