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足够?不够?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像这种级别的政事,远不是刘凌和刘祁两个小虾米可以插得上手的,即使文武百官之中,能对南蛮子了解的大臣也是寥寥无几。
由于事关南方大局,即使南方没多少人,还是穷乡僻壤之地,可没有一个人会对南方轻忽,整个朝中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派,吵了个不亦乐乎。
主战的是以大理寺卿、兵部和刑部为首。
他们认为如果一旦让天下人发现朝廷不能打仗或是对军事上不够重视,百姓就会对朝廷彻底失望。而有了冤屈的人如果人人都杀官而起,实在是乱了天下的纲纪,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主和的是户部、吏部和御史台等重要官衙。
他们认为南方会乱,事出有因,不是当地官员不作为,而是蛮人治蛮的国策约束了他们,使他们束手束脚,加之商人逐利而行,往往罔顾人伦,终酿成大祸。
归根结底,是中原地方的乱摊子带累了南方,南方的百姓和蛮族还是信任朝廷的,不该让南方因此而起战火,所以主张以抚为主,在对荆州蛮加以惩罚,对个别冥顽不灵的部族,再出兵镇压。
此事在刘祁和刘凌看来,两方说的都有理,好像两方都能行。主战的和主和的两派官员昨夜大概已经碰过了头,双方的理由都有理有据,甚至有大量的数据支持,莫说两位皇子,就是刘未也头疼的紧。
对于南蛮部族,还是和他们打交道最多的鸿胪寺和礼部最有权威,遂刘未开始征求鸿胪寺卿和礼部尚书的意见。
“启禀陛下,下官并没有去过这些蛮族聚居之地,鸿胪寺也仅仅和荆州蛮接触的多些。荆州蛮聪明矫健,和汉人相差无几,但诸蛮之中,也属荆州蛮最为狡猾,庄侍郎所陈的事实,很有可能就是荆州蛮挑起的争斗。”
鸿胪寺卿看了眼自己右手边正在打瞌睡的魏乾,接着说道:“不过,我鸿胪寺中有一人曾经入越州数次,又接待过来往蛮族使者数回,陛下询问他,应当更为合适!”
“哦,是哪位爱卿?”
刘未好奇地问。
鸿胪寺卿胳膊一拐身边的魏乾,咳嗽了一声:“咳咳,正是我鸿胪寺的典客魏乾!”
魏乾昨夜被鸿胪寺卿等人拉去问了一夜南蛮的情况,早上困得眼睛都睁不开,睁着眼睛都睡得着,猛然被鸿胪寺卿一拐,立刻就地一倒,摔了个大马趴,引得满朝文武大笑了起来。
这是御前失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罪责,怎么看待全靠皇帝当前的心情如何,显然刘未现在的心情并不好,眉头一蹙,就要发难。
鸿胪寺卿也没想想到惹出这么个麻烦,在刘未发难之前急着叫道:“魏乾,陛下问你对南蛮是打是抚!”
魏乾虽然摔到了地上,不过脑子里还残留着前一晚其他同僚们类似的问题,迷迷糊糊地坐起身,茫然道:“当然要打,你要让蛮族服,说道理是说不通的啊……”
刘未正准备问责他御前失仪呢,结果他来了这么一句,顿时升起了兴趣。
“金吾卫,把魏典客带出宣政殿吹吹风,等脑子吹清醒了再带回殿中,朕有话细细问他。”
可怜魏乾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有两膀大腰圆的侍卫把他叉了出去,往宣政殿门口一按,那冷风呼呼的刮,吹得魏乾是鼻水直流。
别说,这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也不知道皇帝精神不好的时候是不是也这么吹过自己。
被吹清醒的魏乾立刻明白了鸿胪寺卿给他送了一场什么样的富贵,这对于他们方国公府几乎要没落,自己弟弟又被发往肃州的局面来说,真的是最能翻身的机会了。
他心中感激着主官对他的照拂,但他自己也不敢关键时间出差错,所以虽然已经是清醒了,但还是在殿门外多站了一会儿,想好自己等下要说什么,将条理整个清楚,这才返身回到殿中。
“魏典客,你这是清醒了?”
刘未似笑非笑地问道。
“是,为臣已经清醒了。”魏乾对皇帝躬了躬身子,“陛下适才问臣,究竟是战是和,臣的意见,自然是战!”
“蛮人生性倔强强硬,且不知变通,这让他们能保持自己的传统上千年不变,也使得他们很难接受外界的一切,加之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皆不相同,所以更难沟通。”
他侃侃而谈,“不止是对外族如此,他们本族之内,也极少有‘一言九鼎’的情况发生,同族、同胞之间意见不合怒而出手都是常事,要想彻底让对方弄清楚你的意思,只有一个字——‘打’!”
“打完了,然后再跟你说清楚,你输在我手上,就得听我的。这便是蛮族人根深蒂固的习俗。”
“荆州蛮受楚文化影响颇深,文字、习惯已经和汉人无异,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习性,其他诸蛮部族如何,众位可想而知。陛下若想先以抚为主,那是没有用的,此时已经造反的蛮人,不会接受任何安抚,也听不进去任何言论。反倒让蛮人们以为朝廷怕了他们,激起的血气更盛。”
魏乾对此似乎感触很深。
“但如果你打赢了他们,还对他们抱有该有的敬重和优待,这些直性子的蛮子就会从此心甘情愿的拜服与你,对你敬如天神。”他顿了顿,“当然,虽然要赢,却要赢得漂亮,大获全胜,且不能引起太多的杀戮,否则哪怕你再怎么优待他们,他们也会存着血仇之心,就如对待荆州蛮一般……”
“听起来,对蛮族用兵的方法,和对其他地方用兵也没有什么不同。”御史台一位御史不以为然道:“这不都是废话么!”
“正因为他们坚守传统和信义,又是一根筋,所以一旦他们对你信服,可能是世世代代都矢志不移。”
魏乾的眼神十分坚定,“昔年大汉代楚而起,楚国三壁皆失,各郡各府闻风而降,大汉得了大半的天下,唯有南壁这些蛮族依旧奉楚国为主,战至十不存一,最后躲入深山之中,血脉才得以保存。”
“即便如此,这些蛮部在日后数百年中都不奉篡楚者为君,直到汉末大乱,他们甚至还起兵跟着反汉,打的是‘为主复仇’的名义,可见他们的忠诚和恒心。”
“诸位同僚可能觉得这些人简直就是头脑僵化的傻子,但臣要说的是,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性格,东南的蛮族生事决不可姑息。我代国历来对这些异族都十分宽厚,如果这次南蛮的事情处理的漂亮,一劳永逸也许不太可能,但数代之内不起争端却是可能的。”
魏乾看着刘未若有所思的表情,继续乘胜追击:“此外,商人最是敏锐,我国缺粮,连朝廷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却能另辟蹊径。虽说现在起了大乱,但未必不是给我们一种启发,南方大片土地空旷无人耕种,等安定下来,或迁罪户去安置,或给予政策鼓励迁徙,说不定可解粮荒。”
“好一个魏典客,果然是思维敏捷,头脑清醒!”刘未听得最后一句,重展笑颜,“鸿胪寺有你这等人才,何愁蛮族不定!”
魏乾被这么一夸,竟似有些心中不安,他平日里善言,此时却茫然地像是个孩子,呐呐着连客气的话都憋不出来。
但刘未最喜欢这种看似精明实际上没什么花花心思的,于是乎对这魏乾大为欣赏,不但赐了锦衣玉帛,还给了他在蛮族事务上入宫参赞的权利。
这便是等于御前行走了,大大的美差,足称得上是一步登天。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在讨论这仗怎么打,派谁去打,发多少兵。按照魏乾和几个了解蛮族事务的官员的说法,这仗要赢,而且要赢得漂亮,赢得争取人心,不但不能多生杀戮,还得做好安抚工作。
朝中多年不打仗了,京中荣养的武官皆是宿将,但年纪已经老迈,经验是有的,论起兵法和大局也是头头是道,但现在到那山高水远的地方领军,未免有些鞭长莫及,体力不支。
而南方驻军的各地守将虽正在身强力壮之年,可要想打的漂亮,还是在那种穷山恶水之间,能力又都差了点。
一时间,刚刚决定是打是和的事情,反倒变成一件简单的事了。
更重要的是,这领军之人不但得有能,还必须有德,对待异族不能抱有成见,否则若打起仗来把蛮部当做猪狗,结下了不解之恨,就算时候再好好安抚,也是无力回天。
刘未的生性多疑在这时候又表现了出来。
事关军权,现在是在方党全面发难的时候,京官推荐的所有人选刘未都不置可否,生怕被方党钻了空子,掌握住一支军队,日后有力发难,然而地方上的守军刘未既不熟悉又不能肯定能力,左看右看之后,竟定不下人选。
皇帝定不下人选,百官们就轮流推荐,兵部也好、军中武官也罢,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想着夺下这个主将之位。
天下承平已久,武将们无仗可打,都恨不得以一战立下威名,更进一步。
武将们不似文臣,晋升更加艰难,皇帝把军权捏在手上,一直荣养着他们,却无法凭空从天上给他们送军功,没有军功,武将就不能封侯拜相,到了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平日的同僚情义,一个个在朝上争得面红脖子粗,就差没有大打出手了。
此事虽事关紧急,刘未也不愿意把精兵强将全派出解决东南一隅作乱之事,到最后,还是点了军中颇有人望的一位宿将领军出征,又命了魏乾作为参赞,带了鸿胪寺五位精通蛮族语言的译官,一起随军出征。
为了担心士卒水土不服,刘凌只给了他一万精兵,又给了兵符一道,可在南方四州中调拨人马和随军的将领五万,六万兵甲齐整的大军对上一万的乌合之众,刘未思忖着怎么样人都够了。
刘凌和刘祁都对这位将军不太熟悉,但等候上朝时也经常能见到他和其他武将相谈甚欢,显然是个人缘很好的将军,料想心性也不会太差,心中总算是有了些数,父皇选他,大概是不用担心他会得罪人。
东南战事确定之后,百官们以为皇帝会说起明年年初开恩科的事情,谁料刘未手指在御座上摩挲了片刻,丢下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东南之事,让朕越发觉得如今对待商人有所轻放。朕欲重新选拔皇商,约束天下商人,平抑物价,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意见?”
什么?
开皇商?
一时间,朝中炸开了锅,其讨论之热烈,甚至更甚之前对于东南战事的。
东南战事虽然十万紧急,但南方蛮部兵甲落后,人数又不多,起不了大乱,王师一至,收服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但皇商就不一样了,皇商就是国家聘用选□□的最优秀的商人,也许并非一开始就富甲天下,可有了官府的助力,但凡有些能力的,最终都能如当年王、林等数家皇商一般富可敌国。
最重要的是,皇商对朝中大臣们的“孝敬”,远远要比地方官员们孝敬的多,而且拿着还不烧手,但凡皇商存在的时候,官员们都过的很是滋润。
不过,总是有人不愿意重开皇商之路的,还没有等其他官员发表什么意见,吏部就已经跳出来反对了。
“陛下,如今已经不是恵帝之时,重新选拔皇商,绝非一日两日能够成事的,现在东南有战事,来年又有恩科,可否暂缓一段时日?”
“朕只是问问爱卿们的意见,自然不是马上就办。”刘未甚至还能挤出一丝笑容,“好在皇商之事早有前例,户部近期最好上个表,参照前朝时皇商选拔和罢免、惩罚的规矩,定下一个章程。”
“陛下,此事……”
“嗯,此事现在还只是提议,具体的事务,等户部章程出来了再行讨论。”刘未轻飘飘地将此事回了过去。
“户部尚书,这件事你先记下!工部尚书,你协助户部尚书订立章程!”
“是!”
“臣遵旨!”
最近吏部闹罢朝,礼部从中得了便宜,皇帝为了拉拢礼部,加开了恩科。户部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却没有得到什么重视,原本已经已经有些不满,最近罢朝的官员也有许多没有回朝。
可就在这个时候,皇帝居然要重开皇商了!
历来管理皇商的都是户部,皇帝要重新选拔皇商,根本绕不过户部。昔年天下的商人为了赢得盐铁专营的权利,挤破头要走户部的路子,那时候的户部简直是横着走,吃的撑,谁人不羡慕?
至于让工部协助,是因为交由皇商经营的盐、铁、铜等矿产和井田都归于工部之下,由什么样规模的皇商获取哪几座矿产和盐田的经营权,则是工部进行审查,看这家商号有没有开采的能力。
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将原本如同铁板一块的吏部和户部就分了开来,人都有私心,户部的官员们但凡有点脑子,都要争破头促成此事,别说罢朝回家了,这个时候你让他休沐他都不会干的。
听到父皇一句话就重新把户部拉拢到了手里,刘祁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
这便是王权,这便是能使人一言生,一言死的权利!
就如同下棋一开始就执了黑子,又坐拥了天下,哪怕你手眼通天,布局数十载,一旦天子警醒,哪怕你再深思熟虑,可能伸手间,便满盘皆覆。
他不知道他曾外祖父最终想要什么,但他真的就敌得过父皇的帝王心术吗?
刘祁精神恍惚,竟没有发现一旁的刘凌长长地呼出了一口大气,脸上也浮现出兴奋的神采。
待下了朝,刘祁还有些神思不宁,刚刚走出宣政殿,就被一位宦官请了回去,说是父皇要见他。
待入了殿,那宦官将他引入了一间偏室,只见父皇已经换了一身常服,在屋子的一角逗着几只鸟儿,见他进来,皇帝丢下手中的鸟食,笑着接过岱山递过来的热帕子,擦了擦手,问道:“在礼部历练的如何?”
刘祁脸色一红,他知道自己被人考问后愤而离开的事情父皇一定是知道了,只能羞惭地道:“儿臣不及礼部的大人们多矣,唯有勤奋向学,方能不让父皇失望了。”
“勤奋向学是好事,但朕把你送到礼部去,不是让你去做一个合格的礼部官员的。有些迂腐的酸东西,不学也罢。”
看的出刘未的心情很好,连语气都带着几分轻快:“明年要开恩科,礼部肯定事忙,没人顾得上你。你若真要晚上宿在礼部,最好多添几件衣服。”
“是……”
虽知道父皇恐怕会同意他住在宫外,但他这么轻易的就同意了,还是让刘祁有些受宠若惊。
等寒暄的差不多了,刘未才像是不经意般问道:“听说你昨日下午,去方府看望方尚书了?”
刘祁知道总避不过去的,心中叹了口气,点了头道:“是,去陪方尚书下了盘棋。”
“哦,下了盘棋?谁输谁赢?”
刘未挑了挑眉。
“儿臣棋力不及方尚书,……大败。”
刘祁闷声道。
“朕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下不赢方尚书。”刘未意有所指道:“不过下棋只是下棋而已,赢了输了,也不能代表什么。”
刘祁不好说自己被赢得差点丧失了斗志,只能低着头受教。
“既然方尚书在府中待着清闲,你便经常去陪他下下棋吧。”
刘未似乎无所谓地说着。
刘未的话让刘祁一震,几乎站不稳身子。
“不过正如朕所说,下棋只是下棋,你也别太认真,真当一回事。”刘未笑着看了儿子一眼。“谁输谁赢,那是在既定的规则上下,你若成了制定规则之人,你想赢就赢,想输就输,你可明白?”
刘未的话比曾外祖父的话不知深奥多少,刘祁似懂非懂,心中一片乱麻,再见父皇对他挥了挥手,又重新逗起了鸟儿,只能半退着身子,在岱山的相送下离开宫室。
父皇的话是什么意思?
是放弃他了吗?
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更进一步?
他心头一片苍茫空白,表情迷惑的像是个无助的孩子。
见到他这个样子,一旁的总管岱山在心中叹了口气,好心地开口:“二殿下,历来还没有哪位皇子能长宿宫外的,陛下对您如此宽爱,定是希望您能早日成才,为陛下分忧,您可千万不要让陛下失望才是啊!”
岱山如此一说,刘祁立刻清醒了过来,连忙对岱山的提点道谢,脸上的迷茫之色也退去了一些。
怎可又被他人的言语所迷惑!
你不是已经决定了该走的路了吗?
刘祁甩了甩头,看着眼前层楼叠榭的宫阙,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
下了朝,刘祁先回了趟东宫,让庄扬波和身边伺候的宦官收拾了些随身的衣物,并一些日常所用之物,当他得知父皇已经派人来过,礼部早已经安排妥当,也差了听用的宫人过去,心中不由得一暖。
徐枫是他曾外祖父的人,以往他对他多为重用,但现在肯定是不如往时了,除了庄扬波,刘祁不准备再亲近身边的任何人。
他回了东宫安排好一切,想要和刘凌打个招呼,却得之他根本没有回来休息,领了功课就去了兵部,更是不敢浪费一点时间,也学着他领着功课就准备出宫。
刘祁出了宫,直入礼部,因为有皇帝派来的人送了不少物件,前些日子还对刘祁有些轻慢的礼部官员们竟热络多了,连带着负责仪制司档库的两位文书都水涨船高,让上官叫去耳提面命了一番。
刘祁回到礼部,进了档库,让庄扬波先休息一会儿,自己却整理起昨日的所闻所感,开始伏案疾书。
“‘三千索,直入流;五百贯,得京官。’昨日尝与小吏闲谈,得知有官无缺之怪状,乃惊骇……”
***
半月后。
正如刘凌所言,一旦皇帝想要重新选拔皇商,全天下的商人都挤破了头想要登堂入室。
昔年选拔皇商,是按经营之专项划分,有粮、马、铁、盐、铜、牲畜、官造器、珍货等十几项,由商人自己呈报资格,想要经营的项目,最多不能超过三项,得到每一项的经营权后,都要在户部留下巨额的“保金”,一旦经营国家资产出现亏损的情况,就在“保金”里扣除相应亏损的部分。
但凡做生意,没有只赚不亏的,这条规矩看起来简直霸道至极,国家只赚不赔,商人却要承担所有的风险,照理说商人好利,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款,其实却不然。
一旦握有“专营”之权利,以粮食为例,官仓之中的陈粮从此就由负责经营粮草的皇商售出,再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重新购置新粮填充官仓,这其中的差价,由户部负责弥补,此曰“收储”。
粮价是有波动的,陈粮购入之时,可能价格十分便宜,抛售到市场上时,陈粮和新粮价格却相差不大,商人却可以按之前陈粮购入的价格和如今购入的价格进行增补,获取差价,得到国家的补偿,这便是一笔巨利。
而从事粮食生意的皇商往往存有大量便宜的粮食,按照市面上的价格售给国家,便可获利巨大,加上陈粮经营的利益、朝廷补上的差价,只每年粮食的买卖,就抵得上往年数年的经营。
朝中补贴差价看似花了钱,但如果地方上自营官仓,常常有贪墨、以次充好、仓储数量不足等弊病,有时候甚至要花超过市场价格极高的钱,才能补满粮仓。
而陈仓里的陈米往往会被贱价卖出,换取商人的回扣,或是干脆不卖,假做账目,陈米当新米,最严重时,待开仓用粮之时,粮草早已经发霉,不能再用。
有了皇商之后,这种事情就被很好的杜绝了。皇商是要经营的,断不会让官仓里的米留置到不能出售的地步,为了赚取差价,也会按时督促各地官仓改换新米。
因为经营被垄断了,其他商人贿赂官员或者走通门路以谋粮草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效率也变得高效起来。
在加上有时候为了平抑物价,朝中特许皇商提前以官仓的粮草进行抛售,待粮价平抑后再补充,这种消息属于商人们最需要的信息,往往皇商们在还没有开始启动平抑之前,就把手中囤积的粮食大量售出,等朝廷平抑物价之后,再用低价购回,获利巨大,且没有风险。
除了粮食以外,盐、铁、马匹、牲畜等项亦是如此,所以商人们才会甘愿吃亏许多,获取这皇商的权利。
更别说一旦成了皇商,在社会地位上的提升了。
商人原是贱籍,不能科举,如今摇身一入“仕门”,子女的婚嫁都会水涨船高,家中子弟也可以读书入仕,不再只能做个不入流的小吏。
恵帝之时,宫中甚至有不少嫔妃是皇商之女,即使是平帝时,也有商家女入宫,使得许多商人一眨眼就成了“国丈”、“国舅”之辈,只为了这个,就有许多商户愿意为此劳心劳力。
户部疯了,工部疯了,天下的商人疯了,东南兴起了战事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一个水漂都没泛起来,无声无息的就这么过去了,也不知气歪了多少有心之人的鼻子。
其中鼻子最歪的,恐怕就要属方孝庭了。
方府。
方孝庭见面前的刘祁眼睛已经慢慢闭上,忍不住弹出一颗棋子,惊得刘祁猛然惊醒,茫然四顾。
“该,该我了?”
刘祁睁大了眼睛,努力看向面前的棋盘。
“我刚刚走了哪一步?”
“殿下一步也没走。”方孝庭放下棋子,嘲讽道:“殿下早上上朝听政,下午陪老臣下棋,傍晚又回礼部留宿,一翻录卷宗就是大半夜,这么连轴转下去,老臣真怕哪天殿下病倒在老臣府中,还要被别人弹劾老臣过了殿下病气!”
刘祁这才知道曾外祖父在气什么,揉了揉眼睛,装傻笑道:“和您下棋,我所欲也;礼部历练,亦我所欲也。既然都为我所欲,就只能辛苦一点,想法子两全其美了!”
“想要两全的结果,往往是一头都抓不到。”
方孝庭最近有些坐不住了,语气也变得不那么从容:“您这样下去,不但得不到什么,到最后历练的结果,反倒会被三殿下压上一头。”
他顿了顿,面无表情地说道:“听说三殿下,已经开始在兵部,跟着兵部的左右侍郎学着调配粮草了。而殿下,还在礼部抄着过去的文书。”
一句话,彻底撕开了刘祁脸上虚伪的笑意面具,让他的表情渐渐凝重起来。
“您如今已经处处被他开始压制,想必这位殿下一直以来都在守拙,现在得了机会,立刻如鱼得水,崭露头角。”
方孝庭自顾自地说着。
“您若再不能让百官刮目相看,等你们在六部历练完了……”
他冷笑着。
“您大概也就可以去就藩了。”
刘祁心中一凛,面上却若无其事地开口:“那也是以后的事了,眼下还是先顾好我自己的事情。不是您教我的吗?不可顾此失彼!”
方孝庭没想到刘祁居然会顶他的话,目光一厉,直盯着刘祁不放。
刘祁倔强地抿着嘴唇,没一会儿就败下阵来,先服了软:“阿公觉得我该怎么做?”
“您既然选择跟老夫下棋,就该明白,老夫总是希望您好的。”方孝庭抚着胡须,“您下午在老臣这里下棋,晚上在礼部历练,想法没有错,只是做错了。”
“愿闻其详。”
“礼部现在最要紧的,是明年的恩科。恩科一开,各地官员和书院便会举荐有才有德之士入京,这些人往往会来各部的主考官‘投卷’,亦或者向有能力的官员举荐自己。往年礼部和吏部每到科举之前都非常热闹,今年虽然是加开的恩科,至多再过几天,各地陆陆续续来的士子便会齐聚京城,开始‘投卷’。”
代朝的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即允许名士向主考官推荐有才的的人选,称为“荐生”。而考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和诗词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名士高人以求得他们赏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及第机会。
“投卷”对于努力想要进士及第的普通学子来说,即使投了也没什么用。但凡“投卷”的,都是对自身的能力极为自信,直奔着上金殿三鼎甲去的。
要知道皇帝和主考官们点三鼎甲,有时候看的就是此人的知名度、甚至是长相和年龄。每年金殿的殿试,考生们甚至要仔细打扮一番,有的还涂脂抹粉,就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器宇轩昂,更得欣赏。
方孝庭见刘祁似乎有些明白了,继续说的详尽。
“您和三殿下不同,三殿下从小生长在冷宫之中,虽天赋不错,但毕竟底蕴不够。而您后来虽然来了道观,但从小教授您的都是当世大儒和有名的文士,文之一道上远要比三殿下要出色,您在礼部里历练,自然也会有荐生和有才德的学子向您‘投卷’,您若想要渐渐有一些名气和人望,不妨在这里下手。”
“只是,虽然我是皇子,又在礼部历练,但并没有这样的权利……”
刘祁话说到一半,突然止住。
方孝庭傲然地一笑,见着刘祁了然的神情,缓缓地说道:“只要老臣还活着,想要得官的士子,便会向您投卷,努力得到您的赏识。”
如今他已经闭门不出,想要向他投卷的有心人苦无门路,莫说刘祁是皇位有力的竞争者,哪怕他只是无权无势的皇子……
就凭每日能够进方府侍疾,他便是天底下最炙手可热的行卷之人。
***
紫宸殿。
“已经七日了,你可有什么不适?”
刘未看着面前为自己试药的宫人,满脸紧张。
试药的宫人是个沉疴多年的老宫人,如今已经年近古稀,是刘未精心从宫正司里挑选出的老宫人。
他想的很清楚,自己身体再弱,不可能比沉疴多年的老人还要弱,而且这宦官是无根之人,身体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但凡这药有一点不对,应当能够很快看出来。
这老宫人已经是将死之年,虽说要为皇帝试药,但皇帝保证了他身后的风光,又愿意恩赐他的家人,他也没有什么怨言,此时更不会说什么佳话,当下面色轻松地回复着:
“陛下,老奴从患病以来,从没有像是这几日一般,觉得自己像是个正常人。不但精神好多了,老奴的脑子很少像以前那样疼的厉害,只是隐隐有些疼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头疼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头风比刘未厉害的多,还中了风,手一直在抖。
刘未听得他的话,再仔细观察一番,发现他果真是气色红润,两眼有神,和之前被岱山寻来时形如槁木、面有死气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
这么一比较,他的心中就安定了许多。再加上之前太玄真人和元山宗都肯定过这个方子没有问题,李明东配的药也是找太玄真人看过没动过手脚的,他终于下了决心。
“岱山,把那剩下的‘八物方’拿来吧。”
“陛下,是不是要再等一阵子,再看看他是不是……”
岱山谨慎的建议着。
“不用了,药不够了。”
一副费尽心思弄来的肉芝,配出来的药先给这老宫人试了一半,剩下来的,只够他用到明年春分过后。
如今局势紧迫,恩科在即,东南战事未定,关中粮价暴涨,皇商的选拔也迫在眉睫,他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再犯风痹。
若没有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怎么能度过这个难关?!
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
像这种级别的政事,远不是刘凌和刘祁两个小虾米可以插得上手的,即使文武百官之中,能对南蛮子了解的大臣也是寥寥无几。
由于事关南方大局,即使南方没多少人,还是穷乡僻壤之地,可没有一个人会对南方轻忽,整个朝中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派,吵了个不亦乐乎。
主战的是以大理寺卿、兵部和刑部为首。
他们认为如果一旦让天下人发现朝廷不能打仗或是对军事上不够重视,百姓就会对朝廷彻底失望。而有了冤屈的人如果人人都杀官而起,实在是乱了天下的纲纪,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主和的是户部、吏部和御史台等重要官衙。
他们认为南方会乱,事出有因,不是当地官员不作为,而是蛮人治蛮的国策约束了他们,使他们束手束脚,加之商人逐利而行,往往罔顾人伦,终酿成大祸。
归根结底,是中原地方的乱摊子带累了南方,南方的百姓和蛮族还是信任朝廷的,不该让南方因此而起战火,所以主张以抚为主,在对荆州蛮加以惩罚,对个别冥顽不灵的部族,再出兵镇压。
此事在刘祁和刘凌看来,两方说的都有理,好像两方都能行。主战的和主和的两派官员昨夜大概已经碰过了头,双方的理由都有理有据,甚至有大量的数据支持,莫说两位皇子,就是刘未也头疼的紧。
对于南蛮部族,还是和他们打交道最多的鸿胪寺和礼部最有权威,遂刘未开始征求鸿胪寺卿和礼部尚书的意见。
“启禀陛下,下官并没有去过这些蛮族聚居之地,鸿胪寺也仅仅和荆州蛮接触的多些。荆州蛮聪明矫健,和汉人相差无几,但诸蛮之中,也属荆州蛮最为狡猾,庄侍郎所陈的事实,很有可能就是荆州蛮挑起的争斗。”
鸿胪寺卿看了眼自己右手边正在打瞌睡的魏乾,接着说道:“不过,我鸿胪寺中有一人曾经入越州数次,又接待过来往蛮族使者数回,陛下询问他,应当更为合适!”
“哦,是哪位爱卿?”
刘未好奇地问。
鸿胪寺卿胳膊一拐身边的魏乾,咳嗽了一声:“咳咳,正是我鸿胪寺的典客魏乾!”
魏乾昨夜被鸿胪寺卿等人拉去问了一夜南蛮的情况,早上困得眼睛都睁不开,睁着眼睛都睡得着,猛然被鸿胪寺卿一拐,立刻就地一倒,摔了个大马趴,引得满朝文武大笑了起来。
这是御前失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罪责,怎么看待全靠皇帝当前的心情如何,显然刘未现在的心情并不好,眉头一蹙,就要发难。
鸿胪寺卿也没想想到惹出这么个麻烦,在刘未发难之前急着叫道:“魏乾,陛下问你对南蛮是打是抚!”
魏乾虽然摔到了地上,不过脑子里还残留着前一晚其他同僚们类似的问题,迷迷糊糊地坐起身,茫然道:“当然要打,你要让蛮族服,说道理是说不通的啊……”
刘未正准备问责他御前失仪呢,结果他来了这么一句,顿时升起了兴趣。
“金吾卫,把魏典客带出宣政殿吹吹风,等脑子吹清醒了再带回殿中,朕有话细细问他。”
可怜魏乾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有两膀大腰圆的侍卫把他叉了出去,往宣政殿门口一按,那冷风呼呼的刮,吹得魏乾是鼻水直流。
别说,这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也不知道皇帝精神不好的时候是不是也这么吹过自己。
被吹清醒的魏乾立刻明白了鸿胪寺卿给他送了一场什么样的富贵,这对于他们方国公府几乎要没落,自己弟弟又被发往肃州的局面来说,真的是最能翻身的机会了。
他心中感激着主官对他的照拂,但他自己也不敢关键时间出差错,所以虽然已经是清醒了,但还是在殿门外多站了一会儿,想好自己等下要说什么,将条理整个清楚,这才返身回到殿中。
“魏典客,你这是清醒了?”
刘未似笑非笑地问道。
“是,为臣已经清醒了。”魏乾对皇帝躬了躬身子,“陛下适才问臣,究竟是战是和,臣的意见,自然是战!”
“蛮人生性倔强强硬,且不知变通,这让他们能保持自己的传统上千年不变,也使得他们很难接受外界的一切,加之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皆不相同,所以更难沟通。”
他侃侃而谈,“不止是对外族如此,他们本族之内,也极少有‘一言九鼎’的情况发生,同族、同胞之间意见不合怒而出手都是常事,要想彻底让对方弄清楚你的意思,只有一个字——‘打’!”
“打完了,然后再跟你说清楚,你输在我手上,就得听我的。这便是蛮族人根深蒂固的习俗。”
“荆州蛮受楚文化影响颇深,文字、习惯已经和汉人无异,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习性,其他诸蛮部族如何,众位可想而知。陛下若想先以抚为主,那是没有用的,此时已经造反的蛮人,不会接受任何安抚,也听不进去任何言论。反倒让蛮人们以为朝廷怕了他们,激起的血气更盛。”
魏乾对此似乎感触很深。
“但如果你打赢了他们,还对他们抱有该有的敬重和优待,这些直性子的蛮子就会从此心甘情愿的拜服与你,对你敬如天神。”他顿了顿,“当然,虽然要赢,却要赢得漂亮,大获全胜,且不能引起太多的杀戮,否则哪怕你再怎么优待他们,他们也会存着血仇之心,就如对待荆州蛮一般……”
“听起来,对蛮族用兵的方法,和对其他地方用兵也没有什么不同。”御史台一位御史不以为然道:“这不都是废话么!”
“正因为他们坚守传统和信义,又是一根筋,所以一旦他们对你信服,可能是世世代代都矢志不移。”
魏乾的眼神十分坚定,“昔年大汉代楚而起,楚国三壁皆失,各郡各府闻风而降,大汉得了大半的天下,唯有南壁这些蛮族依旧奉楚国为主,战至十不存一,最后躲入深山之中,血脉才得以保存。”
“即便如此,这些蛮部在日后数百年中都不奉篡楚者为君,直到汉末大乱,他们甚至还起兵跟着反汉,打的是‘为主复仇’的名义,可见他们的忠诚和恒心。”
“诸位同僚可能觉得这些人简直就是头脑僵化的傻子,但臣要说的是,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性格,东南的蛮族生事决不可姑息。我代国历来对这些异族都十分宽厚,如果这次南蛮的事情处理的漂亮,一劳永逸也许不太可能,但数代之内不起争端却是可能的。”
魏乾看着刘未若有所思的表情,继续乘胜追击:“此外,商人最是敏锐,我国缺粮,连朝廷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却能另辟蹊径。虽说现在起了大乱,但未必不是给我们一种启发,南方大片土地空旷无人耕种,等安定下来,或迁罪户去安置,或给予政策鼓励迁徙,说不定可解粮荒。”
“好一个魏典客,果然是思维敏捷,头脑清醒!”刘未听得最后一句,重展笑颜,“鸿胪寺有你这等人才,何愁蛮族不定!”
魏乾被这么一夸,竟似有些心中不安,他平日里善言,此时却茫然地像是个孩子,呐呐着连客气的话都憋不出来。
但刘未最喜欢这种看似精明实际上没什么花花心思的,于是乎对这魏乾大为欣赏,不但赐了锦衣玉帛,还给了他在蛮族事务上入宫参赞的权利。
这便是等于御前行走了,大大的美差,足称得上是一步登天。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在讨论这仗怎么打,派谁去打,发多少兵。按照魏乾和几个了解蛮族事务的官员的说法,这仗要赢,而且要赢得漂亮,赢得争取人心,不但不能多生杀戮,还得做好安抚工作。
朝中多年不打仗了,京中荣养的武官皆是宿将,但年纪已经老迈,经验是有的,论起兵法和大局也是头头是道,但现在到那山高水远的地方领军,未免有些鞭长莫及,体力不支。
而南方驻军的各地守将虽正在身强力壮之年,可要想打的漂亮,还是在那种穷山恶水之间,能力又都差了点。
一时间,刚刚决定是打是和的事情,反倒变成一件简单的事了。
更重要的是,这领军之人不但得有能,还必须有德,对待异族不能抱有成见,否则若打起仗来把蛮部当做猪狗,结下了不解之恨,就算时候再好好安抚,也是无力回天。
刘未的生性多疑在这时候又表现了出来。
事关军权,现在是在方党全面发难的时候,京官推荐的所有人选刘未都不置可否,生怕被方党钻了空子,掌握住一支军队,日后有力发难,然而地方上的守军刘未既不熟悉又不能肯定能力,左看右看之后,竟定不下人选。
皇帝定不下人选,百官们就轮流推荐,兵部也好、军中武官也罢,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想着夺下这个主将之位。
天下承平已久,武将们无仗可打,都恨不得以一战立下威名,更进一步。
武将们不似文臣,晋升更加艰难,皇帝把军权捏在手上,一直荣养着他们,却无法凭空从天上给他们送军功,没有军功,武将就不能封侯拜相,到了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平日的同僚情义,一个个在朝上争得面红脖子粗,就差没有大打出手了。
此事虽事关紧急,刘未也不愿意把精兵强将全派出解决东南一隅作乱之事,到最后,还是点了军中颇有人望的一位宿将领军出征,又命了魏乾作为参赞,带了鸿胪寺五位精通蛮族语言的译官,一起随军出征。
为了担心士卒水土不服,刘凌只给了他一万精兵,又给了兵符一道,可在南方四州中调拨人马和随军的将领五万,六万兵甲齐整的大军对上一万的乌合之众,刘未思忖着怎么样人都够了。
刘凌和刘祁都对这位将军不太熟悉,但等候上朝时也经常能见到他和其他武将相谈甚欢,显然是个人缘很好的将军,料想心性也不会太差,心中总算是有了些数,父皇选他,大概是不用担心他会得罪人。
东南战事确定之后,百官们以为皇帝会说起明年年初开恩科的事情,谁料刘未手指在御座上摩挲了片刻,丢下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东南之事,让朕越发觉得如今对待商人有所轻放。朕欲重新选拔皇商,约束天下商人,平抑物价,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意见?”
什么?
开皇商?
一时间,朝中炸开了锅,其讨论之热烈,甚至更甚之前对于东南战事的。
东南战事虽然十万紧急,但南方蛮部兵甲落后,人数又不多,起不了大乱,王师一至,收服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但皇商就不一样了,皇商就是国家聘用选□□的最优秀的商人,也许并非一开始就富甲天下,可有了官府的助力,但凡有些能力的,最终都能如当年王、林等数家皇商一般富可敌国。
最重要的是,皇商对朝中大臣们的“孝敬”,远远要比地方官员们孝敬的多,而且拿着还不烧手,但凡皇商存在的时候,官员们都过的很是滋润。
不过,总是有人不愿意重开皇商之路的,还没有等其他官员发表什么意见,吏部就已经跳出来反对了。
“陛下,如今已经不是恵帝之时,重新选拔皇商,绝非一日两日能够成事的,现在东南有战事,来年又有恩科,可否暂缓一段时日?”
“朕只是问问爱卿们的意见,自然不是马上就办。”刘未甚至还能挤出一丝笑容,“好在皇商之事早有前例,户部近期最好上个表,参照前朝时皇商选拔和罢免、惩罚的规矩,定下一个章程。”
“陛下,此事……”
“嗯,此事现在还只是提议,具体的事务,等户部章程出来了再行讨论。”刘未轻飘飘地将此事回了过去。
“户部尚书,这件事你先记下!工部尚书,你协助户部尚书订立章程!”
“是!”
“臣遵旨!”
最近吏部闹罢朝,礼部从中得了便宜,皇帝为了拉拢礼部,加开了恩科。户部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却没有得到什么重视,原本已经已经有些不满,最近罢朝的官员也有许多没有回朝。
可就在这个时候,皇帝居然要重开皇商了!
历来管理皇商的都是户部,皇帝要重新选拔皇商,根本绕不过户部。昔年天下的商人为了赢得盐铁专营的权利,挤破头要走户部的路子,那时候的户部简直是横着走,吃的撑,谁人不羡慕?
至于让工部协助,是因为交由皇商经营的盐、铁、铜等矿产和井田都归于工部之下,由什么样规模的皇商获取哪几座矿产和盐田的经营权,则是工部进行审查,看这家商号有没有开采的能力。
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将原本如同铁板一块的吏部和户部就分了开来,人都有私心,户部的官员们但凡有点脑子,都要争破头促成此事,别说罢朝回家了,这个时候你让他休沐他都不会干的。
听到父皇一句话就重新把户部拉拢到了手里,刘祁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
这便是王权,这便是能使人一言生,一言死的权利!
就如同下棋一开始就执了黑子,又坐拥了天下,哪怕你手眼通天,布局数十载,一旦天子警醒,哪怕你再深思熟虑,可能伸手间,便满盘皆覆。
他不知道他曾外祖父最终想要什么,但他真的就敌得过父皇的帝王心术吗?
刘祁精神恍惚,竟没有发现一旁的刘凌长长地呼出了一口大气,脸上也浮现出兴奋的神采。
待下了朝,刘祁还有些神思不宁,刚刚走出宣政殿,就被一位宦官请了回去,说是父皇要见他。
待入了殿,那宦官将他引入了一间偏室,只见父皇已经换了一身常服,在屋子的一角逗着几只鸟儿,见他进来,皇帝丢下手中的鸟食,笑着接过岱山递过来的热帕子,擦了擦手,问道:“在礼部历练的如何?”
刘祁脸色一红,他知道自己被人考问后愤而离开的事情父皇一定是知道了,只能羞惭地道:“儿臣不及礼部的大人们多矣,唯有勤奋向学,方能不让父皇失望了。”
“勤奋向学是好事,但朕把你送到礼部去,不是让你去做一个合格的礼部官员的。有些迂腐的酸东西,不学也罢。”
看的出刘未的心情很好,连语气都带着几分轻快:“明年要开恩科,礼部肯定事忙,没人顾得上你。你若真要晚上宿在礼部,最好多添几件衣服。”
“是……”
虽知道父皇恐怕会同意他住在宫外,但他这么轻易的就同意了,还是让刘祁有些受宠若惊。
等寒暄的差不多了,刘未才像是不经意般问道:“听说你昨日下午,去方府看望方尚书了?”
刘祁知道总避不过去的,心中叹了口气,点了头道:“是,去陪方尚书下了盘棋。”
“哦,下了盘棋?谁输谁赢?”
刘未挑了挑眉。
“儿臣棋力不及方尚书,……大败。”
刘祁闷声道。
“朕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下不赢方尚书。”刘未意有所指道:“不过下棋只是下棋而已,赢了输了,也不能代表什么。”
刘祁不好说自己被赢得差点丧失了斗志,只能低着头受教。
“既然方尚书在府中待着清闲,你便经常去陪他下下棋吧。”
刘未似乎无所谓地说着。
刘未的话让刘祁一震,几乎站不稳身子。
“不过正如朕所说,下棋只是下棋,你也别太认真,真当一回事。”刘未笑着看了儿子一眼。“谁输谁赢,那是在既定的规则上下,你若成了制定规则之人,你想赢就赢,想输就输,你可明白?”
刘未的话比曾外祖父的话不知深奥多少,刘祁似懂非懂,心中一片乱麻,再见父皇对他挥了挥手,又重新逗起了鸟儿,只能半退着身子,在岱山的相送下离开宫室。
父皇的话是什么意思?
是放弃他了吗?
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更进一步?
他心头一片苍茫空白,表情迷惑的像是个无助的孩子。
见到他这个样子,一旁的总管岱山在心中叹了口气,好心地开口:“二殿下,历来还没有哪位皇子能长宿宫外的,陛下对您如此宽爱,定是希望您能早日成才,为陛下分忧,您可千万不要让陛下失望才是啊!”
岱山如此一说,刘祁立刻清醒了过来,连忙对岱山的提点道谢,脸上的迷茫之色也退去了一些。
怎可又被他人的言语所迷惑!
你不是已经决定了该走的路了吗?
刘祁甩了甩头,看着眼前层楼叠榭的宫阙,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
下了朝,刘祁先回了趟东宫,让庄扬波和身边伺候的宦官收拾了些随身的衣物,并一些日常所用之物,当他得知父皇已经派人来过,礼部早已经安排妥当,也差了听用的宫人过去,心中不由得一暖。
徐枫是他曾外祖父的人,以往他对他多为重用,但现在肯定是不如往时了,除了庄扬波,刘祁不准备再亲近身边的任何人。
他回了东宫安排好一切,想要和刘凌打个招呼,却得之他根本没有回来休息,领了功课就去了兵部,更是不敢浪费一点时间,也学着他领着功课就准备出宫。
刘祁出了宫,直入礼部,因为有皇帝派来的人送了不少物件,前些日子还对刘祁有些轻慢的礼部官员们竟热络多了,连带着负责仪制司档库的两位文书都水涨船高,让上官叫去耳提面命了一番。
刘祁回到礼部,进了档库,让庄扬波先休息一会儿,自己却整理起昨日的所闻所感,开始伏案疾书。
“‘三千索,直入流;五百贯,得京官。’昨日尝与小吏闲谈,得知有官无缺之怪状,乃惊骇……”
***
半月后。
正如刘凌所言,一旦皇帝想要重新选拔皇商,全天下的商人都挤破了头想要登堂入室。
昔年选拔皇商,是按经营之专项划分,有粮、马、铁、盐、铜、牲畜、官造器、珍货等十几项,由商人自己呈报资格,想要经营的项目,最多不能超过三项,得到每一项的经营权后,都要在户部留下巨额的“保金”,一旦经营国家资产出现亏损的情况,就在“保金”里扣除相应亏损的部分。
但凡做生意,没有只赚不亏的,这条规矩看起来简直霸道至极,国家只赚不赔,商人却要承担所有的风险,照理说商人好利,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款,其实却不然。
一旦握有“专营”之权利,以粮食为例,官仓之中的陈粮从此就由负责经营粮草的皇商售出,再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重新购置新粮填充官仓,这其中的差价,由户部负责弥补,此曰“收储”。
粮价是有波动的,陈粮购入之时,可能价格十分便宜,抛售到市场上时,陈粮和新粮价格却相差不大,商人却可以按之前陈粮购入的价格和如今购入的价格进行增补,获取差价,得到国家的补偿,这便是一笔巨利。
而从事粮食生意的皇商往往存有大量便宜的粮食,按照市面上的价格售给国家,便可获利巨大,加上陈粮经营的利益、朝廷补上的差价,只每年粮食的买卖,就抵得上往年数年的经营。
朝中补贴差价看似花了钱,但如果地方上自营官仓,常常有贪墨、以次充好、仓储数量不足等弊病,有时候甚至要花超过市场价格极高的钱,才能补满粮仓。
而陈仓里的陈米往往会被贱价卖出,换取商人的回扣,或是干脆不卖,假做账目,陈米当新米,最严重时,待开仓用粮之时,粮草早已经发霉,不能再用。
有了皇商之后,这种事情就被很好的杜绝了。皇商是要经营的,断不会让官仓里的米留置到不能出售的地步,为了赚取差价,也会按时督促各地官仓改换新米。
因为经营被垄断了,其他商人贿赂官员或者走通门路以谋粮草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效率也变得高效起来。
在加上有时候为了平抑物价,朝中特许皇商提前以官仓的粮草进行抛售,待粮价平抑后再补充,这种消息属于商人们最需要的信息,往往皇商们在还没有开始启动平抑之前,就把手中囤积的粮食大量售出,等朝廷平抑物价之后,再用低价购回,获利巨大,且没有风险。
除了粮食以外,盐、铁、马匹、牲畜等项亦是如此,所以商人们才会甘愿吃亏许多,获取这皇商的权利。
更别说一旦成了皇商,在社会地位上的提升了。
商人原是贱籍,不能科举,如今摇身一入“仕门”,子女的婚嫁都会水涨船高,家中子弟也可以读书入仕,不再只能做个不入流的小吏。
恵帝之时,宫中甚至有不少嫔妃是皇商之女,即使是平帝时,也有商家女入宫,使得许多商人一眨眼就成了“国丈”、“国舅”之辈,只为了这个,就有许多商户愿意为此劳心劳力。
户部疯了,工部疯了,天下的商人疯了,东南兴起了战事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一个水漂都没泛起来,无声无息的就这么过去了,也不知气歪了多少有心之人的鼻子。
其中鼻子最歪的,恐怕就要属方孝庭了。
方府。
方孝庭见面前的刘祁眼睛已经慢慢闭上,忍不住弹出一颗棋子,惊得刘祁猛然惊醒,茫然四顾。
“该,该我了?”
刘祁睁大了眼睛,努力看向面前的棋盘。
“我刚刚走了哪一步?”
“殿下一步也没走。”方孝庭放下棋子,嘲讽道:“殿下早上上朝听政,下午陪老臣下棋,傍晚又回礼部留宿,一翻录卷宗就是大半夜,这么连轴转下去,老臣真怕哪天殿下病倒在老臣府中,还要被别人弹劾老臣过了殿下病气!”
刘祁这才知道曾外祖父在气什么,揉了揉眼睛,装傻笑道:“和您下棋,我所欲也;礼部历练,亦我所欲也。既然都为我所欲,就只能辛苦一点,想法子两全其美了!”
“想要两全的结果,往往是一头都抓不到。”
方孝庭最近有些坐不住了,语气也变得不那么从容:“您这样下去,不但得不到什么,到最后历练的结果,反倒会被三殿下压上一头。”
他顿了顿,面无表情地说道:“听说三殿下,已经开始在兵部,跟着兵部的左右侍郎学着调配粮草了。而殿下,还在礼部抄着过去的文书。”
一句话,彻底撕开了刘祁脸上虚伪的笑意面具,让他的表情渐渐凝重起来。
“您如今已经处处被他开始压制,想必这位殿下一直以来都在守拙,现在得了机会,立刻如鱼得水,崭露头角。”
方孝庭自顾自地说着。
“您若再不能让百官刮目相看,等你们在六部历练完了……”
他冷笑着。
“您大概也就可以去就藩了。”
刘祁心中一凛,面上却若无其事地开口:“那也是以后的事了,眼下还是先顾好我自己的事情。不是您教我的吗?不可顾此失彼!”
方孝庭没想到刘祁居然会顶他的话,目光一厉,直盯着刘祁不放。
刘祁倔强地抿着嘴唇,没一会儿就败下阵来,先服了软:“阿公觉得我该怎么做?”
“您既然选择跟老夫下棋,就该明白,老夫总是希望您好的。”方孝庭抚着胡须,“您下午在老臣这里下棋,晚上在礼部历练,想法没有错,只是做错了。”
“愿闻其详。”
“礼部现在最要紧的,是明年的恩科。恩科一开,各地官员和书院便会举荐有才有德之士入京,这些人往往会来各部的主考官‘投卷’,亦或者向有能力的官员举荐自己。往年礼部和吏部每到科举之前都非常热闹,今年虽然是加开的恩科,至多再过几天,各地陆陆续续来的士子便会齐聚京城,开始‘投卷’。”
代朝的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即允许名士向主考官推荐有才的的人选,称为“荐生”。而考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和诗词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名士高人以求得他们赏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及第机会。
“投卷”对于努力想要进士及第的普通学子来说,即使投了也没什么用。但凡“投卷”的,都是对自身的能力极为自信,直奔着上金殿三鼎甲去的。
要知道皇帝和主考官们点三鼎甲,有时候看的就是此人的知名度、甚至是长相和年龄。每年金殿的殿试,考生们甚至要仔细打扮一番,有的还涂脂抹粉,就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器宇轩昂,更得欣赏。
方孝庭见刘祁似乎有些明白了,继续说的详尽。
“您和三殿下不同,三殿下从小生长在冷宫之中,虽天赋不错,但毕竟底蕴不够。而您后来虽然来了道观,但从小教授您的都是当世大儒和有名的文士,文之一道上远要比三殿下要出色,您在礼部里历练,自然也会有荐生和有才德的学子向您‘投卷’,您若想要渐渐有一些名气和人望,不妨在这里下手。”
“只是,虽然我是皇子,又在礼部历练,但并没有这样的权利……”
刘祁话说到一半,突然止住。
方孝庭傲然地一笑,见着刘祁了然的神情,缓缓地说道:“只要老臣还活着,想要得官的士子,便会向您投卷,努力得到您的赏识。”
如今他已经闭门不出,想要向他投卷的有心人苦无门路,莫说刘祁是皇位有力的竞争者,哪怕他只是无权无势的皇子……
就凭每日能够进方府侍疾,他便是天底下最炙手可热的行卷之人。
***
紫宸殿。
“已经七日了,你可有什么不适?”
刘未看着面前为自己试药的宫人,满脸紧张。
试药的宫人是个沉疴多年的老宫人,如今已经年近古稀,是刘未精心从宫正司里挑选出的老宫人。
他想的很清楚,自己身体再弱,不可能比沉疴多年的老人还要弱,而且这宦官是无根之人,身体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但凡这药有一点不对,应当能够很快看出来。
这老宫人已经是将死之年,虽说要为皇帝试药,但皇帝保证了他身后的风光,又愿意恩赐他的家人,他也没有什么怨言,此时更不会说什么佳话,当下面色轻松地回复着:
“陛下,老奴从患病以来,从没有像是这几日一般,觉得自己像是个正常人。不但精神好多了,老奴的脑子很少像以前那样疼的厉害,只是隐隐有些疼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头疼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头风比刘未厉害的多,还中了风,手一直在抖。
刘未听得他的话,再仔细观察一番,发现他果真是气色红润,两眼有神,和之前被岱山寻来时形如槁木、面有死气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
这么一比较,他的心中就安定了许多。再加上之前太玄真人和元山宗都肯定过这个方子没有问题,李明东配的药也是找太玄真人看过没动过手脚的,他终于下了决心。
“岱山,把那剩下的‘八物方’拿来吧。”
“陛下,是不是要再等一阵子,再看看他是不是……”
岱山谨慎的建议着。
“不用了,药不够了。”
一副费尽心思弄来的肉芝,配出来的药先给这老宫人试了一半,剩下来的,只够他用到明年春分过后。
如今局势紧迫,恩科在即,东南战事未定,关中粮价暴涨,皇商的选拔也迫在眉睫,他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再犯风痹。
若没有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怎么能度过这个难关?!
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