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不贪功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实苏小软提到的榛蘑和天麻共生,以及榛蘑的一些药用价值,并非只是从老牛头的医书上看来的,而是她上辈子活到四十几岁的时候,才从网上看到的。
而且,那会儿苏小软就知道了人工培植榛蘑,真地是很不容易。
要想人工栽培榛蘑,必须先采集到野生榛蘑,分离制作菌种,光这一点,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更不要说,她还打算利用榛蘑来提高天麻的产量了。
事实上,榛蘑的部分药用价值,是和天麻很相似的。
苏小软记得上辈子是看过这个新闻的。
她不记得是哪个地区了,只是记得他们研究出来的榛蘑人工栽培技术,比较简单省事。一次可以栽培出菇三到四年。家家户户都可以在房前屋后栽培榛蘑。大户可以在山地林区大量栽栽,栽培季节主要应当选择在春秋两季,三伏天不适合栽培。
苏小软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数据,她只能是根据自己以往的一些经验,再慢慢一点点的试。
事实上,她试验这种榛蘑菌包,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好不容易才出了这么一点成果,可是这个菌包的使用率肯定没有上辈子人家研究出来的那个高,而且长出来的榛蘑产量也比较低。
这个苏小软倒是不急。
毕竟他们现在缺少各种东西,又没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能培植出来,她就已经很兴奋了。
榛蘑的市场应用可太广了。
不管是餐饮行业,还是药材这一块,榛蘑都是香饽饽。
栽培原料主要是阔叶树,硬杂木最好,这还是苏小软看了超市里面菌菇包上所标注的主要成分,才给琢磨出来的。
要是全凭经验,估计再给她两年的时间也培植不出来。
好在,他们这里原本就产榛蘑,而且山上的阔叶树也很多,就地取材,还是很容易的。
目前苏小软做了两种菌菇包,一种是直接采用短木段和边角料栽培。
根据她现在掌握的数据来看,硬杂木主要是产量高,蘑菇的质量好,出菇期长。
至于栽培场地她还是有印象的。
毕竟,这个就比那个配方什么的容易多了。
苏国安带人到了苏建业家里,这是想着看看苏小软到底咋折腾的。
苏小软也没想着要藏私,毕竟她弄出这个来,就是打算让基地种植的。
“伯伯,这种榛蘑的培植虽然可以说是成功了,但是它的生长期比较长,而且产量目前还比较低,我正在想着改良一下菌包的配比,看看能不能加大它的产量,再适当的缩短一下它的生长期。”
苏国安点点头:“你的想法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不过也不用着急,咱们慢慢来,我可是听你爹说了,你最近都不好好吃饭了。”
苏小软心虚地笑了笑,拿手虚掩在唇边咳嗽了两声。
“伯伯您看,这就是我在院子里试种的了,其实这种用短木段和边角料栽培的法子,应选择在林下最好。
而平地栽培,应选择以高粱玉米套种。黄瓜、窝瓜、丝瓜架下,葫芦架下。在地下挖一条沟,长度不限。把木材用刀砍成鱼鳞口,把木材间隔两公分摆在沟内。把榛蘑菌种掰成桃核大的小块儿,放在木材缝隙中间,一平方米用菌种一袋左右。然后在木材上覆土,厚度两公分左右吧。”
苏小软说完,又退了一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她的小本本。
“如果土壤比较湿润就不用管它,如果土壤干燥,应先浇些水再覆土。至于能出菇多少,我目前也说不好,但是很明显,产量比香菇和平菇的出菇量都低。”
其实,苏小软是知道的。
如果是早春栽培,到秋天就能出榛蘑,但第—年出得比较少,二年三年进入旺产。主要在秋天,而且气温不宜超过二十度。
如果气温达到适合的出菇温度,还没有出菇,那应当大量的浇水,增加湿度刺激出菇。
但是这些话,她暂时不能说。
还得慢慢来,省得再暴露了自己。
“伯伯,您再看这边的,这个是用玉米芯栽培榛蘑,玉米芯取材容易。营养丰富,成本低。就目前我实验的结果来看,选择玉米芯整个玉米芯最好。”
苏小软又进一步解释道:“因为这个成本低,所以我在实验的时候最开始用的只有几斤玉米芯儿,后来看到有成果,所以就又做了更仔细的数据分析。
如果换算成一百斤玉米芯儿的话,要加二斤生石灰,加一两杀菌剂。浸泡吃足水,直接平铺在地面,厚度大概在十公分。但是它们中间应当有一定距离的隔条缝。因为原料太宽,发菌时容易产生热量烧菌,这一点,我也是听省城来的两位老师说的。
而且选择地面栽培,主要是怕夏天雨水过大,将原料泡烂。如果地势比较高,雨水不大的地区,可以采用挖沟法栽培。挖沟法栽培,保湿好,产量高于地面栽培。
对了,这次榛蘑能培植成功,还得多谢两位专家老师呢,如果不是他们不吝赐教,还特意拿了好几本相关方面的书籍给我看,我也弄不出来。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些专业上的操作,也是他们两位老师帮我一起完成的。”
苏小软没有贪功,不是自己的,就是不能要。
而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她可以选择低调,但是不能让人不知道她起到的作用。
苏国安果然很赞赏地点了点头,暗道这丫头不贪功,这种时候如果她不说,谁又会想到那两位专家?
毕竟这个是在苏小软自己家里头培植成功的,用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苏小软自己家的,就算是她不提,那两位专家大概也是不好意思出来揽功的。
就冲着这一点,苏国安就相当看好苏小软。
果然,苏国安将这件事情仔仔细细地报到谢文那里去的时候,谢文对苏小软的印象就更好了。
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做人得本分,且不能过于看重名利,可见是个有大格局的姑娘。
“两位老师的心血咱们不能忽视,可是苏小软同学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更大,咱们公社也该给予一定的奖励!”
7017k
其实苏小软提到的榛蘑和天麻共生,以及榛蘑的一些药用价值,并非只是从老牛头的医书上看来的,而是她上辈子活到四十几岁的时候,才从网上看到的。
而且,那会儿苏小软就知道了人工培植榛蘑,真地是很不容易。
要想人工栽培榛蘑,必须先采集到野生榛蘑,分离制作菌种,光这一点,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更不要说,她还打算利用榛蘑来提高天麻的产量了。
事实上,榛蘑的部分药用价值,是和天麻很相似的。
苏小软记得上辈子是看过这个新闻的。
她不记得是哪个地区了,只是记得他们研究出来的榛蘑人工栽培技术,比较简单省事。一次可以栽培出菇三到四年。家家户户都可以在房前屋后栽培榛蘑。大户可以在山地林区大量栽栽,栽培季节主要应当选择在春秋两季,三伏天不适合栽培。
苏小软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数据,她只能是根据自己以往的一些经验,再慢慢一点点的试。
事实上,她试验这种榛蘑菌包,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好不容易才出了这么一点成果,可是这个菌包的使用率肯定没有上辈子人家研究出来的那个高,而且长出来的榛蘑产量也比较低。
这个苏小软倒是不急。
毕竟他们现在缺少各种东西,又没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能培植出来,她就已经很兴奋了。
榛蘑的市场应用可太广了。
不管是餐饮行业,还是药材这一块,榛蘑都是香饽饽。
栽培原料主要是阔叶树,硬杂木最好,这还是苏小软看了超市里面菌菇包上所标注的主要成分,才给琢磨出来的。
要是全凭经验,估计再给她两年的时间也培植不出来。
好在,他们这里原本就产榛蘑,而且山上的阔叶树也很多,就地取材,还是很容易的。
目前苏小软做了两种菌菇包,一种是直接采用短木段和边角料栽培。
根据她现在掌握的数据来看,硬杂木主要是产量高,蘑菇的质量好,出菇期长。
至于栽培场地她还是有印象的。
毕竟,这个就比那个配方什么的容易多了。
苏国安带人到了苏建业家里,这是想着看看苏小软到底咋折腾的。
苏小软也没想着要藏私,毕竟她弄出这个来,就是打算让基地种植的。
“伯伯,这种榛蘑的培植虽然可以说是成功了,但是它的生长期比较长,而且产量目前还比较低,我正在想着改良一下菌包的配比,看看能不能加大它的产量,再适当的缩短一下它的生长期。”
苏国安点点头:“你的想法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不过也不用着急,咱们慢慢来,我可是听你爹说了,你最近都不好好吃饭了。”
苏小软心虚地笑了笑,拿手虚掩在唇边咳嗽了两声。
“伯伯您看,这就是我在院子里试种的了,其实这种用短木段和边角料栽培的法子,应选择在林下最好。
而平地栽培,应选择以高粱玉米套种。黄瓜、窝瓜、丝瓜架下,葫芦架下。在地下挖一条沟,长度不限。把木材用刀砍成鱼鳞口,把木材间隔两公分摆在沟内。把榛蘑菌种掰成桃核大的小块儿,放在木材缝隙中间,一平方米用菌种一袋左右。然后在木材上覆土,厚度两公分左右吧。”
苏小软说完,又退了一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她的小本本。
“如果土壤比较湿润就不用管它,如果土壤干燥,应先浇些水再覆土。至于能出菇多少,我目前也说不好,但是很明显,产量比香菇和平菇的出菇量都低。”
其实,苏小软是知道的。
如果是早春栽培,到秋天就能出榛蘑,但第—年出得比较少,二年三年进入旺产。主要在秋天,而且气温不宜超过二十度。
如果气温达到适合的出菇温度,还没有出菇,那应当大量的浇水,增加湿度刺激出菇。
但是这些话,她暂时不能说。
还得慢慢来,省得再暴露了自己。
“伯伯,您再看这边的,这个是用玉米芯栽培榛蘑,玉米芯取材容易。营养丰富,成本低。就目前我实验的结果来看,选择玉米芯整个玉米芯最好。”
苏小软又进一步解释道:“因为这个成本低,所以我在实验的时候最开始用的只有几斤玉米芯儿,后来看到有成果,所以就又做了更仔细的数据分析。
如果换算成一百斤玉米芯儿的话,要加二斤生石灰,加一两杀菌剂。浸泡吃足水,直接平铺在地面,厚度大概在十公分。但是它们中间应当有一定距离的隔条缝。因为原料太宽,发菌时容易产生热量烧菌,这一点,我也是听省城来的两位老师说的。
而且选择地面栽培,主要是怕夏天雨水过大,将原料泡烂。如果地势比较高,雨水不大的地区,可以采用挖沟法栽培。挖沟法栽培,保湿好,产量高于地面栽培。
对了,这次榛蘑能培植成功,还得多谢两位专家老师呢,如果不是他们不吝赐教,还特意拿了好几本相关方面的书籍给我看,我也弄不出来。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些专业上的操作,也是他们两位老师帮我一起完成的。”
苏小软没有贪功,不是自己的,就是不能要。
而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她可以选择低调,但是不能让人不知道她起到的作用。
苏国安果然很赞赏地点了点头,暗道这丫头不贪功,这种时候如果她不说,谁又会想到那两位专家?
毕竟这个是在苏小软自己家里头培植成功的,用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苏小软自己家的,就算是她不提,那两位专家大概也是不好意思出来揽功的。
就冲着这一点,苏国安就相当看好苏小软。
果然,苏国安将这件事情仔仔细细地报到谢文那里去的时候,谢文对苏小软的印象就更好了。
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做人得本分,且不能过于看重名利,可见是个有大格局的姑娘。
“两位老师的心血咱们不能忽视,可是苏小软同学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更大,咱们公社也该给予一定的奖励!”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