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宁远争议(上)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崇祯十四年七月,入援大军过了山海关,进入辽东广宁前屯卫地界。
走在这块土地上,一般荒芜苍凉的感觉迎面而来,内中还有难以言说的悲壮豪情。自万历年起,多少雄军来到此处?他们前仆后继,不断倒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尸骸,就埋骨于此。
苍凉神秘的辽东地区,祖辈在这里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这片苍凉的大地啊,流了太多忠义将士的血。
辽东,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不过那只是在辽中,不是这块狭长的辽西山地。而且冷冰河时期,也无所谓黑土地,怪不得清国占据辽东大片土地,也无法养活自己的国民,不得不接连入关劫掠。
一进入辽东,给王斗印象最深的,就是此地墩台之多,辽西丘陵山地起伏,建立烟墩优势得天独厚。
辽东镇火路墩的修筑,在大明九边各镇也是居于首位,名副其实的三里一墩,五里一台。而在宣府镇各处,只是五里一墩,十里一台。不过到了现在,许多墩台都荒废了,只余一些残基在此。
荒废,又是王斗的印象,境内各处堡地,大多破烂,官道残破,真不知道每年庞大的辽饷到哪去了。
看看身旁各人,也是愤愤不平,王朴嘀咕道:“山海关、宁前一年粮饷几百万,就剩下这些破烂的城池?听说辽东现在只余八大堡?去,要是给我们宣大军……咳,给蓟镇各处分一点,贼奴也不会常常从蓟镇,宣镇边墙破口而入。”
神机营前营副将符应崇附合道:“就是,国朝大部分粮饷扔在这,还是挡不住贼奴从别处入口,有什么用?九边应该一视同仁才对,要从全局入手,不能太偏心。”
一路行军来。符应崇与王朴打得一片,二人都觉对方脾气甚合自己口胃,早己兄弟相称,差点就斩鸡头。烧黄纸了。作为神机营的将官,九边各地,关自己何事?不过附合下,又不损失什么,还白得一人情。符应崇精明,最善钻营,哪又不知?
果然王朴听到,嘀嗒得更起劲。
对二人的嘀咕,监军张若麒听到,只当不知。
辽东问题,其实不是简单的偏心问题,而是内中有极为复杂的政治及利益考量在内,便是张若麒及兵部各人,每年从中分润多少好处?辽饷。他也是支持的。
余镇将官虽然抱怨不平,不过辽东各将嗓门同样大,他们道:“贼奴几次破口,都非从辽西进,可见辽西的将士们,守土是得力的。各镇要找找自己原因,不要老是抱怨浴血奋战的辽镇将士们,免得众忠勇将士心寒!”
王斗也认为关宁防线,消耗的国力财富与它的效用不成正比。
符应崇有一点说得对,财政粮饷的运用。应该从全局入手,而不是偏心一处。清兵虽然不能从辽镇入口,但从余镇破口,这设立的防线。又有何用?九边,应该是一个整体。
不过辽饷,就与士绅纳粮一样,是一个庞大的势力及利益问题,现在也不是王斗可以撼动的。
对王朴的抱怨,他只是听听而己。
东协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也听到王朴的话,二人久在辽东,自然明白其中关窍,曹变蛟叹道:“王将军,这内中之事太复杂了,你还是……”
他摇了摇头,不语。
王朴一惊,也闭口不言。
他为人聪明,哪又不知内中关系?自己之语传出去,传到有心人耳中,怕到时怎么死都不知道,还是罢了。
此后一路行军无话,对入援大军的到来,不论前屯卫官将,还是宁远卫官将,都表示降重的欢迎。所到之处,锣鼓喧天,军户军士列队欢呼,充分表示了辽东人民的热情。
浩浩荡荡的援军到来,所到之处,如强心针一般,让辽东各地明军,对将要来临的战事,都充满信心。
崇祯十四年七月十七日,申时。
宁远城外城,南门的永清门,城楼上的守军,首先发现一些明军夜不收出现在自己眼帘。
他们策在马上,远在数里之外,静静打量自家城池,慢慢的,他们身后的骑兵与夜不收越来越多,都如先前将士那样往己家城池张望。
援军到了,城楼上的守军锣鼓打得咣咣响,大声向城内的蓟辽总督洪承畴等人报喜。
得知消息的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援剿总兵左光先、山西总兵李辅明、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刘肇基、辽镇东协总兵孟道、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等人,还有无数的军将,都急急奔上城楼,往南方兴奋眺望。
就见南边的平原上,明军骑兵越集越多,他们一队队奔来,在城南数里汇集,密密层层,前后也不知排了多少层。
再往后看去,又见旗帜如海,大股大股的步军踏步而来,旗海中,数杆以大车拉动的大纛旗分外醒目。“万胜!”声中,步骑汇合,无数大军往宁远城列阵而来。
看他们大军,无边无际,浩瀚的人海,从山到海处,似乎铺满了大地。
援军确实到了,还如此威势,不说洪承畴等人哈哈大笑,便是城内的军士军户们,也个个欢呼雀跃。他们潮水般的欢呼,与城外“万胜”声隐隐相合,形成势不可挡的威武之音。
……
在蓟辽总督洪承畴,领宁远各官各将出城迎接时,王斗与杨国柱、王朴、王承恩、张若麒等人来到大军前面,也趁机打量这个闻名遐迩的宁远城池。
宁远,便是宁远卫卫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清代改称宁远州城,到后世,又改名为兴城。明宣德三年,城周五里九十六步,墙高三丈,有门四,宣德五年,又增筑外城,周九里一百二十四步。
辽东战事起,宁远城不断修缮,此时城墙高三丈二尺,又雉高六尺,每门皆有瓮城,上有城楼与角台。城内有钟鼓楼,与城墙四座城楼遥相呼应,战起,登临楼顶,城墙与城内景观尽收眼底。
宁远城墙颇有特色,当年修建时,为使城墙坚固,大量使用不规则的城石砌筑内壁,然后将壁面凿平,所以称为“毛石墙”,由于石料大多就地取材,远望其色似若虎皮,又称“虎皮毛石墙”。
可以看出,洪承畴,邱民仰等人,对入援大军的到来,是花了心思迎接的,他们出城数里,锣鼓喧天中,将各将与监军们,热情万分的迎进城去。
至于入援的军士们,则在城外扎营,连王斗等军,现宁远城池内外,大军有十几万之多,城内的民房官房占尽了都堆不下。
先前到来的军队,如蓟密各处军,大多是扎在城外,大部分在凉风习习的山地上,如城东五里的三首山,城东北五里的螺峰山,城东北十五里的干柴岭,城西北八里的枣儿山,城西北的黄土坎山,摩诃罗山等等。
王斗等人在未到达宁远时,根据夜不收的探查回报,也决定明日起,就移营到城西北的磨盘山、九嶐山、荆条山一带去,凉快避暑。
在军民盛大的迎接仪式中,王斗各人领游击及以上的将官,还有护卫亲将们进入城池。宁远有四条大街,当地人称为东街、南街、西街和北街。此城的周长及城门数、街路数均为偶数,也算宁远一奇。
总督行辕在内城,鼓楼西南,众人由南门延晖门入,进入总督行辕内。
进入宽阔的大厅,就见内中,己经摆满一桌桌酒席,饭菜非常丰盛,却是大军未到达之时,洪承畴己接到快马禀报,算计各将各官到来时辰,早让亲信幕僚准备妥当迎接事宜。
看见这样的情形,监军王承恩,张若麒等人都表示满意,众人一团和气,谦让着一一入座。
座位安排中,王斗身份比较奇特,他的官职军职低于洪承畴,杨国柱等人,身份地位则高于他们,非文官,也非武官。对于这样的尴尬局面,其实大明早己料到,早作规定,若出征在军,与总督上首各官,平级见礼便可。
所以此时座位排列,王斗便与洪承畴,邱民仰,王承恩,张若麒等人一桌,此外还有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各人作陪。杨国柱,王朴,符应崇诸人,则与入援各大总兵,辽东各位总兵相坐。
各人麾下,游击对游击,参将对参将,一一在厅中入桌,余者护卫等人,则有专人招待,城外大军,也有人安排。
洪承畴还是那样温文儒雅,一举一动,都有一股难言的优美风范,他身上的大红蟒服,三络长须,均修饰得一丝不乱。
或许辽东诸事让洪承畴操心忧虑,比起崇祯十二年王斗初见他时,洪承畴的面目越显清癯,不过这样看起来,洪承畴却越发内敛深沉,一双眼睛,充满了故事。
洪承畴举起酒杯站起,先对王承恩,张若麒含笑致意,又对王斗微笑点头,特别在王斗身上略略停顿,随后以带着闽地口音的官话道:“辽东战局,圣上忧切,夙夜祗慎。国危主忧,为人臣子,敢不肝脑涂地?今圣恩浩荡,王师云集,有忠勇伯诸入援大将,亦有本镇忠勇将官在此,更有王总监,张监军诸公赞画军务,勤送粮饷,何愁东事不兴,诸奴不惧?诸君,请满饮此杯,为我大明贺,为将士贺!”
一番话,说得众人心中暖融融的,皆高声道:“为大明贺,为将士贺!”
所有人一饮而尽,哈哈大笑。(未完待续。)
崇祯十四年七月,入援大军过了山海关,进入辽东广宁前屯卫地界。
走在这块土地上,一般荒芜苍凉的感觉迎面而来,内中还有难以言说的悲壮豪情。自万历年起,多少雄军来到此处?他们前仆后继,不断倒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尸骸,就埋骨于此。
苍凉神秘的辽东地区,祖辈在这里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这片苍凉的大地啊,流了太多忠义将士的血。
辽东,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不过那只是在辽中,不是这块狭长的辽西山地。而且冷冰河时期,也无所谓黑土地,怪不得清国占据辽东大片土地,也无法养活自己的国民,不得不接连入关劫掠。
一进入辽东,给王斗印象最深的,就是此地墩台之多,辽西丘陵山地起伏,建立烟墩优势得天独厚。
辽东镇火路墩的修筑,在大明九边各镇也是居于首位,名副其实的三里一墩,五里一台。而在宣府镇各处,只是五里一墩,十里一台。不过到了现在,许多墩台都荒废了,只余一些残基在此。
荒废,又是王斗的印象,境内各处堡地,大多破烂,官道残破,真不知道每年庞大的辽饷到哪去了。
看看身旁各人,也是愤愤不平,王朴嘀咕道:“山海关、宁前一年粮饷几百万,就剩下这些破烂的城池?听说辽东现在只余八大堡?去,要是给我们宣大军……咳,给蓟镇各处分一点,贼奴也不会常常从蓟镇,宣镇边墙破口而入。”
神机营前营副将符应崇附合道:“就是,国朝大部分粮饷扔在这,还是挡不住贼奴从别处入口,有什么用?九边应该一视同仁才对,要从全局入手,不能太偏心。”
一路行军来。符应崇与王朴打得一片,二人都觉对方脾气甚合自己口胃,早己兄弟相称,差点就斩鸡头。烧黄纸了。作为神机营的将官,九边各地,关自己何事?不过附合下,又不损失什么,还白得一人情。符应崇精明,最善钻营,哪又不知?
果然王朴听到,嘀嗒得更起劲。
对二人的嘀咕,监军张若麒听到,只当不知。
辽东问题,其实不是简单的偏心问题,而是内中有极为复杂的政治及利益考量在内,便是张若麒及兵部各人,每年从中分润多少好处?辽饷。他也是支持的。
余镇将官虽然抱怨不平,不过辽东各将嗓门同样大,他们道:“贼奴几次破口,都非从辽西进,可见辽西的将士们,守土是得力的。各镇要找找自己原因,不要老是抱怨浴血奋战的辽镇将士们,免得众忠勇将士心寒!”
王斗也认为关宁防线,消耗的国力财富与它的效用不成正比。
符应崇有一点说得对,财政粮饷的运用。应该从全局入手,而不是偏心一处。清兵虽然不能从辽镇入口,但从余镇破口,这设立的防线。又有何用?九边,应该是一个整体。
不过辽饷,就与士绅纳粮一样,是一个庞大的势力及利益问题,现在也不是王斗可以撼动的。
对王朴的抱怨,他只是听听而己。
东协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也听到王朴的话,二人久在辽东,自然明白其中关窍,曹变蛟叹道:“王将军,这内中之事太复杂了,你还是……”
他摇了摇头,不语。
王朴一惊,也闭口不言。
他为人聪明,哪又不知内中关系?自己之语传出去,传到有心人耳中,怕到时怎么死都不知道,还是罢了。
此后一路行军无话,对入援大军的到来,不论前屯卫官将,还是宁远卫官将,都表示降重的欢迎。所到之处,锣鼓喧天,军户军士列队欢呼,充分表示了辽东人民的热情。
浩浩荡荡的援军到来,所到之处,如强心针一般,让辽东各地明军,对将要来临的战事,都充满信心。
崇祯十四年七月十七日,申时。
宁远城外城,南门的永清门,城楼上的守军,首先发现一些明军夜不收出现在自己眼帘。
他们策在马上,远在数里之外,静静打量自家城池,慢慢的,他们身后的骑兵与夜不收越来越多,都如先前将士那样往己家城池张望。
援军到了,城楼上的守军锣鼓打得咣咣响,大声向城内的蓟辽总督洪承畴等人报喜。
得知消息的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援剿总兵左光先、山西总兵李辅明、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刘肇基、辽镇东协总兵孟道、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等人,还有无数的军将,都急急奔上城楼,往南方兴奋眺望。
就见南边的平原上,明军骑兵越集越多,他们一队队奔来,在城南数里汇集,密密层层,前后也不知排了多少层。
再往后看去,又见旗帜如海,大股大股的步军踏步而来,旗海中,数杆以大车拉动的大纛旗分外醒目。“万胜!”声中,步骑汇合,无数大军往宁远城列阵而来。
看他们大军,无边无际,浩瀚的人海,从山到海处,似乎铺满了大地。
援军确实到了,还如此威势,不说洪承畴等人哈哈大笑,便是城内的军士军户们,也个个欢呼雀跃。他们潮水般的欢呼,与城外“万胜”声隐隐相合,形成势不可挡的威武之音。
……
在蓟辽总督洪承畴,领宁远各官各将出城迎接时,王斗与杨国柱、王朴、王承恩、张若麒等人来到大军前面,也趁机打量这个闻名遐迩的宁远城池。
宁远,便是宁远卫卫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清代改称宁远州城,到后世,又改名为兴城。明宣德三年,城周五里九十六步,墙高三丈,有门四,宣德五年,又增筑外城,周九里一百二十四步。
辽东战事起,宁远城不断修缮,此时城墙高三丈二尺,又雉高六尺,每门皆有瓮城,上有城楼与角台。城内有钟鼓楼,与城墙四座城楼遥相呼应,战起,登临楼顶,城墙与城内景观尽收眼底。
宁远城墙颇有特色,当年修建时,为使城墙坚固,大量使用不规则的城石砌筑内壁,然后将壁面凿平,所以称为“毛石墙”,由于石料大多就地取材,远望其色似若虎皮,又称“虎皮毛石墙”。
可以看出,洪承畴,邱民仰等人,对入援大军的到来,是花了心思迎接的,他们出城数里,锣鼓喧天中,将各将与监军们,热情万分的迎进城去。
至于入援的军士们,则在城外扎营,连王斗等军,现宁远城池内外,大军有十几万之多,城内的民房官房占尽了都堆不下。
先前到来的军队,如蓟密各处军,大多是扎在城外,大部分在凉风习习的山地上,如城东五里的三首山,城东北五里的螺峰山,城东北十五里的干柴岭,城西北八里的枣儿山,城西北的黄土坎山,摩诃罗山等等。
王斗等人在未到达宁远时,根据夜不收的探查回报,也决定明日起,就移营到城西北的磨盘山、九嶐山、荆条山一带去,凉快避暑。
在军民盛大的迎接仪式中,王斗各人领游击及以上的将官,还有护卫亲将们进入城池。宁远有四条大街,当地人称为东街、南街、西街和北街。此城的周长及城门数、街路数均为偶数,也算宁远一奇。
总督行辕在内城,鼓楼西南,众人由南门延晖门入,进入总督行辕内。
进入宽阔的大厅,就见内中,己经摆满一桌桌酒席,饭菜非常丰盛,却是大军未到达之时,洪承畴己接到快马禀报,算计各将各官到来时辰,早让亲信幕僚准备妥当迎接事宜。
看见这样的情形,监军王承恩,张若麒等人都表示满意,众人一团和气,谦让着一一入座。
座位安排中,王斗身份比较奇特,他的官职军职低于洪承畴,杨国柱等人,身份地位则高于他们,非文官,也非武官。对于这样的尴尬局面,其实大明早己料到,早作规定,若出征在军,与总督上首各官,平级见礼便可。
所以此时座位排列,王斗便与洪承畴,邱民仰,王承恩,张若麒等人一桌,此外还有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各人作陪。杨国柱,王朴,符应崇诸人,则与入援各大总兵,辽东各位总兵相坐。
各人麾下,游击对游击,参将对参将,一一在厅中入桌,余者护卫等人,则有专人招待,城外大军,也有人安排。
洪承畴还是那样温文儒雅,一举一动,都有一股难言的优美风范,他身上的大红蟒服,三络长须,均修饰得一丝不乱。
或许辽东诸事让洪承畴操心忧虑,比起崇祯十二年王斗初见他时,洪承畴的面目越显清癯,不过这样看起来,洪承畴却越发内敛深沉,一双眼睛,充满了故事。
洪承畴举起酒杯站起,先对王承恩,张若麒含笑致意,又对王斗微笑点头,特别在王斗身上略略停顿,随后以带着闽地口音的官话道:“辽东战局,圣上忧切,夙夜祗慎。国危主忧,为人臣子,敢不肝脑涂地?今圣恩浩荡,王师云集,有忠勇伯诸入援大将,亦有本镇忠勇将官在此,更有王总监,张监军诸公赞画军务,勤送粮饷,何愁东事不兴,诸奴不惧?诸君,请满饮此杯,为我大明贺,为将士贺!”
一番话,说得众人心中暖融融的,皆高声道:“为大明贺,为将士贺!”
所有人一饮而尽,哈哈大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