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午经筵本来就余波未平,国子监中这又一场风波,自然是须臾就在京城传开了来。皇帝正拿着《葛氏算学新编》教导三皇子,司礼监掌印楚宽竟然亲自前来禀告此事。面对这个消息,他有些烦恼地扔下了手中的书,随即揉了揉眉心。
“张……九章怎么就这么会惹是生非呢?”
顾虑到即将成为太子的三皇子就在身边,说的还是三皇子相当敬重的老师,皇帝到了嘴边的张寿两个字,硬生生改成了张寿那表字。可即便如此,他的感慨依旧引来了三皇子的反对:“父皇,老师从来就不喜欢惹是生非,只是别人总看不惯他而已!”
楚宽看了一眼满脸认真的三皇子,笑容和煦地说:“三皇子,不招人嫉是庸才,再者,张博士实在是太年轻了,放在别人那是还没加冠的年纪,他却已经成为了您的老师,更是东宫讲读,还有那么一群学生,谁能想象十年后二十年后他是什么光景?”
“到了那时候,他权倾朝野,乃至于自恃是您的老师而打压如今这些朝臣们的后辈,这都是保不准的事。”
“十年后二十年后,老师也不会变的。”三皇子的回答仿佛自然而然,甚至在皇帝用讶异中带着几分审视的眼神看他时,他也丝毫没有退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老师常常说的话。他如今连半山堂都不教了,就只专心致志于一个九章堂,这说明什么?”
“半山堂中都是出身达官显贵的学生,而九章堂中,有贫苦而有算学天赋的,有商人子弟,也有更喜爱算科胜过科举的读书人,但总而言之,看上去都不是能当到宰相尚书这样高官的人。这些学生能够回报老师的很少,而需要老师提携并给予机会的人却很多。”
“甚至连陆师兄,他之所以会被父皇称赞,会有如今浪子回头变天才的美誉,难道不是因为老师这个伯乐慧眼识珠?至于陆祭酒,最初不是也对老师很不以为然的?可现在呢?陆祭酒放下了一时利益得失,反而比从前行事大气了许多!”
三皇子一口气把心里话都说完,说到最后甚至有些语无伦次,见皇帝和楚宽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了,他方才渐渐有些心里发毛,性格里那股腼腆小心的因子又占了上风。他不安地低下了头,小声说道:“父皇,是儿臣一时情急,说话没有过脑子……”
“不,你这番话明显是心里憋了很久,想了又想的。”皇帝呵呵一笑,把三皇子拉过来在身边坐下,这才看着楚宽说,“三郎如今的进步有目共睹,光是从这一点来说,张九章这个老师就比朕这个父亲强!只不过,朕对他已经偏心了,三郎更是偏心太过。”
楚宽心中非常赞同皇帝这最后一句话,但他很确定,自己要是真的这么附和,皇帝说不定就要恼羞成怒了。
虽然张寿能走到如今的地步,确实有很多偶然,但如果不是因为最初的张寡妇,如果不是因为朱莹对其一见倾心,如果不是因为三家人的纠葛,皇帝怎会如此大力提携,显而易见地偏心?当今天子固然是个任性的君王,可大部分时候还是有分寸的!
更不要说,连废后那样的身份,连大皇子和二皇子这样的亲生儿子,与张寿放对的时候都败下阵来。至于前首辅江阁老这种自命不凡的老渣滓,那更是不值一提。
这些年皇帝够护着三皇子和四皇子了吧?但是,皇帝何尝因为这对年幼的兄弟而彻底厌弃了废后那母子三人?尽管那一系列事件并不是张寿一个人的手笔,有种种因素作祟,他也曾在背后推波助澜,但他都甚至有过一种错觉,皇帝某些时候对张寿对自己儿子还好。
这已经好过了因为朱莹而爱屋及乌的程度!如果不是他确定,当年难分彼此的是朱莹和永平公主,绝对不是张寿,兴许都要生出那方面的猜测了。他都如此,更何况那些喜欢凡事往复杂微妙之处想的官员,那些津津乐道于皇家秘辛的百姓?
自从皇帝追封了张寿的母亲,已经有不下于十几个版本的传闻在民间流传。其中好几个版本清一色的都是天子微服私访邂逅张寡妇,然后在民间留下子嗣的故事……
想着这些,楚宽恭谨地低下了头,轻描淡写地说:“张博士固然慧眼识珠,但若不是皇上先把重开九章堂的任务交给了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晚辈,也不会有这样一段佳话。但使三皇子日后有更多的讲读官,见识了天下杰出人物,说不定就不会只推崇张博士一人了。”
才不会呢!我又不是没见过人!从前我还是微不足道小皇子的时候,走出去也曾遇到过很多名声赫赫的大臣,可他们往往连面上的客气都没有,只当我不存在。而又有多少人态度尚可,然而转过头去就痛心疾首地说皇上宠爱幼子,乃是祸国之兆,如何如何……
如果单单是这样,还能说这些大臣有风骨,所以能无视皇族子弟,可实际情况却是,当他即将入主东宫的消息之后,那对他一通猛夸的人当中,这些不要脸的人恰是一个不少!
三皇子垂下眼睑,心中那本明细账摆得清清楚楚。尽管他确实谦和腼腆,但并不意味着就真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那么多年以来,除却父皇和母妃还有四皇子一直都真心对他,还有不知道是因为大皇子和二皇子关系,还是因为父皇的关系,于是一直对他不错的朱莹,也就只有张寿用真正的平常心待他。那些所谓有学问有才干的人,敬他不过因为他即将是太子而已!
三皇子的那点小情绪,皇帝没发现,毕竟在他心目中,两个幼子都是真性情的人,压根藏不住心思。而楚宽却敏锐地发现了,因为早在皇帝心意彻底分明之后,他看三皇子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拿人当小孩子,而是把人当成未来太子看待。
因而,再一次确定了张寿在三皇子心目中的地位之后,他在告退出乾清宫之后,却又在得知三皇子离开后,重新又再次求见。对于他的去而复返,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皇帝甚至连猜都不用猜,一见着人就哂然一笑。
“怎么,又是为了张寿来的?想当初向朕举荐他的人里头,态度最郑重的就是你,朕甚至都当他是你的直系亲戚了。现在倒好,念念不忘地提醒朕,不能偏听偏信,尤其是不能把教导太子的职责交给张寿一个人……想当初朕不是被父皇和母后直接丢给老师管教的吗?”
楚宽简直被皇帝说得哭笑不得。张寿是我家亲戚?我还当他是皇上你的儿子呢!
他姑且撇开皇帝刚刚的揶揄,轻轻叹了一口气:“皇上应该知道,您和三皇子性格不同。纵使葛老太师,您也许会服气他的学问、人品、才能,但并不会把老太师奉为神明,言听计从,因为皇上骨子里就是个特立独行,喜欢打破陈规陋矩的人,因而素来就不怎么信权威。”
见皇帝有些不以为然,仿佛想说,别看三皇子性格绵软,但也绝不是会对人言听计从的,他就不慌不忙地补充道:“皇上当年得天独厚,所以性格自然是从来都不喜欢倚赖他人,哪怕先皇和太后亦是如此,更何况葛老太师?而三皇子却不同。”
“他因为小时候的经历,看似腼腆小心,实则敏感多思。他固然不会对任何人都言听计从,可对于他倚赖信任的人,他却会因为自我感受加深对人的好感。”
“他从小倚赖的人是皇上,是和妃,皇上可曾发现,无论您与和妃要求他做什么,他从来都不会怀疑,从来都认为是对的?他从小信赖的人,是四皇子,所以无论四皇子做什么,他都是一个好哥哥,而这个好哥哥不但会包容弟弟的缺点,还会直接数落四皇子的过错。”
“换做大皇子和二皇子,换做其他公主,皇上想一想,是否您只见过三皇子对人敬而远之,不曾见过他随随便便听信人?更不曾见过他规劝又或者训诫人?”
“在朱大小姐面前,三皇子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因为她从小就这么夸他,而且是在太后和皇上面前夸他。朱大小姐讨厌大皇子的阴鹜,二皇子的跋扈,也不太喜欢四皇子的冲动冒失。所以,三皇子自然而然就会在朱大小姐表现出她喜欢他的这一面。”
“而在张博士面前,三皇子才是真性情。”
见皇帝终于为之动容,可动容的原因却很显然不是因为自己对三皇子那入木三分的描述,而是因为三皇子竟然在张寿面前最真性情,楚宽不得不在心中叹息,后宫嫔妃中,和妃与蒋妃都不是宠妃,可三皇子和四皇子却偏偏非常得皇帝宠爱。
看看如今,皇帝甚至明显因为三皇子在张寿面前更平常心而生出了作为父亲的嫉妒心!
虽然楚宽希望皇帝稍稍收起几分对张寿的偏心,但他还是用非常审慎的语气说:“三皇子在张博士面前,常常会忘记自己是皇族,是未来太子,而是安安心心当一个好学生。”
“如果他是普通人,这自然无妨,可他是太子,异日会君临天下。皇上真觉得这样妥当吗?而且不只是三皇子,四皇子一样如此。之前考九章堂失败却又负气而走的那一次,张寿的亲信随从阿六把他带回来时,他一扫颓势,重新振作,这真的只是单纯的讲道理?”
“焉知他不是因为对张寿的敬畏,甚至把这份敬畏之心移到了阿六的身上?这不是好兆头,但坏就坏在三皇子因为从前对某些朝臣的嘴脸看得太通透,于是动不动就拿那些圆滑的老官油子来和张寿比!”
“那些老官油子明里恭敬,其实都未必把皇上放在眼里,更何况是昔日的三皇子?古往今来,君权强盛,朝中大臣则俯首帖耳,不敢异议,而文官权势强盛,那就是堂堂天子被人唾沫星子喷一脸,却也不敢擦!三皇子不明就里,只觉得他们只敬身份不敬人,其实根本就想错了!”
“恕我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这些文官从科场上一场一场考下来,相当于一次次沙场厮杀而幸存的绝世名将,他们敬皇权,不过是因为几千年的礼法,若是皇位上坐的人一无是处,他们面上恭敬,骨子里甚至未必瞧得起,更何况区区一个三皇子?”
“三皇子若是连这个都瞧不出来,只因为张寿和人不同就尤其敬重张寿,那他就是会错了意思。要知道,张寿和这些文官没有什么不同。这些文官骨子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失——只有其中一小撮人装着点儿家国天下——而张寿的心里,大概也只有推广他的算科,他的世间万物之理!”
“正因为心中没有敬畏,不论是礼法还是皇权,张寿才能在皇上,在三皇子面前那般平常心!不是因为他无欲无求,而是因为他所求和绝大多数人都截然不同!”
楚宽一口气说到这,方才缓缓止住,两只眼睛却死死盯着皇帝,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反应。果然,他已经把话说到这么透了,皇帝的脸上终于没了那调侃戏谑的表情。
“你真是和那些自负正确的朝臣越来越像,说话越来越一本正经了!”
话依旧带着几分打趣,但皇帝的态度明显慎重了很多:“朕会在这次经筵的讲学者中好好挑一挑,选出德才兼备的人来充当东宫讲读。当然,那些性格固执的老古板不在其中。”
“因循守旧的家伙,那就老老实实在他们的小天地里呆着!天下这么大,何至于只有一个张寿?再说,张寿只教算科,不教其他。既然不讲经史,不涉时政,比当初葛老太师教授朕的时候还要局限性更大,你就别瞎操心了。”
皇帝说到这,仿佛是说服自己,又仿佛是说服楚宽似的,不耐烦地拍了拍扶手,这才一锤定音似的说:“这几日经筵讲读,朕冷眼旁观已经挑准了一些人。至于三郎看人时那错误的偏见,朕自然会对他讲明白。”
他这时候还有一句话没说。想当初他刚刚登基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种偏激的心思。朕是天子,你们竟然不把朕放在眼里?也就是因为太后打醒了他,葛雍骂醒了他,他才知道所谓唯我独尊只不过是历代君王的错觉。
眼看楚宽仿佛无可奈何似的接受了这种说法,皇帝就一按扶手站起身来,神情自若地说:“至于九章堂……国子监既然都已经有人闹上门去了,那就这样吧,九章堂直接搬出国子监算了。朕之前亲临国子监,也算是有勉励有敲打,最终也无济于事,足可见是烂透了。”
“既如此,索性另起炉灶吧!”
上午经筵本来就余波未平,国子监中这又一场风波,自然是须臾就在京城传开了来。皇帝正拿着《葛氏算学新编》教导三皇子,司礼监掌印楚宽竟然亲自前来禀告此事。面对这个消息,他有些烦恼地扔下了手中的书,随即揉了揉眉心。
“张……九章怎么就这么会惹是生非呢?”
顾虑到即将成为太子的三皇子就在身边,说的还是三皇子相当敬重的老师,皇帝到了嘴边的张寿两个字,硬生生改成了张寿那表字。可即便如此,他的感慨依旧引来了三皇子的反对:“父皇,老师从来就不喜欢惹是生非,只是别人总看不惯他而已!”
楚宽看了一眼满脸认真的三皇子,笑容和煦地说:“三皇子,不招人嫉是庸才,再者,张博士实在是太年轻了,放在别人那是还没加冠的年纪,他却已经成为了您的老师,更是东宫讲读,还有那么一群学生,谁能想象十年后二十年后他是什么光景?”
“到了那时候,他权倾朝野,乃至于自恃是您的老师而打压如今这些朝臣们的后辈,这都是保不准的事。”
“十年后二十年后,老师也不会变的。”三皇子的回答仿佛自然而然,甚至在皇帝用讶异中带着几分审视的眼神看他时,他也丝毫没有退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老师常常说的话。他如今连半山堂都不教了,就只专心致志于一个九章堂,这说明什么?”
“半山堂中都是出身达官显贵的学生,而九章堂中,有贫苦而有算学天赋的,有商人子弟,也有更喜爱算科胜过科举的读书人,但总而言之,看上去都不是能当到宰相尚书这样高官的人。这些学生能够回报老师的很少,而需要老师提携并给予机会的人却很多。”
“甚至连陆师兄,他之所以会被父皇称赞,会有如今浪子回头变天才的美誉,难道不是因为老师这个伯乐慧眼识珠?至于陆祭酒,最初不是也对老师很不以为然的?可现在呢?陆祭酒放下了一时利益得失,反而比从前行事大气了许多!”
三皇子一口气把心里话都说完,说到最后甚至有些语无伦次,见皇帝和楚宽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了,他方才渐渐有些心里发毛,性格里那股腼腆小心的因子又占了上风。他不安地低下了头,小声说道:“父皇,是儿臣一时情急,说话没有过脑子……”
“不,你这番话明显是心里憋了很久,想了又想的。”皇帝呵呵一笑,把三皇子拉过来在身边坐下,这才看着楚宽说,“三郎如今的进步有目共睹,光是从这一点来说,张九章这个老师就比朕这个父亲强!只不过,朕对他已经偏心了,三郎更是偏心太过。”
楚宽心中非常赞同皇帝这最后一句话,但他很确定,自己要是真的这么附和,皇帝说不定就要恼羞成怒了。
虽然张寿能走到如今的地步,确实有很多偶然,但如果不是因为最初的张寡妇,如果不是因为朱莹对其一见倾心,如果不是因为三家人的纠葛,皇帝怎会如此大力提携,显而易见地偏心?当今天子固然是个任性的君王,可大部分时候还是有分寸的!
更不要说,连废后那样的身份,连大皇子和二皇子这样的亲生儿子,与张寿放对的时候都败下阵来。至于前首辅江阁老这种自命不凡的老渣滓,那更是不值一提。
这些年皇帝够护着三皇子和四皇子了吧?但是,皇帝何尝因为这对年幼的兄弟而彻底厌弃了废后那母子三人?尽管那一系列事件并不是张寿一个人的手笔,有种种因素作祟,他也曾在背后推波助澜,但他都甚至有过一种错觉,皇帝某些时候对张寿对自己儿子还好。
这已经好过了因为朱莹而爱屋及乌的程度!如果不是他确定,当年难分彼此的是朱莹和永平公主,绝对不是张寿,兴许都要生出那方面的猜测了。他都如此,更何况那些喜欢凡事往复杂微妙之处想的官员,那些津津乐道于皇家秘辛的百姓?
自从皇帝追封了张寿的母亲,已经有不下于十几个版本的传闻在民间流传。其中好几个版本清一色的都是天子微服私访邂逅张寡妇,然后在民间留下子嗣的故事……
想着这些,楚宽恭谨地低下了头,轻描淡写地说:“张博士固然慧眼识珠,但若不是皇上先把重开九章堂的任务交给了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晚辈,也不会有这样一段佳话。但使三皇子日后有更多的讲读官,见识了天下杰出人物,说不定就不会只推崇张博士一人了。”
才不会呢!我又不是没见过人!从前我还是微不足道小皇子的时候,走出去也曾遇到过很多名声赫赫的大臣,可他们往往连面上的客气都没有,只当我不存在。而又有多少人态度尚可,然而转过头去就痛心疾首地说皇上宠爱幼子,乃是祸国之兆,如何如何……
如果单单是这样,还能说这些大臣有风骨,所以能无视皇族子弟,可实际情况却是,当他即将入主东宫的消息之后,那对他一通猛夸的人当中,这些不要脸的人恰是一个不少!
三皇子垂下眼睑,心中那本明细账摆得清清楚楚。尽管他确实谦和腼腆,但并不意味着就真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那么多年以来,除却父皇和母妃还有四皇子一直都真心对他,还有不知道是因为大皇子和二皇子关系,还是因为父皇的关系,于是一直对他不错的朱莹,也就只有张寿用真正的平常心待他。那些所谓有学问有才干的人,敬他不过因为他即将是太子而已!
三皇子的那点小情绪,皇帝没发现,毕竟在他心目中,两个幼子都是真性情的人,压根藏不住心思。而楚宽却敏锐地发现了,因为早在皇帝心意彻底分明之后,他看三皇子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拿人当小孩子,而是把人当成未来太子看待。
因而,再一次确定了张寿在三皇子心目中的地位之后,他在告退出乾清宫之后,却又在得知三皇子离开后,重新又再次求见。对于他的去而复返,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皇帝甚至连猜都不用猜,一见着人就哂然一笑。
“怎么,又是为了张寿来的?想当初向朕举荐他的人里头,态度最郑重的就是你,朕甚至都当他是你的直系亲戚了。现在倒好,念念不忘地提醒朕,不能偏听偏信,尤其是不能把教导太子的职责交给张寿一个人……想当初朕不是被父皇和母后直接丢给老师管教的吗?”
楚宽简直被皇帝说得哭笑不得。张寿是我家亲戚?我还当他是皇上你的儿子呢!
他姑且撇开皇帝刚刚的揶揄,轻轻叹了一口气:“皇上应该知道,您和三皇子性格不同。纵使葛老太师,您也许会服气他的学问、人品、才能,但并不会把老太师奉为神明,言听计从,因为皇上骨子里就是个特立独行,喜欢打破陈规陋矩的人,因而素来就不怎么信权威。”
见皇帝有些不以为然,仿佛想说,别看三皇子性格绵软,但也绝不是会对人言听计从的,他就不慌不忙地补充道:“皇上当年得天独厚,所以性格自然是从来都不喜欢倚赖他人,哪怕先皇和太后亦是如此,更何况葛老太师?而三皇子却不同。”
“他因为小时候的经历,看似腼腆小心,实则敏感多思。他固然不会对任何人都言听计从,可对于他倚赖信任的人,他却会因为自我感受加深对人的好感。”
“他从小倚赖的人是皇上,是和妃,皇上可曾发现,无论您与和妃要求他做什么,他从来都不会怀疑,从来都认为是对的?他从小信赖的人,是四皇子,所以无论四皇子做什么,他都是一个好哥哥,而这个好哥哥不但会包容弟弟的缺点,还会直接数落四皇子的过错。”
“换做大皇子和二皇子,换做其他公主,皇上想一想,是否您只见过三皇子对人敬而远之,不曾见过他随随便便听信人?更不曾见过他规劝又或者训诫人?”
“在朱大小姐面前,三皇子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因为她从小就这么夸他,而且是在太后和皇上面前夸他。朱大小姐讨厌大皇子的阴鹜,二皇子的跋扈,也不太喜欢四皇子的冲动冒失。所以,三皇子自然而然就会在朱大小姐表现出她喜欢他的这一面。”
“而在张博士面前,三皇子才是真性情。”
见皇帝终于为之动容,可动容的原因却很显然不是因为自己对三皇子那入木三分的描述,而是因为三皇子竟然在张寿面前最真性情,楚宽不得不在心中叹息,后宫嫔妃中,和妃与蒋妃都不是宠妃,可三皇子和四皇子却偏偏非常得皇帝宠爱。
看看如今,皇帝甚至明显因为三皇子在张寿面前更平常心而生出了作为父亲的嫉妒心!
虽然楚宽希望皇帝稍稍收起几分对张寿的偏心,但他还是用非常审慎的语气说:“三皇子在张博士面前,常常会忘记自己是皇族,是未来太子,而是安安心心当一个好学生。”
“如果他是普通人,这自然无妨,可他是太子,异日会君临天下。皇上真觉得这样妥当吗?而且不只是三皇子,四皇子一样如此。之前考九章堂失败却又负气而走的那一次,张寿的亲信随从阿六把他带回来时,他一扫颓势,重新振作,这真的只是单纯的讲道理?”
“焉知他不是因为对张寿的敬畏,甚至把这份敬畏之心移到了阿六的身上?这不是好兆头,但坏就坏在三皇子因为从前对某些朝臣的嘴脸看得太通透,于是动不动就拿那些圆滑的老官油子来和张寿比!”
“那些老官油子明里恭敬,其实都未必把皇上放在眼里,更何况是昔日的三皇子?古往今来,君权强盛,朝中大臣则俯首帖耳,不敢异议,而文官权势强盛,那就是堂堂天子被人唾沫星子喷一脸,却也不敢擦!三皇子不明就里,只觉得他们只敬身份不敬人,其实根本就想错了!”
“恕我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这些文官从科场上一场一场考下来,相当于一次次沙场厮杀而幸存的绝世名将,他们敬皇权,不过是因为几千年的礼法,若是皇位上坐的人一无是处,他们面上恭敬,骨子里甚至未必瞧得起,更何况区区一个三皇子?”
“三皇子若是连这个都瞧不出来,只因为张寿和人不同就尤其敬重张寿,那他就是会错了意思。要知道,张寿和这些文官没有什么不同。这些文官骨子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失——只有其中一小撮人装着点儿家国天下——而张寿的心里,大概也只有推广他的算科,他的世间万物之理!”
“正因为心中没有敬畏,不论是礼法还是皇权,张寿才能在皇上,在三皇子面前那般平常心!不是因为他无欲无求,而是因为他所求和绝大多数人都截然不同!”
楚宽一口气说到这,方才缓缓止住,两只眼睛却死死盯着皇帝,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反应。果然,他已经把话说到这么透了,皇帝的脸上终于没了那调侃戏谑的表情。
“你真是和那些自负正确的朝臣越来越像,说话越来越一本正经了!”
话依旧带着几分打趣,但皇帝的态度明显慎重了很多:“朕会在这次经筵的讲学者中好好挑一挑,选出德才兼备的人来充当东宫讲读。当然,那些性格固执的老古板不在其中。”
“因循守旧的家伙,那就老老实实在他们的小天地里呆着!天下这么大,何至于只有一个张寿?再说,张寿只教算科,不教其他。既然不讲经史,不涉时政,比当初葛老太师教授朕的时候还要局限性更大,你就别瞎操心了。”
皇帝说到这,仿佛是说服自己,又仿佛是说服楚宽似的,不耐烦地拍了拍扶手,这才一锤定音似的说:“这几日经筵讲读,朕冷眼旁观已经挑准了一些人。至于三郎看人时那错误的偏见,朕自然会对他讲明白。”
他这时候还有一句话没说。想当初他刚刚登基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种偏激的心思。朕是天子,你们竟然不把朕放在眼里?也就是因为太后打醒了他,葛雍骂醒了他,他才知道所谓唯我独尊只不过是历代君王的错觉。
眼看楚宽仿佛无可奈何似的接受了这种说法,皇帝就一按扶手站起身来,神情自若地说:“至于九章堂……国子监既然都已经有人闹上门去了,那就这样吧,九章堂直接搬出国子监算了。朕之前亲临国子监,也算是有勉励有敲打,最终也无济于事,足可见是烂透了。”
“既如此,索性另起炉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