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3.第1723章 身教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萧凤梧学什么像什么,不光萧承看直了眼,就是顾倾城也津津有味,连萧续和萧愉也顾不得翻花绳了,瞪大了眼睛直愣愣看过来。
萧愉甚至还拍着手,呵呵的笑。
萧凤梧最后进了净房,重新换了衣服出来,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萧续和萧愉觉得没有那么好玩了,于是又开始翻花绳。
萧凤梧问萧承:“如何?”
“太神奇了!”萧承喃喃说道,“父皇,您是怎么做到的?”
“想做到这样其实并不难,”萧凤梧坐下喝了一杯水,道,“我想你读书的时候,师傅们一定跟你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真的是这样,让你好好学习礼仪,就是为了让你懂得各种的人情世故。
“你可以通过别人对你的态度推算出来,那人是否已经知道了你的真实身份。
“而你的态度也十分重要,我们为什么会把有些读书人叫做酸秀才,而把另一些读书人尊称为先生呢?前者就是因为死读书,读死书,不懂得变通,以为自己满口之乎者也便算是大学问了。
“可是你看看你梁家舅舅,他什么时候动辄之乎者也了?可是他的学问却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到了朝堂之上可以论国策,到了田野之间,能够到田间地头和那些成日在田地里劳作的老农谈论如何才能提高粮食产量,至于辨认那些野菜野草则更不在话下。
“所谓的学以致用,也就是这样了,”萧凤梧轻轻点头,“衡量一个人的学问好坏,并不是根据他能够背诵多少诗词文章,能够讲述多少典故,或者是他能够写出多么华美的文章来判定的。
“正如衡量一个好君王也不是单单凭借他自己的本领多么高强,还有多么勤于政务来判断的。以前历史上曾经有个皇帝自己精明能干,继位之后更是勤于政务三更睡五更起,可是他的皇朝却在他手里快速灭亡了,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萧承摇了摇头。
萧凤梧轻轻叹息着说道:“因为他听不到下面真实的声音。因为朝臣们知道他喜欢勤勉的臣子,所以就一个个做出尽忠职守的模样,并且让皇帝看到治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
“为了让皇帝看到盛世太平的景象,他们甚至不惜出资把街道修整一新,哪怕是路边的乞丐也都穿上了新衣。当然,这些钱不可能是他们自己掏腰包,现在他们出了多少钱,事后便会加倍从百姓们身上讨回来。
“粉饰好了太平繁荣的景象之后,他们便奏请皇帝微服出巡。结果那皇帝看到这番景象之后便觉得自己的统治一点问题也没有。原本还想着减免一些赋税的,可是看到街头寻常百姓都是穿着绫罗绸缎的,便以为国家已经当真富裕到了这般程度,所以非但没有减免赋税,反而还提升了一些。
“原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在皇帝出游之后,不但要加倍偿还官员们的赏赐,还要应付卖儿鬻女都难以担负的赋税,有的人家因为求生无门,甚至举家赴死。
“坐在深宫之中的皇帝对此事是一无所知的。他甚至因为自己看到的那些假象而大肆封赏了治理京畿一地的官员,以及建议自己微服私访的官员,认为他们才是治世之能臣。至于那些曾经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子,则被皇帝彻底疏远了。
“单单是这样,还不足以令他的皇朝倾覆。当时国家四境不安,有大批的异族人入侵。全靠着几位英勇善战的武将保家卫国,但是这些武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耿介。
“他们看不惯朝廷里那些奸臣的祸乱朝纲,于是纷纷上奏弹劾。只是可惜的很,这些奏章在送达皇帝手中之前便被奸臣们截留了。他们聚在一起,商议对策,都觉得,这些武将手中掌握着兵权,又都是些成日家喊打喊杀的粗鲁之人,保不齐将来会有一天惹毛了他们,他们挥师进京,杀了他们。
“于是纷纷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伪造了这些武将往来的书信,构陷他们彼此勾结,想要谋反。
“皇帝根本就不认识这些人的笔迹,也不知道这些武将的人品究竟如何,但是谋逆却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于是写了圣旨,让自己信任的大臣去查办。结果这大臣随便在外面晃了一圈,便回来说那些武将已经准备造反了云云。
“皇帝大怒,当时便决定把这些十恶不赦的反贼处死,并且把武将们在京城里的家眷全都拘禁起来,根据情节轻重,或者处死,或者流放。
“如此一来,那些武将们可就都寒了心,那些一味死忠的,还想着要进京陈情,被前来擒拿他们的御林军轻而易举押解进京,结果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便被推上了断头台。
“那些头脑灵活的,则干脆弃官不做,或者投靠了异族人,带领着异族人一直长驱直入打到了京城。
“直到兵临城下,原本深受皇帝信任的官员们纷纷投降,出卖皇帝,城中百姓甚至唱着歌谣欢迎异族人进城,皇帝才知道自己长久以来受到了怎样的蒙蔽,只可惜,为时已晚。
“这位皇帝临死的时候身边一个可信任的人都没有了,他的皇后为了保全名节带着自己的儿女一同投缳自尽。皇帝自己也跑到了御花园找了棵大树把自己吊死了。”
讲完了这个故事,萧凤梧又喝了一杯水,才问萧承:“你说这个皇帝昏庸吗?”
萧承想了想,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难。
萧凤梧代为回答:“不,他算不上昏庸,因为他还懂得勤政爱民。可是若说他是个明君,那却是大错特错。他之所以走投无路,便是因为当初识人不明。若是当初那些大臣请求他微服私访的时候,他多留个心眼不去那些人专门为他安排的地方,而是去一些百姓家中,用寻常百姓的视角看问题,难道还不能发现自己大臣给出的不过是一场骗局吗?”
萧承用力点了点头:“若是他不听从那些大臣的安排,并且有父皇这样的学什么人就像什么人的本事,自然能够很快发现问题了。”
看萧凤梧学什么像什么,不光萧承看直了眼,就是顾倾城也津津有味,连萧续和萧愉也顾不得翻花绳了,瞪大了眼睛直愣愣看过来。
萧愉甚至还拍着手,呵呵的笑。
萧凤梧最后进了净房,重新换了衣服出来,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萧续和萧愉觉得没有那么好玩了,于是又开始翻花绳。
萧凤梧问萧承:“如何?”
“太神奇了!”萧承喃喃说道,“父皇,您是怎么做到的?”
“想做到这样其实并不难,”萧凤梧坐下喝了一杯水,道,“我想你读书的时候,师傅们一定跟你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真的是这样,让你好好学习礼仪,就是为了让你懂得各种的人情世故。
“你可以通过别人对你的态度推算出来,那人是否已经知道了你的真实身份。
“而你的态度也十分重要,我们为什么会把有些读书人叫做酸秀才,而把另一些读书人尊称为先生呢?前者就是因为死读书,读死书,不懂得变通,以为自己满口之乎者也便算是大学问了。
“可是你看看你梁家舅舅,他什么时候动辄之乎者也了?可是他的学问却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到了朝堂之上可以论国策,到了田野之间,能够到田间地头和那些成日在田地里劳作的老农谈论如何才能提高粮食产量,至于辨认那些野菜野草则更不在话下。
“所谓的学以致用,也就是这样了,”萧凤梧轻轻点头,“衡量一个人的学问好坏,并不是根据他能够背诵多少诗词文章,能够讲述多少典故,或者是他能够写出多么华美的文章来判定的。
“正如衡量一个好君王也不是单单凭借他自己的本领多么高强,还有多么勤于政务来判断的。以前历史上曾经有个皇帝自己精明能干,继位之后更是勤于政务三更睡五更起,可是他的皇朝却在他手里快速灭亡了,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萧承摇了摇头。
萧凤梧轻轻叹息着说道:“因为他听不到下面真实的声音。因为朝臣们知道他喜欢勤勉的臣子,所以就一个个做出尽忠职守的模样,并且让皇帝看到治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
“为了让皇帝看到盛世太平的景象,他们甚至不惜出资把街道修整一新,哪怕是路边的乞丐也都穿上了新衣。当然,这些钱不可能是他们自己掏腰包,现在他们出了多少钱,事后便会加倍从百姓们身上讨回来。
“粉饰好了太平繁荣的景象之后,他们便奏请皇帝微服出巡。结果那皇帝看到这番景象之后便觉得自己的统治一点问题也没有。原本还想着减免一些赋税的,可是看到街头寻常百姓都是穿着绫罗绸缎的,便以为国家已经当真富裕到了这般程度,所以非但没有减免赋税,反而还提升了一些。
“原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在皇帝出游之后,不但要加倍偿还官员们的赏赐,还要应付卖儿鬻女都难以担负的赋税,有的人家因为求生无门,甚至举家赴死。
“坐在深宫之中的皇帝对此事是一无所知的。他甚至因为自己看到的那些假象而大肆封赏了治理京畿一地的官员,以及建议自己微服私访的官员,认为他们才是治世之能臣。至于那些曾经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子,则被皇帝彻底疏远了。
“单单是这样,还不足以令他的皇朝倾覆。当时国家四境不安,有大批的异族人入侵。全靠着几位英勇善战的武将保家卫国,但是这些武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耿介。
“他们看不惯朝廷里那些奸臣的祸乱朝纲,于是纷纷上奏弹劾。只是可惜的很,这些奏章在送达皇帝手中之前便被奸臣们截留了。他们聚在一起,商议对策,都觉得,这些武将手中掌握着兵权,又都是些成日家喊打喊杀的粗鲁之人,保不齐将来会有一天惹毛了他们,他们挥师进京,杀了他们。
“于是纷纷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伪造了这些武将往来的书信,构陷他们彼此勾结,想要谋反。
“皇帝根本就不认识这些人的笔迹,也不知道这些武将的人品究竟如何,但是谋逆却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于是写了圣旨,让自己信任的大臣去查办。结果这大臣随便在外面晃了一圈,便回来说那些武将已经准备造反了云云。
“皇帝大怒,当时便决定把这些十恶不赦的反贼处死,并且把武将们在京城里的家眷全都拘禁起来,根据情节轻重,或者处死,或者流放。
“如此一来,那些武将们可就都寒了心,那些一味死忠的,还想着要进京陈情,被前来擒拿他们的御林军轻而易举押解进京,结果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便被推上了断头台。
“那些头脑灵活的,则干脆弃官不做,或者投靠了异族人,带领着异族人一直长驱直入打到了京城。
“直到兵临城下,原本深受皇帝信任的官员们纷纷投降,出卖皇帝,城中百姓甚至唱着歌谣欢迎异族人进城,皇帝才知道自己长久以来受到了怎样的蒙蔽,只可惜,为时已晚。
“这位皇帝临死的时候身边一个可信任的人都没有了,他的皇后为了保全名节带着自己的儿女一同投缳自尽。皇帝自己也跑到了御花园找了棵大树把自己吊死了。”
讲完了这个故事,萧凤梧又喝了一杯水,才问萧承:“你说这个皇帝昏庸吗?”
萧承想了想,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难。
萧凤梧代为回答:“不,他算不上昏庸,因为他还懂得勤政爱民。可是若说他是个明君,那却是大错特错。他之所以走投无路,便是因为当初识人不明。若是当初那些大臣请求他微服私访的时候,他多留个心眼不去那些人专门为他安排的地方,而是去一些百姓家中,用寻常百姓的视角看问题,难道还不能发现自己大臣给出的不过是一场骗局吗?”
萧承用力点了点头:“若是他不听从那些大臣的安排,并且有父皇这样的学什么人就像什么人的本事,自然能够很快发现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