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锤定音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廣朝二年,八月份。
北平城,毓秀宫之中,杨麟与刘墉相对而坐,不仅如此,和珅赫然在场,位于一旁,担任着大廣朝的外交部长一职,发挥着他的语言天赋与灵活的外交才能。
此刻,和珅只是大概扫视了一下手中的文件,再次看了一眼其中的内容,就平声静气地说道:“启禀皇上,刘总理,鸿胪寺刚刚接到朝鲜的洪景来向我朝求助,他们王国的金祖淳和朴宗庆之流联合后宫的贞纯王后金氏,把持朝政,玩弄权柄,欺瞒年幼的朝鲜王,搞得民不聊生,希望大廣朝能够出兵,扫除朝鲜的这些毒瘤。”
叙述虽短,但内容却是极为庞大,两人也知道,内容远不于此,只是和珅精简了一下,浓缩其中的内容。
和珅的话刚一结束,刘墉随即抽身而起,紧接着说道:“皇上,不仅如此,自前清乾隆末期开始,朝鲜就开了一系列的禁令,不许国内的民众购买唐物,也就是咱们大廣朝所产的商品,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
杨麟眉头微蹙,露出疑惑之色,询问道:“刘总理,这是怎么回事儿?你能不能详细给朕说说,也好了解更加的透彻。”
然而,刘墉并未答话,而是将目光看向了和珅,后者立即会意,随之答道:“皇上,那个时候对外的关系是由微臣负责的。而且,微臣在前清之时,历任六部的各个官职,对于与朝鲜的贸易最为了解和清楚。”
和珅语气一顿,看到杨麟点头,默许自己回答,也就继续说道:“是这样的,乾隆时期,前清崇尚奢靡、华丽以及享乐的风气,所以,那个时候的清朝手工业极度的发达,盛产各种精美的物品,质量更是绝佳。”
“上到宫廷内府及两班贵族,下至民间百姓,朝鲜无不依赖清朝的奢侈品,亦或是生活用品。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日常杂货,斗方纸指南针等等;各种金属用品,譬如铲、犁等;还有金、银、铜等硬通货以及锦缎绫绸、各种染料、各种食品、各种药材.....”
杨麟明白了,难怪朝鲜会有这样的禁令。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整个朝鲜上下都将离不开华夏,完完全全沦为清朝的附属国,经济命脉被别的国家掌控。
一个疑惑解开,新的不解随之而来,杨麟又问道:“哎,不对啊,难道朝鲜没有一点收入?难道他们国内生产不了这些物品吗?”
显而易见,和珅对这些事情非常了解,如数家珍,张口就答道:“启禀皇上,朝鲜国内也能生产一些。可是,他们的匠人技术不行,生产出的东西远远比不了咱们大廣朝的。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朝鲜国小民寡,地处边远,根本就没有一些东西的原料。日积月累之下,也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他们就越来越依赖清朝。”
紧接着,和珅的语气一变,转而说道:“不过,也不能说朝鲜一无是处,像他们那里盛产的高丽参、高丽纸、裘皮以及海产干货,大廣朝的民众对这些需求量很大,每年都能给朝鲜带来九百多万的白银收入。”
杨麟不住地点头,不管是高丽参,还是裘皮等东西,他都听说过。同时,愈发欣赏和珅起来。这位仁兄能够获得乾隆的信赖,并委以重用,不单单是拍马屁的功夫高超,治国理政的才能也很突出。
否则,和珅也不会如此清楚的知道这些事情。
这一刻,仿佛摒弃前嫌一般,刘墉不再对和珅怀有偏见,附和道:“不错,皇上,就是因为如此,朝鲜才能勉强支撑,缓解其国内对华夏商品的需求,所带来的白银流失。但,依然改变不了他对大廣朝的各种依赖。”
听到这里,杨麟神色一收,转而郑重地问道:“刘总理,和珅部长,你们二位觉得,洪景来所讲的事情有多少真的,又有多少是假的?”
话语刚落,杨麟并未立即得到他想要的答案。而是寂静了片刻,刘墉这才主动地说道:“启禀皇上,根据微臣所看过的一些资料,大廣朝与朝鲜的往来贸易量越来越少,大幅度降低,微臣觉得,洪景来所讲的最起码有七成的可能性属实。”
闻听此言,杨麟立即被吸引住了,出口问道:“哦~?刘总理,你的根据是什么?凭什么下这样的判断呢?”
紧紧思忖了一下,刘墉张口就说道:“皇上,和珅刚才也说了,朝鲜对咱们的依赖性很大,尤其是日常生活用品。即便是朝鲜王室下达什么禁令,不准购买唐物。可是,像一些生活用品牛、羊、骡、笔、墨、火石、铲、犁等等,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朝鲜的百姓不可能不购买。”
言虽尽,而意无穷,刘墉没有再说下去,杨麟却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症结,恍然道:“不错,这些商品的贸易量大幅度降低,减少,唯一能够解释通的理由,只有朝鲜的政局不稳,民不聊生,朝鲜国的百姓已经无力购买这些东西,亦或是购买这些东西没有用处。从侧面佐证了洪景来的说法,是也不是?”
“是的,皇上,正是如此。”刘墉与和珅同时回答,异口同声道。
紧接着,又是一片寂静,无人言语,和珅与刘墉回到了座位,杨麟陷入深思之中。十几分钟过去之后,杨麟这才问道:“关于朝鲜的事情,你们二位怎么看?咱们大廣朝应该怎样对待?如何处理?”
闻听此言,刘墉与和珅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出了一些莫名的东西,前者更是当先说道:“皇上,从明朝开始,朝鲜一直都是华夏的从属国,明朝灭亡之时,在一段时间里,朝鲜的国王一直在与清廷对抗,直到乾隆时期,才是真正的归服满清。”
“所以,无论是出于传统,亦或是为了维持大廣朝对其的贸易畅通,朝廷都不能坐视不理,对朝鲜的时局突变而放任不管,最好能够出兵干涉,维护李氏王朝的政权稳定。”
“启禀皇上,微臣也是这么认为的。”和珅立即表态。
然而,杨麟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心里想着另一件事情:“出兵朝鲜,不是不可以。但是,不可能单纯的为了维护朝鲜的稳定,更不是为了维持李氏政权。一旦出兵,那么,大廣朝就必须看到真真实实的利益,获得好处。”
紧接着,杨麟又转念一想:“朝鲜滨临日本海,与日本隔海而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战略性非常突出。近代时期,日本入侵华夏,朝鲜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日本吞并、占领了朝鲜,才有了后来的东三省失陷,进而打开了全面入侵华夏的大门。”
一念及此,杨麟眼冒精光,漆黑而深邃,闪烁不定,刘墉与和珅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跟着揣着,有意无意间,两人达成了一个无声的默契共识。
“看来,皇上决心已下,准备出兵朝鲜了,现在的这种神情变化,与当初出兵安南国太像了,简直是别无二致。哎,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朝鲜这个藩属国,大廣朝又将多出一个省份,那就是朝鲜省,或者高丽省。”
两人越想越有这种可能,如今的大廣朝,边疆问题解决了大半,已经完全掌控了西藏,新疆的问题也已经进入了尾声,崆峒军与麒麟军陈兵在蒙古地界两侧,相信再过不久,就能褫夺蒙古各部落的兵权,彻底解除当地的兵权,推广朝廷的利民政策。
尤其是和珅,精通蒙、满、藏、汉四种语言,对于三地事务的改革,有着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处理西藏和新疆事情的时候,就是他担任着翻译的工作。
一旦解决了最后的蒙古各部落的问题,那么,大廣朝将会腾出大量的兵力,总兵力将会大幅度增加,出兵朝鲜,根本就是无关痛痒,轻易就能拿下。
何况,现在是出师有名,有着洪景来的求援,请求镇压朝鲜的反叛势力。
这些念头在刘墉与和珅的脑海里闪过,不久,就见杨麟从深思之中清醒过来,紧接着铿锵道:“就这么定了,出兵朝鲜!”
心中早就有了准备,因此,两人并不觉得意外,杨麟的话音刚落,随即就附和道:“是,皇上!”
短短一年之内,大廣朝对东南亚重点用兵,一下子占领了东南亚五个藩属小国,直接将其纳入大廣朝的疆土之中。然而,刘墉与和珅并没有觉得这个皇上有穷兵黩武的问题,反而觉得杨麟雄才伟略,绝非是恭维之言,而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尽管东南亚之战,出动了大廣朝十四万将士,消耗了大量的米粮,为朝廷增加了五个包袱,几年之内,大廣朝一半的财政收入都将会用到那五个小国。
然而,代价虽然很大,但相应的回报也是非常的可观,丰厚的让人直流口水。向东南亚用兵,一举扫除了大廣朝南面的所有危险,又解决了大廣朝西南、西北以及北方疆土的隐患,回报远大于付出。
所以,大廣朝上下的官员,几乎所有人都很钦佩杨麟这个皇上,为他的为人而折服,尤其是层出不穷的惊人之举,以及各种打破常规的改革,让百姓直接受益!
大廣朝二年,八月份。
北平城,毓秀宫之中,杨麟与刘墉相对而坐,不仅如此,和珅赫然在场,位于一旁,担任着大廣朝的外交部长一职,发挥着他的语言天赋与灵活的外交才能。
此刻,和珅只是大概扫视了一下手中的文件,再次看了一眼其中的内容,就平声静气地说道:“启禀皇上,刘总理,鸿胪寺刚刚接到朝鲜的洪景来向我朝求助,他们王国的金祖淳和朴宗庆之流联合后宫的贞纯王后金氏,把持朝政,玩弄权柄,欺瞒年幼的朝鲜王,搞得民不聊生,希望大廣朝能够出兵,扫除朝鲜的这些毒瘤。”
叙述虽短,但内容却是极为庞大,两人也知道,内容远不于此,只是和珅精简了一下,浓缩其中的内容。
和珅的话刚一结束,刘墉随即抽身而起,紧接着说道:“皇上,不仅如此,自前清乾隆末期开始,朝鲜就开了一系列的禁令,不许国内的民众购买唐物,也就是咱们大廣朝所产的商品,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
杨麟眉头微蹙,露出疑惑之色,询问道:“刘总理,这是怎么回事儿?你能不能详细给朕说说,也好了解更加的透彻。”
然而,刘墉并未答话,而是将目光看向了和珅,后者立即会意,随之答道:“皇上,那个时候对外的关系是由微臣负责的。而且,微臣在前清之时,历任六部的各个官职,对于与朝鲜的贸易最为了解和清楚。”
和珅语气一顿,看到杨麟点头,默许自己回答,也就继续说道:“是这样的,乾隆时期,前清崇尚奢靡、华丽以及享乐的风气,所以,那个时候的清朝手工业极度的发达,盛产各种精美的物品,质量更是绝佳。”
“上到宫廷内府及两班贵族,下至民间百姓,朝鲜无不依赖清朝的奢侈品,亦或是生活用品。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日常杂货,斗方纸指南针等等;各种金属用品,譬如铲、犁等;还有金、银、铜等硬通货以及锦缎绫绸、各种染料、各种食品、各种药材.....”
杨麟明白了,难怪朝鲜会有这样的禁令。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整个朝鲜上下都将离不开华夏,完完全全沦为清朝的附属国,经济命脉被别的国家掌控。
一个疑惑解开,新的不解随之而来,杨麟又问道:“哎,不对啊,难道朝鲜没有一点收入?难道他们国内生产不了这些物品吗?”
显而易见,和珅对这些事情非常了解,如数家珍,张口就答道:“启禀皇上,朝鲜国内也能生产一些。可是,他们的匠人技术不行,生产出的东西远远比不了咱们大廣朝的。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朝鲜国小民寡,地处边远,根本就没有一些东西的原料。日积月累之下,也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他们就越来越依赖清朝。”
紧接着,和珅的语气一变,转而说道:“不过,也不能说朝鲜一无是处,像他们那里盛产的高丽参、高丽纸、裘皮以及海产干货,大廣朝的民众对这些需求量很大,每年都能给朝鲜带来九百多万的白银收入。”
杨麟不住地点头,不管是高丽参,还是裘皮等东西,他都听说过。同时,愈发欣赏和珅起来。这位仁兄能够获得乾隆的信赖,并委以重用,不单单是拍马屁的功夫高超,治国理政的才能也很突出。
否则,和珅也不会如此清楚的知道这些事情。
这一刻,仿佛摒弃前嫌一般,刘墉不再对和珅怀有偏见,附和道:“不错,皇上,就是因为如此,朝鲜才能勉强支撑,缓解其国内对华夏商品的需求,所带来的白银流失。但,依然改变不了他对大廣朝的各种依赖。”
听到这里,杨麟神色一收,转而郑重地问道:“刘总理,和珅部长,你们二位觉得,洪景来所讲的事情有多少真的,又有多少是假的?”
话语刚落,杨麟并未立即得到他想要的答案。而是寂静了片刻,刘墉这才主动地说道:“启禀皇上,根据微臣所看过的一些资料,大廣朝与朝鲜的往来贸易量越来越少,大幅度降低,微臣觉得,洪景来所讲的最起码有七成的可能性属实。”
闻听此言,杨麟立即被吸引住了,出口问道:“哦~?刘总理,你的根据是什么?凭什么下这样的判断呢?”
紧紧思忖了一下,刘墉张口就说道:“皇上,和珅刚才也说了,朝鲜对咱们的依赖性很大,尤其是日常生活用品。即便是朝鲜王室下达什么禁令,不准购买唐物。可是,像一些生活用品牛、羊、骡、笔、墨、火石、铲、犁等等,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朝鲜的百姓不可能不购买。”
言虽尽,而意无穷,刘墉没有再说下去,杨麟却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症结,恍然道:“不错,这些商品的贸易量大幅度降低,减少,唯一能够解释通的理由,只有朝鲜的政局不稳,民不聊生,朝鲜国的百姓已经无力购买这些东西,亦或是购买这些东西没有用处。从侧面佐证了洪景来的说法,是也不是?”
“是的,皇上,正是如此。”刘墉与和珅同时回答,异口同声道。
紧接着,又是一片寂静,无人言语,和珅与刘墉回到了座位,杨麟陷入深思之中。十几分钟过去之后,杨麟这才问道:“关于朝鲜的事情,你们二位怎么看?咱们大廣朝应该怎样对待?如何处理?”
闻听此言,刘墉与和珅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出了一些莫名的东西,前者更是当先说道:“皇上,从明朝开始,朝鲜一直都是华夏的从属国,明朝灭亡之时,在一段时间里,朝鲜的国王一直在与清廷对抗,直到乾隆时期,才是真正的归服满清。”
“所以,无论是出于传统,亦或是为了维持大廣朝对其的贸易畅通,朝廷都不能坐视不理,对朝鲜的时局突变而放任不管,最好能够出兵干涉,维护李氏王朝的政权稳定。”
“启禀皇上,微臣也是这么认为的。”和珅立即表态。
然而,杨麟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心里想着另一件事情:“出兵朝鲜,不是不可以。但是,不可能单纯的为了维护朝鲜的稳定,更不是为了维持李氏政权。一旦出兵,那么,大廣朝就必须看到真真实实的利益,获得好处。”
紧接着,杨麟又转念一想:“朝鲜滨临日本海,与日本隔海而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战略性非常突出。近代时期,日本入侵华夏,朝鲜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日本吞并、占领了朝鲜,才有了后来的东三省失陷,进而打开了全面入侵华夏的大门。”
一念及此,杨麟眼冒精光,漆黑而深邃,闪烁不定,刘墉与和珅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跟着揣着,有意无意间,两人达成了一个无声的默契共识。
“看来,皇上决心已下,准备出兵朝鲜了,现在的这种神情变化,与当初出兵安南国太像了,简直是别无二致。哎,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朝鲜这个藩属国,大廣朝又将多出一个省份,那就是朝鲜省,或者高丽省。”
两人越想越有这种可能,如今的大廣朝,边疆问题解决了大半,已经完全掌控了西藏,新疆的问题也已经进入了尾声,崆峒军与麒麟军陈兵在蒙古地界两侧,相信再过不久,就能褫夺蒙古各部落的兵权,彻底解除当地的兵权,推广朝廷的利民政策。
尤其是和珅,精通蒙、满、藏、汉四种语言,对于三地事务的改革,有着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处理西藏和新疆事情的时候,就是他担任着翻译的工作。
一旦解决了最后的蒙古各部落的问题,那么,大廣朝将会腾出大量的兵力,总兵力将会大幅度增加,出兵朝鲜,根本就是无关痛痒,轻易就能拿下。
何况,现在是出师有名,有着洪景来的求援,请求镇压朝鲜的反叛势力。
这些念头在刘墉与和珅的脑海里闪过,不久,就见杨麟从深思之中清醒过来,紧接着铿锵道:“就这么定了,出兵朝鲜!”
心中早就有了准备,因此,两人并不觉得意外,杨麟的话音刚落,随即就附和道:“是,皇上!”
短短一年之内,大廣朝对东南亚重点用兵,一下子占领了东南亚五个藩属小国,直接将其纳入大廣朝的疆土之中。然而,刘墉与和珅并没有觉得这个皇上有穷兵黩武的问题,反而觉得杨麟雄才伟略,绝非是恭维之言,而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尽管东南亚之战,出动了大廣朝十四万将士,消耗了大量的米粮,为朝廷增加了五个包袱,几年之内,大廣朝一半的财政收入都将会用到那五个小国。
然而,代价虽然很大,但相应的回报也是非常的可观,丰厚的让人直流口水。向东南亚用兵,一举扫除了大廣朝南面的所有危险,又解决了大廣朝西南、西北以及北方疆土的隐患,回报远大于付出。
所以,大廣朝上下的官员,几乎所有人都很钦佩杨麟这个皇上,为他的为人而折服,尤其是层出不穷的惊人之举,以及各种打破常规的改革,让百姓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