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583章 议和之谋

第583章 议和之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倪元璐去后,崇祯帝又召兵部尚书陈新甲议事。

    最近时日,陈新甲感觉圣上对自己冷淡不少,所以言行举止,颇为谨慎小心。

    “……南阳失陷,平贼镇紧急回兵襄阳,闯贼止步东向,与革左五营合,声势喧然……”

    崇祯帝脸色难看,恨恨道:“丁启睿就是个废物!”

    崇祯十四年时,那时闯贼刚刚大败,献贼身死,大贼只余曹操,革、左诸辈,崇祯帝令丁启睿督师,领湖广、河南、四川、山西及江南、江北诸军。

    本以为,曹贼诸辈,转眼就可剿灭,没想到,却越发精神抖擞起来。

    丁启睿给的解释,官兵不过马三步七,甚至马二步八,而曹贼、革、左诸辈,麾下多骑卒,达数万之多,甚至有一人骑跨双马者,追逐极难。

    每每只能追在屁股后,肥的被拖瘦,瘦的被拖死,然后回兵一击,官兵苦不堪言。

    还有,各地百姓,心向流贼,往往官兵连个向导都找不到,每到一处,地势不明,经常被左右埋伏,不说崇祯帝闻报愤怒,便是丁启睿自己,都有心力交瘁之感。

    现在,更南阳失陷,猛如虎阵亡,唐王遇害,已经是第二个藩王身死了。

    崇祯帝心下恨恨,有心替换丁启睿,甚至将丁启睿治罪,可惜暂时没有适当的人选。

    本来,洪承畴是最佳人选,只是他身体病重,不劳远行,只能作罢,希望曹变蛟、王廷臣南下,可以改变局势。

    他翻阅几份奏折,头也不抬:“靖南伯,宁南伯,已到了开封?”

    陈新甲小心翼翼答道:“是的,丁启睿檄邀靖南伯。宁南伯南下,不过二位伯爵与高巡抚商议,集兵在开封不动,伺机逼向河南府。洛阳等地,言其为围魏救赵之策!”

    崇祯帝道:“攻其所必救,靖南伯,宁南伯是对的,难道又如丁启睿一样。南下跟着贼寇屁股后面跑,再被拖得溃散?”

    “闯贼在河南府据城为守,官兵若攻洛阳,定然回兵引救,王师就有可趁之机,闯贼据城也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陈新甲道:“皇上圣明。”

    他看看崇祯帝脸色:“……还有,二位伯爵南下时,曾弹劾沿途官府怠慢,粮草供给不足。又有沿途官府,颇多官将弹劾曹变蛟、王廷臣二人,如今各部正在查核,还有各处官员上疏分辩……”

    一声巨响,崇祯帝拍案而起,他声色俱厉:“将这些贼子,统统治罪,他们想做什么,想对朕的新军干什么?不供给粮草,将士如何打仗?一众鼠辈。居心叵测!”

    皇帝雷霆大怒,陈新甲吓得大气也不敢出,连声道:“是是,是是……”

    “中原为天下腹心。开封又中原腹心,倘一旦沦陷,天下事言何道哉?河南战事,兵部需得着紧心上,还有靖南伯,宁南伯的军伍粮草供给。也必须是最优先的。”

    “是是……”

    为应对王斗崛起,朝廷现在策略,就是尽量扶持杨国柱、曹变蛟、王廷臣、唐通等人,对曹变蛟、王廷臣南下,朝野是充满信心与期盼的,特别崇祯帝,更是寄托厚望。

    若中原流贼剿灭,自己就可以腾出手来,做一系列事情,他也不信,没有王斗,这天下就玩不转了?

    谈完中原剿贼之事,让崇祯帝等烦恼的,便是现在各边镇粮饷之争,特别现在愈演愈烈的辽镇与蓟镇粮饷争斗。

    过往间,九边内,辽镇的供给,是最丰厚的,万历中期,当时的九边饷银,共约有二百八十多万两,各镇分摊,粮饷分额,较为平均,改变就是后金的崛起。

    辽镇,迅速的,拿了大明军费好大一头,便是到现在,辽东,含关外与山海关,虽然粮饷分额减了又减,仍然一年有近五百万之巨,余镇,一般只有几十万两,蓟镇同样如此。

    而论大明收入,万历中期,朝廷每年夏粮秋粮,约有二千六百多万石,其中户部的太仓银库,每年约收银三百六十多万两,军费加余者支出,每年已经有所亏空,辽东战事一起,财政更是入不敷出。

    三饷加派,从万历四十六年到现在,这些年中,共征收白银约二千万两,然到眼下这些年,每年的军费开支,都高达到八百多万两,加上余者支出,仍然入不敷出,辽饷,就是其中沉重负担。

    锦州大战后,观清国情况,似乎辽镇的开支,可以缩减了,特别崇祯帝,重点要扶持杨国柱,蓟镇的军费,需要大大增加,大明现在情况,开源已经不可能,只有节流,还有挪移。

    所以蓟镇的开支,很多人,就盯上辽饷,不要多,只需挪一半过来,就足够杨国柱所用,可以编练很多新军了。

    当然,说得轻松,事实极难,如晋商一样,辽饷,是上下一个非常庞大的利益集团,多少人在其中受益?就是内阁,可有一人,没在当中分润好处?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各级官员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都不敢深刻表明自己态度,只敢含糊不清的说几句。

    辽饷的支持者,也是振振有辞,他们言,辽镇与山海关,现兵马有一、二十万。

    以每兵每人每月一石粮计算,一年就需粮食二百万石,还有各样一应花费,事实上,现今的兵饷,其实远远不足,士卒每年都有拖欠,更不用说,还要减少军费开支了。

    还有,辽东大战后,东奴虽有受挫,然整体战力,还是超过大明(如果排除王斗在外的话),只需暂时的休养生息,就可以保持对辽东的攻势压力,所以更要修缮城池,增添兵甲,这都要钱。

    所以说,辽饷,不能减少,更不能挪移,不但如此,因辽东防线,增加到义州一带,还需增加一部分。

    收复城池,当时虽然振奋民心,不过带来的苦果,是现在必需承担的,除了极少数人,无人敢言放弃义州,将防线收缩到锦州,所以平西伯吴三桂,辽东巡抚邱民仰等人,要起粮饷,也是理直气壮。

    对崇祯帝来说,辽东兵将,不得不安抚,恐这些丘八一个不好,哗变,甚至转投东奴去,那样的后果,是他不敢承受的,毕竟历年降事清国的官将,有很大部分,就是出自辽镇,早有先例。

    剿灭流贼的关键时刻,辽东不能乱,只是,辽饷不削减,蓟镇的开支何来?

    看朝野纷争,连作为兵部尚书的陈新甲,一样含糊其辞,崇祯头疼无比。

    最后,陈新甲又低声提起一事:“东奴已遣使而来,密居会同馆内,观其意,有议和之心,未知圣上之意……”

    ……

    三日后,京师,会同馆。

    中国历代都城,都设有接待宾客之所,汉之后,多为鸿胪寺,其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接待藩属贡使,可谓古时的外交部。

    明时,设立会同馆,由兵部所辖,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代替鸿胪寺功用,不过会同馆的主管官员,仍然加鸿胪寺少卿衔。

    明时会同馆,还是全国驿站的总枢纽,地点就在大兴县东王府街乌蛮驿旁,此时,一个汉人打扮的中年人,匆匆回到会同馆,到达门口时,他呸了一声,心想:“这南朝明国,越来越衰败了,连京中街道,也是如此。”

    这京中道路,很多地方,青石板已经不见了,到处是坑坑洼洼的土路,积起厚厚的泥沙粉尘,此人出门办事,为了不吸人注意,很多地方,都是步行,结果走得一身一脸的灰。

    回到馆内某处,推开一门,内中同样有几个汉人打扮之人,个个脸上,皆有阴沉凶戾之色。

    屋内气氛严肃,一个年约五十,看起来颇象武人之辈,他手指在桌上轻弹,沉吟道:“连日议探,看来这些南蛮子,对与我大清议和之举,颇不热衷,对内中平等相交,还有岁币、疆界事,更不以为然,议和之条款难行……”

    此人,却是清国弘文院学士鲍承先,曾为都督佥事,沈阳新勇营副将,天启年时奉命驰援,结果遇伏战败,全军覆没,只身隐匿数日后,最后投降后金。

    因为忠于后金,时后金智囊宁完我,推荐他在文馆任职,此后与宁完我、高鸿中等人,对清国忠心耿耿。

    此次,更得多尔衮密令,前来大明,除议和外,还肩负一系列重任。

    经大把花钱后,鲍承先得暗见兵部尚书陈新甲,不过,虽满清颇有议和诚意,然陈新甲等人却不以为然,不说大明对外一向强硬,便是此次大战,大明大肆宣扬自己的胜利,就更不可能与敌国议和,否则,舆论上,就过不去。

    而且,中原的对外关系,几千年来,不是纳贡称臣,就是委曲求全两个极端,对别种条约,一般没有概念。

    或许,在中国历代条约,只有崇祯十年的广州地方官员,体现了优胜与平等条约这一点。

    便是这年的广东地方水师,击败了英王查理一世派遣的,威德尔上尉率领的六艘船舰,迫使其签下保证书,对虎门之事表示歉意,还赔偿白银二千八百两,中国与英国的第一次冲突,以中国胜利告终。

    而早几年的料罗湾大战,明军水师,又大败荷兰舰队,不过还是旧思维,没有向荷兰人索要赔款。

    所以,思想不开化的多尔衮,好死不死,依旧例,还想要大明赠送一笔岁币,虽然也说得委婉,但内中的意思,明眼人都可以看到,当然让陈新甲雷霆大怒,将上门使者,乱棍打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