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你真地不考虑一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二爷爷和二奶奶听说苏建业家里头有人回来了,高兴地就立马打发小孙子去瞧瞧。
苏小软之前没有打电话回来,主要就是不想总麻烦堂伯一家。
现在他们都收拾完了,苏国安两口子带着两个大孙子也过来了。
“你这孩子也是,回来这么大的事情也不知道提前打声招呼。”
苏小软笑着过去抱住了王梅的胳膊:“伯娘,我们也是临时决定的,而且这不是想要给你们一个惊喜吗?对了,我二爷和二奶奶现在咋样?等回头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两位,还给他们带了礼物呢。”
“你这孩子,又乱花钱。”
正说话间,外面车子的声音传来,苏小软面上一喜:“是我奶奶他们到了。”
苏国安也没想到小婶子这会儿回来,毕竟不年不节的,而且正月里才走的,咋这么快就又回来了?
苏奶奶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院子里的苏国安,笑道:“你们两口子过来了?我二哥二嫂咋样?身子骨还壮实不?”
苏小软看时间也不早了,干脆和赵英子一商量,就去了西院的灶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包子热了热,然后再煮个鸡蛋汤就好。
苏奶奶毕竟年纪大了,哪怕是坐的软卧回来的,也仍然是感觉一身疲累。
大家都累了一天,早早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苏向磊就过来传话,说是中午请他们去家里吃饭。
苏小软还想着拒绝呢,苏奶奶一口就应了:“也好,正好我跟老哥哥老嫂子好好聊聊,对了,软宝,我让你带的那软和的点心带了吗?”
“奶奶放心,都带了,一会儿我就准备出来,给二奶奶送过去。”
苏小软这次过来主要还是为了工作,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去找宋局帮忙打听一下关于建敬老院的事。
宋志刚很高兴苏小软能想到他。
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国家做贡献的事,再则说了,这也是的的确确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好事。
“敬老院需要协调的部门有很多个,你是怎么想的?”
“宋叔,我也不瞒您,这事儿我跟我大伯商量过的,这钱基本上都是我奶奶拿出来的,如果是盖新的敬老院,前期的投入也都没有问题,我比较在意的是后续。”
宋志刚表示明白,这种事情,一旦做起来了,那就是不断往里砸钱的事儿。
毕竟他们要收进来的都是孤寡老人,如果有子女或者是其它的直系亲属,敬老院也是不收的。
“我建议你还是先定个基本条件,比如说什么样的老人能进来,什么样的老人不能进来,这总得有一套评定标准,也能让一些声音消下去。”
苏小软明白这个,相关的条件,她自然是早就已经列出来了,只不过暂时还没有拿出来公布而已。
“如果这是我自己投资自己来做,那相关的条件我会卡地更严格一些,毕竟,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不能保证我每年都能有多少的收入。我还是要考虑量力而行的。”
敬老院建起来,前期苏奶奶活着的时候,这份儿钱自然就是要从她的收入里扣除掉的,可是后面呢?
如果哪天苏奶奶不在了,这笔钱又要有谁来承担?
如果是私有的,那就好办了,接下来也不需要国家费心了。
可如果是国有的,那问题也不太大,苏奶奶只需要每年拿出一定数目的钱来,余下的事情就不需要她来操心了,也不需要苏家再额外地安排各种人手,只需要定期地过来督察就可以。
但是如果是公私合有的话,那就会比较麻烦了。
苏小软考虑到了当下的政策以及县里的实际条件,觉得还是弄成国有的比较合适,这样还能提供几十个工作岗位出来,而且到时候她再安排几个人进来监管,问题应该不大。
“我建议你还是要找张书记谈一谈,他对你的印象很好,羽绒厂一建起来,立马就解决了咱们镇上两百多个就业岗位,而且因为有了羽绒厂,镇上明显也繁华了许多,我听说你们那个镇子,要被列为后续五年的重点扶持镇。”
苏小软早料到会是这样。
毕竟有一家红星蘑菇加工厂,还有一家羽绒厂,这个气势就已经起来了,其它的乡镇,那是拍马也赶不上的。
“对了,听说镇上的服装厂开不下去了,最近正在考虑着转卖,你有兴趣吗?”
苏小软犹豫了:“这事儿我听向磊哥说了,镇上的服装厂地方太小,而且里面的设备大都老旧不能用了,我就算是接手了,还得重新再置办,还得往里砸钱,并不划算。”
宋志刚笑了:“但是厂房和职工宿舍都还好好的,这省下了一大笔的基建费呢,而且那个厂子紧挨着大马路,其它三面也都是空地,可以扩建,你真地不考虑一下?”
苏小软沉默了一会儿,一脸怀疑道:“宋叔你这是收礼了吧?”
宋志刚哈哈大笑,虚点了她两下:“你少来!我这也是受人之托,帮忙问问。你要是愿意接就接,不愿意接拉倒。我主要是想着那么多工人的吃饭问题呢,我又没有亲戚在那里上班,只是单纯地想着帮老朋友一把。”
苏小软抬抬眉毛,没说话。
镇上现在有一家制帽厂,私营的,规模不大,也就是比家庭作坊的形式大了那么一倍左右。
不过,镇上现在能有这样的私营小厂,已经很不容易了,说明大家的思想都在发生转变。
至于镇上的那家服装厂,如果接手的话,也不是不行。
关键还得是看价格呀。
苏小软不缺钱,但是也不喜欢盲目地扶贫。
有价值,有前途,她肯定也会做的。
现在的关键就在于那家厂子的利用率还能有多高。
“我只听说那厂子干不下去了,可是具体是什么原因,宋叔知道吗?”
宋志刚摇头叹气道:“还不是被县里的服装厂给连累了?人家原本接的订单做的好好的,可是偏偏被县里的人给截胡了,你截就截吧,还硬把一些烂单子推给人家,结果,这衣服做出来了,也发出去了,钱收不回来,你说这事儿怎么办?”
二爷爷和二奶奶听说苏建业家里头有人回来了,高兴地就立马打发小孙子去瞧瞧。
苏小软之前没有打电话回来,主要就是不想总麻烦堂伯一家。
现在他们都收拾完了,苏国安两口子带着两个大孙子也过来了。
“你这孩子也是,回来这么大的事情也不知道提前打声招呼。”
苏小软笑着过去抱住了王梅的胳膊:“伯娘,我们也是临时决定的,而且这不是想要给你们一个惊喜吗?对了,我二爷和二奶奶现在咋样?等回头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两位,还给他们带了礼物呢。”
“你这孩子,又乱花钱。”
正说话间,外面车子的声音传来,苏小软面上一喜:“是我奶奶他们到了。”
苏国安也没想到小婶子这会儿回来,毕竟不年不节的,而且正月里才走的,咋这么快就又回来了?
苏奶奶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院子里的苏国安,笑道:“你们两口子过来了?我二哥二嫂咋样?身子骨还壮实不?”
苏小软看时间也不早了,干脆和赵英子一商量,就去了西院的灶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包子热了热,然后再煮个鸡蛋汤就好。
苏奶奶毕竟年纪大了,哪怕是坐的软卧回来的,也仍然是感觉一身疲累。
大家都累了一天,早早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苏向磊就过来传话,说是中午请他们去家里吃饭。
苏小软还想着拒绝呢,苏奶奶一口就应了:“也好,正好我跟老哥哥老嫂子好好聊聊,对了,软宝,我让你带的那软和的点心带了吗?”
“奶奶放心,都带了,一会儿我就准备出来,给二奶奶送过去。”
苏小软这次过来主要还是为了工作,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去找宋局帮忙打听一下关于建敬老院的事。
宋志刚很高兴苏小软能想到他。
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国家做贡献的事,再则说了,这也是的的确确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好事。
“敬老院需要协调的部门有很多个,你是怎么想的?”
“宋叔,我也不瞒您,这事儿我跟我大伯商量过的,这钱基本上都是我奶奶拿出来的,如果是盖新的敬老院,前期的投入也都没有问题,我比较在意的是后续。”
宋志刚表示明白,这种事情,一旦做起来了,那就是不断往里砸钱的事儿。
毕竟他们要收进来的都是孤寡老人,如果有子女或者是其它的直系亲属,敬老院也是不收的。
“我建议你还是先定个基本条件,比如说什么样的老人能进来,什么样的老人不能进来,这总得有一套评定标准,也能让一些声音消下去。”
苏小软明白这个,相关的条件,她自然是早就已经列出来了,只不过暂时还没有拿出来公布而已。
“如果这是我自己投资自己来做,那相关的条件我会卡地更严格一些,毕竟,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不能保证我每年都能有多少的收入。我还是要考虑量力而行的。”
敬老院建起来,前期苏奶奶活着的时候,这份儿钱自然就是要从她的收入里扣除掉的,可是后面呢?
如果哪天苏奶奶不在了,这笔钱又要有谁来承担?
如果是私有的,那就好办了,接下来也不需要国家费心了。
可如果是国有的,那问题也不太大,苏奶奶只需要每年拿出一定数目的钱来,余下的事情就不需要她来操心了,也不需要苏家再额外地安排各种人手,只需要定期地过来督察就可以。
但是如果是公私合有的话,那就会比较麻烦了。
苏小软考虑到了当下的政策以及县里的实际条件,觉得还是弄成国有的比较合适,这样还能提供几十个工作岗位出来,而且到时候她再安排几个人进来监管,问题应该不大。
“我建议你还是要找张书记谈一谈,他对你的印象很好,羽绒厂一建起来,立马就解决了咱们镇上两百多个就业岗位,而且因为有了羽绒厂,镇上明显也繁华了许多,我听说你们那个镇子,要被列为后续五年的重点扶持镇。”
苏小软早料到会是这样。
毕竟有一家红星蘑菇加工厂,还有一家羽绒厂,这个气势就已经起来了,其它的乡镇,那是拍马也赶不上的。
“对了,听说镇上的服装厂开不下去了,最近正在考虑着转卖,你有兴趣吗?”
苏小软犹豫了:“这事儿我听向磊哥说了,镇上的服装厂地方太小,而且里面的设备大都老旧不能用了,我就算是接手了,还得重新再置办,还得往里砸钱,并不划算。”
宋志刚笑了:“但是厂房和职工宿舍都还好好的,这省下了一大笔的基建费呢,而且那个厂子紧挨着大马路,其它三面也都是空地,可以扩建,你真地不考虑一下?”
苏小软沉默了一会儿,一脸怀疑道:“宋叔你这是收礼了吧?”
宋志刚哈哈大笑,虚点了她两下:“你少来!我这也是受人之托,帮忙问问。你要是愿意接就接,不愿意接拉倒。我主要是想着那么多工人的吃饭问题呢,我又没有亲戚在那里上班,只是单纯地想着帮老朋友一把。”
苏小软抬抬眉毛,没说话。
镇上现在有一家制帽厂,私营的,规模不大,也就是比家庭作坊的形式大了那么一倍左右。
不过,镇上现在能有这样的私营小厂,已经很不容易了,说明大家的思想都在发生转变。
至于镇上的那家服装厂,如果接手的话,也不是不行。
关键还得是看价格呀。
苏小软不缺钱,但是也不喜欢盲目地扶贫。
有价值,有前途,她肯定也会做的。
现在的关键就在于那家厂子的利用率还能有多高。
“我只听说那厂子干不下去了,可是具体是什么原因,宋叔知道吗?”
宋志刚摇头叹气道:“还不是被县里的服装厂给连累了?人家原本接的订单做的好好的,可是偏偏被县里的人给截胡了,你截就截吧,还硬把一些烂单子推给人家,结果,这衣服做出来了,也发出去了,钱收不回来,你说这事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