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第四卷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snetgage="javasript" type="text/javasnetgye3-25js">
第九章
这次海寇之乱,随着进犯苏州一带倭寇入海,便算是告了一个终结。
江浙一带卫所和海寨派出船只出去追击和巡逻,倭寇海贼这次被朝廷官军打得一败涂地,登岸倭寇海贼有逾万人,后逃回海上只有一千多人。
此次是朝廷大捷,是汪秉直总督闽浙以来取得大胜利,自然也是季衡巡抚闽浙以来大胜利。
但这个胜利却因为季家村之难而大打折扣,以至于到如今,关注胜仗人还没有关注季家村之难人多。
虽然余杭大捷以及蔡泾坝大捷都已经以非正式飞鸽传书渠道传到了京城,但是,正式奏报汪秉直还没有写。
季衡来了总督府,汪大人就正好让了季衡随他到书房。
坐下之后,仆人上了茶水后退下,汪大人又让仆人关上了门,这才准备和季衡详谈。
季衡头上还包着那纱布,不过他一张白脸,眼睛幽黑如深潭,潋滟如秋水,包着那纱布也不难看,甚至衬托出一股深沉忧郁。
汪大人不得不关切两句,“贤侄头上这伤,可好些了?”
他手下将领们伤了,只要不是缺胳膊断腿,或者是鬼门关口徘徊,他都是不会问一声,打仗做将军,本来就该是要有身先士卒勇气,马革裹尸觉悟,受点伤又算什么。
所以,像季衡包着头那点小伤,要是发生别人身上,那完全是不值一提,但是季衡头上,汪大人就觉得还是关怀两声为好。
季衡羞愧于受了这个伤,要是别人不问那还好,一问起,他都不好意思说出真相,于是只是道,“只是一点小伤,几日就好了,不值大人关怀。”
说着便直接转移了话题,“此次倭寇海贼进犯江南,至今杀敌之数,我方损伤,百姓之损伤,也该统计出结果了,不知各地是否已经上报上来。”
季衡下东南来之前,倭寇之乱,报到京城皇帝跟前,往往总是杀敌之数,是否守住了城池,官军之卖力,或者谁抵御倭寇海贼上失利等等,总是淡化了倭寇到底造成了多少损失,百姓有多少损失这些事。
以至于让皇帝看到,大多是好一面,只要是事情没有纸包不住火,就根本不会往京城报。
季衡早前看奏报时候一看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不过京城官员对一般老百姓并不那么关切,故而也一直并不太意这个问题。6zz
季衡一下东南之后,就要求每次奏报,必须将对百姓造成损失也都写清楚,不许淡化这一块。
自然,虚报乱报也有,所以这便出了督查一职,会之后去巡查此事。
渐渐地,江浙闽这一带,遭受倭寇海贼之后,才有了统计总损失这一项。
汪大人道,“江苏一地奏报是直接送往了金陵府去给了陈焕之,浙江倒是已经送到了本官这里来。”
陈焕之乃是两江总督,打击倭寇海盗上,总是没什么作为,倒还喜欢给汪秉直使绊子。
他上位乃是因为朝中为开埠和禁海之事吵嚷不休,皇帝并不能一意孤行,故而为了安抚禁海一派,派了禁海派陈焕之任了两江总督。
自然,这个陈焕之别方面也确是个人物,只是用兵上面,就很不如了。
汪大人这般说,自然是直指陈焕之意思,季衡是皇帝信任之人,汪大人是很想他去对付陈焕之。
季衡也知道两江和浙闽分开来,实是非常有碍政令下达,于抗击倭寇不利,但是,要是两江和浙闽兵权都集中起来,也实是容易让汪秉直权利过大。
季衡没有对陈焕之之事做评判,只是说要看看各地上报,汪大人便直接拿给季衡看了。
季衡看后沉吟良久,对汪大人道,“不知大人是否已经将上奏皇上奏报写好了。”
汪大人道,“还不曾。我正好要同贤侄商议此事。”
季衡也不推脱,两人便商量了如何写这封奏报事情,季家村之难,已经由飞鸽传书传上京了,恐怕京中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正式奏折不一样,是否要详写季家村之难,或者只是一笔带过,这是有讲究。
汪大人这事上并不想自己做主,汪大人胸中有着自己丘壑,面上其实是个十分会做官人,和谁都不会直面闹矛盾。
经过商议,季衡觉得简单写一下季家村之难就罢了,并且是直接将季家村之难和倭寇海贼造成其他地方百姓伤亡以及损失写一起,这样并不显得季家村之难有多么特别。
季衡知道,即使这样写,也是可以达到引起朝廷关注目,又不至于让季家太出头。
毕竟让人不断讨论此事,倒是只会让那些被倭寇抓走季氏一族女人们难堪,对救回他们和打击倭寇没有什么帮助。
汪大人于是就按照季衡意思,两人商讨着将这封奏折写好了,便让八百里加急送上了京城。
季衡这时候才又同汪大人讨论了别地方增设造船厂和火器厂事情,且也说了要增加机动水师之事,这机动水师不属于任何一个卫所,到时候却可由这机动水师直接调派各卫所水寨水军,以便能够于海上灵活策应,对将海寇阻拦于海上有利。
他还道,“这次余杭城里进了奸细,想烧毁炸掉造船厂和火器厂,可见海寇用心。别地方再设几个造船厂和火器厂,也是必须,即使海寇一地得逞,也不会让损失过大。”
汪大人便道,“朝廷给军饷,哪里够用。”
季衡便说了以商养军事,赵致礼对季衡一向了解,故而季衡说出那番话来,赵致礼简简单单就接受了,但汪大人却不,于是一听就震惊了,汪大人虽然也属于开埠派,但是他心里,依然是看不上商人。
他祖籍福建,从小也是临海长大,知道禁海之后,临海百姓不能出海生活困苦,而且容易被逼得去做海寇,所以他支持开埠,但和商人合作,他却觉得这主意非常不好,季衡是异想天开,而且失了朝廷颜面。
他虽然不赞成,但是也没有直接反对,只是摇摇头,道,“这让朝廷颜面往哪里摆。”
这些士大夫心里,朝廷颜面是十分重要,且朝廷和百姓是先对立才统一关系,朝廷管理着百姓,如放牧一群猪羊,朝廷要百姓养着,但是又高高上,心里看不上这一般百姓。
朝廷颜面大于一切,定然是宁愿加重税,也不会愿意用季衡法子。
虽然季衡外是一个标准文人士大夫,内里却是以人为本,只要能够解决问题,朝廷颜面他骨子里并没有那么重要。
当然,他也知道朝廷颜面重要性,但总归没有实际好处让他意。
特别是看到季家村惨状之后,他一腔恨意和热血压心底,不平了海患,他可能都没法吐出这口怄心里血来。
季衡看汪大人不是可以讨论对象,便也不多费口舌,只是又谈论起军队建设来,如此两人便谈到了夜灯初上。
季衡还总督府里留了晚膳,这才走了。
汪大人忙于练兵打仗,季衡忙于战争后善后,并且开始给皇帝写那长达万字奏折,到十一月下旬,朝廷对江南倭寇之乱赏罚下来了,皇帝这次是赏罚分明,对汪秉直大人加了兵部侍郎衔,季衡加巡抚两江闽浙,赵致礼升为陆军浙江提督军务总兵官,另外将领也各有赏赐,那些战死,自然是不让白死,当然,出了错官员,也免不了或者被降职或者被革职,也有情节严重直接流放,诸如兴化知县萧至圣大人。除此,派了林琮林大人领了江苏陆军提督军务总兵官之职,带了五千人马到江苏,且朝廷还答应会之后分批送一百万两军饷给两江和闽浙。
皇帝加季衡巡抚两江闽浙,虽然季衡作为巡抚都御使,是汪秉直之下,但是因为现又加了巡抚两江,自然是起着协调闽浙和两江军务作用了。
皇帝虽然处置了一批督战不利官员,但两江总督陈焕之战争中没什么作为却只是受到了斥责,并无其他处罚,汪大人便知了皇帝意图,是要节制自己,且让季衡军务上代替陈焕之意思。
昭元十四年年底,季衡忙得脚不沾地,因为天气冷,额头上伤也好得慢,付扬到达余杭时,他头上纱布还没有拆。
付扬进巡抚府向季衡报道时,季衡火器厂根本没回来,季衡优待匠人,火器研发生产上很舍得花钱,甚至经常亲自前往督促,让匠人自然心生感动,卖力做事,这方面成果自然也十分显著,改进弗朗机炮也有了一些进展,仿制品是已经造出来了,而且季衡还建议研发散弹炮。
季衡傍晚才回府,府中管事候门口迎接到他,道,“京中一等带刀侍卫付大人到了,府中等了大人您一下午。”
一等带刀侍卫乃是正三品官,又皇帝身边,都是皇帝十分信任红人,那是十分尊贵,汪秉直这样外派一品大员见到,都不敢这种人跟前托大,季衡想了想,姓付,也只有付扬一人,他进了府去,果真堂上看到了付扬。
付扬正坐椅子上喝茶,见季衡回来了,就赶紧起身行礼。
季衡一身官服,大约是忙了一天之故,官服些微皱了,因为季衡戴着官帽,那额头上纱布有些被束进了官帽里,看着倒也不刺眼。
付扬这是有大半年没有见过季衡了,只觉得季衡比之之前稍稍黑了些,清瘦了很多,不过比起旁人来,他依然还是白。
付扬道,“下官见过季大人。”
季衡赶紧道,“付大人不要多礼,折煞我了。”
又上前将付扬托了起来,虽然季衡是实实男儿,毫无女子之态,但是付扬曾经守护过他近一年时间,故而总有种季衡是皇帝后宫感觉,甚至此时都有此感觉,季衡伸手前来热情地托他起来,他甚至有要赶紧缩回手别扭感,心里闪过被季衡如此热情地接待,真是唐突了他想法。
好付扬是心里别扭,面上不显,赶紧又寒暄了几句。
两人坐下后,季衡才问,“这已是年下了,皇上派付大人此时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付扬便道,“下官受了皇命,正是带着两百凤羽卫前来护卫大人安全,做大人亲兵。”
<snetgage="javasript" type="text/javasnetgye3-25js">
第九章
这次海寇之乱,随着进犯苏州一带倭寇入海,便算是告了一个终结。
江浙一带卫所和海寨派出船只出去追击和巡逻,倭寇海贼这次被朝廷官军打得一败涂地,登岸倭寇海贼有逾万人,后逃回海上只有一千多人。
此次是朝廷大捷,是汪秉直总督闽浙以来取得大胜利,自然也是季衡巡抚闽浙以来大胜利。
但这个胜利却因为季家村之难而大打折扣,以至于到如今,关注胜仗人还没有关注季家村之难人多。
虽然余杭大捷以及蔡泾坝大捷都已经以非正式飞鸽传书渠道传到了京城,但是,正式奏报汪秉直还没有写。
季衡来了总督府,汪大人就正好让了季衡随他到书房。
坐下之后,仆人上了茶水后退下,汪大人又让仆人关上了门,这才准备和季衡详谈。
季衡头上还包着那纱布,不过他一张白脸,眼睛幽黑如深潭,潋滟如秋水,包着那纱布也不难看,甚至衬托出一股深沉忧郁。
汪大人不得不关切两句,“贤侄头上这伤,可好些了?”
他手下将领们伤了,只要不是缺胳膊断腿,或者是鬼门关口徘徊,他都是不会问一声,打仗做将军,本来就该是要有身先士卒勇气,马革裹尸觉悟,受点伤又算什么。
所以,像季衡包着头那点小伤,要是发生别人身上,那完全是不值一提,但是季衡头上,汪大人就觉得还是关怀两声为好。
季衡羞愧于受了这个伤,要是别人不问那还好,一问起,他都不好意思说出真相,于是只是道,“只是一点小伤,几日就好了,不值大人关怀。”
说着便直接转移了话题,“此次倭寇海贼进犯江南,至今杀敌之数,我方损伤,百姓之损伤,也该统计出结果了,不知各地是否已经上报上来。”
季衡下东南来之前,倭寇之乱,报到京城皇帝跟前,往往总是杀敌之数,是否守住了城池,官军之卖力,或者谁抵御倭寇海贼上失利等等,总是淡化了倭寇到底造成了多少损失,百姓有多少损失这些事。
以至于让皇帝看到,大多是好一面,只要是事情没有纸包不住火,就根本不会往京城报。
季衡早前看奏报时候一看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不过京城官员对一般老百姓并不那么关切,故而也一直并不太意这个问题。6zz
季衡一下东南之后,就要求每次奏报,必须将对百姓造成损失也都写清楚,不许淡化这一块。
自然,虚报乱报也有,所以这便出了督查一职,会之后去巡查此事。
渐渐地,江浙闽这一带,遭受倭寇海贼之后,才有了统计总损失这一项。
汪大人道,“江苏一地奏报是直接送往了金陵府去给了陈焕之,浙江倒是已经送到了本官这里来。”
陈焕之乃是两江总督,打击倭寇海盗上,总是没什么作为,倒还喜欢给汪秉直使绊子。
他上位乃是因为朝中为开埠和禁海之事吵嚷不休,皇帝并不能一意孤行,故而为了安抚禁海一派,派了禁海派陈焕之任了两江总督。
自然,这个陈焕之别方面也确是个人物,只是用兵上面,就很不如了。
汪大人这般说,自然是直指陈焕之意思,季衡是皇帝信任之人,汪大人是很想他去对付陈焕之。
季衡也知道两江和浙闽分开来,实是非常有碍政令下达,于抗击倭寇不利,但是,要是两江和浙闽兵权都集中起来,也实是容易让汪秉直权利过大。
季衡没有对陈焕之之事做评判,只是说要看看各地上报,汪大人便直接拿给季衡看了。
季衡看后沉吟良久,对汪大人道,“不知大人是否已经将上奏皇上奏报写好了。”
汪大人道,“还不曾。我正好要同贤侄商议此事。”
季衡也不推脱,两人便商量了如何写这封奏报事情,季家村之难,已经由飞鸽传书传上京了,恐怕京中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正式奏折不一样,是否要详写季家村之难,或者只是一笔带过,这是有讲究。
汪大人这事上并不想自己做主,汪大人胸中有着自己丘壑,面上其实是个十分会做官人,和谁都不会直面闹矛盾。
经过商议,季衡觉得简单写一下季家村之难就罢了,并且是直接将季家村之难和倭寇海贼造成其他地方百姓伤亡以及损失写一起,这样并不显得季家村之难有多么特别。
季衡知道,即使这样写,也是可以达到引起朝廷关注目,又不至于让季家太出头。
毕竟让人不断讨论此事,倒是只会让那些被倭寇抓走季氏一族女人们难堪,对救回他们和打击倭寇没有什么帮助。
汪大人于是就按照季衡意思,两人商讨着将这封奏折写好了,便让八百里加急送上了京城。
季衡这时候才又同汪大人讨论了别地方增设造船厂和火器厂事情,且也说了要增加机动水师之事,这机动水师不属于任何一个卫所,到时候却可由这机动水师直接调派各卫所水寨水军,以便能够于海上灵活策应,对将海寇阻拦于海上有利。
他还道,“这次余杭城里进了奸细,想烧毁炸掉造船厂和火器厂,可见海寇用心。别地方再设几个造船厂和火器厂,也是必须,即使海寇一地得逞,也不会让损失过大。”
汪大人便道,“朝廷给军饷,哪里够用。”
季衡便说了以商养军事,赵致礼对季衡一向了解,故而季衡说出那番话来,赵致礼简简单单就接受了,但汪大人却不,于是一听就震惊了,汪大人虽然也属于开埠派,但是他心里,依然是看不上商人。
他祖籍福建,从小也是临海长大,知道禁海之后,临海百姓不能出海生活困苦,而且容易被逼得去做海寇,所以他支持开埠,但和商人合作,他却觉得这主意非常不好,季衡是异想天开,而且失了朝廷颜面。
他虽然不赞成,但是也没有直接反对,只是摇摇头,道,“这让朝廷颜面往哪里摆。”
这些士大夫心里,朝廷颜面是十分重要,且朝廷和百姓是先对立才统一关系,朝廷管理着百姓,如放牧一群猪羊,朝廷要百姓养着,但是又高高上,心里看不上这一般百姓。
朝廷颜面大于一切,定然是宁愿加重税,也不会愿意用季衡法子。
虽然季衡外是一个标准文人士大夫,内里却是以人为本,只要能够解决问题,朝廷颜面他骨子里并没有那么重要。
当然,他也知道朝廷颜面重要性,但总归没有实际好处让他意。
特别是看到季家村惨状之后,他一腔恨意和热血压心底,不平了海患,他可能都没法吐出这口怄心里血来。
季衡看汪大人不是可以讨论对象,便也不多费口舌,只是又谈论起军队建设来,如此两人便谈到了夜灯初上。
季衡还总督府里留了晚膳,这才走了。
汪大人忙于练兵打仗,季衡忙于战争后善后,并且开始给皇帝写那长达万字奏折,到十一月下旬,朝廷对江南倭寇之乱赏罚下来了,皇帝这次是赏罚分明,对汪秉直大人加了兵部侍郎衔,季衡加巡抚两江闽浙,赵致礼升为陆军浙江提督军务总兵官,另外将领也各有赏赐,那些战死,自然是不让白死,当然,出了错官员,也免不了或者被降职或者被革职,也有情节严重直接流放,诸如兴化知县萧至圣大人。除此,派了林琮林大人领了江苏陆军提督军务总兵官之职,带了五千人马到江苏,且朝廷还答应会之后分批送一百万两军饷给两江和闽浙。
皇帝加季衡巡抚两江闽浙,虽然季衡作为巡抚都御使,是汪秉直之下,但是因为现又加了巡抚两江,自然是起着协调闽浙和两江军务作用了。
皇帝虽然处置了一批督战不利官员,但两江总督陈焕之战争中没什么作为却只是受到了斥责,并无其他处罚,汪大人便知了皇帝意图,是要节制自己,且让季衡军务上代替陈焕之意思。
昭元十四年年底,季衡忙得脚不沾地,因为天气冷,额头上伤也好得慢,付扬到达余杭时,他头上纱布还没有拆。
付扬进巡抚府向季衡报道时,季衡火器厂根本没回来,季衡优待匠人,火器研发生产上很舍得花钱,甚至经常亲自前往督促,让匠人自然心生感动,卖力做事,这方面成果自然也十分显著,改进弗朗机炮也有了一些进展,仿制品是已经造出来了,而且季衡还建议研发散弹炮。
季衡傍晚才回府,府中管事候门口迎接到他,道,“京中一等带刀侍卫付大人到了,府中等了大人您一下午。”
一等带刀侍卫乃是正三品官,又皇帝身边,都是皇帝十分信任红人,那是十分尊贵,汪秉直这样外派一品大员见到,都不敢这种人跟前托大,季衡想了想,姓付,也只有付扬一人,他进了府去,果真堂上看到了付扬。
付扬正坐椅子上喝茶,见季衡回来了,就赶紧起身行礼。
季衡一身官服,大约是忙了一天之故,官服些微皱了,因为季衡戴着官帽,那额头上纱布有些被束进了官帽里,看着倒也不刺眼。
付扬这是有大半年没有见过季衡了,只觉得季衡比之之前稍稍黑了些,清瘦了很多,不过比起旁人来,他依然还是白。
付扬道,“下官见过季大人。”
季衡赶紧道,“付大人不要多礼,折煞我了。”
又上前将付扬托了起来,虽然季衡是实实男儿,毫无女子之态,但是付扬曾经守护过他近一年时间,故而总有种季衡是皇帝后宫感觉,甚至此时都有此感觉,季衡伸手前来热情地托他起来,他甚至有要赶紧缩回手别扭感,心里闪过被季衡如此热情地接待,真是唐突了他想法。
好付扬是心里别扭,面上不显,赶紧又寒暄了几句。
两人坐下后,季衡才问,“这已是年下了,皇上派付大人此时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付扬便道,“下官受了皇命,正是带着两百凤羽卫前来护卫大人安全,做大人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